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1970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扭转减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减振器。



背景技术:

从WO 2011/147 633中已知一种扭矩传递装置,所述扭矩传递装置例如能够使用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中,以便减弱或者尽可能消除扭振波动。在此,扭矩传递装置具有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所述输入区域能够进行驱动以便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其中在输入区域和输出区域之间设有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且与其平行地设有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以及耦联装置,所述耦联装置用于叠加经由扭矩传递路径传递的扭矩,其中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中设有第一移相器装置,所述第一移相器装置用于将经由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传导的扭振波动相对于经由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传导的扭振波动产生相移。液力变扭器的涡轮在此与扭矩传递装置的输出侧耦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扭转减振器。

所述目的借助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扭转减振器来实现。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

根据本发明已知: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提供改进的扭转减振器:扭转减振器具有至少两个扭矩传递路径和传动装置,所述扭矩传递路径至少部分地平行伸展且用于在输入侧和输出侧之间传递扭矩,所述传动装置构成用于将借助于扭矩传递路径传递的扭矩进行分开和/或合并。传动装置构成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中传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行星轮和至少一个第一传动件,其中第一传动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部,其中第一凹部具有第一齿部并且行星轮具有第二齿部,其中行星轮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凹部中并且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啮合。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行星轮能够以可围绕行星轮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其中行星轮轴线平行于转动轴线设置,其中行星轮具有第三齿部。第二齿部和第三齿部设置在共同的转动平面中。附加地或替选地也能够考虑:第二齿部相对于行星轮轴线设置在径向外侧,并且第三齿部相对于行星轮轴线设置在径向内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行星轮具有质心,其中质心与行星轮轴线间隔开地设置。优选地,质心相对于行星轮轴线设置在径向内侧。以该方式能够通过合适地设置行星轮的质心来避免齿部发出声响。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三齿部的有效半径小于第二齿部的有效半径。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环周方向上,第二齿部相对于第三齿部间隔开地设置,其中优选在环周方向上在第二齿部和第三齿部之间设置有弧形部段,其中尤其弧形部段凹形地构成。由此,行星轮的构件强度被优化。替选地也能够考虑:在环周方向上,第二齿部以邻接于第三齿部的方式设置。

还有利的是:传动装置包括第二传动件,其中第二传动件以轴向地邻接于第一传动件的方式设置,其中第二传动件具有第四齿部,其中第四齿部以啮合的方式接合到第二齿部或第三齿部中。在此尤其有利的是:第二传动件具有第二凹部,其中优选第二凹部具有第四齿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与输入侧耦联,其中设有能够与输出侧耦联的力矩耦合装置。在传动装置和力矩耦合装置之间设有两个扭矩传递路径。在此,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中设有移相器装置,所述移相器装置用于将经由第一扭矩传递路径传导的扭振波动相对于经由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传导的扭振波动产生相移。力矩耦合装置构成用于:叠加经由扭矩传递路径传导的扭矩。

还有利的是:传动装置包括行星架,其中行星架构成用于:支承行星轮,其中行星架与力矩耦合装置耦联。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力矩耦合装置和输出侧之间设有弹簧减振器,其中弹簧减振器包括弹簧装置,所述弹簧装置设置在力矩耦合装置和输出侧之间,其中弹簧减振器构成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具有力矩耦合装置和输出侧,所述输出侧能够克服弹簧装置的作用相对于力矩耦合装置围绕转动轴线转动。由此,在力矩耦合装置中未被消除的扭振波动能够再次通过弹簧减振器彻底消除,使得能够在输出侧提供尤其平滑的扭矩。

尤其有利的是:设有摩擦装置,其中摩擦装置具有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第一摩擦面和/或第二摩擦面能够与至少行星轮和/或中间质量块和/或传动装置和/或力矩耦合装置和/或行星架以扭矩配合的方式耦联,其中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摩擦面处于摩擦接合,其中摩擦装置优选构成用于:将第一扭矩传递路径相对于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夹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在此示出:

图1示出扭转减振器的功能线路图;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的结构设计的半纵截面图;

图3示出沿着图2中示出的剖平面A-A贯穿图2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的横截面;

图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的结构设计的半纵截面图;

图4示出沿着图3中示出的剖平面B-B贯穿图3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的横截面;

图5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图1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的结构设计的半纵截面图;

图6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图1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的结构设计的半纵截面图;

图7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图1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的结构设计的半纵截面图;和

图8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图1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的结构设计的半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扭转减振器10的功能线路图。在图1中用方框形元件表示旋转质量块100,例如毂、法兰、承载板或铸铁。尤其庞大的旋转质量块100,例如涡轮机壳体或尤其质量高的旋转质量块100,能够通过相对大的方框来表示。然而,大地示出的旋转质量块100也能够出于绘图的理由而被示出,例如以便清楚地示出多个接合在旋转质量块100上的力配合或扭矩M。图1中的条纹形的连接为扭矩连接30。扭转减振器10具有输入侧20和输出侧25。输入侧20例如能够与机动车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扭矩配合地连接。输出侧25例如与车辆的变速器扭矩配合地连接。在此,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提供用于驱动车辆的扭矩M,所述扭矩具有扭振波动。在此,扭矩M经由输入侧20导入扭转减振器10中。

扭转减振器10包括离合器装置50、液力变扭器55、弹簧减振器60、传动装置65和力矩耦合装置70。在传动装置65和力矩耦合装置70之间设有第一扭矩传递路径75和第二扭矩传递路径80。在此,第一扭矩传递路径75平行于第二扭矩传递路径80设置。

离合器装置50是用于传递扭矩的装置,所述装置能够被控制,以便在其相对置的端部之间选择性地传递或分离扭矩M。离合器装置50例如能够构成为干式离合器、多片式离合器或在油池中运行的湿式离合器。为了操纵离合器装置50,例如能够设有液压地构成的操纵装置。显然也能够考虑电或机械地操纵离合器装置50。

变扭器55为扭矩传递装置,所述扭矩传递装置能够在泵轮110和涡轮115之间建立静液压的相互作用。在此,由变扭器55传递的扭矩M与在涡轮115和泵轮110之间的转速差相关。在此,由于静液压作用能出现扭矩过高,使得变扭器55基本上作为减速器工作。在涡轮115相对于泵轮110的转速相同时,可借助于变扭器55传递的扭矩M降低。

传动装置65构成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尤其构成为行星变速器。

弹簧装置120例如能够构成为弧形弹簧或压缩弹簧。在此,在图1中在弧形弹簧和压缩弹簧之间不进行区分。在此,弹簧装置120构成为,提供扭矩M的减振的传递。

在此,弧形弹簧是用于传递力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以切向围绕转动轴线15伸展的方式设置。压缩弹簧具有与弧形弹簧类似的功能。与其不同,压缩弹簧通常构成为是螺旋形的,并且不是弯曲地,而是沿着围绕转动轴线15的圆区段的圆周处的切线直线地延伸。弹簧装置120能够具有一种或多种布置的弧形弹簧和/或压缩弹簧。在此,弧形弹簧或压缩弹簧能够彼此并联和/或串联。

在该结构设计方案的范围内,输入侧20具有第一旋转质量块100.1。输出侧25具有第二旋转质量块100.2。第一旋转质量块100.1借助于离合器装置50与第三旋转质量块100.3连接。第一旋转质量块100.1还借助于第一扭矩连接件30.1与泵轮110连接。第三旋转质量块100.3借助于第二扭矩连接件30.2与传动装置65扭矩配合地连接。

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75中,传动装置65在输出侧经由第三扭矩连接件30.3与第四旋转质量块100.4基本上刚性地连接。第四旋转质量块100.4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75中借助于第一弹簧装置120.1与力矩耦合装置70连接。力矩耦合装置70在此构成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

第四旋转质量块100.4结合第一弹簧装置120.1和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配合地构成移相器装置130。移相器装置130构成振动系统,在所述振动系统中第四旋转质量块100.4和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能够相对于第一弹簧装置120.1相互振动。

在第二扭矩传递路径80中,传动装置65在输出侧借助于第四扭矩连接件30.4与力矩耦合装置70或与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基本上刚性地连接。

弹簧减振器60具有第二弹簧装置120.2,其中第二弹簧装置120.2设置在力矩耦合装置70和第二旋转质量块100.2(输出侧20)之间。弹簧减振器60形成另一振动系统,所述另一振动系统具有力矩耦合装置70和输出侧25,所述输出侧能够克服弹簧装置120.2的作用相对于力矩耦合装置70围绕转动轴线15转动。

如果加载有扭振波动的扭矩M经由输入侧20导入扭转减振器10中,那么扭矩M在离合器装置50闭合的状态下从第一旋转质量块100.1引导到第三旋转质量块100.3上,所述第三旋转质量块经由第二扭矩连接件30.2将扭矩M继续传导给传动装置65。传动装置65将扭矩M根据传动比i分到两个扭矩传递路径75、80中,传动装置65具有所述传动比。扭矩M经由第三扭矩连接件30.3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75中传导给第四旋转质量块100.4并且经由第一弹簧装置120.1传导给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在此,移相器装置130调整成,使得加载有扭矩M的扭矩不均匀性位于移相器装置130的共振频率之上。这引起:将扭矩不均匀性以相移的方式,优选以180°的相移的方式从第四旋转质量块100.4经由第一弹簧装置120.1传递给第五弹簧装置120.5。通过第二扭矩传递路径80的刚性的构成,扭振波动基本上在没有相移的情况下经由第二扭矩传递路径80传递给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在此,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作为力矩耦合装置70工作,并且将经由两个扭矩传递路径75、80叠加的扭振波动彼此叠加。通过经由第一扭矩传递路径75传递的扭振波动的相移,至少部分地消除经由第二扭矩传递路径80传递的扭振波动。扭矩M经由第二弹簧装置120.2必要时在具有未被消除的份额的扭振波动的情况下继续传递给输出侧25。

图2示出贯穿图1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10的结构设计的半纵截面图。在此,为了清楚而放弃示出第一扭矩连接件30.1的第一旋转质量块100.1以及变扭器55。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旋转质量块100.3包括未示出的湿式摩擦离合器装置的片承载件200和盘210。片承载件200包括片承载件底部205和齿部206,所述齿部用于将摩擦片与片承载件200扭矩配合地连接。片承载件底部205基本上沿径向方向延伸。盘210以轴向邻接于片承载件底部205的方式设置。在此,盘210经由第一连接件215以扭矩配合的方式与片承载件底部205连接。

第四旋转质量块100.4以轴向邻接于盘210的方式在如下侧上包括中间质量块220,其中所述侧在轴向方向上与片承载件底部205相对置,其中所述中间质量块构成为传动装置65的第一传动件。中间质量块220具有第一中间质量部件225和第二中间质量部件230。第一中间质量部件225轴向地朝片承载件200的方向在片承载件底部205的径向外侧延伸。第二中间质量部件230与第一中间质量部件225经由第二连接件235扭矩配合地连接。第二中间质量部件230具有未示出的凹处,其中在凹处中设置有第一弹簧装置120.1。在此,第二中间质量部件230的凹处的端侧与第一弹簧装置120.1的端侧相关联。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装置120.1构成有两个弧形弹簧240、245,其中第一弧形弹簧240设置在第二弧形弹簧245的径向内侧。显然也能够考虑如上阐述的其他的设计方案。

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包括侧向盘255。侧向盘255包括第一侧向盘部件250。第一弹簧装置120.1在径向外侧通过第一侧向盘部件250包围。第一侧向盘部件250基本上构成为是罐形的并且轴向地在图2的右侧、即与第一中间质量部件225相对置地在第一弹簧装置120.1旁被引导经过。

此外,侧向盘255具有第二侧向盘部件260,所述第二侧向盘部件借助于第三连接件265与第一侧向盘部件250扭矩配合地连接。沿环周方向与第二中间质量部件230相对置地,将第二侧向盘部件260的端侧与第一弹簧装置120.1的端侧相关联。

第二弹簧装置120.2相对于第三连接件265设置在径向内侧,所述第三连接件相对于第一弹簧装置120.1设置在径向内侧。同样地,第二弹簧装置120.2包括两个弧形弹簧,其中两个弧形弹簧中的一个设置在另一弧形弹簧的径向内侧。

输出侧25或第二旋转质量块100.2包括输出部件270和毂275。轴向地在第一侧向盘部件250和第二侧向盘部件260之间设有输出部件270。输出部件270基本上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在径向内侧与毂275扭矩配合地连接。在此,毂275构成为空心轴并且在内侧具有未示出的、到变速器的变速器输入轴285的轴毂连接件280。以转动的方式、然而在轴向方向上固定地,片承载件200、第二中间质量部件225以及第二侧向盘部件250可转动地支承在毂275上。

传动装置65轴向地设置在第二侧向盘部件260和片承载件底部205之间。传动装置65构成为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并且有利地在环周方向上包括多个行星轮290。行星轮290以可围绕行星轮轴线295转动的方式借助于支承装置345支承在传动装置65的行星架300上。在该实施方式中,行星轮轴线295关于在沿环周方向设置的行星轮290相对于转动轴线15具有相同的间距。行星轮轴线295平行于转动轴线15设置。行星架300与第二侧向盘部件260以转矩配合的方式连接,进而是第五旋转质量块100.5的一部分。在此,行星架300和第二侧向盘部件260形成第二扭矩传递路径80。第一侧向盘265构成图1中的力矩耦合装置70。

在该实施方式中,行星架300经由侧向盘255沿环周方向可旋转地支承在毂275上。显然也能够考虑:行星架300直接支承在毂275上。对此,附加地设有滚动和/或滑动轴承,用于将行星架300支承在毂275上。

第二中间质量部件230(参见图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235在径向内侧具有第一凹部305。第一凹部305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凹部轮廓310,所述凹部轮廓基本上是部分环形的。第一凹部305在径向内侧具有第一齿部315,使得第一齿部315构成为是太阳轮状的。行星轮290穿过第一凹部305接合。

行星轮290具有第二齿部320,所述第二齿部与第一齿部315相对应地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设置在径向内侧。第二齿部320与第一齿部315啮合。行星轮290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在径向外侧具有第三齿部325。第二齿部320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在此具有有效半径r2,所述有效半径大于第三齿部325的有效半径r3。第二齿部320和第三齿部325在此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并且还相对于转动轴线15设置在共同的转动平面中。在环周方向上,第二齿部320和第三齿部325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在此,在环周方向上,在第二齿部320和第三齿部325之间设有弧形部段330。弧形部段330在此构成为是凹形的,并且将第二齿部320与第三齿部325连接。显然也能够考虑:在环周方向上,第二齿部320邻接于第三齿部325设置。

通过具有齿部320、325的两个不同的有效半径的行星轮290的设计方案,行星轮290具有质心335,所述质心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设置在径向内侧。在此,在静止位置中,质心335设置在通过转动轴线15和行星轮轴线295展开的平面中。

盘210构成为齿圈并且在内环周面上具有第四齿部340,所述第四齿部与行星轮290的第三齿部325相对应地构成。第四齿部340与第三齿部325啮合。

如果必要时加载有扭转振动的扭矩M经由片承载件200导入到片承载件200中,那么片承载件200经由第一连接件215将扭矩M传递到盘210中,其中所述片承载件作为第三旋转质量块100.3作用。盘210将扭矩M经由第四齿部340导入第三齿部325中。由于行星轮290的两个齿部320、325的不同的有效半径r2、r3,经由第三齿部325导入的扭矩M朝第二齿部320转移。第二齿部320将扭矩M经由第一齿部315将扭矩的第一部分导入中间质量块220中。经由行星轮290的支承,行星轮290将扭矩M的第二部分转移地导入到行星架300中。因此,行星轮290用作为力矩分开装置,并且将要传递的扭矩M分到两个扭矩传递路径75、80上。

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75中,扭矩M从第一齿部315经由中间质量块220传递给第一弹簧装置120.1。第一弹簧装置120.1结合中间质量块220和侧向盘255构成图1中的移相器装置130。因此,经由第一扭矩传递路径75,扭转振动通过将弹簧装置120.1与中间质量块220和侧向盘255匹配以相移的方式传递到测量盘255中。在第二侧向盘部件265中,如已经在图1中阐述的那样,来自两个扭矩传递路径75、80中的扭矩M叠加。叠加的扭矩M经由侧向盘255在端侧耦合输入到第二弹簧装置120.2中。叠加的扭矩M从第二弹簧装置120.2中在第二端部处经由输出部件270传递到毂275中。

通过将行星轮290设置在第一凹部305中,扭转减振器10沿轴向方向能够尤其细长地构成。此外,质心335在行星轮轴线295旁边的定向对于扭转减振器10的振动隔离具有正面影响。特别地,借助于质心335的位置改变通过行星轮290的造型的上述结构措施、例如通过行星轮290在两个齿部320、325之间的加厚或变薄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调整扭转减振器10的振动隔离。在此,在设计行星轮290时在质心335的位置方面,也要考虑在扭转减振器10运行时尤其作用于行星轮290上的离心力。特别地,质心335的位置和作用于行星轮290上的离心力能够彼此协调成,使得实现作用于行星轮290上的预紧力,以至于通过持续地接触齿部315、320、325、340来补偿在第一和第二齿部315、320和/或第三和第四齿部325、340之间的齿隙,使得能够避免齿部声响。这尤其是如下情况,即质心335位于设置有行星轮轴线295和转动轴线15中的平面之外。

为了尤其成本有利地制造行星轮290,行星轮290例如能够由实心件切削、尤其铣削。替选地能够考虑:行星轮290以(整形)冲模的方式锻造。也能考虑:行星轮290从板件中冲压。还能够考虑:行星轮290沿轴向方向具有多件式的层,所述层例如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彼此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行星轮290借助于支承装置345支承。支承装置345在此如在图3中示出那样能够构成为滚动轴承。显然也能够考虑:支承装置345构成为滑动轴承。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环周方向上以规则的间隔分布的方式将行星轮290设置在规则地对应于行星轮290设置的凹部305中。显然也能够考虑:第一凹部305和相对应的行星轮290以不规则的间距设置。

图4示出贯穿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扭转减振器10的半纵截面图。图5示出沿着图4中示出的剖面B-B贯穿图4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10的横截面图。扭转减振器10类似于图2和3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10构成。特别地,在片承载件200和输出侧25之间的力矩流是相同的。与此不同地,在径向方向上,片承载件底部205径向朝内缩短地构成。设置在片承载件底部205上的构成为第二传动件的盘210具有第二凹部400。第二凹部400具有第二凹部轮廓405,所述第二凹部轮廓类似于第一凹部305的第一凹部轮廓310。第二凹部400在此具有第四齿部340。第四齿部340接合到行星轮290的第二齿部320中进而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设置在行星轮轴线295的径向内侧。

凹部轮廓405、310相对于行星轮290在径向外侧间隔开地设置,使得第二齿部320在径向外侧相对于两个凹部305、400的凹部轮廓405、310不具有接触。因此,在一个尤其成本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放弃行星轮290的第二齿部320。在行星轮290处仅经由第三齿部325进行扭矩传递。

通过图4和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在轴向方向上,片承载件200能够距中间质量块220尤其近地设置。

图6示出贯穿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扭转减振器10的半纵截面图。在此,扭转减振器10基本上与图4和5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10相同地构成。与其不同的是,第四齿部340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设置在行星轮轴线295或行星架300的径向外侧。因此,第四齿部340与行星轮290的第三齿部325啮合。为了相应地确保啮合,因此,第四齿部340与第三齿部325相对应地构成。第一齿部315如之前已经在图2至5中示出那样,设置在行星轮轴线295和行星轮290的径向内侧,并且啮合到行星轮290的第二齿部320中。

图7示出贯穿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扭转减振器10的半纵截面图。扭转减振器10基本上与图4至6中示出的扭转减振器10相同地构成。与其不同,第一齿部315和第四齿部340相对于行星轮轴线295在行星轮轴线295的径向外侧设置在凹部305、400的内部的环周面上。因此,除了第四齿部340之外,第一齿部315也与第三齿部325啮合。在该设计方案中,能够放弃行星轮轴线295的径向内侧的第二齿部320。凹部轮廓405、310在径向内侧以与第二齿部320间隔开的方式设置在凹部305、400的径向朝外的环周面上。

图8示出贯穿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扭转减振器10的半纵截面图。扭转减振器10基本上与图2至7示出的扭转减振器10相同地构成,并且尤其是图4和5以及7示出的扭转减振器10的组合。在此,盘210与图4和5中示出的盘210相同地构成,使得第四齿部340设置在行星轮轴线295和行星轮290的径向内侧。相对于行星轮290的径向外侧,第二凹部400的凹部轮廓405与第三齿部325间隔开地设置。中间质量块220与图7中示出的中间质量块220相同地构成,使得第一齿部315设置在行星轮轴线295的径向外侧并且与行星轮290的第三齿部325啮合。

通过齿部315、320、325、340的相应不同的啮合能够分别以简单的方式确定传动装置65的传动比进而确定扭矩M到两个扭矩传递路径75、80上的分布。

附加地,如图8中示意示出,设有摩擦装置500。摩擦装置500在此具有第一摩擦面505和第二摩擦面510。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摩擦面505在端侧设置在盘210上。第二摩擦面510在端侧在朝向片承载件200的端侧上设置在第一中间质量部件225上。摩擦面505、510借助于夹紧装置(未示出)相互挤压,使得摩擦面505、510具有摩擦接合并且经由该摩擦接合能够进行扭矩传递。通过经由两个扭矩传递路径75、80传递扭矩M,摩擦装置500引起中间质量块220相对于片承载件200夹紧,行星轮290相对于片承载件200和中间质量块220夹紧进而第一转矩传递路径75相对于第二转矩传递路径80夹紧,使得补偿齿隙并且齿部315、320、325、340在扭转减振器10运行中彼此贴靠,以便避免齿部声响。附加地也能够考虑:其中第一摩擦面505和/或第二摩擦面510能够至少与行星轮290和/或中间质量块220和/或传动装置65和/或力矩耦合装置70和/或行星架300扭矩配合地耦联。

此外,通过夹紧例如也补偿行星轮290的支承装置345的轴承间隙。此外,通过摩擦装置500能够影响扭转减振器10的振动特性和/或减振特性。

尤其碟形弹簧或压缩弹簧适合作为夹紧装置。显然也能够考虑夹紧装置的其他的设计方案,例如,在此可以是环形元件、尤其是补偿环。夹紧装置示例地能够轴向地设置在中间质量块220和第一侧向盘250之间。

摩擦面505、510在该实施方式中环形地构成。显然地也能够考虑:摩擦面505、510不同地设置,例如设置在环周侧上。此外能够考虑:摩擦装置500通过适合于摩擦装置500的构件、如摩擦衬片、塑料部件和覆层来补充。

此外能够考虑:摩擦装置500设置在扭转减振器10的其他部件上。因此例如能够考虑:摩擦装置500设置在行星轮290、行星架300、毂275或侧向盘255上。

此外需要指出:齿部315、320、325、340也设置在其他位置上。此外也能够考虑:盘210、中间质量块220和/或侧向盘255承担附加功能。

此外能够考虑:将齿部315、320、325、34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片承载件200和/或侧向盘255和/或毂275或扭转减振器10的其他未示出的部件上。

此外需要指出:图1至8中示出的特征能够彼此组合。

附图标记列表

10 扭转减振器

15 转动轴线

20 输入侧

25 输出侧

30 扭矩连接

50 离合器装置

55 变扭器

60 弹簧减振器

65 传动装置

70 力矩耦合装置

75 第一扭矩传递路径

80 第二扭矩传递路径

100 旋转质量块

110 泵轮

115 涡轮

120 弹簧装置

130 移相器装置

200 片承载件

205 片承载件底部

210 盘/传动件

215 第一连接件

220 中间质量块/传动件

225 第一中间质量部件

230 第二中间质量部件

235 第二连接件

240 第一弧形弹簧

245 第二弧形弹簧

250 第一侧向盘部件

255 侧向盘

260 第二侧向盘部件

265 第三连接件

270 输出部件

275 毂

280 轴毂连接件

285 变速器输入轴

290 行星轮

295 行星轮轴线

300 行星架

305 第一凹部

310 第一凹部轮廓

315 第一齿部

320 第二齿部

325 第三齿部

330 弧形部段

335 质心

340 第四齿部

345 支承装置

400 第二凹部

405 第二凹部轮廓

500 摩擦装置

505 第一摩擦面

510 第二摩擦面

M 扭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