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047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补气结构,一般是通过在法兰上打孔以实现补气,因考虑补气周期和密封性,一般孔打得比较小,这样补气量受限于补气孔,成为影响补气增焓的关键因素。

另外,补气孔较小,会使得加工工艺性不好,因设计在磨擦位置还有堵塞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补气量受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包括隔板和设置在隔板两侧的上滚子和下滚子,上滚子的外侧套设有上气缸,下滚子的外侧套设有下气缸,上滚子与上气缸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下滚子与下气缸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其中,补气结构还包括补气通道,补气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隔板上,补气通道与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可通断地连通,以使补气结构通过补气通道为压缩机补气。

进一步地,补气结构还包括:补气孔,补气孔的进气口与补气通道连通,补气孔的出气口与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连通。

进一步地,补气孔为两个,两个补气孔分别为第一补气孔和第二补气孔,第一补气孔的出气口用于与第一间隙连通,第二补气孔的出气口用于与第二间隙连通;其中,当第一补气孔的出气口与第一间隙连通时,第二补气孔的出气口处于封堵状态,当第二补气孔的出气口与第二间隙连通时,第一补气孔的出气口处于封堵状态。

进一步地,隔板的上侧设置有上法兰,隔板的下侧设置有下法兰,第一补气孔设置在隔板和上法兰上,第一补气孔的出气口位于上法兰朝向第一间隙一侧的侧壁上;第二补气孔设置在隔板和下法兰上,第二补气孔的出气口位于下法兰朝向第二间隙一侧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补气孔和第二补气孔均沿隔板的轴向延伸,第一补气孔和第二补气孔相对于隔板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补气孔设置在隔板上,出气口位于隔板朝向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一侧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补气结构还包括:隔板阀片,隔板阀片可开闭地盖设在补气孔的出气口上,以根据出气口两侧的压差打开出气口或闭合出气口。

进一步地,隔板阀片通过紧固件安装在隔板上,上法兰和/或下法兰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紧固件的避让孔。

进一步地,隔板上设置有用于避让上滚子和/或下滚子的让位凹槽,隔板阀片位于让位凹槽内。

进一步地,补气结构还包括:补气管,补气管的一端用于与补气通道连通,补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补气结构,其中,补气结构为上述的补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补气结构通过设置补气通道实现对压缩机的补气,可以广泛应用于压缩机中。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包括隔板和设置在隔板两侧的上滚子和下滚子,上滚子的外侧套设有上气缸,下滚子的外侧套设有下气缸,上滚子与上气缸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下滚子与下气缸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其中,补气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隔板上,补气通道与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可通断地连通,以使补气结构通过补气通道为压缩机补气。

可见,此压缩机的补气结构通过与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可通断地连通实现对压缩机的补气,此外,将补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隔板上,这样的位置设置可以满足大补气量补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补气量受限的问题,并且,在隔板上设置补气通道的加工工艺性较好,不存在摩擦与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局部结构的拆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上滚子转到0°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图5中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C-C截面图;

图7示出了图1中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上滚子转到180°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D-D截面图;以及

图9示出了图1中压缩机的补气结构的上滚子转到0°至180°中某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隔板;11、补气通道;12、补气孔;13、隔板阀片;14、紧固件;15、让位凹槽;21、上滚子;22、下滚子;31、上气缸;32、下气缸;41、第一间隙;42、第二间隙;51、上法兰;52、下法兰;53、避让孔;60、补气管;7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的补气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9,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包括隔板10和设置在隔板10两侧的上滚子21和下滚子22,上滚子21的外侧套设有上气缸31,下滚子22的外侧套设有下气缸32,上滚子21与上气缸3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41,下滚子22与下气缸3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42,其中,补气结构还包括补气通道11,补气通道11的至少部分位于隔板10上,补气通道11与第一间隙41和/或第二间隙42可通断地连通,以使补气结构通过补气通道11为压缩机补气。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补气结构通过设置补气通道11实现对压缩机的补气,可以广泛应用于压缩机中。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包括隔板10和设置在隔板10两侧的上滚子21和下滚子22,上滚子21的外侧套设有上气缸31,下滚子22的外侧套设有下气缸32,上滚子21与上气缸3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41,下滚子22与下气缸3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42,其中,补气通道11的至少部分位于隔板10上,补气通道11与第一间隙41和/或第二间隙42可通断地连通,以使补气结构通过补气通道11为压缩机补气。

可见,此压缩机的补气结构通过与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可通断地连通实现对压缩机的补气,此外,将补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隔板上,这样的位置设置可以满足大补气量补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补气量受限的问题,并且,在隔板上设置补气通道的加工工艺性较好,不存在摩擦与堵塞的风险。

为了提高压缩机的补气量,如图1所示,补气结构还包括补气孔12,补气孔12的进气口与补气通道11连通,补气孔12的出气口与第一间隙41和/或第二间隙42连通。相比传统补气孔结构,补气孔12的补气面积大(可为传统补气孔的数百倍),从而实现了更好的补气增焓效果。

为了实现对压缩机的上气缸31和下气缸32的分别补气,如图4所示,补气孔12为两个,两个补气孔12分别为第一补气孔和第二补气孔,第一补气孔的出气口用于与第一间隙41连通,第二补气孔的出气口用于与第二间隙42连通;其中,当第一补气孔的出气口与第一间隙41连通时,第二补气孔的出气口处于封堵状态,当第二补气孔的出气口与第二间隙42连通时,第一补气孔的出气口处于封堵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2所示,隔板10的上侧设置有上法兰51,隔板10的下侧设置有下法兰52,第一补气孔设置在隔板10和上法兰51上,第一补气孔的出气口位于上法兰51朝向第一间隙41一侧的侧壁上;第二补气孔设置在隔板10和下法兰52上,第二补气孔的出气口位于下法兰52朝向第二间隙42一侧的侧壁上。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第一补气孔和第二补气孔均沿隔板10的轴向延伸,第一补气孔和第二补气孔相对于隔板10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补气孔12位置设置不当造成堵塞,补气孔12设置在隔板10上,出气口位于隔板10朝向第一间隙41或第二间隙42一侧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补气结构还包括隔板阀片13,隔板阀片13可开闭地盖设在补气孔12的出气口上,以根据出气口两侧的压差打开出气口或闭合出气口,以使补气通道内的气体单向流动,避免了补气倒流。

为了使隔板阀片13固定在隔板10上,隔板阀片13通过紧固件14安装在隔板10上,上法兰51和/或下法兰52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紧固件14的避让孔53。

优选地,紧固件14为螺钉或铆钉。

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隔板10上设置有用于避让上滚子21和/或下滚子22的让位凹槽15,隔板阀片13位于让位凹槽15内。

为了实现补气结构与供气装置的连通,补气结构还包括补气管60,补气管60的一端用于与补气通道11连通,补气管60的另一端用于与供气装置连通,其中,补气管60横向设置。

下面具体介绍该补气结构的补气过程:

首先,供气装置通过补气管60和补气通道11向上气缸31和下气缸32开始补气,其中,当上滚子运动至0°的位置,即上滚子处于水平靠右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补气压力Ps逐渐增大直至大于气缸内压力Pp,第一补气孔的隔板阀片13在上滚子21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第二补气孔的隔板阀片13在补气压力Ps的作用下处于导通状态,向下气缸32进行补气,补气流动路径如图5中箭头所示。

当上滚子运动至180°的位置,即上滚子处于水平靠左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补气孔的隔板阀片13在下滚子22的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向下气缸32的补气结束,第一补气孔的隔板阀片13在补气压力Ps的作用下处于导通状态,向上气缸进行补气,补气流动路径如图7中箭头所示。

以上气缸补气为例:

如图5所示,开始压缩之前,上滚子21处于水平靠右位置。吸气口与气缸内圆连通,气缸内压力Pp与吸气压力Pc相当,第一补气孔处的隔板阀片13通过上滚子21密封,第一补气孔关闭,补气压力Ps>Pc

如图7所示,上滚子21旋转切断与吸气口连通,Ps>Pp>Pc,第一补气孔处的隔板阀片13在补气压力的作用下打开,补气进行。

继续压缩,当Pp≥Ps,在气压推动下,第一补气孔处的隔板阀片13关闭。

继续压缩,直到压缩完成(如图5),上滚子21再次密封第一补气孔。

如此循环第2次压缩。

同理,下气缸补气类似,行程相差180°。

此外,图9为上滚子运动至0°到180°中某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如此循环往复,完成压缩机在压缩过程中向上气缸和下气缸补气,此外,滚子的周期运动避免了泄漏排气口气体泄漏和补气倒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70和设置在壳体70内的补气结构,其中,补气结构为上述实施例的补气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补气结构通过设置补气通道11实现对压缩机的补气,可以广泛应用于压缩机中。压缩机的补气结构包括隔板10和设置在隔板10两侧的上滚子21和下滚子22,上滚子21的外侧套设有上气缸31,下滚子22的外侧套设有下气缸32,上滚子21与上气缸3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41,下滚子22与下气缸32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42,其中,补气通道11的至少部分位于隔板10上,补气通道11与第一间隙41和/或第二间隙42可通断地连通,以使补气结构通过补气通道11为压缩机补气。此压缩机的补气结构通过与第一间隙和/或第二间隙可通断地连通实现对压缩机的补气,此外,将补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隔板上,这样的位置设置可以满足大补气量补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补气量受限的问题,并且,在隔板上设置补气通道的加工工艺性较好,不存在摩擦与堵塞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