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851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



背景技术:

充填技术,就是利用物质材料将物体的表面或内部空隙等填补充分,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充填机器,将产品按照预定量充填到包装容器内,适用范围广。

在粉末制品的成型过程中,一般需要对粉末充填的状态进行控制,但现有技术的充填机器存在缺陷,如充填机构结构复杂,安装和调整极为困难,油缸、活塞、调整杆设计成一体结构,加工难度高,且成本高,加工的精度难以保证,填充的原料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粉末作为一种在有限空间内易爆品,更要注意如何能对粉末进行泄压,但不能影响粉末制品成型后的密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有效解除机械密封,卸除充填时出料口接管形成的管压,解决了充填模具时由于管压过大导致的原料泄露,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包括泵浦、活塞机构、入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泵浦包括泵浦前盖、泵浦本体、泵浦后盖、泵浦顶杆和固定机构;

所述泵浦本体、所述泵浦前盖、所述泵浦后盖、所述泵浦顶杆依次固定相连,且内部形成腔室;

所述入料口安装在所述泵浦后盖上,所述出料口安装在所述泵浦前盖上;

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活塞前固定轴、活塞阀、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穿插在所述泵浦内,顶部安装所述活塞前固定轴,底部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泵浦顶杆内移动;

所述活塞前固定轴,顶部与所述泵浦前盖相抵,底部固定于所述活塞杆;

所述活塞阀,一侧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活塞相抵;

所述活塞,一侧固定在所述泵浦本体内侧,另一侧与所述活塞阀相抵;

所述活塞、所述活塞阀、所述泵浦本体、所述活塞前固定轴之间形成第一腔室;

所述活塞阀、所述活塞杆、所述泵浦本体和所述泵浦后盖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所述泵浦前盖、所述出料口和所述活塞前固定轴之间形成第三腔室;

所述活塞杆在所述泵浦内作垂直运动,以使得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产生连通。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迫紧螺丝和泵浦固定螺帽。

优选地,所述活塞前固定轴呈“T”型结构,顶部的两侧与所述泵浦前盖相抵,以使得第三腔室形成独立腔室。

优选地,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设置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多色粉充填活塞,泵浦、活塞机构、入料口和出料口形成一个相对封闭体,活塞杆、活塞和活塞阀将该封闭体隔断成两个对应的第二腔室,活塞、活塞阀、泵浦本体和活塞前固定轴将该封闭体隔断成两个对应的第一腔室和一个第三腔室。活塞杆在泵浦内作上下移动,原料可以在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形成移动。

详细地说:当活塞杆向上移动时,活塞阀抵住活塞形成机械密封,从而推动原料从第一腔室到达第三腔室并到达出料口,完成注料;同时,抽料动作也在进行,活塞杆向上移动时,原料从入料口充满在第二腔室;活塞杆完成向上移动,则进行向下移动,活塞前固定轴与活塞存在间隙,活塞与活塞阀的机械密封解除并形成间隙,在活塞杆下移至下定点时,原料从第二腔室进入第一腔室。

这过程中由于解除了机械密封,卸除了充填时出料口接管形成的管压,因此解决了充填模具时由于管压过大导致的原料泄露,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如下所示:

1泵浦前盖、2泵浦本体、3活塞前固定轴、4活塞、5活塞阀、6活塞杆、7泵浦后盖、8固定机构、9泵浦顶杆、10入料口、11出料口、12第一腔室、13第二腔室、14第三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有效解除机械密封,卸除充填时出料口接管形成的管压。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包括泵浦、活塞机构、入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泵浦包括泵浦前盖、泵浦本体、泵浦后盖、泵浦顶杆和固定机构;

所述泵浦本体、所述泵浦前盖、所述泵浦后盖、所述泵浦顶杆依次固定相连,且内部形成腔室;

所述入料口安装在所述泵浦后盖上,所述出料口安装在所述泵浦前盖上;

所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活塞前固定轴、活塞阀、活塞杆;

所述活塞杆,穿插在所述泵浦内,顶部安装所述活塞前固定轴,底部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泵浦顶杆内移动;

所述活塞前固定轴,顶部与所述泵浦前盖相抵,底部固定于所述活塞杆;

所述活塞阀,一侧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活塞相抵;

所述活塞,一侧固定在所述泵浦本体内侧,另一侧与所述活塞阀相抵;

所述活塞、所述活塞阀、所述泵浦本体、所述活塞前固定轴之间形成第一腔室;

所述活塞阀、所述活塞杆、所述泵浦本体和所述泵浦后盖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所述泵浦前盖、所述出料口和所述活塞前固定轴之间形成第三腔室;

所述活塞杆在所述泵浦内作垂直运动,以使得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产生连通。

如图可见,泵浦为上端设置出料口、一侧设置入料口、底部为开口的机械结构。活塞杆和固定机构安装后,等于关闭了泵浦底部的开口,使得形成半封闭机械结构。

进一步地,入料口和出料口设置阀门,使得泵浦成为相对密封的机械结构。

活塞、活塞阀、活塞前固定轴又将泵浦内部“分隔”成三个腔室。

活塞阀与活塞杆为固定连接,活塞前固定轴固定在活塞杆顶部,活塞固定在泵浦本体上。通俗地说,当活塞杆向下移动时,活塞前固定轴和活塞阀随之移动,物料便作向上运动,从第二腔室到达第一腔室;当活塞杆向上移动时,物料受到推动,从第一腔室到达第三腔室,最后达到出料口,与此同时,受到压力的作用入料口也会随之开始入料。

通过活塞杆上下运动,形成原料的上下移动,而且有效缓解了管压,尤其针对粉末产品,当粉末产品密度超过一定时,便容易产生爆炸,但通过解除管压,可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迫紧螺丝和泵浦固定螺帽。

优选地,所述活塞前固定轴呈“T”型结构,顶部的两侧与所述泵浦前盖相抵,以使得第三腔室形成独立腔室,本设计有效增大物料的流通位置。

优选地,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设置阀门。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多色粉充填活塞,泵浦、活塞机构、入料口和出料口形成一个相对封闭体,活塞杆、活塞和活塞阀将该封闭体隔断成两个对应的第二腔室,活塞、活塞阀、泵浦本体和活塞前固定轴将该封闭体隔断成两个对应的第一腔室和一个第三腔室。活塞杆在泵浦内作上下移动,原料可以在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形成移动。

详细地说:当活塞杆向上移动时,活塞阀抵住活塞形成机械密封,从而推动原料从第一腔室到达第三腔室并到达出料口,完成注料;同时,抽料动作也在进行,活塞杆向上移动时,原料从入料口充满在第二腔室;活塞杆完成向上移动,则进行向下移动,活塞前固定轴与活塞存在间隙,活塞与活塞阀的机械密封解除并形成间隙,在活塞杆下移至下定点时,原料从第二腔室进入第一腔室。

这过程中由于解除了机械密封,卸除了充填时出料口接管形成的管压,因此解决了充填模具时由于管压过大导致的原料泄露,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色粉充填活塞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