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尤其涉及水泵中的一种中段导叶结构。
背景技术:
水泵叶轮用通常由铸铁制成,水泵叶轮上的叶片又起主要作用。水泵叶轮的形状和尺寸与水泵性能有密切关系。水泵叶轮一般可分为单吸式和双吸式两种。单吸式叶轮为单边吸水,小流量水泵叶轮多为此种型式。双吸式叶轮为两边吸水,大流量水泵叶轮均采用双吸式叶轮。
传统的双吸式叶轮由叶片与前盖板、后盖板组成。闭式叶轮的效率较高、制造难度较大。在离心泵中应用最多。适于输送清水,溶液等黏度较小的不含颗粒的清洁液体。
然而,在传统的双吸式叶轮中段导叶结构中,中段导叶前盖板和后盖板均采用相同尺寸,这会导致水流量不大,影响水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段导叶结构,其前盖板设有开口,有利于水流通,提高水泵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中段导叶结构,包括:前盖板、后盖板、中轴及叶片,所述叶片均匀排列在所述中轴上,并位于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所述前盖板边缘处设有多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两片叶片之间,所述开口暴露出部分所述后盖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中段导叶结构中,所述中轴设有贯穿中轴的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中段导叶结构中,所述叶片为7片,且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中段导叶结构中,所述叶片进口部位修整为流线型。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中段导叶结构中,所述叶片间距差小于0.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在前盖板位于两片叶片之间设置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暴露出部分后盖板,在前盖板上添加的开口能够增加流量,提高水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中段导叶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中段导叶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中段导叶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 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中段导叶结构,包括:前盖板31、后盖板32、中轴10及叶片20,所述叶片20均匀排列在所述中轴10上,并位于所述前盖板31和后盖板32之间,所述前盖板31边缘处设有多个开口21,所述开口21位于两片叶片20之间,所述开口21暴露出部分所述后盖板32。
在前盖板31中设置多个开口21,能够增加流量10%,提高水泵效率5%。
所述叶片20为7片,且均匀分布;所述叶片20进口部位修整为流线型,并尽可能的减薄处理;所述叶片20间距差小于0.5mm。在进口端看叶轮,叶片20为逆时针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轴10设有贯穿中轴10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便于安装和带动叶轮20的旋转。中段导叶结构的其他结构及形状或构造均与现有技术中的一致,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在中段导叶结构制作过程中,不得有砂眼、气孔、缩松等缺陷。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段导叶结构中,在前盖板位于两片叶片之间设置多个开口,所述开口暴露出部分后盖板,在前盖板上添加的开口能够增加流量,提高水泵效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