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皮带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2991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减振皮带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减振皮带轮组件,它包括减振皮带轮,减振皮带轮的一端通过一曲轴轮毂安装于曲轴的前端,减振皮带轮与曲轴轮毂的一端固定,曲轴轮毂的另一端通过一主螺栓与曲轴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毂和惯性环,皮带轮毂的一端与曲轴轮毂固定,惯性环套于皮带轮毂的另一端外,所述皮带轮毂远离曲轴轮毂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皮带轮毂近曲轴轮毂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皮带轮毂的外侧壁上沿皮带轮毂的轴向依序设有至少两个直径不等的轮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皮带轮组件,其通过皮带带动各个从动轮转动过程中在满足包角要求的基础上各个从动轮的安装位置可以任意设置,通用性高、传动过程可靠。
【专利说明】
减振皮带轮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减振皮带轮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曲轴是发动机中的主要旋转件,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自身的旋转运动,带动其他附件工作。
[0003]而现有技术的曲轴上的减振皮带轮往往是通过一个皮带依序缠绕于多个附件上,例如水栗、发电机、空压机所对应的从动轮上,由此通过皮带的转动带动全部附件的工作,但是在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过程中,需要满足皮带与从动轮之间的包角要求,例如减振皮带轮与皮带之间的包角大于等于170°,水栗驱动轮与皮带之间的包角大于等于120°等,当上述的包角角度小于工艺要求值时皮带与各从动轮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摩擦力不足,容易产生打滑现象。因此在通过一根皮带带动多个从动轮上转动时,为了满足包角要求,上述的各个从动轮的安装位置必然不能是随意设置的。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个从动轮的安装位置往往是有一定的工艺装配要求的,故此现有技术中的单一轮槽的曲轴结构无法同时满足多个从动轮设置位置的通用性和包角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往往是牺牲一定的包角要求,或者牺牲从动轮的最佳安装位置,用于满足曲轴的传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振皮带轮组件,其通过皮带带动各个从动轮转动过程中在满足包角要求的基础上各个从动轮的安装位置可以任意设置,通用性高、传动过程可靠。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减振皮带轮组件,它包括减振皮带轮,减振皮带轮的一端通过一曲轴轮毂沿曲轴的轴向安装于曲轴的前端,减振皮带轮与曲轴轮毂的一端固定,曲轴轮毂的另一端通过一主螺栓与曲轴固定,减振皮带轮的轴线与曲轴的轴线的延长线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毂和惯性环,皮带轮毂的一端通过若干辅助螺栓与曲轴轮毂固定,惯性环套于皮带轮毂远离曲轴轮毂的另一端外,所述皮带轮毂远离曲轴轮毂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皮带轮毂近曲轴轮毂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皮带轮毂的外侧壁上沿皮带轮毂的轴向依序设有至少两个直径不等的轮槽,用于与各自对应的皮带相配合。
[0006]所述惯性环与皮带轮毂之间设有橡胶圈,橡胶圈的内环与皮带轮毂的外侧壁紧配合,惯性环的内侧壁与橡胶圈的外侧壁紧配合。通过橡胶环可以便于惯性环的安装,同时可以起到消音减振的效果。
[0007]所述轮槽的数量为两个,皮带轮毂直径较小一端的外侧壁上沿径向朝内内切形成直径较小的轮槽,皮带轮毂上近惯性环所在的直径较大一端的外侧壁上外凸形成凸缘,凸缘的外圆周壁上沿径向朝内内切形成直径较大的轮槽。两个轮槽可以便于皮带轮毂带动通过各自的皮带带动多个从动部件转动。
[0008]所述曲轴轮毂上设有第一台阶面,曲轴本体的前端设有与第一台阶面相配合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至少一个工作轮的环形安装槽。
[0009]所述的工作轮包括正时皮带轮或机油栗链轮。
[0010]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曲轴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带有两个轮槽可以使皮带轮毂带动多个从动部件转动,同时也可以满足皮带与从动部件所对应的从动轮之间的包角要求,其次,惯性环可以减小曲轴转动过程中的振动,增加发动机的平顺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曲轴本体,2、曲轴轮毂,3、主螺栓,4、皮带轮毂,5、惯性环,6、辅助螺栓,7、轮槽,8、橡胶圈,9、凸缘,10、第一台阶面,11、第二台阶面,12、环形安装槽,13、正时皮带轮,14、机油栗链轮,15、平衡轴主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曲轴,它包括减振皮带轮,减振皮带轮的一端通过一曲轴轮毂2沿曲轴I的轴向安装于曲轴I的前端,减振皮带轮与曲轴轮毂2的一端固定,曲轴轮毂2的另一端通过一主螺栓3与曲轴I固定,减振皮带轮的轴线与曲轴I的轴线的延长线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毂4和惯性环5,皮带轮毂4的一端通过若干辅助螺栓6与曲轴轮毂2固定,惯性环5套于皮带轮毂4远离曲轴轮毂2的另一端外,所述皮带轮毂4远离曲轴轮毂2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皮带轮毂4近曲轴轮毂2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皮带轮毂4的外侧壁上沿皮带轮毂4的轴向依序设有至少两个直径不等的轮槽7,用于与各自对应的皮带相配合。
[0015]上述轮槽7的直径是指轮槽的齿根圆的直径。即各轮槽7的齿根圆的直径均不相等。
[0016]上述的曲轴轮毂2通过主螺栓3与曲轴本体I固定是指,曲轴轮毂2上设有中心通孔,曲轴本体I的前端上设有与曲轴轮毂2的中心通孔相配合的沉孔,主螺栓3的带有螺纹的螺丝部分穿过曲轴轮毂2上的中心通孔,并与曲轴本体I上的沉孔螺纹配合,主螺栓3的头部压紧曲轴轮毂2,使曲轴轮毂2与曲轴本体I的前端紧固。
[0017]所述的皮带轮毂4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0018]所述惯性环5与皮带轮毂4之间设有橡胶圈8,橡胶圈8的内环与皮带轮毂4的外侧壁紧配合,惯性环5的内侧壁与橡胶圈8的外侧壁紧配合。
[0019]所述的惯性环5的外圆周的直径大于等于2倍的曲轴本体I的直径。
[0020]所述轮槽7的数量为两个,皮带轮毂4直径较小一端的外侧壁上沿径向朝内内切形成直径较小的轮槽7,皮带轮毂4上近惯性环5所在位置的直径较大一端的外侧壁上外凸形成凸缘9,凸缘9的外圆周壁上沿径向朝内内切形成直径较大的轮槽7。传统的曲轴往往需要带动一个或多个从动部件,例如水栗、发电机、空压机组等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而皮带带动上述部件所对应的从动轮转动时,需要满足皮带与从动轮之间的包角要求,即一般情况下当包角小于180°时容易产生打滑现象,影响传动的可靠性。故此,对于单个轮槽7的皮带轮毂4而言,当其需要同时带动多个从动轮转动时,所述的多个从动轮的安装位置只能是固定的几个位置,用于满足包角大于180°的要求。但是在一些应用场合,从动轮的安装位置需要满足一定的空间配合以及装配工艺的要求,故此二者将会产生一定的矛盾。现有技术中只能折中选择,即牺牲一定的包角要求或装配工艺要求。而选用两个轮槽7则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包角要求,故此各从动轮的安装位置可以选择在任意位置,即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0021]所述曲轴轮毂2上设有第一台阶面10,曲轴本体I的前端设有与第一台阶面10相配合的第二台阶面11,所述第一台阶面10和第二台阶面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至少一个工作轮的环形安装槽12。
[0022]所述的工作轮包括正时皮带轮13或机油栗链轮14。
[0023]所述曲轴本体I前端的外侧壁上套有一平衡轴主动齿轮15,平衡轴主动齿轮15与曲轴本体I的前端紧配合,且曲轴本体I上设有与平衡轴主动齿轮15的端面相抵靠的轴肩。
[0024]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减振皮带轮组件,它包括减振皮带轮,减振皮带轮的一端通过一曲轴轮毂⑵沿曲轴(1)的轴向安装于曲轴(I)的前端,减振皮带轮与曲轴轮毂(2)的一端固定,曲轴轮毂(2)的另一端通过一主螺栓(3)与曲轴(I)固定,减振皮带轮的轴线与曲轴(I)的轴线的延长线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皮带轮包括皮带轮毂(4)和惯性环(5),皮带轮毂(4)的一端通过若干辅助螺栓(6)与曲轴轮毂(2)固定,惯性环(5)套于皮带轮毂(4)远离曲轴轮毂(2)的另一端外,所述皮带轮毂(4)远离曲轴轮毂(2)的一端的直径大于皮带轮毂(4)近曲轴轮毂(2)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皮带轮毂(4)的外侧壁上沿皮带轮毂(4)的轴向依序设有至少两个直径不等的轮槽(7),用于与各自对应的皮带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皮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环(5)与皮带轮毂(4)之间设有橡胶圈(8),橡胶圈(8)的内环与皮带轮毂(4)的外侧壁紧配合,惯性环(5)的内侧壁与橡胶圈(8)的外侧壁紧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皮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槽(7)的数量为两个,皮带轮毂(4)直径较小一端的外侧壁上沿径向朝内内切形成直径较小的轮槽(7),皮带轮毂(4)上近惯性环(5)所在位置的直径较大一端的外侧壁上外凸形成凸缘(9),凸缘(9)的外圆周壁上沿径向朝内内切形成直径较大的轮槽(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皮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轮毂(2)上设有第一台阶面(10),曲轴(I)的前端设有与第一台阶面(10)相配合的第二台阶面(11),所述第一台阶面(10)和第二台阶面(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至少一个工作轮的环形安装槽(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皮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轮包括正时皮带轮(13)或机油栗链轮(14)。
【文档编号】F16H55/38GK205663852SQ201620567084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3日
【发明人】陈超, 李云霄, 江增明, 洑慧, 朱航凯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德来特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