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冷非金属活塞环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749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水冷非金属活塞环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生负压源的真空泵。
常用曲柄连杆往复式真空泵,其特点是采用带开口的金属活塞环,因摩擦较大,一般采用水套冷却,外加散热翅片,其缺点是结构庞大、功率损耗大,因金属活塞环磨损,环开口增大,从而真空度损失逐步增大,缸套寿命缩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非金属开口式活塞环和并列多孔式进排气孔口,无需水冷却仍能正常运行真空泵,损耗小并能长期保持真空度的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无水冷非金属活塞环真空泵,其气缸的顶底两端有进气孔口和排气孔口,气缸内装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带有活塞环的活塞,活塞环采用非金属,且无开口,它的截面可是矩形、桶形,数量至少三片。气缸的顶底两端的进气孔口和排气孔口采用并列多孔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多片非金属材料的无开口式活塞环,活塞环的截面为矩形或桶形,非金属活塞环对气缸的内摩擦小,不会与气缸内壁发生硬摩擦而磨损气缸,发热小,故不需用水冷却仍能长期安全运行,其动力消耗比现有结构泵小,活塞环采用无开口式,提高了机构的效率,其真空度比原有采用水冷式金属活塞环、长型进排气孔的真空泵要高,并能长期保持真空度。
2.进排气孔口采用并列多孔式结构,代替现有技术的长形单孔结构,使活塞环在运动中不会被孔口卡住,从而延长活塞环使用寿命。
3.结构简化、体积缩小,重量降低,成本降低,并且节约了能源。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泵泵体结构剖面图;图2为
图1中活塞与气缸之间关系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排气孔口的平面结构图;图4为未改进的进排气孔口平面结构图。
图中1.活塞 2.活塞环 3.气缸 4.进气孔口 5.排气孔口 6.小孔实施例参见
图1,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泵体气缸3采用铸件缸径Φ250,气缸3的顶底两端有进气孔口4和排气孔口5,气缸3内的活塞1采用铸铁件或铸铝件,直径为Φ250,活塞1上开了三道环槽,环槽内装有三片用橡塑材料制成的非金属活塞环2。如图2所示,活塞环2采用矩形无开口设计,与气缸3采用过盈式配合。
参见图3,进排气孔口4、5采用了多孔列式结构,即每个孔口都由无数小孔6组成,这种结构与现有技术如图4所示的单孔式进排气孔口相比,可使活塞环2在上、下运动中经过进排气孔口4、5时不至被卡死,且无开口非金属活塞环2的外胀密封,保证了抽真功能力。此外对小孔6还需做修复处理,以减少活塞环2的磨损。
实施例使用、测试证明行程为140的无水冷非金属活塞环真空泵,最高承受150℃而无须水冷。真空度比同类型水套式真空泵提高10%。
本实施例的节能效果是同类型往复水冷卧式真空泵w-3型使用功率5.5KW,本实施例为3KW,节约2.5KW。
权利要求1.一种无水冷非金属活塞环真空泵,其气缸(3)的顶底两端有进气孔口(4)和排气孔口(5),气缸(3)内装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带有活塞环(2)的活塞(1),其特征在于活塞环(2)采用非金属,且无开口,它的截面可是矩形、桶形,数量至少三片。
2.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其持征在于气缸(3)的顶底两端的进气孔口(4)和排气孔口(5)采用并列多孔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生负压源的真空泵,它的气缸3顶底两端有进排气孔口4、5,气缸3内装有一个可移动的带有活塞环2的活塞1,活塞环2采用非金属材料,且无开口,它的截面可是矩形、桶形、数量至少三片,进排气孔口4、5采用并列多孔式结构。本真空泵无需水冷却仍能正常运行,损耗小并能长期保持真空度。
文档编号F04B37/14GK2306331SQ96210849
公开日1999年2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4日
发明者许安国 申请人:许安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