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落地防水排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448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落地防水排风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落地防水通风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公共场所的通风系统方面只是在高处放置通风扇,然而这样的通风效果并不好,采用高处通风扇和低处通风扇相结合的方法能更高效的通风。但低处的通风扇容易因积水内渗而导致电路短路,从而引起设备的损坏,使得外部积水漫入屋内,这也是高处通风扇和低处通风扇相结合的通风方法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水位管内水的压力、从而达到防止外部积水漫入、采用高处通风扇和低处通风扇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高效通风的落地防水通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落地防水通风扇,包括横截面为“回”字形的外框和内装有主控单元的主控单元控制盒,主控单元由单片机(STM32F103C8T6)、变频器和控制电路构成,主控单元控制盒安装在外框内的顶部,主控单元通过导线与外部开关盒连接,在外部开关盒上设有一个电源开关和一个风扇电机独立工作控制开关,特征是:还包括检测模块、防水模块和风扇模块,其中:

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水位管、第1过滤片、第2过滤片和水位片,在外框内设有一“L”形的水位管,水位管由连为一体的横水管和竖水管组成,横水管的进水口为外框朝室外一面的导水口,在横水管的中部设有第1过滤片,在横水管和竖水管的垂直交点处设有与主控单元控制盒相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在竖水管的中部设有第2过滤片和铝制水位片, 由轻质铝制成的水位片位于第2过滤片之上,竖水管的顶部是密封的;

防水模块包括第1电机、第2电机、第1转轴、第2转轴和防水布,在外框内的上部右壁固定有第1电机,第1转轴的左端活动安装在外框内的上部左壁上,第1转轴的右端与第1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外框内的下部固定有第2电机,第2转轴的左端活动安装在外框内的下部左壁上,第2转轴的右端与第2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第1转轴上卷绕有防水布,位于外框内左端的第1牵引线的上端与防水布的外露端左边相连接,第1牵引线的下端与第2转轴的左端相连接,位于外框内右端的第2牵引线的上端与防水布的外露端右边相连接,第1牵引线的下端与第2转轴的右端相连接,第1电机、第2电机均与主控单元相连接;在外框内的后端设有环形的防水凹槽,防水布能在顺着防水凹槽中上下运动;

风扇模块包括外遮挡片、内遮挡片、风扇框、风扇电机支撑架、风扇电机和扇叶,在外框的中间安装有风扇框,风扇电机通过风扇电机支撑架安装在风扇框上,扇叶安装在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上,外遮挡片置于风扇框与室外之间,内遮挡片置于风扇框与室内之间,风扇电机受主控单元控制。

工作原理:

1、当开始有积水时,积水从导水口流入水位管的横水管中,首先经过第1过滤片,将水中杂物滤除,此时,水位管底部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水位的高度(即采集到进行水位管内水的压力),然后将检测的信息传递给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对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风扇电机、第1电机和第2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对防水布的向上或向下拉动。外框是中空的且完全防水,外遮挡片是为了防止室外异物的进入,内遮挡片是是为了防止室内人误碰发生危险。第1电机、第2电机受主控单元的控制,第1电机、第2电机转动后带动第1转轴、2转轴转动。

、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有水进入并有可能进入风扇时,主控单元发出信号给第2电机,第2电机得电会带动第2转轴转动,第2转轴会牵动第1牵引线和第2牵引线向下运动,牵动绕在第1转轴上的防水布向下展开到防水布的下端抵到防水凹槽的底部。

、当水位高于第2过滤片,水位片会随进入的积水浮起,水位继续升高,水位管竖水管上部内的气压越来越大,当竖水位管底部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值达到原先设定好的阈值(即在主控单元中设定好)时,风扇电机停止转动,第2转轴会牵动第1牵引线和第2牵引线向下运动,从而牵动绕在第1转轴上的防水布顺着防水凹槽的两侧向下展开,将防水布完全拉下至防水凹槽的底部,防止屋外的积水进入风扇内。

、当积水退去时,主控单元发出信号给第1电机,第1电机得电转动,将防水布向上拉起,卷回到第1转轴上,风扇电机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测得水位的原理是通过检测竖水管底的压力即可得外部积水的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水位管内水的压力、从而达到防止外部积水漫入、能防止外部积水进入风扇、保护落地风扇不被损坏、采用高处通风扇和低处通风扇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高效通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框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由内想外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未检测到积水时由外向内防水凹槽的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未检测到积水时由外向内的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到积水后开始拉动防水布时由外向内的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到积水后完全将防水布拉下时由外向内的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凹槽及遮挡片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例说明:

1、外框;2、第1安装片;3、扇叶;4、风扇电机;5、外遮挡片;6、防水凹槽;7、内遮挡片;8、第2安装片;9、外部开关盒;10、风扇电机支撑架;11、风扇框;12、主控单元控制盒;13、导水口;14、第1转轴;15、第1电机;16、竖水管;17、水位片;18、第2过滤片;19、第2牵引线;20、第2转轴;21、第2电机;22、压力传感器;23、防水布;24、第1牵引线;25、横水管;26、第1过滤片;27、电源开关;28、风扇电机独立工作控制开关,29、水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压力检测的落地防水通风扇,包括横截面为“回”字形的外框1和内装有主控单元的主控单元控制盒12,主控单元由单片机(STM32F103C8T6)、变频器和控制电路构成,主控单元控制盒12安装在外框1内的顶部,主控单元通过导线与外部开关盒9连接,在外部开关盒9上设有一个电源开关27和一个风扇电机独立工作控制开关28,特征是:还包括检测模块、防水模块和风扇模块,其中:

检测模块包括压力传感器22、水位管29、第1过滤片26、第2过滤片18和水位片17,在外框1内设有一“L”形的水位管,水位管29由连为一体的横水管25和竖水管16组成,横水管25的进水口为外框1朝室外一面的导水口13,在横水管25的中部设有第1过滤片26,在横水管25和竖水管16的垂直交点处设有与主控单元控制盒相连接的压力传感器22,在竖水管16的中部设有第2过滤18片和铝制水位片17, 由轻质铝制成的水位片17位于第2过滤片18之上,竖水管16的顶部是密封的;

防水模块包括第1电机15、第2电机21、第1转轴14、第2转轴20和防水布23,在外框1内的上部右壁固定有第1电机15,第1转轴14的左端活动安装在外框1内的上部左壁上,第1转轴14的右端与第1电机15的输出轴连接,在外框1内的下部固定有第2电机21,第2转轴20的左端活动安装在外框1内的下部左壁上,第2转轴20的右端与第2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在第1转轴14上卷绕有防水布23,位于外框1内左端的第1牵引线24的上端与防水布23的外露端左边相连接,第1牵引线24的下端与第2转轴20的左端相连接,位于外框1内右端的第2牵引线19的上端与防水布23的外露端右边相连接,第1牵引线24的下端与第2转轴20的右端相连接,第1电机15、第2电机21均与主控单元12相连接;在外框1内的后端设有环形的防水凹槽6,防水布23能在顺着防水凹槽6中上下运动;

风扇模块包括外遮挡片5、内遮挡片7、风扇框11、风扇电机支撑架10、风扇电机4和扇叶3,在外框1的中间安装有风扇框11,风扇电机4通过风扇电机支撑架10安装在风扇框11上,扇叶3安装在风扇电机4的输出轴上,外遮挡片5置于风扇框11与室外之间,内遮挡片7置于风扇框11与室内之间,风扇电机4受主控单元12控制。

在外框1的前面顶端设有均带安装孔的第1安装片2和第2安装片8,通过第1安装片2和第2安装片8可以将外框1固定在墙体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