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428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来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的家用电器,其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

目前市面上的风扇种类繁多,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但是它的功能还不够完善,普通的电风扇所吹出的空气仍然温度较高,降温效果不好,同时室内空气干燥,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呼吸道方面的疾病。现有风扇不能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换风力档位,那么当温度变低人们没有及时将风力档位变小时,就很容易受冻感冒。另外,现有的风扇只能通过吹风来让人们解凉,不能充分让人们体会到凉意。授权公告号为CN2027188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加湿器的风扇,其结构包括风扇头、支杆和底座,所述的支杆一侧设有电源线,所述的风扇头外侧沿圆周方向固定有一中空环,所述的中空环表面均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中空环通过软管与固定于支杆一侧的加湿器主体相连接;所述的加湿器主体通过导线在支杆内部与电源线相连接。该风扇结构复杂,加湿器在电源开启的情况下难以实现长时间加湿,需要高频次的补水加水操作,使用复杂,而增大加湿器的储水量又会导致风扇体积过大,难以适应白领桌面使用的需要,使用不灵活、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包括底座1、两耳部支撑架2,两耳部支撑架2从底座1向上突出设置,风扇的风叶设置在耳部支撑架2的两端部之间,在其中一耳部支撑架2中设置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与风扇的风叶连接,在风扇的风叶外部设置有外罩4,外罩4通过连接部件可转动的设置在耳部支撑架2与风叶之间,外罩4的一侧设置有可绕耳部支撑架2的端部转动的出风口5;在底座1中设置有储水腔6,在另一耳部支撑架2中设置有手动气泵7,手动气泵7的加压杆8端部设置在耳部支撑架2的上方,手动气泵7的下部穿过耳部支撑架2后气泵底端与储水腔6连接;在风扇的出风口5下方设置有喷雾口9,在底座1的手动气泵7所在位置的另一侧设置有喷雾开关10,喷雾开关10通过连杆结构与喷雾口9的密封堵头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底座1后方设置有USB电源接口和风速按钮,USB电源接口和风速按钮分别与驱动电机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集加湿器、风扇于一体,操作灵活,白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打气、加湿,一次打气可以实现1-30分钟内的灵活加湿操作,既满足加湿需要,又不会长期连续加湿,进而导致呼吸的不便和需要多次补水的冗繁,可避免加湿装置中储水用尽的情况下的无效运转,使用灵活、方便,满足白领上班降温和/或加湿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包括底座1、两耳部支撑架2,两耳部支撑架2从底座1向上突出设置,风扇的风叶设置在耳部支撑架2的两端部之间,在其中一耳部支撑架2中设置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与风扇的风叶连接,在风扇的风叶外部设置有外罩4,外罩4通过连接部件可转动的设置在耳部支撑架2与风叶之间,外罩4的一侧设置有可绕耳部支撑架2的端部转动的出风口5。

如图1-2所示,在底座1中设置有储水腔6,在另一耳部支撑架2中设置有手动气泵7,手动气泵7的加压杆8端部设置在耳部支撑架2的上方,手动气泵7的下部穿过耳部支撑架2后气泵底端与储水腔6连接,通过加压杆8的手动操作,可以给储水腔6施加大小不等的气压。在风扇的出风口5下方设置有喷雾口9,在底座1的手动气泵7所在位置的另一侧设置有喷雾开关10,喷雾开关10通过连杆结构与喷雾口9的密封堵头连接,喷雾开关10可以操作密封堵头开启和关闭。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底座1后方设置有USB电源接口和风速按钮,USB电源接口和风速按钮分别与驱动电机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具有三种操作形式:1.USB电源接口接通电源后,用户可以单独使用风扇进行降温操作,利用风速按钮可以灵活调节风速,和/或手动调节出风口5的上下出风方向;2.用户可以在通过手动气泵7加压后,通过加压的大小灵活选择喷雾的时机和时间长短,单独进行加湿操作;3.用户可以在风扇开启的同时,加压储水腔6后,灵活选择加湿操作,雾气通过风扇增强扩散性能,降温并加湿,效果最好。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加湿功能的风扇,用户可以灵活选择吹风和/或加湿操作,可以灵活控制加湿时间长度,增强了用户体验,扩大了适应性,适于办公室白领使用。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内容只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列举,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部分,应该理解为用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方式予以实施。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内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效变换和修饰,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