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路安装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2667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旋耕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动力设备的液压油路安装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在耕地时几乎都是应用大型的旋耕机进行犁地翻土,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但是,在偏远的地势起伏较大的山村,不适合大型旋耕机的进入,因此,微型旋耕机成为发展的方向。由于旋耕机上的动力设备需要发动机、液压系统等设备,一般的安装框架难以在较小的体积上,实现对动力设备如发动机、液压系统的固定,从而影响整体的设计,液压系统在工作时,液压油的循环和散热很关键,在体积较小的微型旋耕机上实现液压系统的顺利工作,具有较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项,提供一种体积小巧、空间利用率高、设计合理的液压油路安装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压油路安装框架,包括用于放置发动机的发动机底架、储油桶、液压系统回油框架和散热油路固定框架;所述发动机底架与储油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油桶设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底部;所述散热油路固定框架设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顶部,所述散热油路固定框架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油路相通,所述储油桶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油路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系统回油框架包括分别固定在储油桶两侧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储油桶上侧的支撑板、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两端处的储油桶纵向连通的四个纵向回油管,每个纵向回油管上设有纵向支撑梁;与第一固定板同侧的纵向支撑梁上端的两个纵向回油管通过第一连接横梁连接,与第二固定板同侧的纵向支撑梁上端的两个纵向回油管通过第二连接横梁连接;其中一个纵向回油管上设有液压油回油嘴,每个纵向回油管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油路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油路固定框架包括矩形油路框架;所述矩形油路框架为四个相互连通的管道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油路框架的每个角与每个纵向回油管相通;所述矩形框架上设有液压油热气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油路框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温度计放置架。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油路框架的储油桶的开口端设有储油桶盖板。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路安装框架,通过将液压油路安装框架整体采用相互连通的油路管道组成;储油桶的出油端与液压系统的进油端连接,液压系统的出油端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液压油回油嘴连接;液压系统回油框架与储油桶相连;从而使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系统回油框架上的液压油回油嘴实现将液压系统的液压油返回至储油桶中循环使用;通过散热油路固定框架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管道连通,并在散热油路固定框架上设置液压油热气出口将液压油的热气散发,从而使液压油在使用时,得到充分的冷却后回到储油桶中,保证了液压系统用油的安全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和液压系统的位置进行了合理的分布,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空间,节约了体积空间,符合旋耕机的微型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为,1-第一连接横梁,2-第二连接横梁,3-液压油回油嘴,4-液压油热气出口,5-温度计放置架,6-矩形油路框架,7-支撑板,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纵向回油管,11-储油桶,12-储油桶盖板,13-发动机底架,14-纵向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应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液压油路安装框架,包括用于放置发动机的发动机底架、储油桶、液压系统回油框架和散热油路固定框架;所述发动机底架与储油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油桶设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底部;所述散热油路固定框架设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顶部,所述散热油路固定框架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油路相通,所述储油桶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油路相通。

如图1所示的,一种液压油路安装框架,包括用于放置发动机的发动机底架13,使用时发动机固定在所述发动机底架13上,发动机底架与储油桶11的一个开口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路安装框架用于循环液压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路安装框架上放置有液压系统。

储油桶中的油供液压系统使用;所述散热油路固定框架和液压系统回油框架采用中空的管道连成的油路制成;如图1所示,所述液压系统回油框架和散热油路固定框架的油路相通,储油桶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油路相通;使用时,整个安装框架内可以放置输送液压油的动力设备从而将储油桶中的油输送至相应的液压系统的用油设备如液压油箱中。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系统回油框架包括分别固定在储油桶两侧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储油桶上侧的支撑板、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两端处的储油桶纵向连通的四个纵向回油管,每个纵向回油管上设有纵向支撑梁;与第一固定板同侧的纵向支撑梁上端的两个纵向回油管通过第一连接横梁1连接,与第二固定板9同侧的纵向支撑梁14上端的两个纵向回油管通过第二连接横梁2连接;其中一个纵向回油管上设有液压油回油嘴3,每个纵向回油管与液压系统回油框架的油路相通。

具体地,所述液压系统回油框架包括固定在储油桶11两侧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储油桶上侧的支撑板7;使用时,通过第一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板的相互配合使用,对放置在支撑板上的设备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储油桶的前后两端向上分别伸出四个纵向回油管,每个纵向回油管10的上出油端与散热油路固定框架的油路连接,其中一个纵向回油管上设有液压油回油嘴,通过液压油回油嘴液压系统将使用后的热的液压油中的热气通过散热油路固定框架散热,然后热的液压油沿着纵向回油管进入储油箱中循环使用。优选地,每个纵向回油管上设有一个液压油回油嘴,每个液压油回油嘴与液压系统的出油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油路固定框架包括矩形油路框架;所述矩形油路框架为四个相互连通的管道组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油路框架的每个角与每个纵向回油管相通;所述矩形框架上设有液压油热气出口。

具体地,所述散热油路固定框架包括矩形油路框架6,矩形油路框架的四个角与每个纵向回油管的上出油端相通;从而将液压系统回油框架和散热油路固定框架连通,并通过矩形框架上的液压油热气出口4,从而液压系统中热的液压油的热气从液压油热气出口排出,从而使液压油中的热及时排出,保证了液压系统工作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油路框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温度计放置架。

为了防止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温度过高,往往需要对液压油的温度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在矩形油路框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温度计放置架5,从而便于将温度计放置在该位置上,便于监测液压油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油路框架的储油桶的开口端设有储油桶盖板12。

为了便于对储油桶中的液压油进行更换和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储油桶的开口端设有储油桶盖板。

使用时,液压系统的进油端通过管道与储油桶的出油端连接;液压油从液压系统用油设备的上部进入液压系统中;液压油在液压系统温度升高后通过液压油回油嘴进入液压系统回油框架中,进行散热和进入储油桶中循环使用,从而使液压油的温度降低,保证液压系统的顺利工作。为了增强整体的散热效果,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散热性能良好的铜合金制成。

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即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