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48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泵,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手动泵。



背景技术:

手动泵是通过手动产生动力运动进行作业的工具。由于手动泵由于不需要电力,使用安全、方便,在农村依然倍受欢迎。然而,现有的手动泵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手动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手动泵,包括泵体,泵体内设置有活塞机构;活塞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的顶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分别开设有与进水箱连通的进水口和与出水箱连接的出水口;进水口设置有进水阀门,出水口设置有出水阀门;进水阀门设置在隔板相对储水箱的内侧,出水阀门设置在隔板相对储水箱的外侧;活塞机构位于隔板的下方,包括活塞和活塞杆;

储水箱的底部为活动底板,活动底板与活塞连接;活塞杆位于活塞的中心,活塞杆的下方一侧通过从动轮与转轴连接;转轴水平设置在活塞杆的下方,转轴的一端从泵体的外壁穿出并与摇杆机构相连接;泵体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恒压管。

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泵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泵体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转轴连通的进油口。

从动轮通过销轴与转轴固定连接。

摇杆机构包括垂直于转轴的主动轮以及与转轴平行设置的摇臂;转轴安装在主动轮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手动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成本造价低,适合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储水箱;3、隔板;4、进水箱;5、出水箱;6、进水阀门;7、出水阀门;8、活塞;9、活塞杆;10、活动底板;11、从动轮;12、转轴;13、恒压管;14、轴承;15、进油口;16、主动轮;17、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泵体1内设置有活塞机构;活塞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储水箱2;储水箱2的顶部设置有隔板3,隔板3上分别开设有与进水箱4连通的进水口和与出水箱5连接的出水口;进水口设置有进水阀门6,出水口设置有出水阀门7;进水阀门6设置在隔板3相对储水箱的内侧,出水阀门7设置在隔板3相对储水箱的外侧;活塞机构位于隔板3的下方,包括活塞8和活塞杆9;

储水箱2的底部为活动底板10,活动底板10与活塞8连接;活塞杆9位于活塞8的中心,活塞杆9的下方一侧通过从动轮11与转轴12连接;转轴12水平设置在活塞杆9的下方,转轴12的一端从泵体1的外壁穿出并与摇杆机构相连接;泵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恒压管1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手动转动摇杆机构,通过摇杆机构的带动转轴12运动,转轴12从而带动从动轮11运转,这样与从动轮11连接的活塞杆9则会不断的上下运动,带动上方的活塞8运动,活塞8再推动活动底板10的上下运动,最终实现进水或者出水。在进水时,活塞杆9往下,产生往下的拉力,进水口的进水阀门6由于其设置在隔板3的下侧,也只能往下打开,不能往上;在出水时,活塞杆9往上,产生往上的推力,出水口的出水阀门7由于其设置在隔板3的上方,也只能往上打开,不能往下。此外,为了保证水压稳定,进水管通过恒压管13与泵体内部联通。

本实用新型为了转轴12的受力更好、与从动轮11的连接更加稳固,转轴12的两端均与泵体1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转动,转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14与泵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泵体1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转轴12连通的进油口15。

从动轮11通过销轴与转轴12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和维修,摇杆机构包括垂直于转轴12的主动轮16以及与转轴12平行设置的摇臂17;转轴12安装在主动轮16的中心。这样摇臂17转动后,带动转轴12的运动效率更高。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