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0006发布日期:2018-06-30 04:4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多级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级离心泵。



背景技术:

多级离心泵的应用范围较广,多级离心泵根据运行参数的不同而又有很多类别和型号,各种泵使用不同的零件,这样使得零件种类纷繁复杂,给采购带来很大困难,也会在安装和维修时因为受限于零件而造成时间的耗费,生产工作效率低。多级离心泵的转轴两端均设置有轴承箱,轴承箱内设置有润滑油用于对支撑转轴的轴承进行润滑,保证转轴运行稳定可靠,多级离心泵的轴承箱随着设备的运行稳定逐渐升高,现有主要通过风扇进行冷却,其冷却效果差,无法对了润滑油直接进行冷却,降低离心泵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主要通过风扇进行冷却,其冷却效果差,无法对了润滑油直接进行冷却,降低离心泵的工作效率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多级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离心泵,包括泵体及设置在泵体两端的轴承箱,所述泵体上转动设置有转轴,还包括冷却管和风扇,所述轴承箱内具有空腔体,所述转轴的其中一部分转动设置在所述空腔体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置了所述风扇,所述风扇位于靠近所述轴承箱的一侧,所述冷却管具有输入段、冷却段和输出段,所述冷却段包括多个相互并排并连通的管体组成,所述输入段与冷却段的一端连通,所述输出段与冷却段远离输入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段设置在所述空腔体内,所述输入段和所述输出段均贯穿所述轴承箱,所述输入段位于轴承箱靠近风扇的一端。通过在轴承箱的空腔体内设置冷却管,通过风扇对冷却管进行吹风,带动冷却空气输送至冷却管中,并对轴承箱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最后将冷却过后的空气排出冷却管。

为了使得冷却段更好的对润滑油进行冷却,进一步地,所述管体沿其轴向为波浪状结构。由于管体沿轴向为波浪形结构,增加了管体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管体对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为了使得润滑油能够更好的冷却,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箱上空腔体的下底面为波浪状结构。通过将轴承箱上空腔体的底部设置呈波浪状结构,提高了润滑油与轴承箱底部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为了使得润滑油能够更好的冷却,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箱底板设有散热板。通过将润滑油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板上,提高了润滑油的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多级离心泵在使用时,通过在轴承箱的空腔体内设置冷却管,通过风扇对冷却管进行吹风,带动冷却空气输送至冷却管中,并对轴承箱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最后将冷却过后的空气排出冷却管,提高了润滑油的冷却效率,保证了离心泵运行稳定可靠,避免了现有主要通过风扇进行冷却,其冷却效果差,无法对了润滑油直接进行冷却,降低离心泵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泵体,2、轴承箱,201、空腔体,3、冷却管,301、输入段,302、冷却段,303、输出段,4、风扇,5、散热板,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多级离心泵,包括泵体1及设置在泵体1两端的轴承箱2,所述泵体1上转动设置有转轴6,还包括冷却管3和风扇4,所述轴承箱2内具有空腔体201,所述转轴6的其中一部分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空腔体201内,所述转轴6的两端均设置了所述风扇4,所述风扇4位于靠近所述轴承箱2的一侧,所述冷却管3具有输入段301、冷却段302和输出段303,所述冷却段302包括多个相互并排并连通的管体组成,所述输入段301与冷却段302的一端连通,所述输出段303与冷却段302远离输入段301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段302设置在所述空腔体201内,所述输入段301和所述输出段303均贯穿所述轴承箱2,所述输入段301位于轴承箱2靠近风扇4的一端。

所述管体沿其轴向为波浪状结构。

所述轴承箱2上空腔体201的下底面为波浪状结构。

所述轴承箱2底板设有散热板5。

上述多级离心泵在运用时,首先泵体1上的转轴6与外部动力源传动连接,转轴6带动风扇4转动,风扇4本身对轴承箱2进行吹风冷却,同时风扇4对准冷却管3的输入段301进行吹风,将冷却空气输送至输入段301内,冷却空气通过输入段301到达冷却段302,通过多个管体组成的冷却段302与润滑油充分接触,并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空气通过输出段303排出冷却管3,同时轴承箱2底部为波浪状结构以及轴承箱2底部的散热板5同样增加了对润滑油的散热,提高了对润滑油的冷却。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