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可拆洗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077阅读:1390来源:国知局
分离式可拆洗塔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可拆洗塔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塔式风扇,包括底座和风扇机身,风扇机身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虽然稳固,但风扇机身不方便拆卸和收纳,不能独立取出,很难分离清洗,长时间使用后,风扇机身内部会有大量的灰尘附着,造成空气多次污染,不利于用户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洗塔扇,使风扇机身便于拆装和清洁,能方便轻松地去除风扇机身上大量灰尘附着,避免因此造成空气多次污染,方便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离式可拆洗塔扇,包括底座及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外壳、旋转台支架和设置于底座外壳内的电机,所述旋转台支架固定于底座外壳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从旋转台支架中穿设并与风扇单元的风鼓相连接;所述风扇单元包括风扇外壳、旋转台和所述风鼓,旋转台固定于风扇外壳上,所述旋转台支架与旋转台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设于旋转台支架上面,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单元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风鼓包括风鼓轴心,第二转动件与风鼓轴心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二转动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单元还包括轴承,轴承套设在所述风鼓轴心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旋转台支架中穿设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件为转轮,所述第二转动件为与第一转动件相啮合的离合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台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轴承容置于第一腔内;所述旋转台支架包括凸出部,凸出部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在拆卸所述风扇单元前断开电源的断电保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断电保护装置包括微动开关和与微动开关连接的连杆,所述旋转台支架上开设有用于触动所述连杆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台支架与旋转台通过锁紧装置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螺母,第一通孔开设在所述连接部上,第二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部均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母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状态的感应部,感应部与电机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底座和风扇单元可拆卸的连接,拆装方便,便于清洁,能方便轻松地去除风扇机身上大量灰尘附着,避免因此造成空气多次污染,方便使用;另一方面,底座和风扇单元拆卸开后方便用户包装和收纳,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不同场合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扇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塔扇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塔扇的底座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底座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塔扇的风扇单元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风扇单元的C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底座 11-底座外壳 12-旋转台支架

121-凸出部 122-缺口 123-连接部

124-第一通孔 13-电机 14-第一转动件

15-传动轴 16-断电保护装置 161-微动开关

162-连杆 17-支撑座 2-风扇单元

21-风扇外壳 22-旋转台 221-第一腔

222-第二腔 223-第二通孔 23-风鼓

231-风鼓轴心 24-第二转动件 25-轴承

2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离式可拆洗塔扇,该塔扇包括底座1和风扇单元2。风扇单元2位于底座1之上,并与底座1同轴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包括底座外壳11、旋转台支架12和设置于底座外壳11内的电机13,旋转台支架12固定于底座外壳11上,电机13的输出轴从旋转台支架12中穿设并与风扇单元2的风鼓23相连。结合图5和图6,风扇单元2包括风扇外壳21、旋转台22和设置于风扇外壳21内的风鼓23,旋转台22固定于风扇外壳21上,旋转台支架12与旋转台22可拆卸的连接。

以下结合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对底座1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底座1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底座外壳11、旋转台支架12、电机13、第一转动件14与支撑座17,支撑座17被放置在支撑面上。

如图4所示,旋转台支架12固定于底座外壳11的上端,旋转台支架12包括凸出部121和连接部123。凸出部121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连接部123。旋转台支架12通过连接部123与底座外壳11固定连接。

在底座外壳11和旋转台支架12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电机13,电机13用于带动风鼓23转动,从而产生空气流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机13的输出轴从旋转台支架12的凸出部121中穿设,并且末端与第一转动件14的轴心固定连接,第一转动件14设置于凸出部121的上面,电机13可带动第一转动件14转动。在本实施中,第一转动件14为转轮。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还包括传动轴15,电机13的输出轴与传动轴15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15的另一端从旋转台支架12的凸出部121中穿设,并且末端与第一转动件14的轴心固定连接,电机13通过传动轴15带动第一转动件14转动。

以下结合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风扇单元2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风扇单元2包括风扇外壳21、旋转台22、风鼓23和第二转动件24。

风鼓23设置于风扇外壳21内,风鼓23的下端设有风鼓轴心231,风鼓轴心231的末端与第二转动件24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件24转动时带动风鼓23转动。

第二转动件24与第一转动件14啮合,第一转动件14可带动第二转动件24转动,从而带动风鼓23转动。为了保证塔扇平稳起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24为离合器。

为了有效减少噪音和保持机体运转顺畅,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风扇单元2还包括轴承25,轴承25套设在风鼓轴心231上。

如图6所示,旋转台22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腔221和第二腔222,当风扇单元2与底座1连接在一起时,第一腔221内从上到下依次容置有轴承25、第二转动件24和第一转动件14,第二腔222内容置有旋转台支架12的凸出部121。当风扇单元2放置于底座1上时,旋转台支架12的凸出部121与旋转台的第二腔222相配合,完成初步定位,同时使底座1与风扇单元2的连接更加稳固。

为了将底座1与其上的风扇单元2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需要将两者固定,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旋转台支架12的连接部123开设有第一通孔124,旋转台22的第二腔22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23。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223的位置相对应,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223内部均设有内螺纹,螺母26设有与上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螺母26穿过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223,旋紧,底座1和风扇单元2即可完成安装固定。需要将塔扇拆卸开时,旋松螺母26,将螺母26从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223内取出,即可使底座1与风扇单元2分离。

除了螺母26之外,还可以是包括插销、卡位、铰链锁紧装置在内的其他锁紧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限定底座1与风扇单元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只要其能使底座1与风扇单元2可拆卸连接即可。

特别地,在底座1上设有断电保护装置16,在拆卸风扇单元2前通过该断电保护装置16断开整机电源,防止触电,确保清洗人员的安全。以下结合图4所示的实施例,对断电保护装置16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断电保护装置16包括微动开关161、连杆162和缺口122。微动开关161固定在底座外壳11上,连杆162的一端与微动开关161相连接,另一端在旋转台支架12中穿设,末端可到达缺口122。缺口122开设在旋转台支架12的连接部123上,缺口122可以开设有多个,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缺口12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缺口122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开设在连接部123竖直设置的侧壁上。俯视时,每个缺口122的长度约为凸出部121周长的十二分之一,如此设置,在底座1与风扇单元2相对旋转约30°即可触动连杆162,连杆162触动微动开关161,使整机电源接通或者断开。

缺口122的侧面优选为斜面,在底座1与风扇单元2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对连杆162进行引导,使连杆162容易进入或离开缺口122。

底座1还设有感应部(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电机13的工作状态,感应部与电机13电连接。当感应部感应到遥控器的打开信号,则控制电机13开启,当感应部32感应到遥控器的关闭信号,则控制电机13关闭。

依上述描述,本实用新型塔扇的拆卸过程如下:

第一步:旋松螺母26,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风扇单元2,触动断电保护装置16,微动开关161自动断开,切断整机电源;

第二步:向上轻提风扇单元2,将风扇单元2与底座1分离,冲洗风鼓23后晒干;

第三步:将风扇单元2放置在底座1上,并与底座1同轴,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风扇单元2,触动断电保护装置16,微动开关161自动导通,接通整机电源,旋紧螺母26;

第四步:操作整机或遥控器开关键,电机13带动第一转动件14转动,第一转动件14与第二转动件24啮合,带动风鼓23转动,整机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