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用撑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55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泵用撑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泵用撑脚。



背景技术:

水泵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机的转动及泵的工作产生震动,从而影响水泵的正常工作,因此对水泵的安装要求较高,以保证水泵安装的可靠,防止在工作时水泵的震动影响到正常工作。传统的电泵在电机下方焊接有金属机脚,不仅制造成本高,还无法达到减震的效果。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震的水泵安装底座[申请公布号为:CN103671275A],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的两侧设有多个耳板,在耳板上通过螺母固定有螺柱,螺柱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在螺柱上套设弹簧,在底板的下表面设置减震垫。

虽然上述的防震安装底座降低了水泵的安装要求,减小了水泵工作时的震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安装底座体积较大且质量重,与泵体和电机固连后大大增加了水泵的体积和重量,搬运不方便;2、其结构复杂,需要设置耳板、螺柱、弹簧、底板和减震垫,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安装过程复杂;3、其需要将电机固定在安装底座上,但对于钢板壳电机(美国NEMA电机),其表面光滑,无法直接与安装底座固连,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减少材料、具备减震效果的泵用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泵用撑脚,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上端具有用于与水泵连接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下端设有减震体,所述的减震体与支撑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的减震体从支撑体上脱落的防脱结构。

在上述的泵用撑脚中,所述的支撑体呈杆状,所述的减震体上具有凹孔,所述支撑体的下端伸入至凹孔内,所述的防脱结构包括设于支撑体下端的限位挡肩和设于凹孔上部的防脱挡沿,所述的限位挡肩被限制在防脱挡沿的下方。

在上述的泵用撑脚中,所述的限位挡肩呈环形,所述的防脱挡沿呈环形,所述支撑体的下端抵靠在凹孔的底部,所述的防脱挡沿压紧在限位挡肩上。

在上述的泵用撑脚中,所述的减震体呈圆柱状,所述的凹孔与减震体同轴设置。

在上述的泵用撑脚中,所述的减震体呈圆台状且大端面朝下设置,所述的凹孔位于减震体的小端面上且与减震体同轴设置。

在上述的泵用撑脚中,所述的连接部上设有外螺纹。

在上述的泵用撑脚中,所述的支撑体为螺栓,所述的限位挡肩为螺栓的杆头,所述的减震体由橡胶制成且与螺栓硫化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泵用撑脚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一个螺栓代替以往水泵的大型撑脚,减少材料,在螺栓上硫化有减震垫,可有效减少水泵的震动,降低噪音;而且还方便加工和安装,硫化加工时防脱挡沿自动形成,有效防止螺栓与减震体分离,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用撑脚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支撑体;11、连接部;12、限位挡肩;13、外螺纹;2、减震体;21、防脱挡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泵用撑脚,包括支撑体1,支撑体1的上端具有用于与水泵连接的连接部11,支撑体1的下端设有减震体2,减震体2与支撑体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的减震体2从支撑体1上脱落的防脱结构。

如图1所示,支撑体1呈杆状,减震体2上具有凹孔,支撑体1的下端伸入至凹孔内,防脱结构包括设于支撑体1下端的限位挡肩12和设于凹孔上部的防脱挡沿21,限位挡肩12被限制在防脱挡沿2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限位挡肩12呈环形,防脱挡沿21呈环形,支撑体1的下端抵靠在凹孔的底部,防脱挡沿21压紧在限位挡肩12上。

如图1所示,减震体2呈圆台状且大端面朝下设置,凹孔位于减震体2的小端面上且与减震体2同轴设置。如图2所示,当支撑体1与水泵连接好后,减震体2的上表面贴靠在水泵上,这样可将支撑体1进行完全防护,防止支撑体1被锈蚀,提高支撑体1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连接部11上设有外螺纹13。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支撑体1为螺栓,限位挡肩12为螺栓的杆头,减震体2由橡胶制成且与螺栓硫化成一体。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减震体2呈圆柱状,凹孔与减震体2同轴设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