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水泵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392阅读:9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水泵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水泵座。



背景技术:

泵,一种用以增加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使之输送流动的机械,是一种用来移动液体、气体或特殊流体介质的装置,即是对流体作功的机械。人类及动物的心脏可说是天然的泵,它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在实际使用当中,大功率的水泵在工作过程中会由于电机的转动和泵的工作产生震动,水泵在震动过程中自身可能会发生移动,从而使水泵无法发挥其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水泵座,可减小水泵发生移动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功率水泵座,包括用于安装水泵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底板上螺栓连接有四个横截面呈L形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均设置有截面呈L形的限位片,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驱动限位片抵紧安装座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设置在四个固定片中间,通过驱动组件使四个限位片对安装座的四个角进行限位,从而使安装座在水平方向上固定,安装座与底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安装座上的水泵振动时,振动通过弹簧传递至底板上,从而减小振动对地面造成的影响,由于设置有四个限位片。四个限位片减小安装座发生移动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抵接两个限位片的第一驱动板、用于抵接两个限位片的第二驱动板、用于抵接两个限位片的第三驱动板、用于抵接两个限位片的第四驱动板、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板的两个第一驱动螺栓、用于驱动第二驱动板的两个第二驱动螺栓、用于驱动第三驱动板的两个第三驱动螺栓、用于驱动第四驱动板的两个第四驱动螺栓,所述第一驱动螺栓的位置与第一驱动板抵接的两个限位片对应,所述第二驱动螺栓的位置与第二驱动板抵接的两个限位片对应,所述第三驱动螺栓的位置与第三驱动板抵接的两个限位片对应,所述第四驱动螺栓的位置与第四驱动板抵接的两个限位片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第一驱动螺栓、第二驱动螺栓、第三驱动螺栓、第四驱动螺栓使第一驱动板、第二驱动板、第三驱动板、第四驱动板与限位片抵紧,从而使限位片与安装座抵紧,从而对安装座的四个角进行固定,减小水泵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移动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片上方设置有与安装座抵接的抵接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抵接片对安装座上方进行限位,从而减小安装座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的概率,从而使安装座在水泵工作过程中产生移动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片上方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滑动设置有与抵接片固连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限位片通过固定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支撑杆在支撑槽内的位置即可改变抵接片的位置,从而使抵接片与安装座抵接,通过将支撑杆从支撑槽内脱离,即可使抵接片拆卸,方便安装座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撑杆上的连接槽、穿设出连接槽的连接杆、设置在支撑杆周向用于抵紧支撑槽内侧壁和连接杆的活动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连接杆,使连接杆与活动球分离,从而调整抵接片的位置,通过滑动连接杆,使连接杆与活动球抵紧,从而使活动球与支撑槽内侧壁抵紧,从而使支撑杆相对支撑槽抵紧,从而使抵接片的位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杆周向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杆,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使连接杆与活动球抵紧或分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包括穿设出连接槽的第一杆体、呈圆台设置用于与活动球抵紧的第二杆体、第三杆体,所述外螺纹设置在第三杆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杆体,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使第二杆体与活动球抵紧或分离,由于第二杆体呈圆台设置,所以通过改变第一杆体的转动量即可改变第二杆体与活动球之间的抵紧力,从而改变活动球与支撑槽之间的抵紧力,使支撑杆与支撑槽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螺栓连接有用于安装弹簧的第一套环,所述安装座上螺栓连接有用于安装弹簧的第二套环,第二套环套设在第一套环上,所述第一套环内侧壁周向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二套环内侧壁周向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泵工作过程中,安装座产生振动,从而使弹簧产生振动,弹簧震动过程中,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周向设置的第一橡胶垫与第二橡胶垫与弹簧接触,从而减小振动过程中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安装座与底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限位片对安装座四个角进行限位;抵接片对安装座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通过改变支撑杆相对于支撑槽的伸缩量,即可使抵接片与安装座抵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在水泵工作过程中,减小水泵发生移动的概率同时减小振动对地面产生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驱动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弹簧的剖视图;

图4为支撑杆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具体涉及固定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安装座;2、底板;3、弹簧;4、固定片;5、限位片;6、橡胶片;7、驱动组件;8、第一驱动板;9、第二驱动板;10、第三驱动板;11、第四驱动板;12、第一驱动螺栓;13、第二驱动螺栓;14、第三驱动螺栓;15、第四驱动螺栓;16、抵接片;17、支撑槽;18、支撑杆;19、固定组件;20、连接槽;21、连接杆;22、活动球;23、内螺纹;24、外螺纹;25、第一杆体;26、第二杆体;27、第三杆体;28、第一套环;29、第二套环;30、第一橡胶垫;31、第二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大功率水泵座,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安装水泵的安装座1,安装座1呈方形,安装座1为混凝土材质,安装水泵时在安装座1上打螺栓孔使水泵安装。安装座1下方设置有放置在地面上的底板2,底板2与安装座1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3(如图3所示)。

如图1和2所示:底板2上螺栓连接有四个横截面呈L形的固定片4,固定片4上均设置有截面呈L形的限位片5,限位片5与安装座1之间设置有橡胶片6。四个限位片5对安装座1的四个角进行固定,减小水泵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移动的概率。

固定片4上设置有驱动限位片5抵紧安装座1的驱动组件7。驱动组件7包括用于抵接两个限位片5的第一驱动板8、用于抵接两个限位片5的第二驱动板9、用于抵接两个限位片5的第三驱动板10、用于抵接两个限位片5的第四驱动板11、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板8的两个第一驱动螺栓12、用于驱动第二驱动板9的两个第二驱动螺栓13、用于驱动第三驱动板10的两个第三驱动螺栓14、用于驱动第四驱动板11的两个第四驱动螺栓15。

第一驱动板8、第二驱动板9、第三驱动板10、第四驱动板11形成四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第一驱动螺栓12、第二驱动螺栓13、第三驱动螺栓14、第四驱动螺栓15设置在固定片4上,并且位置与限位片5对应。通过旋转第一驱动螺栓12、第二驱动螺栓13、第三驱动螺栓14、第四驱动螺栓15使第一驱动板8、第二驱动板9、第三驱动板10、第四驱动板11与限位片5抵紧,从而使限位片5与安装座1抵紧,从而对安装座1的四个角进行固定,减小水泵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移动的概率。

如图1所示:限位片5上方设置有与安装座1抵接的抵接片16,抵接片16对安装座1上方进行抵接,从而使安装座1固定,减小安装座1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

如图4和5所示:限位片5上方开设有支撑槽17,支撑槽17内滑动设置有与抵接片16固连的支撑杆18,支撑杆18与限位片5通过固定组件19连接。固定组件19包括开设在支撑杆18上的连接槽20、穿设出连接槽20的连接杆21、设置在支撑杆18周向用于抵紧支撑槽17内侧壁和连接杆21的活动球22。连接槽20内设置有内螺纹23,连接杆21包括穿设出连接槽20的第一杆体25、呈圆台设置用于与活动球22抵紧的第二杆体26、具有与内螺纹23配合的外螺纹24的第三杆体27。通过转动第一杆体25使第二杆体26与活动球22分离或抵紧,从而调整支撑杆18在支撑槽17内的位置,使抵接片16与安装座1上方抵接,从而使安装座1固定。

如图3所示:底板2上螺栓连接有用于安装弹簧3的第一套环28,安装座1上螺栓连接有用于安装弹簧3的第二套环29,第二套环29套设在第一套环28上,第一套环28内侧壁周向设置有第一橡胶垫30,第二套环29内侧壁周向设置有第二橡胶垫31。在水泵工作过程中,安装座1产生振动,从而使弹簧3产生振动,弹簧3震动过程中,第一套环28与第二套环29周向设置的第一橡胶垫30与第二橡胶垫31与弹簧3接触,从而减小振动过程中产生噪音。

工作原理:底板2设置在地面上方,安装座1放置在四个固定片4之间,通过转动第一驱动螺栓12、第二驱动螺栓13、第三驱动螺栓14、第四驱动螺栓15,从而使第一驱动板8、第二驱动板9、第三驱动板10、第四驱动板11与限位片5抵紧,从而使限位片5与安装座1抵紧,从而对安装座1的四个角进行固定。

转动第一杆体25,通过内螺纹23与外螺纹24的配合,使第二杆体26与活动球22分离,从而滑动支撑杆18,使抵接片16与安装座1上方抵紧。转动第一杆体25,使第二杆体26与活动球22抵紧,从而使活动球22与支撑槽17内侧壁抵紧,从而使抵接片16固定。

安装座1与底板2之间通过弹簧3连接;限位片5对安装座1四个角进行限位;抵接片16对安装座1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从而在水泵工作过程中,减小水泵发生移动的概率同时减小振动对地面产生的损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