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9289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压力执行机构,尤其涉及一种以压縮空 气为动力,采用内部液压系统增加输出力的液压增力气缸。
(二) 背景技术
普通气缸或液压缸,单纯的采用压縮空气或流体,推动缸内活 塞运动,产生推出和返回两个工作行程。在每个单一行程中,运行速 度和输出力基本是一样的。于是,在工作过程中,无法根据工作需要 改变工作状态。例如在接触工件之前的空行程,用较小输出力快速推 进,接触工件之后的力行程,用很大输出力,慢速推进。普通气缸和 液压缸无法满足这些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紧凑、安全髙效的 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包括 整体活塞杆l、前端盖2、内筒3、气动密封4、环形活塞5、液压
密封6、外筒7、装配密封8、中端盖9、油密封IO、气密封ll、
柱塞杆12、气缸缸筒13、气缸活塞14、后端盖15、注油接头16和
排气接头17等零件构成。
其特殊之处在于中端盖9上,装有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 环形活塞5 、中端盖9和内筒3 、外筒7 —起构成一个环形的储油腔, 即腔P ;环形活塞5 、前端盖2和内筒3 、外筒7 —起构成一个环形 的充气腔,即腔Q;前端盖2、内筒3和整体活塞杆1一起构成另一 个环形的充气腔,即腔E;整体活塞杆l、内筒3和中端盖9一起构 成蓄油腔,即腔F;
中端盖9内,装有装配密封8 ;在装配密封8和油密封10之间, 有输油孔R,用于在腔P和腔F之间传送液压油;在油密封10和气 密封ll之间,有排气孔S,避免腔M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
整体活塞杆l的活塞内,开有微孔T,与大气相通,阻断腔E内 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缸体采用内外双筒式结构,能够有 效縮短整体长度,改进稳定性,提高实用性;采用内外双筒式结构, 液压系统的高压部分,局限于内筒3的内部,外筒7可以起到额外的 安全防护作用,提高生产安全性。采用内外双筒式结构,腔F的静密 封,即使密封性下降,腔内的液压油也不会进入大气,而是返回储油 腔,即腔P,避免污染环境。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入 不同的工作状态。例如在整体活塞杆l的推出过程中,接触工件前, 以小推力快速接近工件。接触工件后,以大推力慢速加工工件。在返 回过程中,再以较小的拉力,快速返回。不但极大提高加工质量和工 作效率,而且较传统气缸和液压缸相比,还可以极大降低能耗。有利
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之,本实用新型能适应输出力变化的不同的工 作需要,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工作需要 进入不同工作状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
(四)
图l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阶梯剖视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整体活塞杆l、前端盖2、内
筒3、气动密封4、环形活塞5、液压密封6、外筒7、装配密封8、 中端盖9 、油密封10、气密封11、柱塞杆12、气缸缸筒13、气缸活 塞14、后端盖15、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等零件构成。排气口 A与腔E相通,排气口B与腔Q相通,排气口C与腔M相通,排气口 D与腔N相通。腔F和腔P充满液压油,在气缸活塞14和柱塞杆12
复位的时候(图中移到右端),通过输油孔R相通。在气缸活塞14 和柱塞杆12推出的时候(图中向左移动),由于柱塞杆12和装配密 封8之间密封,腔F和腔P内的液压油被阻断,腔F内产生高压,推 动整体活塞杆l工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分为三个工作过程分别是空行 程、力行程和返回行程。
1、 初始状态排气口 A和C供气,B和D排气,整体活塞杆1 和柱塞杆12回縮(图中移到右端),腔F内的液压油被整体活塞 杆1推到腔P中,液压增力气缸处于初始状态。
2、 空行程排气口B和C供气,A和D排气,环形活塞5推动 (图中右移)腔P内的液压油向腔F中填充,整体活塞杆1推出 (图中左移),直到接触工件。
3、 力行程空行程完成之后,排气口 B和D供气,A和C排气, 腔N内的压縮空气使气缸活塞14和柱塞杆12推出(图中左移), 腔F内的液压油被装配密封8密封,柱塞杆12继续推出,整体活 塞杆1处于增压工作状态,液压增力气缸冲压工件,输出最大工 作压力。
4、 返回行程力行程完成之后,排气口A和C供气,B和D排 气,液压增力气缸返回初始状态。
权利要求1、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包括整体活塞杆(1)、前端盖(2)、内筒(3)、气动密封(4)、环形活塞(5)、液压密封(6)、外筒(7)、装配密封(8)、中端盖(9)、油密封(10)、气密封(11)、柱塞杆(12)、气缸缸筒(13)、气缸活塞(14)、后端盖(15)、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其特征有中端盖(9)上,装有注油接头(16)和排气接头(17),环形活塞(5)、中端盖(9)和内筒(3)、外筒(7)一起构成一个环形的储油腔,即腔(P);环形活塞(5)、前端盖(2)和内筒(3)、外筒(7)一起构成一个环形的充气腔,即腔(Q);前端盖(2)、内筒(3)和整体活塞杆(1)一起构成另一个环形的充气腔,即腔(E);整体活塞杆(1)、内筒(3)和中端盖(9)一起构成蓄油腔,即腔(F);中端盖(9)内,装有装配密封(8);在装配密封(8)和油密封(10)之间,有输油孔(R),用于在腔(P)和腔(F)之间传送液压油;在油密封(10)和气密封(11)之间,有排气孔(S),避免腔(M)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整体活塞杆(1)的活塞内,开有微孔(T),与大气相通,阻断腔(E)内的高压气体进入腔(F)。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其特征在于储油腔 (P )和充气腔(Q ),设置在内筒(3 )和外筒(7 )之间的环形区域,这两个腔,是环形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外双筒式液压增力气缸,属于气缸结构技术领域。特征中端盖装有注油接头和排气接头,环形活塞、中端盖和内外筒构成环形储油腔;环形活塞、前端盖和内外构成环形充气腔;前端盖、内筒和整体活塞杆构成另一个环形充气腔;整体活塞杆、内筒和中端盖构成蓄油腔;中端盖内装有装配密封;在装配密封和油密封之间有输油孔,在油密封和气密封之间有排气孔,整体活塞杆的活塞内开有与大气相通微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缩短整体长度,改进稳定性,提高实用性和生产安全性,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进入不同的工作状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
文档编号F15B11/00GK201190704SQ20082000200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日
发明者旭 孙 申请人:旭 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