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减振器、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79647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风机减振器、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减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机减振器、风机。
【背景技术】
[0002]大功率和中等功率的离心式风机或贯流式风机的振动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电机本身振动较大,电机经电机轴和机壳及其支架将振动传给其他风机零件,例如叶轮,造成叶轮的振动较大,叶轮较易和电机、蜗壳产生共振,共振的破坏力较大,运行噪音较大,严重影响风机的产品性能。
[0003]目前,为了解决风机振动问题,通过在电机和叶轮之间加垫橡胶垫片来减振,但是,橡胶垫片的减振效果对于小功率风机较明显,对大功率或中等功率风机就很不明显,大功率或中等功率风机的共振振动仍然较大,运行噪音仍然较高,导致风机性能较低。
[0004]综上所述,如何减小风机的振动,以减小风机的运行噪音,提高风机性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机减振器,减小风机的振动,以减小风机的运行噪音,提高风机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机减振器的风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风机减振器,包括:
[0008]用于与风机的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轮;
[0009]用于与所述风机的叶轮传动连接的从动轮;
[0010]固定于所述主动轮的第一传动件;
[0011]固定于所述从动轮的第二传动件;
[0012]沿所述主动轮的周向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减振件;
[0013]其中,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沿轴向相对固定,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之间具有放置腔,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减振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均位于所述放置腔内,且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减振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的数目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数目相同,沿所述主动轮的周向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相间分布,且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减振件连成环形,所述减振件的数目为所述第一传动件的数目的二倍。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至少为两个。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均为两个,所述减振件为四个。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主动轮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从动轮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主动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从动轮为一体式结构。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均为传动板。
[0021 ]优选地,所述减振件为减振弹簧。
[0022]优选地,所述减振弹簧为橡胶弹簧。
[0023]优选地,所述橡胶弹簧包括:橡胶柱,内嵌于所述橡胶柱中的弹簧。
[0024]优选地,所述从动轮设有凹槽,所述主动轮与该凹槽形成所述放置腔,所述减振件位于所述凹槽中。
[0025]优选地,所述主动轮包括:主动轮盘,与所述主动轮盘固定相连且贯穿所述主动轮盘的传动轴;
[0026]所述从动轮设有:安装孔,供所述传动轴穿过的通孔。
[0027]优选地,所述主动轮的边缘设有第一环形凸缘,所述从动轮的边缘设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夹紧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和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夹板沿轴向相对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夹板中。
[0028]优选地,所述夹板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且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0029]基于上述提供的风机减振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机,该风机包括:电机和叶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机减振器;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叶轮与所述从动轮传动连接。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的安装方法为:将主动轮与风机的电机连接,从动轮与风机的叶轮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的工作原理为:驱动主动轮转动,第一传动件随主动轮转动,第一传动件沿周向推动减振件转动,减振件推动第二传动件转动,即第二传动件随着第一传动件转动,由于第二传动件固定于从动轮,则实现了带动从动轮转动,即实现了主动轮通过第一传动件、减振件和第二传动件带动从动轮转动。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主动轮通过第一传动件、减振件和第二传动件带动从动轮转动,减振件在传递转矩的过程中减振,由于主动轮用于与风机的电机传动连接,从动轮用于与风机的叶轮传动连接,则在电机向叶轮传递转矩的过程中实现了减振,从而减小了风机的振动,进而减小了风机的运行噪音,提高了风机性能。
[0032]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通过调节减振件的刚度、弹力、阻尼等性能参数来共同调节电机、叶轮和蜗壳的共振频率点,从而使电机的激励频率点远离共振频率点,使得电机、叶轮和蜗壳不会引起共振现象,即能够消除共振现象,有效减小风机振动,进而减小风机的运行噪音,提高风机性能。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的主视图;
[0036]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0037]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00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的爆炸图;
[003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中橡胶弹簧安装于从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图6的C-C向剖视图;
[0041 ]图8为图6的D-D向剖视图;
[004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中橡胶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中橡胶弹簧的剖视图;
[004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中橡胶弹簧的爆炸图。
[0045]上图卜11中:
[0046]1为主动轮、11为主动轮盘、12为传动轴、2为从动轮、21为安装孔、22为通孔、3为夹板、4为螺钉、5为减振件、51为弹簧、52为橡胶柱、6为放置腔、7为第一传动件、8为第二传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包括:主动轮1,从动轮2,第一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8和减振件5;其中,主动轮1用于与风机的电机传动连接;从动轮2用于与风机的叶轮传动连接,主动轮1和从动轮2沿轴向相对固定,从动轮2和主动轮1之间具有放置腔6;第一传动件7固定于主动轮1,第二传动件8固定于从动轮2,减振件5沿主动轮1的周向连接第一传动件7和第二传动件8;第一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8和减振件5均位于放置腔6内,主动轮1通过第一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8和减振件5带动从动轮2转动。
[0049]需要说明的是,放置腔6由主动轮1和从动轮2共同形成。减振件5能够在转矩传递过程中减振。主动轮1和从动轮2沿周向相对转动,以保证传递转矩。
[005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的安装方法为:将主动轮1与风机的电机连接,从动轮2与风机的叶轮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的工作原理为:驱动主动轮1转动,第一传动件7随主动轮1转动,第一传动件7沿周向推动减振件5转动,减振件5推动第二传动件8转动,即第二传动件8随着第一传动件7转动,由于第二传动件8固定于从动轮2,则实现了带动从动轮2转动,即实现了主动轮1通过减振件5带动从动轮2转动。
[00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主动轮1通过第一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8和减振件5带动从动轮2转动,减振件5在传递转矩的过程中减振,由于主动轮1用于与风机的电机传动连接,从动轮2用于与风机的叶轮传动连接,则在电机向叶轮传递转矩的过程中实现了减振,从而减小了风机的振动,进而减小了风机的运行噪音,提高了风机性能。
[0052]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减振器,通过调节减振件5的刚度、弹力、阻尼等性能参数来共同调节电机、叶轮和蜗壳的共振频率点,从而使电机的激励频率点远离共振频率点,使得电机、叶轮和蜗壳不会引起共振现象,即能够消除共振现象,有效减小风机振动,进而减小风机的运行噪音,提高风机性能。
[0053]上述风机减振器中,主动轮1通过第一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8和减振件5带动从动轮2转动,则表明第一传动件7,第二传动件8和减振件5共同作用能够传递转矩。
[0054]可以理解的是,减振件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传动件7和第二传动件8,减振件5与第一传动件7的连接可为接触连接,也可为固定连接;相应的,减振件5与第二传动件8亦是如此。
[0055]上述风机减振器,可仅单向传递转矩,即主动轮1仅能带动从动轮2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也可双向传递转矩,即主动轮1可带动从动轮2正向转动,也可带动从动轮2反向转动。为了提高使用性能,优先选择双向传递。具体地,第一传动件7的数目与第二传动件8的数目相同,沿主动轮1的周向第一传动件7和第二传动件8相间分布,且第一传动件7和第二传动件8通过减振件5连成环形,减振件5的数目为第一传动件7的数目的二倍。这样,第一传动件7的两侧均有减振件5和第二传动件8,能够实现第一传动件7双向推动第二传动件8,从而实现双向传递。
[0056]上述第一传动件7可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