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减荷阀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9347发布日期:2018-07-27 21:03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减荷阀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减荷阀主要由阀体、活塞、活塞杆、上盖、阀门、电磁阀、密封圈等组成。减荷阀的开启度决定了朝气量的大小,是气量调节的执行机构,当压缩机起动时(减荷状态),电磁阀失电,上下气缸连通,减荷阀阀门处于关闭位置,向量气体通过阀门缝隙及朝气小孔进入主机,以减少压缩机的起动负荷及空载负荷,并提供供油压力;加载(人工或自动)时,电磁阀得电,压力空气进入下气缸,上气缸与主机进气口连通,减荷阀阀门开启:当压力超过额定压力时,控制电路使电磁阀失电,减荷阀阀门关闭,使压缩机牌空载状态。减荷阀的开启关闭动作是否灵活,对压缩机的可靠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主机的阀门连接口与竖直方向成50度夹角,这样导致减荷阀连接的位置具有很大的压力,时间久了容易损坏减荷阀,从而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后期的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减荷阀转接结构,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减荷阀连接位置的压力,减少减荷阀的损害,增加减荷阀的使用寿命,使压缩机的可靠性更强,使后期的维修维护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减荷阀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整体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包括弧形主体弯管,所述主体弯管顶端位置设有加固连接柱,所述加固连接柱的直径大于所述主体弯管的外直径,所述加固连接柱最外端设有圆柱形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一密封槽,所述主体弯管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均位于所述主体弯管外圆柱面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深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大小相同,并且数量及排列方式均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减荷阀的损害,增加减荷阀的使用寿命,使压缩机的可靠性更强,使后期的维修维护成本更低,在使用时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与减荷阀未使用本转接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7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与减荷阀使用了本转接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中:1、主体弯管,2、加固连接柱,3、第一连接端,4、第二连接端,5、第一密封槽,6、第二密封槽,7、第一固定孔,8、第二固定孔,A、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主机,B、减荷阀,C、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减荷阀转接结构,在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主机和减荷阀之间起到转接的作用,能有效减少减荷阀的压力,增加减荷阀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整体的使用成本。它整体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在加工时更方便,并且可以确保零件的整体强度更高。包括弧形主体弯管1,弧形的大小是根据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主机和减荷阀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设计的,不能随便设定。所述主体弯管1顶端位置设有加固连接柱2,对减荷阀连接的位置起到加固的作用。所述加固连接柱2的直径大于所述主体弯管1的外直径,所述加固连接柱2最外端设有圆柱形第一连接端3,它与减荷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端3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一密封槽5,通过在第一密封槽5内放置垫圈,可以确保连接位置的密封性,使整体的结构更严密。所述主体弯管1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第二连接端4,它与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主机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端4的中心位置设有圆柱形第二密封槽6,通过在第二密封槽6内放置垫圈,可以确保连接位置的密封性,使整体的结构更严密。所述第一连接端3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端4端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这样才能确保减荷阀位置的压力不会对减荷阀造成损害。所述第一连接端3上设有第一固定孔7,所述第二连接端4上设有第二固定孔8,所述第一固定孔7和所述第二固定孔8均位于所述主体弯管1外圆柱面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密封槽5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密封槽6的深度相同,可以使用相同规格的垫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成本的增加。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孔7和所述第二固定孔8的大小相同,并且数量及排列方式均相同,在生产时更方便,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