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993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钣金折弯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普通折弯机的折弯过程主要为快下一慢下ー折弯ー快退。当滑块快下吋,因为速度较大,瞬间流量大,所以必须选择大功率电机或者采用增速缸结构,但这两种方法都不是经济的做法。我国目前的折弯机大多都采用V形模具空心折弯的方式,该方式是靠控制上刀进入V形槽的深度来实现的折弯角度变化,其主要缺点是(1)折弯角度不准确バ2)板料回弹很大;⑶批量加工折弯的稳定性差;基于V形折弯的缺点,三点式折弯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 题,其通过3点定位,调节下模模芯高度即可实现板料不同角度的折弯,板料回弹小,折弯角度精确可控。国外三点式折弯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其液压方案十分复杂,特别是对液压阀的性能要求特别高,以至于远远超过目前国内液压阀的技术水平。整机制造成本很高,因此国内目前还没有数控三点式折弯机的成熟产品。国外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图如图3所示,油泵I. O所产生的压カ油经过过滤器I. 2进入系统主油路。插装阀I. 3、比例溢流阀
I.4、直动溢流阀I. 5构成系统的压力控制单元。折弯机滑块快速下行吋,比例换向阀2. I、3. I的比例线圈Ylb、Y2b通电,压カ油经过比例换向阀2. I、3. I进入左油缸2. 6和右油缸3.6的上腔,同时高位油箱通过充液阀2. 7、3. 7也向油缸补油,左油缸2. 6和右油缸3. 6的下腔的压カ油经过球式换向阀2. 2、3. 2流过比例换向阀2. 1,3. 1,再经过单向阀2.8、3.8流进油箱中。折弯机滑块慢行吋,充液阀2. 7、3. 7关闭,自动补油结束,油泵压カ油经过可以控制开ロ度的比例换向阀2. 1、3. I进入油缸上腔,油缸下腔的压カ油经过节流阀2. 4、3. 4流过背压阀2. 3、3. 3,再通过比例换向阀2. I、3. I,经过单向阀2. 8、3. 8流进油箱中。如上所述,国外三点式折弯机有如下缺点(1)系统主油路流量大,电机功率高,能耗大。主油路流量过大不得不采用插装结构的比例溢流阀组,系统故障率因此升高;(2)整个系统液压阀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尤其对比例方向阀的性能要求高;(3)系统不工作吋,刀板重量靠油缸下腔密封油支撑,但内泄点多,容易发生事故以及维修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简单可靠、快速节能以及吨位大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动カ装置、比例溢流阀、第一换向阀,动カ装置的一端和比例溢流阀的一端并联后连接油箱,动カ装置的另一端和比例溢流阀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还包括第一比例调速阀、第一主油缸、第一蓄能控制装置,以及第二比例调速阀、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第二主油缸;以及上刀板;
所述第一比例调速阀的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油ロ,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一主油缸的无杆腔并联后与第一比例调速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一主油缸的有杆腔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油ロ,第一蓄能控制装置还与油箱连通;
所述第二比例调速阀的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油ロ,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并联后与第二比例调速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油ロ,第二蓄能控制装置还与油箱连通;
所述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同时连接上刀板。
所述第一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以及第ー蓄能器,第二换向阀与第三换向阀串联,第二换向阀的出油ロ与第一主油缸的无杆腔连接,第三换向阀的进油ロ与第一蓄能器连接,第三换向阀的出油ロ与第一主油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三换向阀的回油ロ连接油箱。所述第二换向阀和第三换向阀均为两位四通的电液换向阀。所述第二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以及第ニ蓄能器,第四换向阀与第五换向阀串联,第四换向阀的出油ロ与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连接,第五换向阀的进油ロ与第二蓄能器连接,第五换向阀的出油ロ与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连接,第五换向阀的回油ロ连接油箱。 所述第四换向阀和第五换向阀均为两位四通的电液换向阀。所述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一主油缸的无杆腔并联后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比例调速阀连接;所述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并联后通过第ニ单向阀与第二比例调速阀连接。该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还包括上模液压夹紧机构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上模液压夹紧机构的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的一端并联后,与动カ装置和比例溢流阀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的并联端连接,上模液压夹紧机构的另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的另一端并联后连通油箱。上模液压夹紧机构包括第一球式换向阀、第二球式换向阀以及上模液压夹紧油缸,第二球式换向阀的一端和上模液压夹紧油缸的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一球式换向阀;
所述下模液压夹紧机构包括第三球式换向阀、第四球式换向阀以及下模液压夹紧油缸,第四球式换向阀的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油缸的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三球式换向阀。所述上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压カ继电器,该第一压カ继电器与上模液压夹紧油缸连接;
所述下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压カ继电器,该第二压カ继电器与下模液压夹紧油缸连接。所述上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三单向阀,第一球式换向阀通过该第三单向阀连接第二球式换向阀与上模液压夹紧油缸的并联端;
所述下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四单向阀,第三球式换向阀通过该第四单向阀连接第四球式换向阀和下模液压夹紧油缸的并联端。
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蓄能器储能的作用,使上刀板快下、快退时都是利用蓄能器和油泵同时工作,既提速又降低了油泵电机的功耗。上刀板慢下时利用蓄能器来平衡刀板重力,这样便省去了进油ロ节流调速回路上回油路上起背压作用的顺序阀或溢流阀。减压过程中,液压系统一边慢慢降低折弯カ以平衡板料的折弯回弹,一边给蓄能器短时补压。折弯结束上刀板回程到位后再迅速给蓄能器补油,为下次快下做好准备,充分利用两次折弯エ序之间操作人员的准备时间。因此本发明采用蓄能器和油泵一起工作提供快下过程所需流量,以提供滑块快下过程中克服滑块的摩擦阻力所做的功,而让油泵电机在折弯阶段额定工作,这样不但降低了主电机的功率,还降低了系统的液压噪音。当折弯结束上刀板上行到位以后,再次对蓄能器补油到设定压力,如此循环,充分地使用两次折弯エ序之间的间隔时间。本发明的折弯过程为上刀板快下一上刀板慢下ー折弯ー减压ー快退、蓄能器补油。具体制过程如下
上刀板快下
第三换向阀和第五换向阀线圈通电,比例溢流阀建立了压カ后,从过滤器流出 的压カ油,经过第一换向阀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比例调速阀、第一单向阀,与来自蓄能器的先后依次经过第三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的压カ油于节点处汇合,最后共同流进第一主油缸的无杆腔;从第一换向阀分出的另一路压カ油经过第二比例调速阀、第二单向阀,与来自蓄能器的先后依次经过第五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的压カ油于节点处汇合,最后也共同流进第ニ主油缸的无杆腔中。此过程中,蓄能器与油泵的液压油共同作用推动上刀板快速下行,降低了系统的功率。上刀板慢下
慢下阶段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上刀板的水平性和左右油缸的同步性,此过程中,第三换向阀和第五换向阀的线圈断电,第二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的线圈通电。来自油泵的压カ油经过过滤器,流经第一换向阀后分成两路,分别经过第一比例调速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比例调速阀、第二单向阀,分别流进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同时第一主油缸的有杆腔与蓄能器连通,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与蓄能器连通。此时上刀板重力被两个蓄能器平衡,省去了节流阀、背压阀串连油路,通过调节第一比例调速阀、第二比例调速阀的开ロ度来实现上刀板慢速的エ况。折弯
上刀板慢下直到上刀板上的折弯模具接触到エ件以后,系统压カ升高,此时数控系统的控制程序自动进入折弯阶段。第三换向阀、第五换向阀通电,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有杆腔的压カ油自动回油箱,増大比例溢流阀的驱动电流,系统压カ升高,同时进ー步调小的第一比例调速阀、第二比例调速阀的开ロ度,上刀板速度进ー步降低,系统流量很小,刀板作用力很大。减压
减压的作用是为了缓冲上刀板的折弯カ以及板料的回弾力,同时间断地给蓄能器补油。减压过程中,只有上刀板的重力和较小的油缸压力作用在折弯板料上,第一比例调速阀、第二比例调速阀节流ロ调至最大,第二换向阀、第四换向阀断电,第三换向阀、第三换向阀通电,来自油泵的压カ油依次经过过滤器、第一换向阀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比例调速阀、第一单向阀、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流进蓄能器,蓄能器短时补油;另一路经过第二比例调速阀、第二单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流进蓄能器,蓄能器短时补油。快退、蓄能器补油
第一换向阀通电工作,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第五换向阀断电。来自油泵的压カ油经过过滤器,流经第一换向阀后分成两路,分别与来自蓄能器、蓄能器且经过第三换向阀、第五换向阀的压カ油汇合,分别进入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上刀板在主油缸的作用下快速退回。上刀板上行到位后,折弯工作结束,系统压カ自动升高,压カ油随即进入蓄能器、蓄能器内,自动进入蓄能器补油阶段,直到压カ变送器所测出的系统压力达到蓄能器最高工作压カ为止。蓄能器补油是在折弯结束后进行的,此过程充分利用了两道折弯エ序之间的准备时间,节约了系统折弯时间(如图2所示)。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压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下速度可达100mm/S以上,折弯カ160t以上,并且油泵的排量以及电机的功耗都控制在了很小的范围内,因此有快速节能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


图I为本发明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的示意 图2为本发明中蓄能器压カ——时间曲线 图3为国外现有的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的示意 附图中,I为油泵,2为电机,3为比例溢流阀,4为第三球式换向阀,5为下模液压夹紧油缸,6为第二压カ继电器,7为第二球式换向阀,8为第一压カ继电器,9为上模液压夹紧油缸,10为第三单向阀,11为第一球式换向阀,12为第四球式换向阀,13为第四单向阀,14为第一换向阀,15为耐震压カ表,16为压カ变送器,17为过滤器,18为第一比例调速阀,19为压カ变送器,20为第一单向阀,21为耐震压カ表,22为第二换向阀,23为第一主油缸,24为第三换向阀,25为第一蓄能器,26为第二比例调速阀,27为压カ变送器,28为第二单向阀,29为第四换向阀,30为耐震压カ表,31为第二主油缸,32为第五换向阀,33为第二蓄能器,34为上刀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參照图1,本发明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动カ装置、t匕例溢流阀3、第一换向阀14;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一主油缸23、第一蓄能控制装置,以及第ニ比例调速阀26、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第二主油缸31 ;以及上刀板34 ;以及上模液压夹紧机构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參照图1,动カ装置的一端和比例溢流阀3的一端并联后连接油箱,动カ装置的另一端和比例溢流阀3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14。动カ装置由油泵I、电机2、过滤器17组成,动カ装置和比例溢流阀3的并联端分别连接有压カ变送器16和耐震压カ表15。第一换向阀14为电液换向阀,第一换向阀14的回油ロ与油箱连通。參照图1,第一比例调速阀18的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第一油ロ,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一主油缸23的无杆腔并联后与第一比例调速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一主油缸23的无杆腔并联后通过第一单向阀20与第一比例调速阀18连接,第一比例调速阀18和第一单向阀20之间设有压カ变送器19,第一主油缸23的无杆腔还连接ー个耐震压カ表21。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一主油缸23的有杆腔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第二油ロ,第一蓄能控制装置还与油箱连通。所述第一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换向阀22、第三换向阀24以及第一蓄能器25。第二换向阀22和第三换向阀24均为两位四通的电液换向阀,第二换向阀22与第三换向阀24串联,第二换向阀22的出油ロ与第一主油缸23的无杆腔连接,第三换向阀24的进油ロ与第一蓄能器25连接,第三换向阀24的出油ロ与第一主油缸23的有杆腔连接,第三换向阀24的回油ロ连接油箱。參照图1,第二比例调速阀26的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第一油ロ,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并联后与第二比例调速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并联后通过第二单向阀28与第二比例调速阀连接,第二比例调速阀26和第二单向阀28之间设有压カ变送器27,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还连接ー个耐震压カ表30。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二主油缸31的有杆腔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第二油ロ,第二蓄能控制装置还与油箱连通。第二蓄能控制装置包 括第四换向阀29、第五换向阀32以及第二蓄能器33。第四换向阀29和第五换向阀32均 为两位四通的电液换向阀,第四换向阀29与第五换向阀32串联,第四换向阀29的出油ロ与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连接,第五换向阀32的进油ロ与第二蓄能器33连接,第五换向阀32的出油ロ与第二主油缸31的有杆腔连接,第五换向阀32的回油ロ连接油箱。參照图1,本发明的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还包括上模液压夹紧机构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上模液压夹紧机构的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的一端并联后,与动カ装置和比例溢流阀3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并联端连接,上模液压夹紧机构的另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的另一端并联后连通油箱。第一主油缸23和第二主油缸31同时连接上刀板34。上模液压夹紧机构包括第一球式换向阀11、第二球式换向阀7以及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第二球式换向阀7的一端和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的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一球式换向阀11 ;所述上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压カ继电器8,该第一压カ继电器8与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连接;所述上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0,第一球式换向阀11通过该第三单向阀10连接第二球式换向阀7与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的并联端。下模液压夹紧机构包括第三球式换向阀4、第四球式换向阀12以及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第四球式换向阀12的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的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三球式换向阀4。所述下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压カ继电器6,该第二压カ继电器6与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连接。下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四单向阀13,第三球式换向阀4通过该第四单向阀13连接第四球式换向阀12和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的并联端。根据以上本发明液压系统的结构,本发明的液压系统的设计实现了折弯机的3个主要功能,即板料折弯、上模液压快速夹紧、下模液压快速夹紧。结合到数控制系统的控制,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I)静止状态
电机2带动油泵I转动产生压カ油,压カ油经过过滤器17进入主油路通道。当比例溢流阀3未建立压カ时,压カ油之间通过比例溢流阀的回油ロ回到油箱中;当比例溢流阀3建立了压カ时,系统压カ油经过第一换向阀14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一单向阀20、第二换向阀22、第三换向阀24回到油箱中;另一路经过第二比例调速阀26、第二单向阀28、第四换向阀29、第五换向阀32回到油箱中。因为第三球式换向阀4和第一球式换向阀11具有单向通油的特性,所以静止状态下,压カ油不能通过第三球式换向阀4流进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以及通过第一球式换向阀11流进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2)上刀板快下
第三换向阀24和第五换向阀32线圈通电,比例溢流阀3建立了压カ后,从过滤器17流出的压カ油,经过第一换向阀14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一单向阀20,与来自蓄能器25的先后依次经过第三换向阀24和第二换向阀22的压カ油于节点处汇合,最后共同流进第一主油缸23的无杆腔;从第一换向阀14分出的另一路压カ油经过第二比例调速阀26、第二单向阀28,与来自蓄能器25的先后依次经过第五换向阀32和第四换向 阀29的压カ油于节点处汇合,最后也共同流进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中。此过程中,蓄能器25与油泵I的液压油共同作用推动上刀板34快速下行,降低了系统的功率。(3)上刀板慢下
慢下阶段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上刀板34的水平性和左右油缸的同步性,此过程中,第三换向阀24和第五换向阀32的线圈断电,第二换向阀22和第四换向阀29的线圈通电。来自油泵I的压カ油经过过滤器17,流经第一换向阀14后分成两路,分别经过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一单向阀20和第二比例调速阀26、第二单向阀28,分别流进第一主油缸23和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同时第一主油缸23的有杆腔与蓄能器25连通,第二主油缸31的有杆腔与蓄能器33连通。此时上刀板34重力被两个蓄能器平衡,省去了节流阀、背压阀串连油路,通过调节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二比例调速阀26的开ロ度来实现上刀板34慢速的エ况。(4)折弯
上刀板34慢下直到上刀板上的折弯模具接触到エ件以后,系统压カ升高,此时数控系统的控制程序自动进入折弯阶段。第三换向阀24、第五换向阀32通电,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有杆腔的压カ油自动回油箱,増大比例溢流阀3的驱动电流,系统压カ升高,同时进一步调小的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二比例调速阀26的开ロ度,上刀板34速度进ー步降低,系统流量很小,刀板作用力很大。(5)减压
减压的作用是为了缓冲上刀板34的折弯カ以及板料的回弾力,同时间断地给蓄能器补油。减压过程中,只有上刀板34的重力和较小的油缸压力作用在折弯板料上,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二比例调速阀26节流ロ调至最大,第二换向阀22、第四换向阀29断电,第三换向阀24、第三换向阀32通电,来自油泵的压カ油依次经过过滤器17、第一换向阀14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一单向阀20、第二换向阀22、第三换向阀24流进蓄能器25,蓄能器25短时补油;另一路经过第二比例调速阀26、第二单向阀28、第四换向阀29、第五换向阀32流进蓄能器33,蓄能器33短时补油。(6)快退、蓄能器补油
第一换向阀14通电工作,第二换向阀22、第三换向阀24、第四换向阀29、第五换向阀32断电。来自油泵的压カ油经过过滤器17,流经第一换向阀14后分成两路,分别与来自蓄能器25、蓄能器33且经过第三换向阀24、第五换向阀32的压カ油汇合,分别进入第一主油缸23、第二主油缸31的有杆腔,上刀板34在主油缸的作用下快速退回。上刀板上行到位后,折弯工作结束,系统压カ自动升高,压カ油随即进入蓄能器25、蓄能器33内,自动进入蓄能器补油阶段,直到压カ变送器16所测出的系统压カ达到蓄能器最高工作压カ为止。蓄能器补油是在折弯结束后进行的,此过程充分利用了两道折弯エ序之间的准备时间,节约了系统折弯时间。(7)上、下模液压快速夹紧、松开
上模液压快速夹紧机构、下模液压快速夹紧机构具有相同的原理,液压系统给单作用油缸无杆腔冲油来产生压紧カ,泄压后弹簧自动回程。冲油压カ靠各自的压カ继电器6、压力继电器8来控制。同时采用具有单向阀作用的球式换向阀第三球式换向阀4、第二球式换向阀7、第一球式换向阀11、第四球式换向阀12来形成局部压カ腔,既能实现的换向作用,又有可靠的保压效果。
夹紧过程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二比例调速阀26开ロ度关闭,来自油泵I的压力油进入油缸的回路被切断,比例溢流阀建立一定的压力,第三球式换向阀4 (或第一球式换向阀11)打开,油泵的压力油经过过滤器17,依次流过第三球式换向阀4 (或第一球式换向阀11)、第四单向阀13 (或第三单向阀10),最后流进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 (或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直到压カ继电器6 (或压力继电器8)的高限开关闭合,下模或(上摸)夹紧动作结束。松开过程第四球式换向阀12 (或第二球式换向阀7)通电,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或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里面的压カ油经过第四球式换向阀12 (或第二球式换向阀7)流进油箱,夹紧油缸泄压,直到压カ继电器6 (或压力继电器8)的低限开关闭合,上模(或下摸)松开动作结束。
权利要求
1.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动力装置、比例溢流阀(3)、第一换向阀(14),动力装置的一端和比例溢流阀(3)的一端并联后连接油箱,动力装置的另一端和比例溢流阀(3)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比例调速阀(18)、第一主油缸(23)、第一蓄能控制装置,以及第二比例调速阀(26)、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第二主油缸(31),以及上刀板(34); 所述第一比例调速阀(18)的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第一油口,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一主油缸(23)的无杆腔并联后与第一比例调速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一主油缸(23)的有杆腔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第二油口,第一蓄能控制装置还与油箱连通; 所述第二比例调速阀(26)的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第一油口,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并联后与第二比例调速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二主油缸(31)的有杆腔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第二油口,第二蓄能控制装置还与油箱连通; 所述第一主油缸(23)和第二主油缸(31)同时连接上刀板(3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换向阀(22)、第三换向阀(24)以及第一蓄能器(25),第二换向阀(22 )与第三换向阀(24)串联,第二换向阀(22 )的出油口与第一主油缸(23 )的无杆腔连接,第三换向阀(24)的进油口与第一蓄能器(25)连接,第三换向阀(24)的出油口与第一主油缸(23)的有杆腔连接,第三换向阀(24)的回油口连接油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22)和第三换向阀(24)均为两位四通的电液换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能控制装置包括第四换向阀(29)、第五换向阀(32)以及第二蓄能器(33),第四换向阀(29)与第五换向阀(32)串联,第四换向阀(29)的出油口与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连接,第五换向阀(32)的进油口与第二蓄能器(33)连接,第五换向阀(32)的出油口与第二主油缸(31)的有杆腔连接,第五换向阀(32)的回油口连接油箱。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向阀(29)和第五换向阀(32)均为两位四通的电液换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一主油缸(23)的无杆腔并联后通过第一单向阀(20)与第一比例调速阀连接;所述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二主油缸(31)的无杆腔并联后通过第二单向阀(28 )与第二比例调速阀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还包括上模液压夹紧机构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上模液压夹紧机构的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的一端并联后,与动力装置和比例溢流阀(3)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14)的并联端连接,上模液压夹紧机构的另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机构的另一端并联后连通油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模液压夹紧机构包括第一球式换向阀(11)、第二球式换向阀(7)以及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第二球式换向阀(7)的一端和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的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一球式换向阀(11); 所述下模液压夹紧机构包括第三球式换向阀(4)、第四球式换向阀(12)以及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第四球式换向阀(12)的一端和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的一端并联后连接第三球式换向阀(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压カ继电器(8),该第一压カ继电器(8)与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连接; 所述下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压カ继电器(6),该第二压カ继电器(6)与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三单向阀(10 ),第一球式换向阀(11)通过该第三单向阀(10 )连接第二球式换向阀(7)与上模液压夹紧油缸(9)的并联端; 所述下模液压夹紧机构还包括第四单向阀(13),第三球式换向阀(4)通过该第四单向阀(13)连接第四球式换向阀(12)和下模液压夹紧油缸(5)的并联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快速节能三点式折弯机液压系统,第一比例调速阀的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油口,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一主油缸的无杆腔并联后与第一比例调速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蓄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一主油缸的有杆腔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油口,第一蓄能控制装置还与油箱连通;第二比例调速阀的一端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油口,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一端和第二主油缸的无杆腔并联后与第二比例调速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蓄能控制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二主油缸的有杆腔并联后连接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油口,第二蓄能控制装置还与油箱连通;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同时连接上刀板。本发明具有简单可靠、快速节能以及吨位大的优点。
文档编号F15B1/02GK102691681SQ20121021243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张勇, 李巧 申请人:重庆键英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