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贯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62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贯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贯流风机。



背景技术:

贯流风机因具有较小的噪音而在目前的空调室内机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为进一步降低噪声影响,还需对其噪音进行优化。贯流风机主要的噪音有喘流噪音和旋转噪声,其中旋转噪音是因气体流出叶轮流道时,在出口处与风机蜗舌碰撞产生的噪声。这种噪声的声功率取决于蜗舌与贯流风轮之间的距离和撞击时叶片的长度。

增大蜗舌与贯流风叶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旋转噪声,但蜗舌与贯流风叶之间的距离的增大会同时减小风机的风流量,为保证风机流量,增大蜗舌与贯流风机的距离的方案往往不可取。减少旋转噪音的方法还可以是将中节风叶分为多节,每节之间增加错位角,这样可以从时间的角度上均布气流对蜗舌的冲击,达到降噪的目的,同时与之相同原理的有采用倾斜或斜扭的叶片。但是多节错位的中节风叶并不能很平滑的过渡噪音峰值,而采用倾斜或斜扭的叶片加工难度过大,加工精度差的问题,进而也会存在无法平滑过渡噪音峰值。因此,贯流风机采用多节错位中节风叶或者倾斜或扭转的叶片方式降低旋转噪声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有效的降低噪声,且存在加工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贯流风机采用多节错位中节风叶或者倾斜或扭转的叶片方式降噪导致的无法有效降噪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峰值噪声、改善噪音效果且便于成型加工的贯流风机,同时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贯流风机的空调室内机,以及含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贯流风机,包括贯流风叶、蜗壳及蜗舌;

所述蜗壳与所述蜗舌相对设置,并围设成容置空间以及气流流通通道,所述贯流风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所述蜗舌上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贯流风叶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凸起部,且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贯流风叶的轴向方向并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部形成波浪型的所述蜗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舌的波浪型呈周期性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叶包括多节中节风叶,每节所述中节风叶的长度为c,所述蜗舌的波浪型波长为λ,所述蜗舌的波长与所述中节风叶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为:1/4λ≤c≤2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舌的波浪型呈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节风叶的长度c等于所述蜗舌的波浪型的波长λ,每节所述中节风叶对应所述蜗舌的波长λ设置;

或者,所述中节风叶的长度c为1/2的所述蜗舌的波浪型的波长λ,每节所述中节风叶对应所述蜗舌的半波长λ/2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部连续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叶与所述蜗舌之间的最小距离为a,所述最小距离a的范围为1mm<a<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浪型的蜗舌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为b,所述高度差b的范围为0.5mm<a<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所述中节风叶对应的所述波浪型的蜗舌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为b,所述高度差b的范围为0.5mm<a<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舌还包括降噪部及导流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降噪部的表面上,所述降噪部对应所述贯流风叶设置,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蜗壳相对围设成所述气流流通通道。

还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贯流风机;

所述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贯流风机,蜗舌上设置多个沿贯流风叶的轴向方向并排设置的凸起部,蜗舌与贯流风叶之间的间隙能够形成不等距的效果,这样贯流风叶在运转过程中,气流对蜗舌的冲击的距离不同,气流的流动所需的时间不同,气流不会在同一时间冲击蜗舌,使得噪声存在一定的相位差,避免相同频率的噪声叠加所带来的谐振噪声,有效的解决目前的贯流风机采用多节错位中节风叶或者倾斜或扭转的叶片方式降噪导致的无法有效降噪的问题,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体噪音峰值,进而降低贯流风机工作时产生的间歇性高峰值的旋转噪音,消除其噪声的间歇性,以降低贯流风机的整体噪音值,使得贯流风机整体噪音效果得到了改善,改善用户体验;而且,设置凸起部的蜗舌在加工上难度较低,易成型,方便加工精度的管控。同时,蜗舌上的凸起部沿贯流风叶的周向方向延伸,这样能够保证蜗舌的导流效果,避免凸起部阻挡气流而使得气流在贯流风叶与蜗舌之间堆积,保证贯流风机出风的可靠性,进而保证空调室内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中贯流风机的立体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贯流风叶与蜗舌的波浪型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蜗舌的波浪型呈正弦周期性变化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贯流风叶与蜗舌的波浪型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蜗舌的波浪型呈正弦周期性变化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贯流风叶与蜗舌的波浪型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蜗舌的波浪型呈余弦周期性变化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贯流风叶与蜗舌的波浪型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蜗舌的波浪型呈余弦周期性变化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贯流风机中蜗舌呈波浪型设置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

100-空调室内机;

110-贯流风机;

111-贯流风叶;

112-蜗壳;

113-蜗舌;

1131-凸起部;

1132-降噪部;

1133-导流部;

120-壳体;

121-进风口;

122-出风口;

130-换热器;

140-接水盘;

P-气流流通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及其贯流风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中贯流风机110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贯流风机110,该贯流风机110用于空调室内机100中,主要是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机110也可用于柜机或者其他类型的室内机中。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叶111能够避免气流在同一时间冲击蜗舌 113,使得噪声存在一定的相位差,避免相同频率的噪声叠加所带来的谐振噪声,有效的解决目前的贯流风机110采用多节错位中节风叶或者倾斜或扭转的叶片方式降噪导致的无法有效降噪的问题,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体噪音峰值,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工作时产生的间歇性高峰值的旋转噪音,使得贯流风机110整体噪音效果得到了改善,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贯流风机110包括贯流风叶111、蜗壳112及蜗舌113。蜗壳112与蜗舌113相对设置,并围设成容置空间以及气流流通通道P,贯流风叶 111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如图2所示,蜗壳112与蜗舌113相对设置,二者之间的空间为容置空间和气流流通通道P,在蜗壳112的左端为进气口,出气口与气流流通通道P连通。空调室内机100中的气流从蜗壳112与蜗舌113左端的进气口进入贯流风叶111,经过贯流风叶111加速送入到气流流通通道P中,并经出气口送出。

而且,蜗舌113上设置有多个沿贯流风叶11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凸起部 1131,且多个凸起部1131沿贯流风叶111的轴向方向并排设置。多个凸起部1131 能够使得贯流风叶111与蜗舌113之间的距离呈现不等距的效果,这样贯流风叶 111在运转过程中,气流对蜗舌113的冲击的距离不同,气流的流动所需的时间不同,气流不会在同一时间冲击蜗舌113,使得噪声存在一定的相位差,避免相同频率的噪声叠加所带来的谐振噪声,有效的降低整体噪音峰值,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工作时产生的间歇性高峰值的旋转噪音,消除其噪声的间歇性,以降低贯流风机110的整体噪音值,使得贯流风机110整体噪音效果得到了改善,改善用户体验。并且,设置凸起部1131的蜗舌113在加工上难度较低,易成型,方便加工精度的管控。同时,蜗舌113上的凸起部1131沿贯流风叶111的周向方向延伸,这样能够保证蜗舌113的导流效果,避免凸起部1131阻挡气流而使得气流在贯流风叶111与蜗舌113之间堆积,保证贯流风机110出风的可靠性,进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00工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机110通过改变蜗舌113的结构来降低贯流风机110 运转时的旋转噪声,气流运动到蜗舌113上的距离不同,使得气流冲击的蜗舌 113的时间不同,进而气流冲击蜗舌113产生的噪声能够在不同频段叠加,不会出现相同频率噪声叠加导致的出现噪声峰值问题,有效的解决目前的贯流风机 110采用多节错位中节风叶或者倾斜或扭转的叶片方式降噪导致的无法有效降噪的问题,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体噪音峰值,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工作时产生的间歇性高峰值的旋转噪音,消除其噪声的间歇性,以降低贯流风机110的整体噪音值,使得贯流风机110整体噪音效果得到了改善,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蜗舌113还包括降噪部1132及导流部1133,凸起部1131设置于降噪部1132的表面上,降噪部1132对应贯流风叶111设置,导流部1133与蜗壳112相对围设成所述气流流通通道。降噪部1132是用来降低气流的噪声的,通过降噪部1132与凸起部1131的配合,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体噪音峰值,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工作时产生的间歇性高峰值的旋转噪音。导流部1133是用来引导气流流动的,保证气流的流动顺畅,进而保证贯流风机110的出风效果。较佳地,导流部1133远离降噪部1132的一端之间向外倾斜设置,这样能够起到导流作用,进一步便于气流的流动。而且,凸起部1131、降噪部1132及导流部1133为一体结构,方便成型加工,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多个凸起部1131形成波浪型的蜗舌113。也就是说,多个凸起部1131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凸起部1131之间的降噪部1132的表面凹陷设置,使得多个凸起部1131与降噪部1132的凹陷表面形成波浪型结构,如图2所示的Q部分即为波浪型的蜗舌113。这样蜗舌113对应贯流风叶111 的表面呈凹凸不平设置,使得蜗舌113与贯流风叶111之间的距离呈现不等距的效果,使得气流冲击的蜗舌113的时间不同,进而气流冲击蜗舌113产生的噪声能够在不同频段叠加,不会出现相同频率噪声叠加导致的噪声峰值问题,有效的降低整体噪音峰值,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工作时产生的间歇性高峰值的旋转噪音,以降低贯流风机110的整体噪音值,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凸起部1131也可连续设置。这样也能够保证蜗舌113与贯流风叶111之间的距离呈现不等距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多个凸起部1131呈波浪型设置,凸起部1131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部1131的截面形状也可为曲线形、直线型或者二者的拼接形状等等,只要能够保证蜗舌113与贯流风叶111之间的距离呈现不等距的效果即可。当然,蜗舌113对应贯流风叶111的表面也可呈曲面设置,这样能够保证蜗舌113与贯流风叶111之间的距离呈现不等距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蜗舌113的波浪型呈周期性变化。也就是说,贯流风叶111与蜗舌113之间形成的不等距效果呈周期性变化,这样贯流风机110 在运转过程中,气流对蜗舌113的冲击能够将远离同时冲击呈现的峰值聚集分散在更宽的频段内,对任意一个频率的波不再具有显著的噪音峰值,使得贯流风机110整体噪音效果得到了改善,并降低了贯流风机110的噪音值,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蜗舌113的波浪型可以呈正弦函数变化,如图3和图4 所示,图3为一实施例的贯流风叶111与蜗舌113的波浪型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蜗舌113的波浪型呈正弦周期性变化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贯流风叶111与蜗舌113的波浪型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蜗舌 113的波浪型呈正弦周期性变化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中,蜗舌113的波浪型也可呈余弦函数变化,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一实施例的贯流风叶111与蜗舌113的波浪型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蜗舌113的波浪型呈余弦周期性变化的示意图,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贯流风叶111与蜗舌113的波浪型配合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蜗舌113的波浪型呈余弦周期性变化的示意图。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蜗舌113的波浪型还可呈非周期性变化,也可呈现除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以外的其他周期性函数。这样都能够保证蜗舌113与贯流风叶111之间的距离呈现不等距的效果,使得气流冲击的蜗舌 113的时间不同,以降低贯流风机110工作时产生的间歇性高峰值的旋转噪音,以降低贯流风机110的整体噪音值,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贯流风叶111包括多节中节风叶,每节中节风叶的长度为c,蜗舌113的波浪型波长为λ,蜗舌113的波长与中节风叶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为: 1/4λ≤c≤2λ。这样能便于蜗舌113的波长部分分别对应每一个中节风叶,使得每节中节风叶中的噪声频率不会集中,而是分散开来的,从而改善了贯流风机110的噪音,降低贯流风机110的噪音值,进而降低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的噪声,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而且,多节中节风叶等长设置,方便对应蜗舌113的波长。

较佳地,中节风叶的长度c可以等于蜗舌113的波浪型的波长λ,每节中节风叶对应蜗舌113的波长λ设置。如图3所示,图3中的贯流风叶111的中节风叶的长度c等于蜗舌113的波长λ,而且,蜗舌113的波浪形呈正弦周期性变化,使得每节中节风叶的长度c对应蜗舌113的波长λ,以保证每节中节风叶中的噪声频率不会集中,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的噪音值。如图4所示,图4中的贯流风叶111的中节风叶的长度c等于蜗舌113的波长λ,而且,蜗舌113的波浪形呈余弦周期性变化,使得每节中节风叶的长度c对应蜗舌113的波长λ,以保证每节中节风叶中的噪声频率不会集中,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的噪音值。

当然,中节风叶的长度c也可以为1/2的蜗舌113的波浪型的波长λ,每节中节风叶对应蜗舌113的半波长λ/2设置。如图5所示,图5中的贯流风叶111 的中节风叶的长度c等于蜗舌113的波长λ/2,而且,蜗舌113的波浪形呈正弦周期性变化,使得每节中节风叶的长度c对应蜗舌113的波长λ/2,以保证每节中节风叶中的噪声频率不会集中,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的噪音值。如图6所示,图6中的贯流风叶111的中节风叶的长度c等于蜗舌113的波长λ/2,而且,蜗舌113的波浪形呈余弦周期性变化,使得每节中节风叶的长度c对应蜗舌113 的波长λ/2,以保证每节中节风叶中的噪声频率不会集中,进而降低贯流风机 110的噪音值。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中节风叶的长度c还可以为1/4的蜗舌113的波浪型的波长λ,还可以为2倍的蜗舌113的波浪型的波长λ,蜗舌113的波长与中节风叶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为1/4λ≤c≤2λ之间的任意值。其降噪的原理和中节风叶的长度c等于蜗舌113的波长λ/2及中节风叶的长度c等于蜗舌113的波长λ降噪的原理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参见图7,图7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贯流风叶111与蜗舌113之间的最小距离为a,最小距离a的范围为1mm<a<4mm。也就是说,贯流风叶111和蜗舌113的最高的波峰即凸起部 1131的顶部之间的最近距离为上述的最小距离a,其中,最小距离a越小,风量越大,但产生的旋转噪音也会越高,为了兼顾风量与旋转噪音之间的平衡,优选最小距离a的范围为1mm<a<4mm。

参见图8,图8为图2所示的贯流风机110中蜗舌113呈波浪型设置的局部示意图。进一步地,波浪型的蜗舌113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为b,高度差 b的范围为0.5mm<a<3mm。可以是,蜗舌113的最高的波峰即凸起部1131的顶部与蜗舌113的最低波谷即降噪部1132凹陷的槽底之间的高度差为b;也就是说,波浪型的蜗舌113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可以是蜗舌113的最低谷与最高峰之间的高度差。还可以是,一个中节风叶对应的波浪型的蜗舌113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为b;也就是说,波浪型的蜗舌113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高度差还可以指蜗舌113对应同一中节风叶的最高峰与最低谷之间的高度差。而且,高度差b可以根据需要改善具体噪音的问题进行调节,为了兼顾风量与旋转噪音之间的平衡,优选高度差b的范围为0.5mm<a<3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20及上述实施例中的贯流风机110,贯流风机110设置于壳体120中。而且,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130、接水盘140等,贯流风机110设置于壳体120的后方,换热器130 设置于贯流风机110的前方,接水盘140设置于换热器130的下方。壳体120 上开设进风口121及出风口122,进风口121设置于壳体120的前方,出风口 122设置于壳体120的后方。气流通过壳体120的进风口121进入经换热器130 换热后,进入贯流风机110中并从出风口122送出。贯流风机110的出气口与出风口122连通,从气流流通通道P送出的气流经出气口及出风口122送入室内。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改进蜗舌113的贯流风机110保证气流流动的噪音,使得噪音能够在不同频段叠加,不会出现相同频率噪声叠加导致的噪声峰值问题,有效的降低整体噪音峰值,进而降低贯流风机110工作时产生的间歇性高峰值的旋转噪音,以降低贯流风机110的整体噪音值,进而降低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的噪音,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00。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采用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能够在保证出风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运行时的噪声,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