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2088发布日期:2018-06-19 22:3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风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生平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吸油烟机作为厨房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极大,提升吸油烟机的综合性能也是每个吸油烟机厂家都迫切要做的事情,现在有吸油烟机普遍存在,风量偏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排烟不顺畅,风压不够等现象,并且噪音一直较大,给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扰;而离心风机系统作为吸油烟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着吸油烟机性能的好坏。

现有的吸油烟机离心风机系统中,蜗壳的出气方向竖直向上,即出风座的出风方向与蜗壳面垂直,且蜗壳扩散角没有起到扩压作用,导致整理离心风机系统出口出风不顺畅,气流方向混乱,形成涡流,噪音较大。

例如,申请公布号CN106322467A,申请公布日2017.01.1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吸油烟机包括风机总成和电机总成,所述风机总成包括叶轮和用于盛装所述叶轮的蜗壳,所述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轴杆,所述电机总成还包括电机罩,所述电机罩至少部分地罩住所述电机主体,使得所述电机主体在所述吸油烟机的运行状态下与所述蜗壳所定义的空间相隔离。该吸油烟机离心风机系统中蜗壳的出气方向竖直向上,导致整个离心风机系统出口出风不顺畅,气流方向混乱,形成涡流,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吸油烟机离心风机系统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设计科学合理,出风顺畅,风量大,风压大,噪音低的离心风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离心风机系统,包括蜗壳、设于蜗壳内的叶轮、设于蜗壳内并与叶轮相连的直流变频电机以及设于蜗壳两侧的导风圈,所述蜗壳的外缘轮廓线为由AB、BC、CD、DE四段相连的圆弧段构成的螺旋线,该外缘轮廓线形成蜗壳的蜗壳型线,所述蜗壳的内腔径向宽度沿蜗壳型线从内到外递增,该内腔形成螺旋状的气体流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朝沿蜗壳型线的张开方向设置,气体流道的出气口外侧设有与蜗壳固定的出风座,所述出风座内设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导风方向与气体流道的出气方向沿同一轨迹及方向设置,导风通道与气体流道共同形成单方向扩压的扩压通道。本实用新型中对蜗壳和出风座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蜗壳的外缘轮廓线为由AB、BC、CD、DE四段相连的圆弧段构成的螺旋线,该螺旋线以阿基米德螺旋线方程为基础进行设计,因此该四段圆弧近似地逼近阿基米德螺旋线;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朝沿蜗壳型线的张开方向设置,有效避免了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即蜗壳的出气方向)竖直向上而造成的整个离心风机系统出口出风不顺畅,气流方向混乱,形成涡流,噪音较大的问题;同时,蜗壳的内腔径向宽度沿蜗壳型线从内到外递增,导风通道的导风方向与气体流道的出气方向沿同一轨迹及方向设置,导风通道与气体流道共同形成单方向扩压的扩压通道,这种设计使得叶轮出口的气流能在周向上进行扩压,能够减小蜗壳内部气流速度,降低叶轮出口气流阻力损失,最大限度减少了出口紊流现象,杜绝了气流倒流,气流方向冲突产生漩涡等现象,使出风顺畅,增大了风量与风压,降低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通道的出气面至气体流道的出气面的垂直距离大于 150mm。导风通道的出气面至气体流道的出气面的垂直距离L大于150mm,该设计有利于减少出口紊流现象,整个系统的性能好。

作为优选,所述蜗壳出口的扩散角α为20~40°。蜗壳出口的扩散角为蜗壳上蜗舌上圆角的切线与叶轮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通道出口宽度至少为气体流道出口宽度的1.2倍。导风通道出口宽度D1至少为气体流道出口宽度D2的1.2倍,出风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叶轮叶片数为65~75片。现有的叶轮叶片数为60~65,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叶轮叶片数范围为65~75片,叶片数的增加,能增加叶道出口压力,提升风机系统性能,且该数量范围的叶轮片数与本实用新型的匹配性最佳。

作为优选,所述叶轮叶片的内径与外径之比为0.84~0.87。叶轮叶片的内径与外径之比(也称叶轮轮径比)为0.84~0.87,系统的风量、风压、噪音等综合性能好。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圈包括导风筒及环状连接边,所述环状连接边固定于导风筒远离叶轮一端的边缘外圆周面上,导风筒的自由端伸入叶轮内部并低于叶轮的外侧端面。环状连接边与蜗壳贴合通过螺丝固定,导风筒的自由端伸入叶轮内部并低于叶轮的外侧端面,减少了叶轮在进风口的压力损失,提升离心风机压力,并能有效杜绝叶轮在高速旋转时叶轮上端面会有油脂甩出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筒及环状连接边为同质一体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朝沿蜗壳型线的张开方向设置,有效避免了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即蜗壳的出气方向)竖直向上而造成的整个离心风机系统出口出风不顺畅,气流方向混乱,形成涡流,噪音较大的问题;

(2)蜗壳的外缘轮廓线为由AB、BC、CD、DE四段相连的圆弧段构成的螺旋线,该外缘轮廓线形成蜗壳的蜗壳型线,蜗壳的内腔径向宽度沿蜗壳型线从内到外递增,导风通道的导风方向与气体流道的出气方向沿同一轨迹及方向设置,导风通道与气体流道共同形成单方向扩压的扩压通道,这种设计使得叶轮出口的气流能在周向上进行扩压,能够减小蜗壳内部气流速度,降低叶轮出口气流阻力损失,最大限度减少了出口紊流现象,杜绝了气流倒流,气流方向冲突产生漩涡等现象,使出风顺畅,增大了风量与风压,降低噪音;

(3)对导风通道的出气面至气体流道的出气面的垂直距离、蜗壳出口的扩散角、风通道出口宽度、叶轮片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得系统的风量、风压、噪音等综合性能好;

(4)导风筒的自由端伸入叶轮内部并低于叶轮的外侧端面,减少了叶轮在进风口的压力损失,提升离心风机压力,并能有效杜绝叶轮在高速旋转时叶轮上端面会有油脂甩出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解图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蜗壳和叶轮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剖视图。

图中:蜗壳1,叶轮2,直流变频电机3,气体流道4,出风座5,导风通道 6,导风筒7,环状连接边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离心风机系统,包括蜗壳1、设于蜗壳内的叶轮2、设于蜗壳内并与叶轮相连的直流变频电机3以及设于蜗壳两侧的导风圈,叶轮叶片数为65~75片,叶轮叶片的内径与外径之比为0.84~0.87,蜗壳的外缘轮廓线为由AB、BC、CD、DE四段相连的圆弧段构成的螺旋线,该外缘轮廓线形成蜗壳的蜗壳型线,蜗壳出口扩散角α为20~40°,蜗壳的内腔径向宽度沿蜗壳型线从内到外递增,该内腔形成螺旋状的气体流道4,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朝沿蜗壳型线的张开方向设置,气体流道的出气口外侧设有与蜗壳固定的出风座5,出风座内设有导风通道6,导风通道的导风方向与气体流道的出气方向沿同一轨迹及方向设置,导风通道与气体流道共同形成单方向扩压的扩压通道,导风通道的出气面至气体流道的出气面的垂直距离L大于150mm,导风通道出口宽度D1至少为气体流道出口宽度D2的1.2倍,导风圈包括导风筒7及环状连接边8,导风筒的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状连接边,环状连接边固定于导风筒远离叶轮一端的边缘外圆周面上,导风筒的自由端伸入叶轮内部并低于叶轮的外侧端面(见图 3)。

气体经导风圈、叶轮进入蜗壳中的气体流道,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朝沿蜗壳型线的张开方向设置,有效避免了气流通道的出气方向(即蜗壳的出气方向)竖直向上而造成的整个离心风机系统出口出风不顺畅,气流方向混乱,形成涡流,噪音较大的问题;同时,蜗壳的内腔径向宽度沿蜗壳型线从内到外递增,导风通道的导风方向与气体流道的出气方向沿同一轨迹及方向设置,导风通道与气体流道共同形成单方向扩压的扩压通道,这种设计使得叶轮出口的气流能在周向上进行扩压,能够减小蜗壳内部气流速度,降低叶轮出口气流阻力损失,最大限度减少了出口紊流现象,杜绝了气流倒流,气流方向冲突产生漩涡等现象,使出风顺畅,增大了风量与风压,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机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出风顺畅,风量大,风压大,噪音低,适合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