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847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式风扇。



背景技术:

离心式风扇在运转时,扇叶会逐一通过舌口。在通过舌口时,扇叶与舌口之间的间距变小,使气体压力瞬间增加。因此,扇叶周期性地通过舌口会因为气流的冲击而产生特定频率的音频噪音。此外,气流流动要离开扇叶尖端时,会发生气流边界层分离现象,因而产生气流的涡流而形成“叶尖气流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风扇,可以使整体的噪音能量累积下降,进而达到改善扇叶频率噪音并改善叶尖气流噪音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包含壳体以及扇轮。壳体包含侧墙,侧墙具有舌口部。扇轮包含扇毂以及多个扇叶。扇毂枢设于壳体中,舌口部在参考平面上具有内轮廓线。以及多个扇叶连接扇毂,每个扇叶具有端面朝向侧墙,端面在剖面上具有外轮廓线,其中,多个扇叶中的任意两个相邻扇叶的外轮廓线不同,多个扇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扇叶的外轮廓线与内轮廓线平行,多个扇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扇叶的外轮廓线与内轮廓线不平行。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至少一个第一扇叶移动而使对应的端面与参考平面相交时,对应的端面与内轮廓线具有最小距离。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扇毂基于轴线枢设于壳体中,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扇叶的外轮廓线相对于轴线具有多个外径。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二扇叶的外轮廓线的多个外径由外轮廓线的上缘朝向外轮廓线的下缘渐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二扇叶的外轮廓线的多个外径由外轮廓线的上缘朝向外轮廓线的下缘渐减。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二扇叶的外轮廓线的多个外径在轴线的方向上为阶梯状变化。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一扇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扇叶周期性地环状排列于全部扇叶中。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第二扇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扇叶周期性地环状排列于全部扇叶中。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扇叶中的任意三个依序排列的扇叶的多个外轮廓线不同。

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离心式风扇,其包含壳体以及扇轮。扇轮包含扇毂以及多个扇叶。扇毂基于轴线枢设于壳体中,并配置成沿着旋转方向转动。多个扇叶连接扇毂,每个扇叶的末端至少具有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其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在轴线的方向上排列,且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在旋转方向上不同,并形成角度差于其间,其中,多个扇叶中的任意两个相邻扇叶的角度差不同。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扇叶还包含本体部,在垂直于轴线的径向上,本体部的一端连接扇毂,本体部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并且本体部与对应的第一延伸部平行。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延伸部相对于第一延伸部同向于旋转方向偏移。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延伸部相对于第一延伸部反向于旋转方向偏移。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各具有端面远离扇毂,并且端面相对于轴线具有相同的外径。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扇叶中的一个群组的每个扇叶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相同的角度差,并且群组周期性地环状排列于全部扇叶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风扇,可以使整体的噪音能量累积下降,进而达到改善扇叶频率噪音并改善叶尖气流噪音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的立体组合图。

图1B为图1A中的离心式风扇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A中的离心式风扇的俯视图,其中壳体的上盖被移除。

图3为图2中的结构沿着线段3-3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图2中的第一扇叶沿着线段4-4的局部剖面图。

图5A至图5R分别为图2中的第二扇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扇轮的立体图。

图7为图6中的扇轮的局部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扇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图示。

请参照图1A至图2。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风扇100的立体组合图。图1B为图1A中的离心式风扇100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A中的离心式风扇100的俯视图,其中为了清楚呈现内部结构而移除壳体110的上盖111。如图1A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心式风扇100至少包含壳体110以及扇轮120。壳体110包含上盖111、侧墙112以及下盖113,其中侧墙112与下盖113为一体成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侧墙112具有舌口部112a以及渐扩部112b。扇轮120包含扇毂121以及多个扇叶122。扇毂121基于轴线A枢设于壳体110中。扇叶122连接于扇毂121的外缘。侧墙112的渐扩部112b连接舌口部112a,并环绕扇轮120。当扇轮120转动时,扇叶122可将壳体110外的气体由上盖111的上入风口111a与下盖113的下入风口113a吸入壳体110内,并由舌口部112a沿着渐扩部112b逐渐集压,最后在由出风口114排出壳体110外。以下将详细说明前述各元件的结构、功能以及各元件间的连接关系。

请参照图3以及图4。图3为图2中的结构沿着线段3-3的局部剖面图。图4为图2中的第一扇叶122A沿着线段4-4的局部剖面图。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定义一参考平面P通过舌口部112a与轴线A。在图2中,参考平面P垂直于图2的图面,并与线段3-3重合。舌口部112a在参考平面P上具有内轮廓线L1(见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进一步定义参考平面P通过舌口部112a与渐扩部112b的交界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每个扇叶122具有端面122a朝向侧墙112。一剖面(如图2中的线段4-4所示)经定义以平行于轴线A且通过端面122a。端面122a在剖面上具有外轮廓线L2(见图4)。实际上,每个扇叶122上皆可各自定义一纵剖面切过整个扇叶122(包含端面122a)且平行轴线A。

在本实施方式中,扇叶12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扇叶122A的外轮廓线L2(请参照图4)与舌口部112a的内轮廓线L1(请参照图3)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扇叶122A的外轮廓线L2与舌口部112a的内轮廓线L1皆垂直于下盖113,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可依据需求而弹性地调整。另外,当第一扇叶122A移动而使其端面122a与参考平面P相交时(如图2所示),其端面122a与内轮廓线L1会具有最小距离D(如图3所示)。

请参照图5A至图5R,其为分别图2中的第二扇叶122B在不同实施方式中的局部剖面图。如图2与图5A至图5R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扇叶12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扇叶122B的外轮廓线L2(请参照图5A至图5R的任意一个)与舌口部112a的内轮廓线L1(请参照图3)不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任意两个相邻扇叶122的外轮廓线L2不同。通过前述结构配置,即可使每个扇叶122与舌口部112a的压力作用方式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压力冲击强度,使整体的噪音能量累积下降,进而达到改善扇叶频率噪音的目的。由于有至少一个第一扇叶122A的外轮廓线L2与舌口部112a的内轮廓线L1平行且具有最小距离D,且有至少一个第二扇叶122B的外轮廓线L2与舌口的内轮廓线L1不平行,因此可以减少一般设计方式所造成的性能损失。由于第二扇叶122B的外轮廓线L2相对于轴线A具有多个外径,因此第二扇叶122B在轴线A的方向上各高度位置的气流速度及离开扇叶122尖端的位置不同,使得气流涡流形成的现象不同步,进而可有效缓和气流涡流形成的现象与强度,并改善叶尖气流噪音的现象。

如图5A至图5R所示,任意一种外型的第二扇叶122B的外轮廓线L2相对于轴线A(请参照图2)具有多个外径。其中,图5A至图5I图所示的第二扇叶122B的外轮廓线L2的外径在轴线A的方向上是逐渐变化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轮廓线L2的外径由外轮廓线L2的上缘朝向外轮廓线L2的下缘渐增的。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外轮廓线L2的外径由外轮廓线L2的上缘朝向外轮廓线L2的下缘渐减的。图5J至图5P所示的第二扇叶122B的外轮廓线L2的外径在轴线A的方向上为阶梯状变化的。图5Q与图5R所示的第二扇叶122B的外轮廓线L2的外径在轴线A的方向上为部分地逐渐变化的且部分地阶梯状变化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扇轮120可包含多个前述第一扇叶122A,且第一扇叶122A周期性地环状排列于全部扇叶122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扇轮120可包含多个同一种外型第二扇叶122B(请参照图5A至图5R的任意一个),且第二扇叶122B周期性地环状排列于全部扇叶122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扇叶122中的任意三个依序排列的外轮廓线L2不同。在一实施例中,扇轮120所包含的扇叶122可由图4所示的第一扇叶122A、图5A所示的第二扇叶122B以及图5B所示的第二扇叶122B依序周期性地环状排列而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扇轮120所包含的扇叶122也可由多个第一扇叶122A周期性地环状排列于不同种外型的第二扇叶122B之间而成。

请参照图6以及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扇轮220的立体图。图7为图6中的扇轮220的局部俯视图。如图6与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扇轮220可取代图1B所示的扇轮120,且扇轮220包含扇毂221以及多个扇叶222。扇毂221基于轴线A枢设于壳体110中,并配置成沿着一旋转方向R转动。扇叶222连接于扇毂221的外缘。

每个扇叶222包含本体部222a、第一延伸部222b以及第二延伸部222c。在垂直于轴线A的径向上,本体部222a的一端连接扇毂221,而本体部222a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第一延伸部222b与第二延伸部222c。第一延伸部222b与第二延伸部222c在轴线A的方向上排列。并且,第一延伸部222b与第二延伸部222c的延伸方向在旋转方向R上不同,并形成角度差θ于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任意两个相邻扇叶222的角度差θ不同。通过前述结构配置(也即,通过使不同高度位置的扇叶222尖端的气流分布位置错位),即可使得不同扇叶222在同一径向位置的气流涡流形成的现象不同步,同样可以降低气流涡流形成的强度,并改扇叶222尖气流噪音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同一扇叶222上的本体部222a与第一延伸部222b平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部222c相对于第一延伸部222b顺向于旋转方向R偏移。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延伸部222c相对于第一延伸部222b反向于旋转方向R偏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222b与第二延伸部222c各具有端面222b1、222c1远离扇毂221,并且端面222b1、222c1相对于轴线A具有相同的外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扇叶322中的一群组的每一个的第一延伸部222b与第二延伸部222c的延伸方向之间形成相同的角度差θ,并且此群组周期性地环状排列于全部扇叶322中。

请参照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扇轮32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扇轮320也可取代图1B所示的扇轮120,且扇轮320包含扇毂321以及多个扇叶322。扇毂321基于轴线A枢设于壳体110中,并配置成沿着一旋转方向R转动。扇叶322连接于扇毂321的外缘。

扇轮320的其中一些扇叶322各包含本体部322a、第一延伸部322b、第二延伸部322c以及第三延伸部322d。在垂直于轴线A的径向上,本体部322a的一端连接扇毂321,而本体部322a的另一端连接对应的第一延伸部322b、第二延伸部322c与第三延伸部322d。第一延伸部322b、第二延伸部322c与第三延伸部322d在轴线A的方向上排列。第一延伸部322b、第二延伸部322c与第三延伸部322d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在旋转方向R上不同,并形成一角度差θ于其间。

在一实施例中,同一扇叶322上的本体部322a与第一延伸部322b平行,第二延伸部322c相对于第一延伸部322b顺向于旋转方向R偏移,且第三延伸部322d相对于第一延伸部322b反向于旋转方向R偏移,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322b、第二延伸部322c与第三延伸部322d各具有端面远离扇毂321,并且这些端面相对于轴线A具有相同的外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轴线A的方向上,第一延伸部322b排列于第二延伸部322c与第三延伸部322d之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实际应用中,任意两个相邻扇叶322的第一延伸部322b、第二延伸部322c与第三延伸部322d在轴线A的方向上的排列顺序可为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扇轮320还包含至少一个图6所示的扇叶222。也就是说,扇轮320可同时包含具有两个延伸部的扇叶222与具有三个延伸部的扇叶322。在实际应用中,扇叶322所包含的延伸部的数量可依据所需而弹性地增减。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