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死区的汽车变速箱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96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死区的汽车变速箱气缸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气缸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死区的汽车变速箱气缸。



背景技术:

变速箱一般所致汽车变速箱,分为自动和手动,而手动变速箱主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箱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而变速箱气缸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变速箱气缸一般都是常见的普通气缸,结构较为简单,导致气缸内整体流场和压力场分布不均匀,其冷却水流量分布也不均匀,且缸体结构的限制,其底部存在有死区,大大降低了气缸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无死区的汽车变速箱气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死区的汽车变速箱气缸,包括缸体和侧向复位装置;所述缸体的上部套接有活塞杆,所述缸体的上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含油轴承,所述含油轴承的正下方设置有封油圈,所述缸体的底端栓接有气缸盖,所述气缸盖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呼吸器,所述气缸盖的右侧中部卡接有防尘罩,所述侧向复位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导向杆,所述弹簧导向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侧向复位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座。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贯穿于缸体的中部,所述活塞杆的底部套接有活塞。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通过含油轴承与缸体配合,所述活塞杆与含油轴承之间套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对称分布于活塞杆的两侧,所述密封圈采用V型结构,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氟橡胶。

优选的,所述缸体与活塞配合,且缸体的内腔底部为平整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簧导向杆的直径比侧向复位装置的宽度小6cm,所述弹簧导向杆的顶端倒有直径为5mm的锐角。

优选的,所述弹簧贯穿于弹簧导向杆的中部,且弹簧与弹簧座的顶端卡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这种无死区的汽车变速箱气缸,可以使活塞直接抵住缸体底部,使之间无死区,大大提高了气缸的使用效率,使排气和进气更加彻底,杜绝了形成蒸汽气囊的可能性,而通过设置侧向复位装置可高效地保证活塞杆往复运动,而通过设置呼吸器可将气缸内高温高压气体排出,从而保证缸内温度压力稳定,通过使用封油圈可保证气缸内汽油柴油泄漏喷出气缸外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向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塞杆;2-密封圈;3-含油轴承;4-封油圈;5-活塞;6-缸体;7-气缸盖;8-侧向复位装置;9-弹簧导向杆;10-弹簧;11-弹簧座;12-呼吸器;13-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无死区的汽车变速箱气缸,包括缸体6和侧向复位装置8;其特征在于,缸体6的上部套接有活塞杆1,缸体6的上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密封圈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含油轴承3,含油轴承3的正下方设置有封油圈4,缸体6的底端栓接有气缸盖7,气缸盖7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呼吸器12,气缸盖7的右侧中部卡接有防尘罩13,侧向复位装置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导向杆9,弹簧导向杆9的外侧套接有弹簧10,侧向复位装置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座11。活塞杆1贯穿于缸体6的中部,活塞杆1的底部套接有活塞5,活塞杆1通过含油轴承3与缸体6配合,活塞杆1与含油轴承3之间套接,密封圈2对称分布于活塞杆1的两侧,密封圈2采用V型结构,密封圈2的材质为氟橡胶,缸体6与活塞5配合,且缸体6的内腔底部为平整结构,弹簧导向杆9的直径比侧向复位装置8的宽度小6cm,弹簧导向杆9的顶端倒有直径为5mm的锐角,弹簧10贯穿于弹簧导向杆9的中部,且弹簧10与弹簧座11的顶端卡接。

工作原理:当使用这种无死区的汽车变速箱气缸时,活塞杆1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而缸体6上部的密封圈2和封油圈4则保证了活塞5在活塞杆1的带动下不会有其他汽油和液体的泄漏,而当活塞5向下运动到最低点时,活塞5与缸体6底部完全接触,缸体6底部无死区,燃烧后的废气全部排出气缸外,而空气由进气孔进入气缸内,此时侧向复位装置8内的弹簧10收缩,然后弹簧10利用弹性势能带动活塞5向上移动,进气孔关闭,弹簧10舒展,对可燃混合气压缩,后经气缸盖7的火花塞点火燃烧,对外做功,而呼吸器12则对缸内6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排放 。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