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双电机式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503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缸双电机式充气泵。



背景技术:

充气泵通过马达的运转来工作马达运转,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打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传统的充气泵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普通双缸充气泵采用单电机结构,导致电机使用频繁,缩短其使用寿命,且也导致充气时间过长。第二是普通的充气泵没有设置散热风扇,使得充气泵内部空间无法与外界空气对流,从而使得电机温升无法通过最终导致电机和气缸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易出现烧机等不良现象,导致充气泵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双缸双电机式充气泵,它采用双电机、双风扇、双气缸结构,后壳底部设置有防震胶脚,它具有防震、降低噪音,散热性能好,以及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缸双电机式充气泵,它包括前壳,该前壳上设置有后壳使用螺丝固定,形成泵壳;所述前壳的顶面两侧对应设置有散热风扇,两个散热风扇上套设有散热装饰罩;所述前壳内壁部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电机支架,两个电机支架上设置有电机,两根半弧形的电机抱攀扣设在两个电机上,使用螺丝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前壳内壁中部设置有胎压表槽孔,胎压表槽孔内安装有胎压表;所述前壳内壁下部设置有LED线路板带反光罩,LED线路板带反光罩底部设置有照明透明罩;所述前壳内壁上,胎压表槽孔下方设置有开关槽孔,开关槽孔内安装有开关,开关与泵壳内的主控板电连接;所述后壳的底面上设置有三个防震胶脚,三个防震胶脚的排布为三角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缸双电机式充气泵,它采用双电机、双风扇、双气缸结构,后壳底部设置有防震胶脚,它具有防震、降低噪音,散热性能好,以及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震胶脚;2、后壳;3、电机抱攀;4、电机;5、散热风扇;6、散热装饰罩;7、照明透明罩;8、LED线路板带反光罩;9、开关;10、胎压表;11、前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缸双电机式充气泵,它包括前壳11,该前壳11上设置有后壳2使用螺丝固定,形成泵壳;所述前壳11的顶面两侧对应设置有散热风扇5,两个散热风扇5上套设有散热装饰罩6;所述前壳11内壁部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电机支架,两个电机支架上设置有电机4,两根半弧形的电机抱攀3扣设在两个电机4上,使用螺丝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前壳11内壁中部设置有胎压表槽孔,胎压表槽孔内安装有胎压表10;所述前壳11内壁下部设置有LED线路板带反光罩8,LED线路板带反光罩8底部设置有照明透明罩7;所述前壳11内壁上,胎压表槽孔下方设置有开关槽孔,开关槽孔内安装有开关9,开关9与泵壳内的主控板电连接;所述后壳2的底面上设置有三个防震胶脚1,三个防震胶脚1的排布为三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水平对置排布的双电机、双散热风扇的结构。本设计中的主控板所涉及的电路与传统的主控板电路相同,故主控板的所涉及的电路,本设计不作详细阐述。本设计中的双电机、双散热风扇均采用并联的结构连接在主控板电路上。

本设计中,后壳的底面上设置有三个防震胶脚,三个防震胶脚的排布为三角结构,起缓震作用。

本设计与市面上传统的双缸充气泵不同之处如下:

1)本充气泵采用双电机、双气缸,普通双缸充气泵采用单电机双气缸,对比优势电机寿命更长,充气时间更短气压稳定系数高。

2)本充气泵内装置两个散热风扇,普通双缸无散热风扇对比优势,使有效排除产品内部空间热量,吸入外界空气对气缸和电机进行更好的散热从而使电机温升达到最良效果,更有效的长时间工作。普通双缸充气无散热风扇装置,存在充气泵内部空间无法与外界空气对流,然而电机温升无法通过最终导致电机和气缸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出现烧机等不良现象。

本设计内部结构排布优点如下:

1)双电机气缸对置装置使整个产品进行工作震动和噪音降至最低;

2)后壳底部装有防震胶脚,更有效的抓住地面使产品晃动降至最低;

3)照明功能配备五颗高亮度LED;

4)气管收纳合理整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缸双电机式充气泵,它采用双电机、双风扇、双气缸结构,后壳底部设置有防震胶脚,它具有防震、降低噪音,散热性能好,以及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