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车高压油泵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458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柴油车高压油泵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车燃油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柴油车高压油泵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油泵作为柴油车重要的零部件安装于发动机仓内,其主要功能是将油箱中的燃油加压并经高压油轨输送至发动机。在燃油的输送过程中,一部分会被高压油泵送入发动机中,还有一部分未被送入发动机的燃油会经回油管路回流至油箱中;而在高压油泵输油过程中,其自身的机械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会随回流的燃油进入油箱中,使油箱中燃油的温度升高,再次被吸入高压油泵中时就会导致高压油泵温度逐渐升高;同时,由于高压油泵与发动机位于同一机仓内,发动机运转所产生的热量也会传导至高压油泵,使其温度升高;而高压油泵本身又属于较为精密部件,工作时对泵体的温度有一定的要求,长时间高于泵体设计温度值工作会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现有对高压油泵的降温方法是在发动机仓内高压油泵周围加装隔板,该种方式只能减少发动机运转的热量传递给高压油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压油泵在输油过程中自身机械摩擦产生的热量循环,整体的降温效果非常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柴油车高压油泵冷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柴油车高压油泵冷却装置,包括并排布设的第一盘式回油管和第二盘式回油管,所述第一、第二盘式回油管的长度均为2m,其中部弯折形成U型结构,第一、第二盘式回油管通过若干卡固件固定于柴油车底盘上;所述第一盘式回油管的出油端通过胶管与所述第二盘式回油管的进油端相连通,在所述胶管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卡固第一、第二盘式回油管的弹性卡箍;所述第一盘式回油管的进油端和所述第二盘式回油管的出油端密封连通于高压油泵与油箱之间的回油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成本低廉。通过在回油管路上串联第一、第二盘式回油管,加长回油管路的长度,增大散热面积,从而达到冷却高压油泵的目的,降低高压油泵的故障率,保证其使用寿命;另外,整个高压油泵冷却装置采用被动冷却的方式降温(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风力来降低回油管路中燃油的温度),无需消耗额外的能源,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油路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柴油车高压油泵冷却装置,包括并排布设的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均由散热效果好的金属钢材质制成,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的长度均为2m,其中部弯折形成U型结构,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通过三个卡固件3固定于柴油车底盘上,三卡固件3分别固定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的U型结构前、中、后三部分;第一盘式回油管1的出油端4通过胶管5与第二盘式回油管2的进油端6相连通,连通后的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的长度达到了4m,其散热效果大大提高,使回流的燃油能够快速降温;在胶管5两端分别设置有密封卡固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的弹性卡箍7,弹性卡箍7在防止连接处滑脱的同时增强密封性,避免燃油外渗;如图2所示,第一盘式回油管1的进油端8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的出油端9密封连通于高压油泵10与油箱11之间的回油管路12上。

当柴油车在行驶过程中,高压油泵10工作将一部分燃油输送至发动机、另一部分则经回油管路12回流至油箱11内,等待高压油泵10下一次的抽吸;由于在整个回油管路12上串联了总长度和达4m的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因此燃油回流过程中,在经过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时热量会快速散失到空气中,使回流至油箱11中的燃油温度不会升高(有时甚至还会降低),从而使高压油泵10的温度不再持续上升。经过多次的实际试验得出4m长的延长管路,当车辆行驶的车速为120km/h(高速)时,其经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回流的燃油温度可降8~10℃;当车辆行驶的车速为60km/h(低速)时,其经第一盘式回油管1和第二盘式回油管2回流的燃油温度可降4~5℃,降温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了高压油泵10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