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活塞带有压力表贮气式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4999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活塞带有压力表贮气式气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气筒,特别是一种能产生高气压,提高充气效率并能指示充气压力的气筒。适用于为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及小型汽车等轮胎充气的场合,是一种常用的手动充气工具。
目前,我们使用的气筒不管是手推式或脚踏式气筒都存在着充气效率低,不易实现高气压的缺陷,使用者倍感不便,盼望一种新型气筒问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型气筒,它采用了多组由本人发明的气筒柱塞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91204143.9)即多组活塞结构,并与止回阀及贮气室配合产生高气压,在底座上设置压力表供指示充气压力,从而实现了充气效率高、压力高、使用方便、延长寿命、方便维修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气筒筒体采用铝合金管或无缝钢管在下端一定距离采用冷挤滚压工艺方法固定隔板,并在其上设置止回阀,从而使下端再与底座连接固定后形成贮气室,上端与上盖旋接形成充气室,在底座外侧分别安装有压力表、胶管及卡具和踏板,在充气室内根据充气压力的高低安装多组气筒柱塞装置,即多组活塞及环组成,再通过推杆穿过上盖与手柄旋接,为使用舒适且美观易更换,手柄两端配以橡塑手柄套,于是一种结构新颖、实用、充气效率高、压力高并有充气压力指示的新型气筒推出,从而取代老式皮碗结构,或单一活塞式以及一侧安装贮气罐式的笨重高压式气筒。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多组活塞及环的结构,充气效率明显提高,压力上升平稳且提高。对比测试时,本实用新型由于多组活塞及环(试验为两组)与筒体的几乎没有泄漏的严密滑动密封并在止回阀的配合下将压缩气体充至贮气室到实验装置,压力至1MPa(相当于10Kg/cm2)时,推动仍轻松自如,充气压力至1.4MPa时胶管卡具漏气不能再充,而整个充气过程,测试压力表针明显跳动上升。而用普通气筒充气,压力至0.8MPa已明显没有效率可言,即充气至此高压时,每推动一次产生的气压小,测试压力表上升不明显,甚至表针不再上升。(国家标准ZBY89001-88中规定常用的1号打气筒的工作压力为大于0.59MPa)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工作时,由于底座配备了压力表从而使用者不必再为轮胎被充爆而担心。即自己每次根据轮胎所需压力情况观察压力表充至指示范围,而不再象使用老旧式气筒充气用手指捏或棍棒敲打轮胎来判断气压的方法,从而达到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为使手柄握着舒适,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手柄带有手柄套且可采用通用的自行车把套,达到使用舒适、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当采用下面更详细的实施例结构和材料时,本实用新型比普通1号打气筒只增加了一只专用压力表机芯,使除筒体和推杆外的另部件都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因此制造成本并没有提高,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还增加了贮气和压力指示功能。而与有贮气罐型的气筒比较,材料成本反而降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故障,因此不需维修。为解决润滑问题,在制作橡胶环时加入了固体润滑剂,使用时便不需再加润滑油,即防止了污染衣物和损害橡胶内胎,解决了皮碗式结构必须加润滑油才能工作的缺陷而且更换极为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纵向剖面图,图示采用两组活塞及环的结构,为抽气状态,箭头引线为空气进入路线。
图3是图2气筒F-F的剖视图。
图中,1、手柄及套,2、缓冲套,3、上盖,4、推杆,5、活塞及环,6、筒体,7、隔板及止回阀,8、底座,9、压力表,10、胶管及卡具,11、踏板(剖面图未画出),A、充气室,B、贮气室,C、压力表气体通道,D、充气通道。
参照附图,手柄及套1中的手柄采用塑料注塑成空心杆状的手柄形,在杆的中部管壁加厚并予埋金属螺母以便与推杆4的外螺纹连接,两端设计成与自行车把套内孔相配合的尺寸以供装配手柄套。手柄套采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空心筒状也可选购成品的自行车用把套代用,以方便更新维修。缓冲套2、采用橡胶或园柱弹簧制成,套在推杆4上端的手柄及套1和上盖3之间,供缓冲活塞到底的推力。上盖3采用塑料注塑成空心园台形,中心通孔供推杆4通过其园周的间隙供空气引入,空心的园台内孔加工有单头或多头分段内螺纹供与筒体6旋接,在外园处还设计有弹性夹爪供存放时夹持胶管及卡具10,方便存放。推杆4采用钢材拉制成杆状、两端加工外螺纹,一端与手柄及套1的手柄旋接,另一端与活塞及环5的活塞旋接,供将手柄及套1所获得的推拉力传给活塞及环5而作功。活塞及环5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部件,即采用本人发明并获得91204143.9号专利的气筒柱塞装置的柱塞及目字形胶圈,并使用多组串联以增加其效率。活塞采用塑料注塑成园台形中心加工有内螺纹供与推杆4旋接,园周加工一条环形槽,其槽底加工成弧形或斜弧面,槽内放置橡胶制作的截面呈目字形或碗形起密封作用的环,为减少与筒体6内壁的磨擦,在橡胶内加入固体润滑剂,如二硫化钼,也可采用聚四氟乙烯制作,达到无油润滑。工作时环在槽内上下串动,在环形槽底的前端侧面加工有若干均布的通孔(附图3所示),供气体从其内引入通过。为提高充气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可根据使用压力及条件安装相同的活塞及环多组,即根据需要组数串联旋于推杆4上,安装及维修更换胶环非常方便。筒体6采用铝合金管或无缝钢管制作,如采用高频焊管内孔需光洁加工处理,以保证滑动密封并减少磨擦。在距下端一定尺寸,一般在4-6厘米处采用冷挤滚压的工艺方法固定隔板及止回阀7的隔板,从而将筒体分成上下两部分,上端与上盖3旋接后形成充气室A,下端与底座旋接或采用冷挤滚压工艺方法固定形成贮气室B,充气室A供活塞及环5在其内上下滑动在隔板7上的止回阀的配合下,将气体压缩到贮气室B内贮备。隔板及止回阀7的隔板采用塑料注塑成园台形,中心设置止回阀,园周加工有环形槽、槽内放置橡胶圈使之与筒体6冷挤滚压时达到密封,中心设置的止回阀即普通的单向阀,如钢球式、胶垫式、气门芯式等,本实施例采用的是胶垫式。底座8采用塑料注塑成凸台形,凸台上外园处加工成外螺纹与筒体6旋接,也可加工成多条环形槽用冷挤滚压工艺方法与筒体6固定,本实施例采用此法,为保证密封性在其中一个槽内放置了胶圈,凸台中心加工一盲孔,在凸台外侧分别设计有供压力表机芯安装的凹槽,和与胶管及卡具10底座旋接的盲孔内螺纹以及供踏板11连接的吊耳(剖面图未画出)其中凹槽底设计有小孔与凸台中心盲孔底侧相通的小孔与压力表9相通,形成压力表气体通道C,盲孔内螺纹底部也设计有小孔与凸台中心盲孔相通,形成充气通道D。压力表9采用专用轴向型压力表机芯,不需另加外壳,指示范围0-12MPa。胶管及卡具10采用标准的部件,并与底座旋接,保证气密性。踏板11采用塑料注塑成长方板状,在长方一端延宽度加工设计有通孔,用肖钉与底座8的吊耳连接,供使用气筒时用脚踏住固定。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筒体6经过冷挤滚压的工艺方法或螺纹连接底座,固定压力表9,旋接胶管及卡具10,将活塞及环5与推杆4旋接后装入筒体6的充气室A内,旋上上盖3,推杆4外露上端套上缓冲套2,再旋接手柄及套1,即告成品。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胶管及卡具10从上盖3的弹性夹爪内取下,用卡具卡住被充气轮胎之气门嘴后,用一只脚踏住踏板11,双手握住手柄及套1,进行拉推往复动作,当拉动时,由于活塞环与筒体6内壁滑动密封,充气室A内造成真空负压使空气从上盖3与推杆4的环缝间隙被吸入并通过活塞及环5进入充气室A,直至活塞及环5拉到顶,进气完毕(参照附图2箭头引线示意)当向下推动时,由于活塞及环5的环与筒体6内壁磨擦阻力使环上串将进气缝隙封闭,因此充气室A内气体逐渐被压缩并冲开止回阀进入贮气室B,此时通过压力表气体通道C进入压力表进行压力指示,待等到贮备一定压力后通过充气通道D及胶管及卡具10冲开轮胎气门芯进入内胎,从而周而复始,反复进行推拉,直至观察压力表达到予定压力即告充气完毕,取下卡具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权利要求1.一个由手柄及套、缓冲套、上盖、推杆、活塞及环、筒体、隔板及止回阀、底座、压力表、胶管及卡具、踏板组成的气筒,筒体在距下端一定尺寸固定隔板及止回阀使其分成上、下两部分,上端与上盖旋接形成充气室,下端与底座固定形成贮气室,其特征在于多组活塞及环与推杆串联旋接,再通过推杆与手柄及套旋接后,并在手柄的带动下在充气室内上下滑动,以及底座外侧安装有压力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筒,其特征在于手柄及套的手柄注塑成空心杆状,在杆的中部管壁加厚并予理金属螺母,两端制造成与自行车把套相配合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筒。其特征在于底座注塑成凸台形,凸台外园处加工外螺纹或多条环形槽,凸台中心加工一盲孔,在凸台外侧设计有凹槽,盲孔内螺纹和吊耳,在凹槽底部和盲孔内螺纹底部都有小孔与凸台中心的盲孔底侧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气筒,特别是一种能产生高气压、高效率、并能指示充气压力的气筒,适用于为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及小型汽车等轮胎充气的场合。它主要由手柄及套、上盖、推杆、活塞及环、筒体、隔板及止回阀、底座、压力表、胶管及卡具、踏板等组成。由于采用了多组串联的活塞及环结构,在隔板及止回阀的配合下产生了高气压、实现了高效率、压力表指示保证了安全性、方便更换的手柄套增加了舒适性。
文档编号F04B33/00GK2185335SQ93232978
公开日1994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8日
发明者黄光智 申请人:黄光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