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组件及具有风机组件的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39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风机组件及具有风机组件的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风机组件的家用或商用制冷器具。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用于制冷器具的风机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强迫气流朝着预定的方向流动或者搅动储藏室内的空气以使储藏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在制冷器具内设置一个或多个风机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在装配风机的过程中,对风机上的用电部件(例如电机或LED灯)供电的电线会自由散开来,容易产生电线被风机壳体压住的问题,且操作工在往风机上打螺丝的时候,也容易发生电线被螺丝打破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风机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在装配风机组件过程中如何避免供电电线因自由散开而被风机壳压住或被螺丝打破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风机组件,包括:壳体和驱动风机叶轮的电机;所述壳体上具有可容纳所述电机的腔室;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腔室的盖子;对所述电机供电的第一线束,该第一线束沿着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导线槽延伸而被导引出所述壳体;所述盖子向所述第一导线槽延伸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导线槽。

盖子延伸以覆盖第一导线槽以使得在第一导线槽中延伸的线束不会自由散开而离开第一导线槽,在风机组件装配过程中,线束被固定于第一导线槽之中并被规范走向,不会散落到风机组件的其它区域,可以避免线束因自由散开而被风机壳体压住或被打入风机的螺丝打破的风险。同时,工人在将风机组件安装到制冷器具上时,不再需要整理线束,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还设置第二导线槽,对第二用电部件供电的第二线束沿着所述第二导线槽延伸而被导引出所述壳体,所述盖子向所述第二导线槽延伸以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二导线槽。

盖子也可以延伸以覆盖除第一导线槽之外的其它导线槽,例如覆盖第二导线槽,以将对除电机之外的其它第二用电部件供电的线束固定于第二导线槽之中并规范线束走向,避免线束自由散开至风机组件的其它不必要的区域。

所谓第二导线槽是指除第一导线槽之外的其它导线槽,其并非限定导线槽的数量。在电机的腔室附近均可以根据风机组件的构造而设置多个导线槽,腔室的盖子均能延伸至不同导线槽并覆盖住相应的导线槽以解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导线槽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导线槽的交汇处设置出线孔。

如此有助于不同供电线束经过不同导线槽导引之后在同一交汇处集结并一起离开风机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子以预定的弯曲角度朝向所述第二导线槽延伸以完全覆盖所述盖子与所述腔室之间的部分间隙。

由于盖子与电机的腔室之间的部分间隙被盖子封闭住了,风机壳上的冷凝水就不容易通过该间隙进入电机的腔室而滴落于电机的电连接头上,避免漏电的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腔室包括用以容纳所述定子的定子腔室和用以容纳所述转子的转子腔室,所述盖子至少覆盖所述定子腔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子上设置与所述定子腔室连通的透气格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腔室内设置中空的螺丝柱,所述盖子具有与螺丝柱连接配合的连接部,且所述盖子通过该连接部与所述螺丝柱过盈配合而固定地覆盖住所述腔室。

如此在装配过程中,工人不再需要用手按住盖子,简化了装配工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包括可包住所述螺丝柱的弧形导向壁,且该导向壁具有槽口以将所述导向壁分裂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

导向壁具有槽口以使其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导向壁与螺丝柱更好地进行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制冷器具,其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机组件安装于制冷器具的储藏室内的实施例;

图2是盖子与风机组件背部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风机组件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盖子安装于风机组件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制冷器具;101-储藏室;102-内壁;1-风机组件;11-壳体;12-腔室;121-定子腔室;122-转子腔室;131-定子;132-转子;14-第一导线槽;15-第二导线槽;16-出线孔;2-第一线束;3-第二线束;4-盖子;41-第一延伸部;42-第二延伸部;43-格栅;5-螺丝柱;6-导向壁;61-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组件安装于制冷器具100的储藏室101内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风机组件可以安装于制冷器具中的任何位置,例如将风机组件安装于制冷器具的风道中,所以风机组件的安装位置不能构成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制冷器具100的储藏室101内部各处冷藏温度相对均匀,在储藏室101的内壁102上安装有风机组件1,用于鼓动储藏室101内的冷空气循环流动。风机组件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储藏室内壁102上。

图2是盖子与风机组件背部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风机组件背部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风机组件1包括框架结构的壳体11,其主要是由塑料件注塑而成。在壳体11上设置用于容纳电机的腔室12,具体的是该腔室12包括容纳定子131的定子腔室121和容纳转子132的转子腔室122。与定子131连接的第一线束2穿出电机腔室12,并在设置于电机腔室12右边的第一导线槽14中延伸以被导引出风机壳体11,从而使得第一线束2可以与制冷器具100中其它供电部件或控制部件连接,以实现对电机的供电或控制等。电机腔室12的上方设置第二导线槽15,对风机组件1上的除电机外的第二用电部件供电的第二线束3沿着第二导线槽15延伸而被导引出壳体11,从而使得第二线束3可以与制冷器具100中其它供电部件或控制部件连接,以实现对第二用电部件的供电或控制等,第二供电部件可以是装饰照明灯,以点亮整个风机组件1,从而烘托风机组件1在储藏室101中的视觉效果。第一导线槽14与第二导线槽15连通,且在第一导线槽14与第二导线槽15的交汇处设置出线孔16,如此有助于不同供电线束经过不同导线槽导引之后在同一交汇处集结并一起离开风机组件。

盖子4主要是覆盖于定子腔室121上方,以基本封闭该定子腔室121。盖子4具有朝向第一导线槽14而向右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1,以至少部分地覆盖住该第一导线槽14;同时盖子4还具有朝向第二导线槽15而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2,以至少部分地覆盖住该第二导线槽15。如图4所示,在第一导线槽14和第二导线槽15中延伸的第一线束2和第二线束3被第一延伸部41和第二延伸部42所压制,不会自由散开而离开第一导线槽14和第二导线槽15。在风机组件1装配过程中,第一线束2和第二线束3被固定于第一导线槽14和第二导线槽15之中并被规范走向,不会散落到风机组件1的其它区域。在安装固定风机组件1的过程中,可以避免第一线束2和第二线束3因自由散开而被风机壳体1压住或被打入风机组件1的螺丝打破的风险。同时,工人在将风机组件1安装到储藏室内壁102上时,不再需要整理线束,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是,盖子4的第二延伸部42以预定的弯曲角度朝向第二导线槽15向上延伸,以完全覆盖位于腔室12上方且形成于盖子4与腔室12之间的间隙。在储藏室101中的冷环境下,风机壳体11上容易形成冷凝水并向下流,由于位于腔室12上方且形成于盖子4与腔室12之间的间隙被盖子第二延伸部42所封闭,所以冷凝水就不容易通过该间隙进入定子腔室121而滴落于电机定子131与第一线束2相互连接的电连接头上,避免漏电的风险。

结合图2和图5所示,电机腔室12内设置中空的螺丝柱5,盖子4具有与螺丝柱5连接配合的连接部,且盖子4通过该连接部与螺丝柱5过盈配合而固定地覆盖住定子腔室121,如此在装配过程中,工人不再需要用手按住盖子4,简化了装配工艺。优选的是,盖子4连接部包括可包住螺丝柱5的弧形导向壁6,且该导向壁6具有槽口61以将导向壁6分裂为相互独立的两部分,以使导向壁6在与螺丝柱5连接配合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导向壁6与螺丝柱5更好地进行过盈配合。在将风机组件1安装到储藏室内壁102上的过程中,将一螺丝从风机组件1的正面打入,螺丝穿过螺丝柱5和盖子4,并最终打入储藏室内壁102,从而实现风机组件1固定于储藏室内壁102上。另外,盖子4上还设置与定子腔室121连通的透气格栅43,以增强定子腔室121与外界的空气流通,有助于电机定子131散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