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舌可动态调整的离心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324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尤其是涉及一种蜗舌可动态调整的离心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吸油烟机的风机系统多采用体积较小、流量和压力较大的多翼叶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一般都包括有蜗舌,蜗舌用以防止一部分气体在蜗壳内循环流动,蜗舌头越深入,它与叶轮出口间的间隙越小,蜗壳螺旋部分与蜗壳出口间的泄漏量也越小。虽然,减小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对于提升风机效率和压力有利,但同时会带来噪声增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一般的离心风机一般会折中性能与噪声而取一个适当的固定值,但是这个固定值往往是对一个工况有效,对于离心风机的其他工况点,由于叶轮速度三角形的变化和出口环境影响回流会导致离心风机性能大幅度下降。为了减小噪声,目前往往通过简单的轴向变R的方式来改变蜗舌圆角,同时使蜗舌与叶轮的间隙得以改变,虽然对蜗舌结构作上述改进后可以减小一部分噪音,但是风量会变小,经实验得知,其风量基本上都会比不变R的蜗舌小。此外,现有各种改进型的蜗舌安装完毕后,不能根据离心风机的工况进行自适应调整,使用灵活度不够。综上所述,有待对现有的离心风机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根据离心风机的不同工况通过调整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实现蜗舌可动态调整的离心风机。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蜗舌可动态调整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叶轮和蜗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舌包括固定座、设于固定座下方的蜗舌头以及连接在固定座与蜗舌头之间并能伸缩的连接件,所述的固定座固定在蜗壳上,所述蜗舌头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固定座移动并进而调整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可伸缩的连接件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连接件为柔性连接片,所述蜗舌头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柔性连接片的形变发生移动并进而调整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柔性连接片一般可以使用PET和硅橡胶等容易变形材质制作而成。当然,活动连接件除了采用柔性连接片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柔性连接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蜗舌头上固定有沿着蜗舌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块,在所述导向块上表面开有沿着导向块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沿着长度方向斜向设置,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由所述电机带动的传动丝杠以及安装在传动丝杠上的螺母滑块,所述的电机固定在所述的固定座或者蜗壳上,所述的传动丝杠水平设置,所述螺母滑块嵌入所述的导向槽内并通过螺母滑块的前后移动带动所述的导向块及蜗舌头作上下同步移动。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导向槽为燕尾槽,所述螺母滑块的底端形成与所述燕尾槽相配合的限位结构。采用燕尾槽及对应的限位结构后,可确保随着螺母滑块的前后移动能带动导向块及蜗舌头作上下同步移动。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导向槽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行程开关,在所述螺母滑块滑动至与所述行程开关相碰的状态下,所述的电机停止转动。当然,也可以将行程开关安装其他合适的位置。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蜗壳前盖和蜗壳后盖上,且所述固定座还与蜗壳环壁的折边固定连接,所述的电机安装在固定座的前侧或者后侧,对应地,所述传动丝杠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的电机上,所述传动丝杠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后侧或者前侧。这样,蜗舌的固定座安装较为牢固,且在电机驱动下,传动丝杠能顺利进行转动。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和连杆,所述的电机固定在所述的固定座或者蜗壳上,所述的转轴水平设置并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杆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的转轴上以在转轴的带动下实现摆动,所述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的蜗舌头相固定以带动蜗舌头作同步摆动并进而调整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进一步优选,所述的连杆有两根并分别设于所述转轴的两端,在所述的蜗舌头上固定有与所述转轴相平行的固定轴,所述连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的固定轴上。这样,蜗舌头的摆动更为稳定,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调节更为可靠。作为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在电机驱动下作上下移动的齿条,所述的电机固定在所述的固定座或者蜗壳上,所述齿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的蜗舌头上以带动蜗舌头作上下同步移动并进而调整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电机为一个,对应地,所述的齿条为一根,且齿条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蜗舌头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这样,可以对蜗舌与叶轮的的单侧间隙进行调节。当然,也可以在蜗舌头的前后两端部均安装上齿条,从而对蜗舌与叶轮的两侧间隙进行均匀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该离心风机的蜗舌包括有固定座、蜗舌头和连接在固定座与蜗舌头之间并能伸缩的连接件,在驱动机构作用下通过连接件的伸缩就可以驱动蜗舌头移动,使用者可以根据离心风机的不同工况对蜗舌头与叶轮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即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挡位切换以调整蜗舌间隙,进而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默认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默认状态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高档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在低档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在蜗舌间隙调整前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在蜗舌间隙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在蜗舌间隙调整前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在图10所示状态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在蜗舌间隙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在图12所示状态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叶轮2和蜗舌3,该蜗舌3包括有固定座31、柔性连接片32和蜗舌头33,固定座31固定在蜗壳1上,蜗舌头33位于固定座31的下方,柔性连接片32衔接在固定座31与蜗舌头33之间。以图1中箭头A所示方向为前向,固定座31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蜗壳前盖11和蜗壳后盖12上,并同时与蜗壳环壁13的折边14连接固定。柔性连接片32可以使用PET和硅橡胶等容易变形材质制作,柔性连接片32的两端通过粘接或者咬合分别与固定座31及蜗舌头33连接,从而保证柔性连接片32在蜗舌头33即蜗舌的运动部分往下或上运动时候可以伸长或者缩短,进而使蜗舌3与叶轮2之间的间隙得到调整。蜗舌头33上固定有沿着蜗舌头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块4,导向块4能与蜗舌头33同步运动,在导向块4上表面开有沿着导向块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槽41,且导向槽41沿着长度方向斜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导向槽41采用燕尾槽,且自后向前斜向下倾斜。本实施例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蜗舌头33相对固定座31进行上下移动。具体地,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1、由电机带动的传动丝杠52以及安装在传动丝杠上的螺母滑块53。其中,电机51采用步进电机,电机51安装在固定座31的后侧,传动丝杠52水平设置,传动丝杠52的后端安装在电机51上,传动丝杠52的前端转动设置在固定座31的前侧,比如可以在固定座的前侧开一个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装上轴承,传动丝杠的前端装在该轴承内即可。螺母滑块53嵌入导向槽41内,螺母滑块53的底端形成与燕尾槽相配合的限位结构531。这样,通过螺母滑块53的前后移动就可以带动导向块4和蜗舌头33作上下同步移动。另外,在导向槽4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行程开关6,在螺母滑块53滑动至与行程开关6相碰的状态下,电机51停止转动。另外,安装有该离心风机的吸油烟机上设有控制键,通过控制键可以来控制电机51的正反转,电机通过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带动螺母滑块53前后移动,并进而带动蜗舌头33作上下同步移动。通过控制键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是本技术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展开描述。本实施例有2个控制键,分别为超级性能模式按键和静音模式按键。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默认状态为用户直接开机后不按其他按键的工作模式,此时,螺母滑块53位于传动丝杠52的中部,蜗舌3与叶轮2的间隙为标准间隙t0,t0=0.05~0.10D2,其中,D2为叶轮外径。当然,也可以设置一个默认模式按键,按下该按键,使离心风机处于默认模式。如图4所示,当用户感觉吸油烟机排烟困难时候,根据产品的需要可以按下超级性能模式按键(高档按键),通过传动丝杠52带动螺母滑块53向后移动,进而驱动蜗舌头33往下运动,从而减小蜗舌头33与叶轮2之间的间隙,进入深舌头甚至尖舌状态。此时,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为tmin,tmin=0.02~0.05D2。该状态下,可以大幅度减小回流、增大静压使得在恶劣工况下依然能排出油烟,提升用户体验。可以通过用户按超级性能模式按键的时间来调整步进电机工作的时间,进而调整蜗舌3与叶轮2之间的间隙,即按下该超级性能模式按键,电机转动,松开超级性能模式按键,电机停转。另外,本实施例中,在螺母滑块53滑动至与行程开关6相碰的状态下,电机51停止转动,从而可以防止传动丝杠52带动螺母滑块53运动到传动丝杠端部的时候,由于无法进一步运动而堵转电机导致的损坏。如图5所示,当用户感觉吸油烟机排烟容易,要求低噪音时候,根据产品的需要可以用户按下静音模式按键(低档按键),通过传动丝杠52带动螺母滑块53向前移动,进而驱动蜗舌头33往上运动,从而增大蜗舌头33与叶轮2之间的间隙,进入浅舌状态。此时,蜗舌3与叶轮2之间的间隙为tmax,tmax=0.10~0.15D2。该状态下,可以大幅度减小噪音,提升用户体验。同样地,按下该超级性能模式按键,电机转动,松开超级性能模式按键,电机停转,行程开关的设置也用来防止电机因堵转而损坏。实施例二: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叶轮2和蜗舌3,该蜗舌3包括有固定座31、柔性连接片32和蜗舌头33,固定座31固定在蜗壳1上,蜗舌头33位于固定座31的下方,柔性连接片32衔接在固定座31与蜗舌头33之间。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1、转轴7和连杆8,电机51固定在蜗壳1上,转轴7水平设置并安装在电机51的输出轴上,连杆8有两根,连杆的顶端固定在转轴7的两端,在蜗舌头33上固定有与转轴7相平行的固定轴9,连杆8的底端固定在固定轴9上。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展开描述。工作时,电机51转动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转动带动连杆8摆动,连杆8摆动带动固定轴9和蜗舌头33同步摆动,从而实现蜗舌3与叶轮2之间的间隙动态调节。实施例三:如图10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叶轮2和蜗舌3,该蜗舌3包括有固定座31、柔性连接片32和蜗舌头33,固定座31固定在蜗壳1上,蜗舌头33位于固定座31的下方,柔性连接片32衔接在固定座31与蜗舌头33之间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1和安装在电机上的齿条10,齿条10在电机51驱动下作上下移动。电机51为一个固定在固定座31上,齿条10为一根,且齿条10的底端固定在蜗舌头33的其中一端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展开描述。工作时,电机51带动齿条10上下移动,齿条10带动蜗舌头33的安装有齿条10的一端作上下同步移动,进而实现蜗舌3与叶轮2之间单侧间隙的动态调节。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蜗舌头的前后两端部均安装上齿条,从而对蜗舌与叶轮的两侧间隙进行均匀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