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调整阀和阀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125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流量调整阀和阀构造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量调整阀和具备流量调整阀的阀构造体。



背景技术:

液压装置是液压产生装置、液压驱动装置和液压控制装置根据目的组合而构成的,从小型设备到大型设备使用在广泛的领域,适用于例如液压挖掘机等挖掘机械、其他建筑机械。

作为对工作油向液压驱动装置的供给进行控制的液压控制装置,一般利用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典型地说,作为压力控制阀,公知有溢流阀、减压阀和卸载阀等,作为流量控制阀,公知有节流阀,作为方向控制阀,公知有止回阀、换向阀。通过将独立地设置的这些控制阀适当组合,能够构成可对工作油向液压驱动装置的供给恰当地进行控制的液压控制装置。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以防止致动器工作时的振动、并且将致动器保持成停止状态为目的的液压控制装置。该液压控制装置具备:可变喷出泵,其对流量进行控制,以成为致动器的负荷压力加上恒定的压力而成的泵喷出压力;切换阀,其对来自该可变喷出泵的流量进行控制;压力补偿阀,其设置于该切换阀与致动器之间;倒流防止阀,其设置于该压力补偿阀与致动器之间。压力补偿阀和倒流防止阀独立地设置,从可变喷出泵喷出来的压力油(工作油)被导向供给口,在供给口内的压力油的作用下,使压力补偿阀打开。若压力补偿阀打开,则压力油经由连接通路、倒流防止阀、桥式通路、第1环状槽和致动器口向致动器供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49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那样在以往的液压控制装置中,对工作油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流量控制阀(参照专利文献1的“压力补偿阀”)、用于防止工作油的倒流并且保持向致动器供给的工作油的压力的负荷保持止回阀(参照专利文献1的“倒流防止阀”)分别独立地设置。

因而,需要在构成液压控制装置的阀构造体的主体确保用于分别设置流量控制阀和负荷保持止回阀的空间、并且形成用于使流量控制阀和负荷保持止回阀恰当地关联的流路。

因此,以往的液压控制装置的阀构造体的主体大型化,需要在阀构造体的主体形成用于使流量控制阀和负荷保持止回阀恰当地关联的流路,出于促进阀构造体小型化和简化的观点考虑,未必理想。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的状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起到流量控制阀和负荷保持止回阀这两者的功能的一体构成的流量调整阀、和具备那样的流量调整阀的阀构造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形态涉及一种流量调整阀,其具备:可动阀主体,其具有引导流路,该引导流路包括与第1连接流路连接的第1开口部和与第2连接流路连接的第2开口部,其中,该可动阀主体的配置位置根据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而变动;开口面积调整体,其根据可动阀主体的配置位置而改变工作油能够通过的第2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可动密封部,其配置位置根据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而变动,在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大且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与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之差比第1压力差大的情况下,相比于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与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之差是第1压力差以下的情况,开口面积调整体使工作油能够通过的第2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缩小,可动密封部能够根据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配置于将引导流路阻断的位置,并且能够配置于不将引导流路阻断的位置。

也可以是,开口面积调整体由第1筒状部构成,可动阀主体具有配置于第1筒状部的内侧的第2筒状部,在第2筒状部形成有第2开口部,第1筒状部根据可动阀主体的配置位置而改变覆盖第2开口部的范围,改变工作油能够通过的第2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也可以是,流量调整阀还具备弹力赋予部,该弹力赋予部向与由来自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施加于可动阀主体的力的方向相对的方向对可动阀主体赋予弹力。

也可以是,可动阀主体基于如下力来确定配置位置:由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向第1方向施加的力;由从第1连接流路向第2连接流路流入的工作油向与第1方向相对的第2方向施加的力;由弹力赋予部施加的力。

也可以是,在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大的情况下,可动密封部配置于与形成第1开口部的第1开口形成部抵接的位置,堵塞第1开口部,在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小的情况下,可动密封部配置于与第1开口形成部分开的位置。

也可以是,在可动阀主体内设置有阀芯收容部,该阀芯收容部由比可动密封部大的空间形成,供可动密封部能够移动地配置,引导流路包括第1开口部、阀芯收容部和第2开口部,可动密封部具有球形状,第1开口部具有直径比可动密封部的直径小的圆形截面。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涉及阀构造体,其具备:主体部,其具有第1连接流路和第2连接流路;上述的流量调整阀。

也可以是,主体部具有与第1连接流路和第2连接流路连通的插入孔部,流量调整阀配置于插入孔部。

也可以是,流量调整阀能够相对于插入孔部拆装。

也可以是,插入孔部具有:第1插入部,其配置于第1连接流路与第2连接流路之间;第2插入部,其与第2连接流路连通,可动阀主体的顶端部进退自由地配置于第1插入部,主体部中的形成第1插入部的部分与可动阀主体的顶端部之间被密封。

也可以是,插入孔部中的第1插入部与第2插入部之间的部分由第2连接流路的一部分形成。

也可以是,第1连接流路与液压源连通,第2连接流路与致动器连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动阀主体所具有的第2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由开口面积调整体根据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进行调整。另外,引导流路的阻断的有无由可动密封部根据第1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的工作油的压力进行调整。这样,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恰当地起到流量控制阀和负荷保持止回阀这两者的功能的一体构成的流量调整阀、和具备那样的流量调整阀的阀构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量调整阀的剖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阀的功能的回路图。

图3是用于说明流量调整阀的作为流量控制部的功能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流量调整阀的作为流量控制部的功能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流量调整阀的作为流量控制部的功能的图。

图6是表示第1连接流路与第2连接流路之间的工作油的压力差(x轴)同流量调整阀(引导流路)的流量(y轴)之间的关系例的图。

图7是表示具备流量调整阀的阀构造体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流量调整阀;12、可动阀主体;13、o形密封圈;14、可动密封部;15、弹力赋予部;16、弹簧座;16a、弹簧座贯通孔;17、插塞;18、引导流路;19、弹性体收容部;21、第1开口部;22、第2开口部;24、阀芯收容部;25、节流部;26、顶端部;27、插塞基部;28、第1筒状部;29、第2筒状部;30、流量控制部、31、负荷保持止回阀部;41、第1连接流路;42、第2连接流路;51、主体部;53、插入孔部;54、第1插入部;55、第2插入部;60、阀构造体;61、电磁比例阀;62、罐通路;63、阀芯;64、阀芯收容孔;65、溢流阀;66、致动器通路;67、致动器;68、压力室;69、液压源;d1、第1方向;d2、第2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出于方便图示和理解的容易性,在本件说明书所附的附图中,包括将缩小比例尺和纵横的尺寸比等相对于实物的缩小比例尺和纵横的尺寸比适当变更并夸张的部位,但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和附图的叙述内容明确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量调整阀10的剖视图。图1中示出如随后叙述那样可动密封部14移动而与节流部25抵接、第1开口部21被可动密封部14堵塞了的状态。

流量调整阀10具备可动阀主体12、可动密封部14、以及插塞17。

可动阀主体12整体上具有筒状的形状,具有工作油可流通的引导流路18。在可动阀主体1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使流路节流而使流路面积局部地缩小的节流部25。通过“由节流部25形成的流路”和“设置于比节流部25靠顶端侧(即随后叙述的第1连接流路41侧)的位置的流路”构成第1开口部21,节流部25作为形成第1开口部21的第1开口形成部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在可动阀主体12的主体部的设置于比节流部25靠插塞17侧的位置的部分(随后叙述的第2筒状部29)形成有第2开口部22,可动阀主体12的主体部(第2筒状部29)作为形成第2开口部22的第2开口形成部发挥功能。可动阀主体12内的第1开口部21与第2开口部22之间的空间(即随后叙述的阀芯收容部24)形成引导流路18的中间流路。

如此,工作油的引导流路18包括:第1开口部21,其与在阀构造体(本实施方式中,是换向阀)的主体部51形成的第1连接流路41连接;第2开口部22,其与在主体部51形成的第2连接流路42连接;以及中间流路(阀芯收容部24)。从第1连接流路41输送来的工作油能够经由引导流路18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此外,第1连接流路41与液压源(参照随后叙述的图7的附图标记“69”)连通,第2连接流路42与致动器(参照随后叙述的图7的附图标记“67”)连通。

在可动阀主体12内(本实施方式中,是第2筒状部29内)设置有由比可动密封部14大的空间形成的阀芯收容部24,在该阀芯收容部24中可移动地配置有可动密封部14。阀芯收容部24由节流部25、第2筒状部29和弹簧座16划分形成,第2筒状部29起到对可动密封部14的移动进行引导的作用,节流部25和弹簧座16构成对可动密封部14的移动进行限制的落座部。此外,第2筒状部29的内径比可动密封部14的直径大,工作油能够在第2筒状部29与可动密封部14之间流动。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可动密封部14与弹簧座16之间没有配置对可动密封部14的朝向弹簧座16的运动进行限制的构件,但弹簧等任意的限制构件(例如弹性构件)也可以在阀芯收容部24中设置于弹簧座16与可动密封部14之间。

可动阀主体12根据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滑动移动,在主体部51中的配置位置变动。即阀构造体的主体部51具有与第1连接流路41和第2连接流路42连通的插入孔部53,流量调整阀10可拆装地配置于插入孔部53。流量调整阀10的可动阀主体12可滑动移动地配置于在主体部51设置的插入孔部53内,能够向从第1连接流路41朝向第2连接流路42的方向(第1方向d1)和从第2连接流路42朝向第1连接流路41的方向(第2方向d2)移动。

插入孔部53具有配置于第1连接流路41与第2连接流路42之间的、与第1连接流路41和第2连接流路42连通的第1插入部54以及与第2连接流路42连通的第2插入部55。可动阀主体12的顶端部26进退自由地配置于第1插入部54,主体部51中的形成第1插入部54的部分与可动阀主体12的顶端部26之间被密封。即可动阀主体12的外周部的设置于比节流部25靠顶端侧的位置的部分与主体部51之间设置有可动阀主体12可滑动的非常小的间隙,工作油不在可动阀主体12的外周部的设置于比节流部25靠顶端侧的位置的部分与主体部51之间流动。另一方面,可动阀主体12的第2筒状部29的一部分进退自由地配置于第2插入部55。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插入部54和第2插入部55分别与第2连接流路42连通,插入孔部53中的第1插入部54与第2插入部55之间的部分由第2连接流路42的一部分形成,由第1插入部54、第2插入部55和第2连接流路42的一部分构成了插入孔部53。可动阀主体12的可插入第1插入部54的顶端部26由节流部25的一部分和可动阀主体12的设置于比节流部25靠顶端侧的位置的部分构成。

节流部25具有比可动阀主体12的设置于比节流部25靠顶端侧的位置的部分的直径大的外径,包括朝向第1连接流路41变尖细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相对于可动阀主体12的外周的设置于比节流部25靠顶端侧的位置的部分突出。该节流部25的突出部作为对可动阀主体12的向第1连接流路41侧(第2方向d2)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挡件发挥功能,在节流部25的突出部与主体部51抵接而落座的情况下,可动阀主体12配置于最接近第1连接流路41的位置。此外,通过节流部25的突出部与主体部51抵接而落座,能够可靠地阻断可动阀主体12的外周部与主体部51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

插塞17具有一体地构成的插塞基部27和第1筒状部28,第1筒状部28整体上具有筒状的形状。在第1筒状部28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通过该外螺纹与在主体部51的第2插入部55的内周形成的内螺纹螺纹结合,插塞17固定于主体部51。此外,在由该外螺纹和内螺纹构成的螺纹结合部与插塞基部27之间配置有o形密封圈13,插塞17与主体部51之间被该o形密封圈13密封而工作油的流通被阻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筒状部28作为“根据可动阀主体12的配置位置改变工作油可通过的第2开口部22的开口面积的开口面积调整体”发挥作用。

即、可动阀主体12和插塞17配置成嵌套状,可动阀主体12所具有的第2筒状部29配置于构成插塞17的顶端的第1筒状部28的内侧。在第2筒状部29形成有第2开口部22,在可动阀主体12相对于插塞17(特别是第1筒状部28)相对地移动之际,第2筒状部29的外周面在第1筒状部28的内周面上滑动。因而,插塞17的第1筒状部28根据可动阀主体12的配置位置改变覆盖第2开口部22的范围,改变工作油可通过的第2开口部22的开口面积。在例如可动阀主体12配置于最靠近第1连接流路41的位置的情况下,第1筒状部28不覆盖第2开口部22。另一方面,在可动阀主体12配置于距第1连接流路41最远的位置的情况下,第1筒状部28完全地覆盖并堵塞第2开口部22。

在形成于插塞基部27和第1筒状部28的内侧的弹性体收容部19设置有:弹簧座16;弹力赋予部15,其隔着弹簧座16配置于与可动阀主体12的第2筒状部29相反的一侧。弹力赋予部15可弹性伸缩地配置于由弹簧座16、第1筒状部28和插塞基部27划分形成的弹性体收容部19中。本实施方式的弹力赋予部15构成为弹簧,一个端部侧配置于第1筒状部28的内侧,另一端部侧被插塞基部27包覆。此外,设置于插塞17的第1筒状部28的局部周围的o形密封圈13被压入于在阀构造体的主体部51形成的插入孔部53(第2插入部55)而与主体部51密合,工作油不从插塞17与主体部51之间漏出。如上述方式插塞17固定地设置于主体部51,因此,根据弹力赋予部15的伸缩动作使弹簧座16的位置和可动阀主体12的位置变动。

弹力赋予部15在插塞17(特别是插塞基部27)与弹簧座16之间被压缩,弹簧座16从弹力赋予部15受力而被施力,与第2筒状部29的顶端抵接。因而,弹力赋予部15隔着弹簧座16向与由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施加于可动阀主体12的力的方向(第1方向d1)相对的方向(第2方向d2)对可动阀主体12赋予弹力,起到以下的作用:根据可动阀主体12从第1连接流路41中的工作油受到的力来确定可动阀主体12(特别是第2开口部22)的位置。即可动阀主体12基于如下力来确定配置位置:由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向“作为可动阀主体12的可滑动移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第1方向d1”施加的力;由从第1连接流路41经由节流部25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的工作油向“与第1方向d1相对的第2方向d2”施加的力;由弹力赋予部15施加的力。

可动密封部14设置成可主要向与第1开口部21的朝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向与可动阀主体12的可滑动移动方向一致的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移动自由地配置于阀芯收容部24内。

可动密封部14具有球形状,而在节流部25形成的第1开口部21具有直径比可动密封部14的直径小的圆形截面。因此,若可动密封部14与节流部25抵接,则可动密封部14与节流部25的缘部密合而堵塞第1开口部21,引导流路18被可动密封部14阻断,工作油无法在可动密封部14与节流部25之间流动。

这样的可动密封部14的配置位置根据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而变动。即配置于阀芯收容部24的球状的可动密封部14被从第1连接流路41和/或第2连接流路42向阀芯收容部24流入的工作油施加力,呈现与工作油的流动相应的特性和配置。

在例如在第1连接流路41中流动的工作油的压力比在第2连接流路42中流动的工作油的压力大的情况(即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小的情况)下,工作油从第1连接流路41经由第1开口部21向阀芯收容部24流入,从阀芯收容部24经由第2开口部22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出。在该情况下,由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施加的力比由来自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施加的力大。因此,可动密封部14在经由第1开口部21向阀芯收容部24流入的工作油的影响下从工作油受力而向远离节流部25的方向(第1方向d1)移动,配置于与节流部25分开的位置。由此,在可动阀主体12形成有将第1连接流路41和第2连接流路42连通的引导流路18,确保工作油从第1连接流路41向第2连接流路42的流路。

另一方面,于在第2连接流路42中流动的工作油的压力比在第1连接流路41中流动的工作油的压力大的情况(即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小的情况)下,工作油从第2连接流路42经由第2开口部22向阀芯收容部24流入,通过可动密封部14与第2筒状部29之间,也向比可动密封部14靠弹簧座16侧的空间蔓延。在该情况下,来自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施加的力比由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施加的力大。因此,可动密封部14在从第2开口部22朝向第1开口部21的工作油的影响下从工作油受力而向靠近节流部25的方向(第2方向d2)移动,配置于与节流部25抵接的位置。由此,可动密封部14对在节流部25形成的第1开口部21进行堵塞,将引导流路18阻断而使第1连接流路41和第2连接流路42处于非连通状态。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阀10的功能的回路图。此外,图2所示的回路图未必完全地表示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阀10的功能,是对理解流量调整阀10的功能有用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流量调整阀10同时具有作为流量控制部30的功能和作为负荷保持止回阀部31的功能。即流量调整阀10作为对工作油从第1连接流路41向第2连接流路42的流量进行控制的流量控制部30发挥功能且作为防止工作油从第2连接流路42向第1连接流路41流入的负荷保持止回阀部31发挥功能。

如上所述那样向第1方向d1施加于流量调整阀10的力主要是由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特别是通过节流部25之前的工作油)带来的力。另一方面,向与第1方向d1相对的第2方向d2施加于流量调整阀10的力主要是由从第1连接流路41流出而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工作油(即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的工作油)施加的力和由弹力赋予部15施加的力的合力。因而,根据“通过节流部25之前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向第1方向d1的力”与“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力和弹力赋予部15的向第2方向d2的力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流量调整阀10决定引导流路18的状态。

例如“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向第1方向d1施加的力比来自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向第2方向d2施加的力大”且“通过节流部25之前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向第1方向d1的力”比“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力和弹力赋予部15的向第2方向d2的力的合力”小的情况下,流量调整阀10容许工作油从第1连接流路41朝向第2连接流路42的流动(参照图2的附图标记“30”的下侧块)。另一方面,“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向第1方向d1施加的力比来自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向第2方向d2施加的力大”且“通过节流部25之前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向第1方向d1的力”比“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力和弹力赋予部15的向第2方向d2的力的合力”大的情况下,流量调整阀10对引导流路18进行限制(最终阻断)而对第1连接流路41与第2连接流路42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进行限制(参照图2的附图标记“30”的上侧块)。

此外,在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向第1方向d1施加的力比来自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对可动密封部14向第2方向d2施加的力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那样引导流路18被可动密封部14阻断(参照图2的附图标记“31”),工作油不在第1连接流路41与第2连接流路42之间流动。

根据如此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阀10,不仅作为负荷保持止回阀部31的功能、而且作为流量控制部30的功能也能够由单一阀芯实现。

此外,上述的图2的说明中的“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相当于向图1所示的阀芯收容部24、第2开口部22和第2连接流路42依次流入的工作油,其压力依赖于在第1连接流路41中流动的工作油和在第2连接流路42中流动的工作油之间的压差。因而,可动阀主体12的配置位置根据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而变动。

图3~图5是用于对流量调整阀10的作为流量控制部30的功能进行说明的图,表示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大的状态。图3表示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与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之间的压力差δp1比较小的情况,图4表示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与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之间的压力差δp2比图3的情况的压力差δp1大的情况。图5是表示第1连接流路41与第2连接流路42之间被阻断了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第1连接流路41与第2连接流路42之间的工作油的压力差(x轴)同流量调整阀10(引导流路18)的流量(y轴)之间的关系例的图。

在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大的状态下,且在“通过节流部25之前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向第1方向d1的力”是“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即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的工作油)的力和弹力赋予部15的向第2方向d2的力的合力”以下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可动密封部14与节流部25分开而配置于与弹簧座16抵接的位置,而节流部25的突出部与主体部51抵接而可动阀主体12配置于最接近第1连接流路41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作为开口面积调整体发挥功能的第1筒状部28配置于不覆盖第2开口部22的位置,引导流路18的流路面积(特别是第2开口部22的流路面积)最大。

一般,在流量系数(coefficientofdischarge)以“c”表示、节流孔(流路)的截面积以“a”表示、节流孔的前后的工作油的压差以“δp”表示的情况下,在节流孔中流动的流量(流速)“q”由表示。在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期间,引导流路18的截面积(特别是第2开口部22的截面积)不变,因此,随着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与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之间的压差变大,从第1连接流路41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的工作油的流量成比例地增大(参照图6的以“δp1”所示的范围)。

另一方面,在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大的状态下,且在“通过节流部25之前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向第1方向d1的力”比“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即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的工作油)和弹力赋予部15的向第2方向d2的合力”大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可动密封部14配置于与弹簧座16抵接的位置,而节流部25的突出部与主体部51分开而可动阀主体12向与第1连接流路41分开的方向(第1方向d1)移动。随着可动阀主体12的向第1方向d1的移动,在第2筒状部29形成的第2开口部22被第1筒状部28(开口面积调整体)逐渐覆盖,引导流路18的流路面积(特别是第2开口部22的流路面积)逐渐减少。因此,从第1连接流路41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的工作油的流量的增加率逐渐迟缓(参照图6的以“δp2”所示的范围)。

在该情况下,可动阀主体12配置于“对可动阀主体12向第1方向d1施加的力(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力)”与“对可动阀主体12向第2方向d2施加的力(来自从第1连接流路41经由阀芯收容部24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的工作油的力和来自弹力赋予部15的力)”平衡的位置。并且,若可动阀主体12向与第1连接流路41分开的方向(第1方向d1)移动而在第2筒状部29形成的第2开口部22被第1筒状部28(开口面积调整体)完全覆盖(参照图5),则引导流路18被第1筒状部28(开口面积调整体)阻断,从第1连接流路41向第2连接流路42流入的工作油的流量成为零(0)。

如此,在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大且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与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之差比第1压力差大的情况下,相比于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与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之差是第1压力差以下的情况,第1筒状部28(开口面积调整体)使工作油可通过的第2开口部22的开口面积缩小。因此,随着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与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之间的压差变大而“通过节流部25之前的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向第1方向d1的力”比“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和弹力赋予部15的向第2方向d2的合力”大,流量调整阀10(引导流路18)中的流量也增大,该流量的增大率逐渐降低(参照图6的以“δp1”~“δp2”所示的范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流量调整阀10(引导流路18)中的流量设定最大值rmax。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流量调整阀10能够恰当地适用于要求工作油的流量设定最大值rmax的阀构造体。

此外,在如上所述那样“通过节流部25之前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向第1方向d1的力”是“通过了节流部25之后的来自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和弹力赋予部15的向第2方向d2的合力”以下的情况下,可动阀主体12不动。在上述的“第1压力差”表示可动阀主体12不动的状态下的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与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之差的上限值的情况下,该“第1压力差”基于弹力赋予部15的向第2方向d2的力来确定。即、基于上述的“第1压力差”对可动阀主体12向第1方向d1相对地施加的力比由弹力赋予部15对可动阀主体12向第2方向d2施加的力的大小大。此外,由弹力赋予部15对可动阀主体12施加的力基于弹力赋予部15的弹性模量来确定,因此,上述的“第1压力差”基于弹力赋予部15的弹性模量来确定。另外,在第2开口部22被第1筒状部28完全覆盖之后,第2开口部22的开口面积不变化。因此,上述的“第1压力差”设定成比第2开口部22被第1筒状部28完全地覆盖之际的“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与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之差”小的值。

另一方面,可动密封部14根据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和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可配置于将引导流路18阻断的位置、并且可配置于不将引导流路18阻断的位置。本例的图示的可动密封部14在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大的情况下配置于将引导流路18阻断的位置,在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比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小的情况下配置于不将引导流路18阻断的位置。此外,在第2连接流路42的工作油的压力与第1连接流路41的工作油的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可动密封部14不移动而停止。

接着,对可适用上述的流量调整阀10的阀构造体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那样的阀构造体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具备滑阀的换向阀中,能够恰当地使用上述的流量调整阀10。

图7是表示具备流量调整阀10的阀构造体60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7所示的阀构造体60构成为对工作油从液压源69向致动器67的供给进行控制的换向阀。该阀构造体60具备形成有供阀芯63配置的阀芯收容孔64的主体部51。在阀芯63形成有多个缺口部,在缺口部之间设置有具有与阀芯收容孔64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的台肩面。第1连接流路41借助第2连接流路42与阀芯收容孔64连接,另外,致动器67借助致动器通路66与阀芯收容孔64连接。

本例的阀构造体60从液压源69向两个第1连接流路41供给工作油,在阀构造体60的主体部51中,各第1连接流路41与第2连接流路42连接。

在阀构造体60的主体部51还设置有电磁比例阀61、溢流阀65和压力室68,并且形成有罐通路62。压力室68设置有两个,供阀芯63的两端部配置。电磁比例阀61以与压力室68相对应的方式设置有两个,进行控制油(压力油)相对于压力室68的供给和排出,对阀芯63在阀芯收容孔64内的移动和配置进行控制。设置有两个溢流阀65,分别与致动器通路66和罐通路62连接。在致动器通路66的工作油呈预定的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各溢流阀65将致动器通路66和罐通路62连通,使工作油从致动器通路66向罐通路62释放,致动器通路66的工作油的压力降低。

从第1连接流路41向第2连接流路42供给的工作油的向致动器67的供给由阀芯63在阀芯收容孔64中的配置位置控制。在向致动器67供给工作油的情况下,在阀芯63形成的缺口部配置于第2连接流路42与致动器通路66之间,第2连接流路42和致动器通路66经由该缺口部连通,进行工作油相对于致动器67的供给和排出。另一方面,在未向致动器67供给工作油的情况下,阀芯63的缺口部间的台肩面配置于第2连接流路42与致动器通路66之间,第2连接流路42与致动器通路66之间的连通被该台肩面阻断,不进行工作油相对于致动器67的供给和排出。

在具有上述的构造的阀构造体60中,以流量调整阀10的引导流路18(参照图1等)配置于各第1连接流路41与第2连接流路42之间的方式流量调整阀10安装成相对于在阀构造体60的主体部51形成的插入孔部53可拆装。由此,第1连接流路41与第2连接流路42之间的工作油的流动由流量调整阀10进行调整,能利用各流量调整阀10对从第1连接流路41向第2连接流路42供给的工作油的流量(特别是最大流量)确切地进行控制且可靠地防止工作油从第2连接流路42向第1连接流路41的流入(倒流)。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具有一体的构造的单一阀芯(流量调整阀10)实现用于保持向致动器67供给的负荷压力的负荷保持止回阀和具备节流孔且根据该节流孔的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间的压差来流动恒定流量的流量控制阀。由此,能够防止阀构造体60的大型化和复杂化、同时使其高性能化,能够防止工作油的意料之外的倒流并对向致动器67流入工作油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提供如此能够恰当地起到流量控制阀和负荷保持止回阀这两者的功能的一体构成的流量调整阀10、和具备那样的流量调整阀10的阀构造体60,能够谋求阀构造体60的小型化和简化、同时对向致动器67流入的工作油的最大流量进行限制。

另外,通过如上述的阀构造体(换向阀)60那样将流量调整阀10设置成可拆装,不仅能够简单地进行流量调整阀10的维护、修理,也可将发挥其他功能的阀安装固定来替代流量调整阀10。

以往以来公知有仅负荷保持止回阀和流量控制阀中任一者安装固定于例如一个安装固定部(即一个插入孔部53)的换向阀(阀构造体),仅设置有负荷保持止回阀和流量控制阀中的一者的低价格规格的换向阀也较多。在那样的低价格规格的换向阀中,仅通过将现有的安装固定阀变更成同时具有负荷保持止回阀和流量控制阀这两者的功能的上述的流量调整阀10,就可实现功能提升了的高性能的换向阀。另外,预先准备能够相对于阀构造体的安装固定部(插入孔部53)可拆装地安装固定的负荷保持止回阀、流量控制阀和上述的流量调整阀10,通过从这些阀中将满足需要的恰当的阀安装固定于安装固定部,就可由一个阀构造体60起到各种功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也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施加了各种变形而成的各种形态,由本发明起到的效果也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事项。因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的思想和主旨的范围内,可对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记载的各要素进行各种追加、变更和部分删除。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开口面积调整体由与插塞17的插塞基部27一体地构成的第1筒状部28构成,但开口面积调整体既可以由与插塞基部27分离开的第1筒状部28构成,开口面积调整体也可以由与插塞17独立的构件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