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风机降噪音装置及吸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0677阅读:1129来源:国知局
吸风机降噪音装置及吸风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风机降噪音装置及吸风机构。



背景技术:

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害听觉,同时对人体的其他系统也会有影响,因此对超标噪音进行治理非常必要,机器设备上的高压吸风机工作时发出噪音超过80db,目前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降低风机噪音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噪效果好、成本低的吸风机降噪音装置及吸风机构。

一种吸风机降噪音装置,包括降噪箱、隔板、消音板以及消音器;

所述隔板位于所述降噪箱内且将所述降噪箱的内腔分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子腔室以及第二子腔室;所述第一子腔室内设有所述消音器,且所述第一子腔室还用于供吸风机放置,所述消音器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子腔室内,所述消音器的入口端用于与吸风机的出风管连通;所述降噪箱的侧壁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子腔室的散热孔;所述降噪箱的侧壁还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室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用于供所述吸风机的进风管连通;

所述散热孔以及所述消音器的出口端之间顺序设有多个所述消音板,多个所述消音板将所述消音器的出口端至所述散热孔之间的出气通道分隔呈S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噪箱具有支撑框架以及降噪板,所述支撑框架呈长方体状,所述支撑框架的外部连接有所述降噪板,其中一个所述降噪板上设有所述散热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噪板为双层板,且所述降噪板内填充有消音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消音器,另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吸风机的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室内,所述减震件用于设在所述吸风机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件包括减震胶垫以及减震支撑件,所述减震胶垫设在所述第一子腔室的底部,所述减震胶垫上设有所述减震支撑件,所述减震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吸风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胶垫的数量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在所述降噪箱内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子腔室以及所述第一子腔室分别处于上、下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风冷却管,所述导风冷却管的一端开口于所述第一子腔室内,另一端开口于所述降噪箱的外部。

本申请还在于提供一种吸风机构。

一种吸风机构,包括吸风机,还包括所述的吸风机降噪音装置,所述吸风机设在所述吸风机降噪音装置的降噪箱的第一子腔室内,所述吸风机的进风管贯穿所述进风孔,所述吸风机的出风管与所述吸风机降噪音装置的消音器连接。

上述的吸风机构,设置了吸风机降噪音装置,通过降噪箱将吸风机包裹,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通过消音器的设置,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吸风机产生的噪音的扩散。

上述的吸风机构,设置了减震件,特别是设置了减震胶垫,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吸风机的震动。

上述的吸风机构,设置了导风冷却管,导风冷却管能够在吸风机本身扇叶的转动作用下,将降噪箱外部的温度低的气体带入到降噪箱内,以实现降噪箱内的温度高的气体与降噪箱外部温度低的气体的交换,以实现对吸风机的降温。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一实施例的吸风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吸风机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吸风机构的内部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吸风机构;100、吸风机;110、进风管;120、出风管;200;吸风机降噪音装置;210、降噪箱;211、支撑框架;212、降噪板;2121、散热孔;220、隔板;230、消音板;240、消音器;250、连接管;260、减震件;261、减震支撑件;262、减震胶垫;270、导风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吸风机构10。该吸风机构10包括吸风机100,还包括所述的吸风机降噪音装置200。

参见图3及图4所示,上述的吸风机降噪音装置200包括降噪箱210、隔板220、消音板230、消音器240以及冷却管。

参见图3及图4所示,隔板220位于降噪箱210内且将降噪箱210的内腔分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子腔室以及第二子腔室。

第一子腔室内设有消音器240,且第一子腔室还用于供吸风机100放置。消音器240的出口端延伸至第二子腔室内,消音器240的入口端与吸风机100的出风管120连通。降噪箱210的侧壁具有连通于第二子腔室的散热孔2121。

参见图1所示,降噪箱210的侧壁还具有连通第一子腔室的进风孔,进风孔供吸风机100的进风管110连通。

参见图3及图4所示,散热孔2121以及消音器240的出口端之间顺序设有多个消音板230。多个消音板230将消音器240的出口端至散热孔2121之间的出气通道分隔呈S型。在本实施例中,消音板230的数量为两个,不难理解,消音板230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数量个,如三个、四个、五个等。

参见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降噪箱210具有支撑框架211以及降噪板212。支撑框架211呈长方体状,支撑框架211的外部连接有降噪板212,其中一个降噪板212上设有散热孔2121。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降噪板212为双层板且降噪板212内填充有消音棉层。消音棉层能够进一步地降低噪音的传递。

进一步地,参见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吸风机降噪音装置200还包括连接管250。连接管250连通在吸风机100的出风口以及消音器24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所示,上述的吸风机降噪音装置200还包括减震件260。减震件260位于第一子腔室内,减震件260用于设在吸风机100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所示,减震件260包括减震胶垫262以及减震支撑件261。减震胶垫262设在第一子腔室的底部,减震胶垫262上设有减震支撑件261,减震支撑件261用于支撑吸风机100。

进一步地,参见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胶垫262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参见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板220在降噪箱210内水平设置,第二子腔室以及第一子腔室分别处于上、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所示,上述的吸风机降噪音装置200还包括导风冷却管270。导风冷却管270的一端开口于第一子腔室内,另一端开口于降噪箱210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孔2121的数量为多个。

上述的吸风机构10,设置了吸风机降噪音装置200,通过降噪箱210将吸风机100包裹,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通过消音器240的设置,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吸风机100产生的噪音的扩散。

上述的吸风机构10,设置了减震件260,特别是设置了减震胶垫262,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吸风机100的震动。

上述的吸风机构10,设置了导风冷却管270,导风冷却管270能够在吸风机100本身扇叶的转动作用下,将降噪箱210外部的温度低的气体带入到降噪箱210内,以实现降噪箱210内的温度高的气体与降噪箱210外部温度低的气体的交换,以实现对吸风机100的降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