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合理的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282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合理的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



背景技术:

现有水泵大多是由壳体、转轴、转子、定子、叶轮、轴承构成,壳体上会开设出供叶轮布置的导流通道与供定子与转子安装的安装腔,上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置在导流通道与安装腔中。其中为了避免导流通道内的液体进入到安装腔中,需要对转轴与壳体的连接处进行严格的密封,这会大大加大水泵的制造难度,从而会导致水泵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在水泵使用一端时间后,转轴与壳体连接处的密封件会出现磨损的情况,从而会导致防水性能降低。甚至出现水分进入到安装腔内的情况,造成水泵短路,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该类水泵的安全性能较低。同时,在转子转动过程中,在转轴、轴承与转子上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加快散热,现有的方法是在壳体外壁上设置出散热片,但散热片不是与上述构件直接接触的,其散热的效果有限。水泵在长时间工作下,易出现过热的情况,这些热量易影响水泵内电器元件的使用性能,造成电器元件的过快老化,从而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由于,水泵应用的环境一般较为复杂,水质有好有差。当水中含有的杂质时,这些杂质易进入到转轴与壳体的连接处或轴承上,并在转轴、壳体与轴承上沉积下来,导致水泵运行的顺畅性受到极大地影响。甚至还会在转轴、壳体与轴承上出现钙化的情况,导致水泵出现卡死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水泵,该水泵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散热效果好、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合理的水泵,其特点在于包括泵壳、筒体、导流壳、转子、定子、转轴、叶轮、面盖、两个轴承,其中泵壳上开设有贯穿泵壳的安装腔孔,所述泵壳上还开设有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出口上设有第一导流接头;所述筒体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筒体一端外壁上设有定位挡圈,所述定位挡圈与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筒体另一端端部上设有与筒体相连通的导流管件;所述导流壳表面上开设有加压腔,所述导流壳外壁上还分别开设有连通加压腔的进水孔与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孔壁上开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面盖上穿置有第二导流接头;所述转轴一端端部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端端部的第三导流孔;两个轴承与转子分别套装在转轴上,并使两个轴承分别位于转子两端外侧,所述转轴一端设置在筒体中,并使两个轴承分别嵌装在筒体内壁上,所述叶轮套装在转轴另一端上,所述定子套装在筒体外壁上,所述筒体从安装腔孔一孔口插装于安装腔孔中,并使定子位于安装腔孔中,还使定位挡圈抵靠在安装腔孔孔口外壁上,所述面盖盖置在安装腔孔另一孔口处,并使导流管件与第二导流接头相接通,所述第一导流接头与第二导流接头通过导流管相接通,所述导流壳设置在泵壳上,并使加压腔开口端与筒体开口端相对接,以使叶轮位于加压腔中,还使进水孔位于叶轮外端端面外侧,所述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相对接连通。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导流壳的结构,在位于导流壳外壁上的进水孔孔口处设有与进水孔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口,所述第一连接管口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部;在位于导流壳外壁上的出水孔孔口处设有与出水孔相连通的第二连接管口,所述第二连接管口外壁上开设有第二螺纹部。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水泵的结构强度,所述定位挡圈外端端面上设有加强挡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组装完成后,筒体开口端正对加压腔与加压腔上的进水孔,且叶轮位于加压腔中,这样叶轮的外端端面就正对进水孔。水泵工作时,通过叶轮的转动,可以对进水孔进入的水进行加压,并从出水孔排出。当水进入到出水孔时,由于该处的水压要高于叶轮端面两侧的压力,这时出水孔处的水就会依次通过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接头、导流管、第二导流接头与导流管件进入到筒体中,这时一部分水会从转轴位于筒体的第三导流孔孔口进入第三导流孔,然后从第三导流孔另一孔口排出,其是将这部分水直接排出到位于叶轮外端端面外侧。另一部进入筒体的则会依次穿过靠近导流管件的轴承、转子、另一个轴承排入到叶轮内端端面外侧。通过第三导流孔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将转轴上的热量带走,同时,流经轴承与转子的水会将轴承与转子上的热量带有,所以通过这样的结构就能将水泵上大部分的热量带走,从而对水泵起到有效地降温作用,避免水泵出现过热的情况,进而避免水泵内电器元件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这有利于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水流流过轴承时,会对轴承起到冲洗作用,避免杂质沉积在轴承上,从而保存水泵运行的顺畅性,进而避免轴承出现钙化的情况,避免水泵出现卡死的情况。通过使进水孔位于叶轮外端端面外侧,并使第一导流孔开设在出水孔孔壁上,这样能使水分更加快速顺利地通过第一导流孔与其它孔道与构件进入到筒体中,避免出现流动缓慢或倒流的情况,并快速地将热量带走,可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在该水泵中通过将筒体做成带有定位挡圈的结构,且定位挡圈与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这不仅能降低筒体与泵壳的组装难度,且密封性十分好,通过定位挡圈可以对安装腔孔孔口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水分进入到安装腔孔中,从而提高水泵的安全性能。通过导流管件、第一导流接头、第二导流接头、导流管的设置,可很方便地对他们共同构成的流道进行拆解,进而方便对导流管件、第一导流接头、第二导流接头、导流管、第二导流孔、第三导流孔进行清洗,与对上述的构件上的孔洞进行疏通,避免流道出现堵塞的情况。且这样的设计,还能降低流道的开设难度,减少水泵的制造成本。将第二导流接头设置于面盖上,可有效地降低流道的组装难度。在该水泵中通过筒体、导流管件、第一导流接头、第二导流接头、导流管的设置,可有效地将安装腔孔与上述构件构成的流道隔离开来,避免水分与电器元件接触到,从而保证水泵的安全性能。该水泵不仅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其组装的难度还十分小,且能有效地将水路与电器元件隔离开,其安全性能十分好。本实用新型的水泵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合理,且组装的便利性十分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筒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结构合理的水泵,包括泵壳1、筒体2、导流壳3、转子4、定子5、转轴6、叶轮7、面盖8、两个轴承9,其中泵壳1上开设有贯穿泵壳1的安装腔孔11,所述泵壳1上还开设有第二导流孔12,所述第二导流孔12出口上设有第一导流接头10;所述筒体2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筒体2一端外壁上设有定位挡圈21,所述定位挡圈21与筒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筒体2另一端端部上设有与筒体2相连通的导流管件40;所述导流壳3表面上开设有加压腔31,所述导流壳3外壁上还分别开设有连通加压腔31的进水孔32与出水孔33,所述出水孔33孔壁上开设有第一导流孔34;所述面盖8上穿置有第二导流接头30;所述转轴6一端端部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端端部的第三导流孔61;两个轴承9与转子4分别套装在转轴6上,并使两个轴承9分别位于转子4两端外侧,所述转轴6一端设置在筒体2中,并使两个轴承9分别嵌装在筒体2内壁上,所述叶轮7套装在转轴6另一端上,所述定子5套装在筒体2外壁上,所述筒体2从安装腔孔11一孔口插装于安装腔孔11中,并使定子5位于安装腔孔11中,还使定位挡圈21抵靠在安装腔孔11孔口外壁上,所述面盖8盖置在安装腔孔11另一孔口处,并使导流管件40与第二导流接头30相接通,所述第一导流接头10与第二导流接头30通过导流管20相接通,所述导流壳3设置在泵壳1上,并使加压腔31开口端与筒体2开口端相对接,以使叶轮7位于加压腔31中,还使进水孔32位于叶轮7外端端面外侧,所述第一导流孔34与第二导流孔12相对接连通。其中图1与图2中,空心箭头代表水泵主水流流经的路线,实心箭头代表起冷却作用的水流流经的路线。在本实用新型的水泵组装完成后,筒体2开口端正对加压腔31与加压腔31上的进水孔32,且叶轮7位于加压腔31中,这样叶轮7的外端端面就正对进水孔32。水泵工作时,通过叶轮7的转动,可以对进水孔32进入的水进行加压,并从出水孔33排出。当水进入到出水孔33时,由于该处的水压要高于叶轮7端面两侧的压力,这时出水孔33处的水就会依次通过第一导流孔34、第二导流孔12、第一导流接头10、导流管20、第二导流接头30与导流管件40进入到筒体2中,这时一部分水会从转轴6位于筒体2的第三导流孔61孔口进入第三导流孔61,然后从第三导流孔61另一孔口排出,其是将这部分水直接排出到位于叶轮7外端端面外侧。另一部进入筒体2的则会依次穿过靠近导流管件40的轴承9、转子4、另一个轴承9排入到叶轮7内端端面外侧。通过第三导流孔61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将转轴6上的热量带走,同时,流经轴承9与转子4的水会将轴承9与转子4上的热量带有,所以通过这样的结构就能将水泵上大部分的热量带走,从而对水泵起到有效地降温作用,避免水泵出现过热的情况,进而避免水泵内电器元件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这有利于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水流流过轴承9时,会对轴承9起到冲洗作用,避免杂质沉积在轴承9上,从而保存水泵运行的顺畅性,进而避免轴承9出现钙化的情况,避免水泵出现卡死的情况。通过使进水孔32位于叶轮7外端端面外侧,并使第一导流孔34开设在出水孔33孔壁上,这样能使水分更加快速顺利地通过第一导流孔34与其它孔道与构件进入到筒体2中,避免出现流动缓慢或倒流的情况,并快速地将热量带走,可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在该水泵中通过将筒体2做成带有定位挡圈21的结构,且定位挡圈21与筒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这不仅能降低筒体2与泵壳1的组装难度,且密封性十分好,通过定位挡圈21可以对安装腔孔11孔口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水分进入到安装腔孔11中,从而提高水泵的安全性能。通过导流管件40、第一导流接头10、第二导流接头30、导流管20的设置,可很方便地对他们共同构成的流道进行拆解,进而方便对导流管件40、第一导流接头10、第二导流接头30、导流管20、第二导流孔12、第三导流孔61进行清洗,与对上述的构件上的孔洞进行疏通,避免流道出现堵塞的情况。且这样的设计,还能降低流道的开设难度,减少水泵的制造成本。将第二导流接头30设置于面盖8上,可有效地降低流道的组装难度。在该水泵中通过筒体2、导流管件40、第一导流接头10、第二导流接头30、导流管20的设置,可有效地将安装腔孔11与上述构件构成的流道隔离开来,避免水分与电器元件接触到,从而保证水泵的安全性能。该水泵不仅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其组装的难度还十分小,且能有效地将水路与电器元件隔离开,其安全性能十分好。本实用新型的水泵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合理,且组装的便利性十分好。由于轴承9本身存在间隙,水流流经轴承9时会自然地穿过轴承9。为了方便轴承9的安装,可在筒体2内设置供轴承9嵌装的挡圈或环套等结构。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导流壳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位于导流壳3外壁上的进水孔32孔口处设有与进水孔32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管口321,所述第一连接管口321外壁上开设有第一螺纹部322;在位于导流壳3外壁上的出水孔33孔口处设有与出水孔33相连通的第二连接管口331,所述第二连接管口331外壁上开设有第二螺纹部332。通过第一连接管口321与第二连接管口331的设置,可方便水管与水泵进行连接,以提高水管与水泵连接的便利性。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水泵的结构强度,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定位挡圈21外端端面上设有加强挡圈50。通过加强挡圈50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强定位挡圈21抵抗水压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水泵的结构强度,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