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用排烟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9344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用排烟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用排烟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的防火问题日益重要,现代化建筑物普遍设置有消防排烟系统,以降低火灾发生时人员及财产损失。由于排烟系统通常会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因而排烟系统需要有着耐高温性能,才能达到消防排烟的工作。

专利号为CN205243879U公开了一种高温消防排烟风机,包括进水管、内筒和外壳,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内筒,外壳连接有进水管,外壳的底端安装有底座,外壳的前端安装有吸尘网罩,所述内筒内安装有风机,内筒的前端上方设有冷却风进风管,内筒的后端下方设有冷却风出风管,内筒上安装有导流片,内筒的后端安装有导流锥,内筒的前方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末端设有喷雾头,所述风机从左往右依次与排烟风叶、电机和冷却叶轮轴动连接。

但是以上专利中进水管与风机处于同一空间内,容易导致线路短路,不利于消防排烟;另外,在风机上下部位相对设置冷却风进风管及冷却风出风管,容易影响到排烟的气流,降低消防排烟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降温效果好、排烟强度高的消防用排烟风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用排烟风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消防用排烟风机,包括排风机构、水冷机构及双层的排烟机箱,所述排烟机箱的外层设置为方形结构,排烟机箱的内层设置为圆筒结构;

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电机及排烟风叶,所述的排风电机安装在排烟机箱最外层顶边上,在圆筒结构内通过固定杆设置有旋转座,所述排烟风叶通过旋转杆活动安装在旋转座上,所述排风电机通过联轴器及连接杆连接于排烟风叶;

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储水箱、两根送水主管道,所述送水主管道通过软管连接于储水箱,所述储水箱设置在排烟机箱最外层顶边上,所述送水主管道安装在方形结构的内壁顶部角落位置,在送水主管道上均匀分布有朝向于圆筒结构的冷却喷头。

进一步的,在排烟机箱的两端均设置有机箱过滤网。

进一步的,在排烟机箱的进风口的一端设置有漏斗状的引风罩,在引风罩的进风口出设置有风罩过滤网。

进一步的,在方形结构的内壁底部角落位置设置有冷却水回收槽,所述冷却水回收槽通过软管连接于储水箱。

进一步的,在排烟机箱最外层底边部位设置有固定安装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消防用排烟风机,通过采用双层的排烟机箱且在排烟机箱内安装冷却喷头,大大降低排烟风机的工作温度;通过将排风电机安装在排烟机箱外部,可防止线路短路,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风机构;2、水冷机构;3、排烟机箱;101、排风电机;102、排烟风叶;103、旋转座;104、联轴器;105、连接杆;106、储水箱;107、送水主管道;108、冷却喷头;109、机箱过滤网;111、引风罩;112、风罩过滤网;113、冷却水回收槽;114、固定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

一种消防用排烟风机,包括排风机构1、水冷机构2及双层的排烟机箱3,所述排烟机箱3的外层设置为方形结构,排烟机箱3的内层设置为圆筒结构;

所述排风机构1包括排风电机101及排烟风叶102,所述的排风电机101安装在排烟机箱3最外层顶边上,在圆筒结构内通过固定杆设置有旋转座103,所述排烟风叶102通过旋转杆活动安装在旋转座103上,所述排风电机101通过联轴器104及连接杆105连接于排烟风叶102;

所述水冷机构2包括储水箱106、两根送水主管道107,所述送水主管道107通过软管连接于储水箱106,所述储水箱106设置在排烟机箱3最外层顶边上,所述送水主管道107安装在方形结构的内壁顶部角落位置,在送水主管道107上均匀分布有朝向于圆筒结构的冷却喷头108。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在排烟机箱3的两端均设置有机箱过滤网109。在排烟机箱3的进风口的一端设置有漏斗状的引风罩111,在引风罩111的进风口出设置有风罩过滤网112。在方形结构的内壁底部角落位置设置有冷却水回收槽113,所述冷却水回收槽113通过软管连接于储水箱106。在排烟机箱3最外层底边部位设置有固定安装座114。

该消防用排烟风机,通过采用双层的排烟机箱3且在排烟机箱3内安装冷却喷头108,大大降低排烟风机的工作温度;通过将排风电机101安装在排烟机箱3外部,可防止线路短路,安全稳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