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718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属于分离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它包括筒体、上封盖、下封盖、进气口、出气口、第一隔板、复合滤芯、不锈钢金属网、第二隔板、第一金属滤网、第三隔板、第二金属滤网、小挡板、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组件、填充物、出油口及支座。该油气分离装置,通过第一隔板的初次阻挡并经复合滤芯过滤,对油气初步分离,其后第二隔板、第一金属滤网、第三隔板、第二金属滤网对油气悬浮颗粒进行层层阻挡过滤,经最后的双过滤组件及其填充物过滤,对油气分离达到97%以上,大大提高了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
【专利说明】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属于分离设备结构【技术领域】。
[0002]【背景技术】
[0003]压缩机在工作运转过程中,从排气口侧排出含有大量润滑油的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润滑油随气体进入制冷系统中,会导致整个制冷系统效率降低,能耗增大,同时由于制冷低压系统中的油很难回收,为保证压缩机正常运转,需对系统追加润滑油,增加设备成本。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油气分离器,大多为简单的机械分离方式,通过重力差和离心力将油滴分离出来,油分离率低下,并且容易受制冷系统的工作状态影响,不稳定。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效的油气分离器,提高油气分离效率,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转和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油气分离效率高的油气分离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上封盖2、下封盖3,上封盖2 —侧的筒体I侧部设有进气口 4,下封盖3上设有出气口 5,特殊之处在于进气口 4下部连接有第一隔板6,其上表面开设有通孔,第一隔板6下方设置有复合滤芯7,所述复合滤芯7由无纺布和滤纸构成,无纺布处于复合滤芯的外层,滤纸处于复合滤芯的内层,复合滤芯7由不锈钢金属网8周边固定;
[0006]复合滤芯7的另一侧设有两端固定于筒体I内壁的第二隔板9,第二隔板9于复合滤芯7下边缘处设有开口,第二隔板9另一侧安装有固定于筒体I内壁的第一金属滤网10,第一金属滤网10—侧依次安装有第三隔板11、第二金属滤网12及小挡板13,第三隔板11中部设有开口,小挡板13 —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14及第二过滤组件15,第一过滤组件14与第二过滤组件15之间设有填充物16 ;
[0007]所述第二隔板9、第一金属滤网10、第三隔板11及第二金属滤网12的下部均设有通孔,复合滤芯7、第三隔板11与第二金属滤网12之间及填充物16下方的筒体I上均设有出油口 17。
[0008]所述筒体I下方设有支座18。
[0009]所述上封盖2与下封盖3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与筒体I相焊接。
[0010]所述填充物16为不锈钢SUS钢丝。
[0011]该油气分离装置,通过第一隔板的初次阻挡并经复合滤芯过滤,对油气初步分离,其后第二隔板、第一金属滤网、第三隔板、第二金属滤网对油气悬浮颗粒进行层层阻挡过滤,经最后的双过滤组件及其填充物过滤,对油气分离达到97%以上,大大提高了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2]图1:本实用新型中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筒体;2:上封盖;3:下封盖;4:进气口 ;5:出气口 ;6:第一隔板;7:复合滤芯;8:不锈钢金属网;9:第二隔板;10:第一金属滤网;11:第三隔板;12:第二金属滤网;13:小挡板;14:第一过滤组件;15:第二过滤组件;16:填充物;17:出油口; 18: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5]本实施例的油气分离装置参考图1,包括筒体1、上封盖2、下封盖3,上封盖2与下封盖3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与筒体I相焊接,上封盖2 —侧的筒体I侧部设有进气口 4,下封盖3上设有出气口 5 ;
[0016]进气口 4下部连接有第一隔板6,其上表面开设有通孔,第一隔板6下方设置有复合滤芯7,所述复合滤芯7由无纺布和滤纸构成,无纺布处于复合滤芯的外层,滤纸处于复合滤芯的内层,复合滤芯7由不锈钢金属网8周边固定;
[0017]复合滤芯7的另一侧设有两端固定于筒体I内壁的第二隔板9,第二隔板9于复合滤芯7下边缘处设有开口,第二隔板9另一侧安装有固定于筒体I内壁的第一金属滤网10,第一金属滤网10—侧依次安装有第三隔板11、第二金属滤网12及小挡板13,第三隔板11中部设有开口,小挡板13 —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14及第二过滤组件15,第一过滤组件14与第二过滤组件15之间设有填充物16 ;
[0018]所述第二隔板9、第一金属滤网10、第三隔板11及第二金属滤网12的下部均设有通孔,复合滤芯7、第三隔板11与第二金属滤网12之间及填充物16下方的筒体I上均设有出油口 17。
[0019]所述筒体I下方设有支座18 ;填充物16为不锈钢SUS钢丝。
[0020]使用时,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由进气口 4进入油气分离装置,先进入第一隔板6,经隔板阻挡后由隔板上方的通孔转向,经复合滤芯7进行初步过滤,大部分油会附着在不锈钢金属网8及复合滤芯7内,静置一段时间后,由重力作用滴至筒体I底部,由出油口 17回收;初步过滤后油气混合物碰壁后转向通过第二隔板9的开口经第一金属滤网10再次过滤,附着在滤网上的油滴最终滴至筒体I底部;透过滤网的油气混合物再经第三隔板11、第二金属滤网12的阻挡、过滤后,剩下少部分的油气悬浮物,其最终经第一过滤组件14、第二过滤组件15及其间的填充物过滤,绝大部分被过滤吸收,滴至筒体I底部的油液,由出油口 17回收,气体由出气口排出。
[0021]该油气分离装置,通过第一隔板的初次阻挡并经复合滤芯过滤,对油气初步分离,其后第二隔板、第一金属滤网、第三隔板、第二金属滤网对油气悬浮颗粒进行层层阻挡过滤,经最后的双过滤组件及其填充物过滤,对油气分离达到97%以上,大大提高了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
【权利要求】
1.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I)、上封盖(2)、下封盖(3),上封盖(2)—侧的筒体(I)侧部设有进气口( 4 ),下封盖(3 )上设有出气口( 5 ),其特征在于进气口( 4 )下部连接有第一隔板(6),其上表面开设有通孔,第一隔板(6)下方设置有复合滤芯(7),所述复合滤芯(7)由无纺布和滤纸构成,无纺布处于复合滤芯的外层,滤纸处于复合滤芯的内层,复合滤芯(7)由不锈钢金属网(8)周边固定; 复合滤芯(7)的另一侧设有两端固定于筒体(I)内壁的第二隔板(9),第二隔板(9)于复合滤芯(7)下边缘处设有开口,第二隔板(9)另一侧安装有固定于筒体(I)内壁的第一金属滤网(10),第一金属滤网(10)—侧依次安装有第三隔板(11)、第二金属滤网(12)及小挡板(13),第三隔板(11)中部设有开口,小挡板(13)—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组件(14)及第二过滤组件(15),第一过滤组件(14)与第二过滤组件(15)之间设有填充物(16); 所述第二隔板(9)、第一金属滤网(10)、第三隔板(11)及第二金属滤网(12)的下部均设有通孔,复合滤芯(7)、第三隔板(11)与第二金属滤网(12)之间及填充物(16)下方的筒体(I)上均设有出油口(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下方设有支座(1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盖(2)与下封盖(3)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与筒体(I)相焊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16)为不锈钢SUS钢丝。
【文档编号】F04B39/02GK203756470SQ201420152508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日
【发明者】商好明, 刘秀敏, 宋延平, 商好亮, 刘玉琴, 肖红霞, 陆伟 申请人:商好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