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6568发布日期:2018-10-23 21:3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包括多个线性电磁阀、切换阀等各种阀(下面,简称为阀)和具有使上述阀彼此连通的油路的阀体的油压控制装置比较普及。阀体为铝压铸件等金属制的构件成为主流,但近年来,开发了如下阀体:对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一半的油路的合成树脂制的块进行多层层叠,并通过焊接等使它们一体化而形成一个阀体(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阀体中,一半的油路由截面为半圆形状的槽构成,通过在层叠的块的接合面使槽彼此相对,形成截面为圆形状的油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2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阀体中,将三层以上的块进行层叠,虽然一半油路在各块之间的接合面接合而形成油路,但是未考虑到使在不同层之间形成的油路彼此在层叠方向上连通的结构。因此,在使在不同的层之间形成的油路彼此连通的情况下,即,例如,在使形成于最下层的块(树脂成型体11)与从下起第二层的块(树脂成型体12)之间的油路,和形成于从下起第二层的块(树脂成型体12)与从下起第三层的块(树脂成型体13)之间的油路在层叠方向上连通的情况下,存在因油路的连通部的流路形状导致流通的工作油的油压的压力损失变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能够在层叠的不同层之间的接合面形成的油路彼此在层叠方向上连通的部位,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具有:第一层,具有:第一面;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一槽,形成于所述第一面;以及截面为圆形状的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槽的端部连通,沿与所述第一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槽形成开口,第二层,具有:第二面;以及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二槽,形成于所述第二面且与所述第一槽相对,所述第二层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接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层层叠,以及截面为圆形状的第二油路,由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二槽形成,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第二油路的与所述第一油路连通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二槽为随着朝向所述第二油路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以与所述第一层的所述第一油路连续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油路进行连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第二油路的端部处的第二槽为随着朝向第二油路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与第一层的第一油路连续。因此,与第二槽的底面和端面形成为例如大致直角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发生大的变化,能够在层叠的不同层之间的接合面形成的油路彼此在层叠方向上连通的部位,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的车辆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油路的剖视图。

图5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第五块的俯视图。

图5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第五块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油路的剖视图。

图6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第五块的俯视图。

图6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的第五块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其他油压控制装置的油路的剖视图。

图7B是表示其他油压控制装置的第五块的俯视图。

图7C是表示其他油压控制装置的第五块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具有底切部的油压控制装置的油路的剖视图。

图8B是表示具有底切部的油压控制装置的第五块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具有底切部的油压控制装置沿图8B的A-A线切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B是表示具有底切部的油压控制装置沿图8B的B-B线切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图1至图5C,一边说明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基于图1说明安装有作为车辆用传动装置的一例的自动变速器3的车辆1的概略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例如具有内燃机2、自动变速器3、控制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以及ECU(控制装置)5、车轮6。内燃机2例如是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与自动变速器3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变速器3为所谓的FR(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型。但是,自动变速器3并不限定于FR型,也可以是FF(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型。另外,也可以对FR型的自动变速器3和FF型的自动变速器共用同一油压控制装置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驱动源只利用内燃机的车辆来作为应用车辆用传动装置的车辆的一例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作为驱动源利用例如内燃机和电动马达的混合动力车辆。

自动变速器3具有液力变矩器30、变速机构31以及容纳它们的变速箱体32。液力变矩器30安装于内燃机2与变速机构31之间,能够经由工作流体将内燃机2的驱动力传递至变速机构31。

变速机构31为能够通过包括第一离合器(摩擦接合构件)C1的多个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接合或分离而形成多个变速挡的多级变速机构。另外,变速机构31具有通过油压的供排能够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或分离的油压伺服器33。但是,作为变速机构31并不限定于多级变速器,也可以是带式无级自动变速机构等那样的无级变速机构。

油压控制装置4例如由阀体构成,该油压控制装置4基于从未图示的油泵供给的油压生成主压、调节压等,基于来自ECU5的控制信号能够供排用于分别控制变速机构31的离合器、制动器的油压。在后面说明油压控制装置4的详细结构。

ECU5例如具有CPU、存储处理程序的ROM、临时地存储数据的RAM、输入输出端口以及通信端口,该ECU5从输出端口输出向油压控制装置4提供的控制信号等各种信号。

接着,参照图2至图5C详细地说明上述的油压控制装置4的结构。如图2以及图3所示,油压控制装置4为阀体,以层叠的方式形成有容纳线性电磁阀70以及电磁阀79的各调压部71的电磁元件设置部40、容纳切换阀66(参照图4)等阀的阀设置部60、设置于所述的电磁元件设置部40与阀设置部60之间的油路设置部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层叠方向L设为上下方向,将电磁元件设置部40朝向下方(第一个方向D1),并且将阀设置部60朝向上方(第二方向D2),将阀设置部60安装于变速箱体32。即,将层叠方向L中的从油路设置部50向电磁元件设置部40的方向设为第一个方向D1,将其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2。另外,将后述的线性电磁阀70的中心线L1(参照图4)的长度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

如图2至图4所示,电磁元件设置部40具有第一块41、第二块42、第三块43这三层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大致板状块,将这三层层叠并通过例如注射模塑成形使其相互一体化。

第一块41配置在构成电磁元件设置部40的三层的中心,并且以从与层叠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端部及其相反一侧的另一侧端部交替地朝向内部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孔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DSI法的一次注射模塑成形中,第一块41通过嵌件成型带底圆筒形状的金属制成的套筒73而形成,套筒73的内部为孔部44。各套筒73的中心线L1与宽度方向W平行地设置。

在各套筒73上设置有线性电磁阀70或电磁阀79。设置的线性电磁阀70以及电磁阀79设置为中心线平行地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线性电磁阀70具有:调压部71,容纳于套筒73,通过阀柱70p对油压进行调压;电磁部72,根据电信号使调压部71驱动。调压部71具有用于对油压进行调压的可互动的阀柱70p和将阀柱70p向一个方向按压的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弹簧70s。

在各套筒73的周侧面上形成有具有多个通孔的端口部70a。在此的端口部70a具有形成于套筒73的内周面的端口、从端口与外径侧连通的连通孔以及连通孔在套筒73的外周面形成开口而成的开口部。各端口部70a在开口部被构成第一块41的合成树脂封闭。此外,在此的线性电磁阀70能够向例如可使第一离合器C1接合或分离的油压伺服器33等供给油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性电磁阀70配置有各端口部70a,以从第二块42侧被供给油压,从第三块43侧输出油压。但是,当然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性电磁阀70基于被输入的油压并根据电信号生成输出压。电磁阀79是根据电信号对输出压的供给以及停止进行切换的开闭电磁阀。线性电磁阀70以及电磁阀79沿着与层叠方向L交叉的方向例如正交方向相互平行地相邻配置。

第一块41具有设置于第一个方向D1侧的第一表面411、形成于第一表面411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多个槽411a以及形成于第一表面411的凸部411b。多个槽411a与线性电磁阀70或电磁阀79的多个端口部中的一部分的端口部70a连通。凸部411b朝向第二块42突出。另外,第一块41具有设置于第二方向D2侧的第二表面412、形成于第二表面412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多个槽412a以及形成于第二表面412的凸部412b。多个槽412a与线性电磁阀70或电磁阀79的多个端口部中的一部分的端口部70a连通。凸部412b朝向第三块43突出。而且,第一块41在第一表面411与第二表面412之间具有多个孔部44,所述多个孔部44沿着第一表面411以及第二表面412形成,并且容纳调压部71。

第二块42具有与第一块41的第一表面411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423、形成于第三表面423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多个槽423a以及形成于第三表面423的凹部423b。多个槽423a与多个槽411a相对设置。另外,通过使第三表面423与第一块41的第一表面411相对并层叠于该第一表面411,由多个槽411a以及多个槽423a形成多个油路80。凹部423b向与第一表面411的凸部411b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并且以在层叠方向L上具有间隙的方式与该凸部411b嵌合。第一块41以及第二块42以在相邻的油路80之间使凸部411b和凹部423b嵌合的方式进行层叠,并且通过将凸部411b与凹部423b之间的间隙作为模腔的注射模塑成形而一体化。

第三块43层叠于第一块41的与第二块42侧相反的一侧。第三块43具有与第一块41的第二表面412相对的第四表面434、形成于第四表面434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多个槽434a以及形成于第四表面434的凹部434b。多个槽434a与多个槽412a相对设置。另外,通过使第四表面434与第一块41的第二表面412相对并层叠于该第二表面412,由多个槽412a以及多个槽434a形成多个油路81。凹部434b向与第二表面412的凸部412b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并且以在层叠方向L具有间隙的方式与该凸部412b嵌合。第一块41以及第三块43以在相邻的油路81之间使凸部412b和凹部434b嵌合的方式进行层叠,并且通过将凸部412b与凹部434b之间的间隙作为模腔的注射模塑成形而一体化。

由第一块41和第三块43形成的油路81经由油路设置部50与阀设置部60连通,或者使线性电磁阀70的端口部70a和电磁阀79的端口部彼此连通。由第一块41和第二块42形成的油路80使线性电磁阀70的端口部70a和电磁阀79的端口部彼此连通,并且与各种初压供给部连通,将主压、调节压等初压向线性电磁阀70和电磁阀79供给。

接着,油路设置部50具有第四块(第三层)51和第五块(第一层)52这两层合成树脂制的大致板状块,油路设置部50通过使这两层层叠并通过例如注射模塑成形使它们一体化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块51配置于第三块43的第二方向D2侧,第四块51和第三块43由单一构件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第四块51和第三块43为单一构件,也可以由分别单独的构件形成,并通过注射模塑成形、粘接、焊接等而一体化。

第四块51具有设置于第二方向D2侧的第五表面(第四面)15、形成于第五表面15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大径的多个第四槽15a以及多个小径的槽15c、以及形成于第五表面15的凸部15b。凸部15b向第二方向D2突出,以在第五表面15包围多个槽15a、15c的方式设置。在从层叠方向L观察时,多个第四槽15a与线性电磁阀70的调压部71重叠配置。另外,在从层叠方向L观察时,多个小径的槽15c与线性电磁阀70的电磁部72重叠配置。

第五块52具有与第四块51的第五表面15相对设置的第六表面(第三面)16、形成于第六表面16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大径的多个第三槽16a以及多个小径的槽16c、以及形成于第六表面16的凹部16b。多个第三槽16a与多个第四槽15a相对设置。多个小径的槽16c与多个小径的槽15c相对设置。另外,通过使第六表面16与第四块51的第五表面15相对来进行层叠,由多个第三槽16a以及多个第四槽15a形成多个大径的第三油路83,并且由多个小径的槽16c以及多个小径的槽15c形成多个小径油路84。凹部16b向与第五表面15的凸部15b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并且凸部15b以在层叠方向L上具有间隙的方式与该凹部16b嵌合。即,凹部16b以在第六表面16上包围多个槽16a、16c的方式配置。第四块51以及第五块52以使凸部15b和凹部16b在相邻的油路83、84之间嵌合的方式层叠,并且通过将凸部15b与凹部16b之间的间隙作为模腔的注射模塑成形一体化。

与设置有第三油路83以及小径油路84的层叠方向L交叉的方向包括与层叠方向L正交的方向或相对于层叠方向L倾斜的方向。此外,各油路83、84也可以是设置于沿着层叠方向L的方向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路83以及小径油路84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状。大致圆形状除了正圆形状以外,还包括椭圆形等油路83、84的截面连续地弯曲的形状。

另外,第三油路83与形成于第四块51以及第五块52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的连通油路(第一油路)91连通。连通油路91与例如形成于第二表面412与第四表面434之间的大径的油路81、形成于第七表面17与第九表面19之间的大径的第二油路82等连通。另外,小径油路84与形成于第四块51以及第五块52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的小径连通油路92连通。小径连通油路92的直径比连通油路91的直径小,例如与形成于第二表面412与第四表面434之间的小径的油路、形成于第七表面17与第九表面19之间的小径的油路等连通。由此,油路83、84能够使工作油在例如第四块51以及第五块52之间,或者从第四块51向第四块51或从第五块52向第五块52流通。另外,油路83、84例如使第一离合器C1的油压伺服器33、线性电磁阀70的端口部70a、以及切换阀66的端口部66a中的两个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5b的高度比凹部16b的深度小。另外,在凸部15b的顶端面与凹部16b的底面之间填充有密封构件,通过密封构件使凸部15b和凹部16b成为接合状态。而且,密封构件为注射模塑成形材料,凸部15b和凹部16b通过注射模塑成形成为接合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路83用于使例如主压、挡位压、控制摩擦接合构件的油压等大流量的工作油流通。小径油路84用于使例如切换阀66的信号压等小流量的工作油流通。

接着,阀设置部60具有第六块(第二层)61、第七块62、第八块63这三层合成树脂制的大致板状块,阀设置部60通过使这三层层叠并通过例如注射模塑成形使它们一体化而构成。阀设置部60层叠于油路设置部50的在层叠方向L与电磁元件设置部40相反的一侧,用于容纳切换阀6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块61配置于第七块62的第二方向D2侧,第六块61和第七块62由单一构件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第六块61和第七块62为单一构件,也可以由分别单独的构件形成,并通过注射模塑成形、粘接、焊接等而一体化。

第六块61配置于构成阀设置部60的三层的中心,并且形成有从与层叠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端部及其相反一侧的另一侧端部朝向内部的多个孔部6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DSI法的一次注射模塑成形中,第六块61通过对带底圆筒形状的金属制的套筒65嵌件成型而形成,套筒65的内部为孔部64。各套筒65的中心线L2与宽度方向W平行地设置。

在各套筒65中形成有作为滑阀的切换阀66。在各套筒65容纳有可滑动的阀柱66p、向一个方向按压阀柱66p的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弹簧66s以及保持施力弹簧66s按压阀柱66p的状态的挡止件67,由此形成切换阀66。挡止件67通过固定件68固定于套筒65的开口部附近。各套筒65在周侧面形成有由多个通孔构成的端口部66a。这里的端口部66a具有形成于套筒65的内周面的端口、从端口与外径侧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在套筒65的外周面进行开口而成的开口部。各端口部66a在开口部通过构成第六块61的合成树脂封闭。此外,切换阀66例如能够对油路进行切换或对油压进行调压。能够切换油路的切换阀66是滑阀,具有能够移动的阀柱66p、对阀柱66p向一个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66s以及通过被供给的油压使阀柱66p向反抗施力弹簧66s的方向移动的工作油室66b。

第六块61具有第七表面(第二面)17、形成于第七表面17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多个第二槽17a以及形成于第七表面17的凸部17b。多个第二槽17a与切换阀66的多个端口部中的一部分的端口部66a连通。凸部17b形成于在第七表面17中相邻的第二槽17a之间,朝向第七块62突出。另外,第六块61具有设置于第七表面17的相反侧的第八表面618、形成于第八表面618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多个槽618a以及形成于第八表面618的凸部618b。多个槽618a与切换阀66的多个端口部中的一部分的端口部66a连通。凸部618b形成于在第八表面618相邻的槽618a之间,朝向第八块63突出。而且,第六块61在第七表面17与第八表面618之间具有多个孔部64,所述多个孔部64沿着第七表面17以及第八表面618形成,用于容纳切换阀66。

第七块62层叠于第六块61的与变速箱体32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七块62配置于第五块52的第二方向D2侧,第七块62和第五块52由单一构件构成。但是,第七块62和第五块52并不限定于单一构件,也可以通过不同构件形成并通过注射模塑成形、粘接、焊接等而一体化。

第七块62具有第九表面(第一面)19、形成于第九表面19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多个第一槽19a以及形成于第九表面19的凹部19b。多个第一槽19a与多个第二槽17a相对设置。另外,通过使第九表面19与第六块61的第七表面17相对并沿层叠方向L层叠,多个第二槽17a以及多个第一槽19a形成多个第二油路82。油路83、84以及第二油路82成为在与第七表面17以及第九表面19等相对面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连通的状态。

凹部19b向与第七表面17的凸部17b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并且以在层叠方向L上具有间隙的方式与凸部17b嵌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块61以及第七块62以使凸部17b和凹部19b在相邻的第二油路82之间嵌合的方式层叠,并且向凸部17b与凹部19b之间的间隙注入注射模塑成形材料,通过将间隙作为模腔的注射模塑成形而一体化。

第八块63层叠于第六块61的与第七块62相反的一侧,并且安装于变速箱体32。第八块63具有第十表面630、形成于第十表面630且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多个槽630a以及形成于第十表面630的凹部630b。多个槽630a与多个槽618a相对设置。另外,通过使第十表面630与第六块61的第八表面618相对并层叠,多个槽630a以及多个槽618a形成多个油路85。

凹部630b向与第八表面618的凸部618b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凹陷,并且与凸部618b以在层叠方向L上具有间隙的方式嵌合。第六块61以及第八块63以使凸部618b和凹部630b在相邻的油路85之间嵌合的方式层叠,通过将凸部618b与凹部630b之间的间隙作为模腔的注射模塑成形而一体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第六块61与第七块62之间设置有排放油路86(参照图2以及图3)。排放油路86通过形成于第七表面17的第二槽17a和形成于第九表面19的第一槽19a,形成于第七表面17以及第九表面19这两面内,与第六块61以及第七块62的外部连通来排放工作油。此外,在该排放油路86的周围未设置接合部。

在此,在阀设置部60中与切换阀66连通的油路82、85中的供大流量的工作油流通的大径的油路与例如阀设置部60中的其他的切换阀66连通,或者经由油路设置部50的第三油路83与阀设置部60的其他切换阀66连通,或者经由油路设置部50的第三油路83与电磁元件设置部40的线性电磁阀70或电磁阀79连通。另外,在阀设置部60中与切换阀66连通的油路82、85中的供小流量的工作油流通的小径的油路与例如阀设置部60中的其他的切换阀66连通,或者经由油路设置部50的小径油路84与阀设置部60的其他切换阀66连通,或者经由油路设置部50的小径油路84与电磁元件设置部40的电磁阀79连通。即,油路设置部50的油路83、84的至少一部分使电磁元件设置部40的线性电磁阀70和阀设置部60的切换阀66连通。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形成于第五表面15的凸部15b和形成于第六表面16的凹部16b接合而包围并密封位于第五表面15以及第六表面16这两面内的油路83、84的状态,但这并不限定于凸部15b以及凹部16b。即,其他面的凸部以及凹部也同样,设置为包围相邻的油路,能够利用凸部以及凹部的接合来密封油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411b以及凹部423b接合而包围并密封油路80,凸部412b以及凹部434b接合而包围并密封油路81,凸部17b以及凹部19b接合而包围并密封第二油路82,凸部618b以及凹部630b接合而包围并密封油路85。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的阀体通过DSI法来制造。因此,在制造油压控制装置4的阀体时,分别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第一块41~第八块63,不从金属模取出,使相对的模具相对移动。通过模具滑动,一部分层彼此以凸部和凹部嵌合的方式层叠,并通过向模腔注射合成树脂来进行注射模塑成形,从而使层叠的层一体化。然后,在第一块41~第八块63的全部的接合面进行该模具滑动以及层叠,从而形成阀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层叠的块一体化的密封构件为注射模塑成形材料,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例如粘接剂。即,也可以通过粘接使各层的凸部和凹部一体化。在该情况下,能够低成本地进行阀体的组装。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A~图5C详细地说明形成于上述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的阀体的油路。在此,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以第五块52为中心形成在第六块61和第四块51之间的油路。

如图5A~图5C所示,第五块52具有:第二方向D2侧的第九表面19;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一槽19a,形成于第九表面19;以及截面为圆形状的连通油路91,与第一槽19a的端部19e连通,沿与第九表面19正交的方向(层叠方向L)延伸,在第一槽19a形成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油路91的截面为正圆形状,以相同直径d1沿层叠方向L贯穿第五块52。第六块61具有第七表面17以及形成于第七表面17且与第一槽19a相对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二槽17a,该第六块61以第七表面17与第九表面19接合的方式与第五块52层叠。第二油路82的截面为圆形状,该第二油路82由第九表面19的第一槽19a和第七表面17的第二槽17a形成,与连通油路91连通。此外,在图5A的例子中,第二油路82设置为在宽度方向W上具有中心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油路91沿层叠方向L贯穿第五块5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连通油路91也可以为如下结构:使嵌件成型于第五块52的套筒的端口部和第一槽19a连通,而不贯穿第五块52。

从与层叠方向L以及宽度方向W正交的正交方向X(参照图5B)观察,第二槽17a具有直线部17s和曲线部(端部)17r。直线部17s与第一槽19a的端部19e相对,并且形成为沿第七表面17延伸的直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线部17s设置为超过第一槽19a的端部19e而到达连通油路91的中心线上。曲线部17r形成为从直线部17s到达第七表面17的曲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线部17r为具有与连通油路91的半径相同的半径的圆弧形状。即,第二油路82的与连通油路91连通的端部处的第二槽17a的曲线部17r为随着朝向第二油路82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以与第五块52的连通油路91连续的方式与连通油路91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82的端部处的第二槽17a的曲线部17r与连通油路91连续且截面为圆弧形状,并且具有凹陷而成的球面形状。

第二油路82的端部处的第一槽19a的端部19e随着朝向第二油路82的端部逐渐地变深且截面为圆弧形状,并且以与连通油路91连续地方式与连通油路91连接。此外,第一槽19a的端部19e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槽17a的曲线部17r的曲率半径。第一槽19a具有直线状的直线部19s,从正交方向X观察,该直线部19s与第二槽17a的直线部17s相对,沿第九表面19延伸。连通油路91具有从正交方向X观察到达第九表面19的直线状的直线部(壁部)91s。另外,第一槽19a以及连通油路91和第二槽17a相互无阶梯地接合。即,例如,第二槽17a的曲线部17r的顶端的到达第七表面17的部位和与其相对的连通油路91的直线部91s的到达第九表面19的部位在接合部18a处相互无阶梯地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块52中的形成连通油路91的壁部为与第九表面19正交地延伸的直线部91s。即,连通油路91在延伸方向(层叠方向L)上,形成为不具有进入连通油路91的内部的底切部的形状。因此,在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形成第五块52时,能够拔出金属模。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油路91具有沿着层叠方向L的圆柱状的内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底切部的形状。连通油路9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即使在连通油路91为具有层叠方向L的中央部分为大径且外端部分为小径的圆锥面状的内周面的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为不具有底切部的形状。此外,在图5A中,右上的油路82以及左下的油路83均为与第二油路82、第三油路83正交的其他油路。

另一方面,第五块52具有:第六表面16,设置于第九表面19的相反一侧的第一个方向D1侧,连通油路91在该第六表面16形成开口;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三槽16a,形成于第六表面16,端部16e与连通油路91连通。第四块51具有第五表面15和形成于第五表面15且与第三槽16a相对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四槽15a,该第四块51以第五表面15与第六表面16接合的方式在第六块61的相反一侧与第五块52层叠。第三油路83的截面为圆形状,该第三油路83由第六表面16的第三槽16a和第五表面15的所述第四槽形成,与连通油路91连通。此外,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第三油路83以宽度方向W作为中心线,与第二油路82平行地设置。但是,第三油路83也可以朝向包括第五表面15以及第六表面16的其他方向设置。

从正交方向X观察,第四槽15a具有直线部15s和曲线部(端部)15r。直线部15s与第三槽16a的端部16e相对,形成为沿第五表面15延伸的直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线部15s设置为超过第四槽15a的端部15e而到达连通油路91的中心线上。曲线部15r形成为从直线部15s到达第五表面15的曲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线部15r为具有与连通油路91的半径相同的半径的圆弧形状。即,第三油路83的与连通油路91连通的端部处的第四槽15a的曲线部15r为随着朝向第三油路83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以与第五块52的连通油路91连续的方式与连通油路91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路83的端部处的第四槽15a的曲线部15r与连通油路91连续且截面为圆弧形状,并且具有凹陷而成的球面形状。

第三油路83的端部处的第三槽16a的端部16e随着朝向第三油路83的端部逐渐地变深且截面为圆弧形状,并且以与连通油路91连续的方式与连通油路91连接。此外,第三槽16a的端部16e的曲率半径小于第四槽15a的曲线部15r的曲率半径。从正交方向X观察,第三槽16a具有与第四槽15a的直线部15s相对且沿第六表面16延伸的直线状的直线部16s。从正交方向X观察,连通油路91具有到达第六表面16的直线状的直线部91s。另外,第三槽16a以及连通油路91和第四槽15a相互无阶梯地接合。即,例如,第四槽15a的曲线部15r的顶端的到达第五表面15的部位和与其相对的连通油路91的直线部91s的到达第六表面16的部位,在接合部18b相互无阶梯地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82、连通油路91以及第三油路83形成为,与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形状均为相同直径d1的正圆形状,截面积均相等(参照图6A~图6C)。因此,与各油路82、83、91之间的截面积不同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另外,由于第二油路82以及连通油路91的接合部18a和第三油路83以及连通油路91的接合部18b都没有阶梯,因此,与有阶梯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图5A~图5C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就第二槽17a的宽度而言,从第二油路82到连通油路91的直径部分为直径d1的恒定宽度,与连通油路91以及第二油路82的连通部87的宽度相等。此外,在连通部87中,正交方向X的直径为直径d1(参照图5B),但连接第一槽19a的端部19e和第二槽17a的曲线部17r的长径d2比直径d1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一油路81以及第二油路82的各中心线正交的正交方向X观察,第一油路81在第五块52中具有直线部91s,在第六块61中具有曲线部17r,在第四块51中具有曲线部15r。

此外,在图5A~图5C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形成于第五块52的连通油路91、由第五块52以及第六块61形成的第二油路82以及由第五块52以及第四块51形成的第三油路83,但针对其他块中的其他油路也能够适用同样的结构。

接着,基于图1至图5C说明上述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的动作。

在内燃机2启动后,油泵被驱动而供给油压时,通过调节阀以及调节器阀生成主压、调节压。所生成的主压、调节压从电磁元件设置部40的油路81经由油路设置部50的第三油路83或小径油路84在阀设置部60的第二油路82流通,并向线性电磁阀70、电磁阀79供给。线性电磁阀70按照来自ECU5的电信号进行动作,基于主压、调节压生成所需的油压并输出。电磁阀79按照来自ECU5的电信号进行动作,基于主压、调节压供给油压或停止供给油压。

从线性电磁阀70、电磁阀79供给的油压的一部分通过油路设置部50以及阀设置部60,向自动变速器3供给。另外,从线性电磁阀70、电磁阀79供给的油压的其他部分通过油路设置部50向切换阀66供给。由此,切换阀66的阀柱66p的位置被切换,或者,端口部66a彼此连通或被切断,油压向自动变速器3供给。通过向自动变速器3供给油压,自动变速器3的第一离合器C1、制动器等摩擦接合构件接合或分离而形成所需的变速挡,或者对自动变速器3的各部分进行润滑。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第二油路82的端部处的第二槽17a的曲线部17r为随着朝向第二油路82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与第五块52中的第一油路81连续。同样地,第三油路83的端部处的第四槽15a的曲线部15r为随着朝向第三油路83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与第五块52中的第一油路81连续。因此,与第二槽17a的底面和端面形成为例如大致直角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发生大的变化,因此,能够在层叠的不同层之间的接合面形成的油路彼此在层叠方向L上连通的连通部87中,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由于在形成于第五块52的连通油路91无需设置向内径侧弯曲的曲线部,因此,能够不产生底切部。由此,能够通过注射模塑成形容易地形成第五块5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第二油路82以及连通油路91的接合部18a和第三油路83以及连通油路91的接合部18b均无阶梯地形成。因此,与有阶梯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第二油路82以及第三油路83的截面均为正圆形状。因此,即使通过比金属的刚性低的低刚性的合成树脂构成阀体,各油路82、83在结构上也能够获得充分的耐压性。此外,在油路的截面为矩形形状时,会在角部的圆角部分产生应力集中,若在低刚性的合成树脂制的阀体直接应用这样的油路,考虑到应力集中,会导致大型化。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地,各油路的截面为圆形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由于在第七表面17以及第五表面15上未形成有凸部,因此,在宽度方向W上能够实现紧凑化。因此,优选地,本实施方式应用于油路密集配置的部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说明了第一块41~第八块63全部的层均为合成树脂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至少一部分的层也可以为例如铝压铸件等金属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说明了在各块彼此的接合面的槽的周围设置凹凸形状,使它们相互嵌合并通过密封构件接合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各块彼此的接合面的槽的周围不设置凹凸形状,而通过注射模塑成形、粘接、焊接等使平面彼此接合。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6A、图6B、图6C,一边详细地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第六块61具有向第五块52侧突出的凸部17d,第五块52具有与凸部17d嵌合的凹部19d,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另外,第四块51具有向第五块52侧突出的凸部15d,第五块52具有与凸部15d嵌合的凹部16d,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除这些点以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块61在第二槽17a的端部处具有从第七表面17向第五块52侧即向第一个方向D1突出的凸部17d。第五块52具有凹部19d,该凹部19d为第九表面19凹陷而成的形状,并且凸部17d与该凹部19d嵌合而接合。凸部17d具有第二槽17a的曲线部(端部)117r延长而形成的延长部117e,并且从第二槽17a的底面至延长部117e的顶端呈具有同一半径并且通过凹陷而成的球面形状。在此,从正交方向X观察,延长部117e为到达第一槽19a的直线部19s的延长线上的曲线形状。

曲线部117r以及延长部117e形成为,距第一槽19a的端部19e的直径d1与第二油路82的直径d1相同。即,曲线部117r以及延长部117e形成为以第一槽19a的端部19e为中心,以第二油路82的直径d1为半径的圆弧形状。由此,曲线部117r以及延长部117e形成为,具有与由曲线部117r以及延长部117e和第一槽19a的端部19e形成的油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积和第二油路82的截面积相同的曲线形状。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连通油路191的截面为正圆形状,以直径d1沿层叠方向L贯穿第五块52。延长部117e的顶端部和连通油路191的直线部191s在接合部118a相互无阶梯地接合。

另一方面,第四块51在第四槽15a的端部处具有从第五表面15向第五块52侧即向第二方向D2突出的凸部15d。第五块52具有凹部16d,该凹部16d为第六表面16凹陷而成的形状,并且凸部15d与该凹部16d嵌合而接合。凸部15d具有第四槽15a的曲线部(端部)115r延长而形成的延长部115e。在此,从正交方向X观察,延长部115e为到达第三槽16a的直线部16s的延长线上的曲线形状。

曲线部115r以及延长部115e形成为,距第三槽16a的端部16e的直径与第三油路83的直径d1相同。即,曲线部115r以及延长部115e形成为,以第三槽16a的端部16e为中心,以第三油路83的直径d1为半径的圆弧形状。由此,曲线部115r以及延长部115e形成为,具有与由曲线部115r以及延长部115e和第三槽16a的端部16e形成的油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积和第三油路83的截面积相同的曲线形状。此外,延长部115e的顶端部和连通油路191的直线部191s在接合部118b相互无阶梯地接合。

由此,就第二油路82、连通油路91以及第三油路83而言,在包括连通并弯曲的部分的整个区域,与流路正交的截面积相同,因此,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流通的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第二油路82的端部处的第二槽17a的曲线部117r以及延长部117e为随着朝向第二油路82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与第五块52中的第一油路81连续。另外,第三油路83的端部处的第四槽15a的曲线部115r以及延长部115e为随着朝向第三油路83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与第五块52中的第一油路81连续。因此,与第二槽17a的底面和端面形成为例如大致直角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发生大的变化,因此,能够在层叠的不同层之间的接合面形成的油路彼此在层叠方向L上连通的连通部87,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就第二油路82、连通油路91以及第三油路83而言,在包括连通并弯曲的部分的整个区域,与流路正交的截面积相同。由此,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流通的工作油的压力损失。这样,第二油路82、连通油路91以及第三油路83的截面形状以及截面积均恒定,从而对压力损失产生大的效果,因此,优选地,本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4适用于大流量且相对低压的流路,如自动变速器3的阀体中的润滑流路、冷却流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说明了从正交方向X观察,延长部117e、115e为曲线形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延长部117e、115e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直线状。

在此,一边参照图8A~图9B,一边详细地说明不设置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凸部17d、15d以及凹部19d、16d且第二油路82、连通油路91以及第三油路83的截面积均相同的结构。

如图8A所示,连通油路391具有曲线部391r,从正交方向X观察,该曲线部391r从第九表面19到达第一槽19a的直线部19s的延长线上。第二槽17a的曲线部317r以及曲线部391r无阶梯地连续,形成为以第一槽19a的端部19e为中心,以第二油路82的直径为半径的圆弧形状。由此,与由曲线部317r以及曲线部391r和第一槽19a的端部19e形成的油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积和第二油路82的截面积相同。另外,连通油路391具有曲线部391r,从正交方向X观察,该曲线部391r从第六表面16到达第三槽16a的直线部16s的延长线上。第四槽15a的曲线部315r以及曲线部391r无阶梯地连续,形成为以第三槽16a的端部16e为中心,以第三油路83的直径为半径的圆弧形状。由此,与由曲线部315r以及曲线部391r和第三槽16a的端部16e形成的油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积和第三油路83的截面积相同。因此,就第二油路82、连通油路91以及第三油路83而言,在包括连通并弯曲的部分的整个区域,与流路正交的截面积相同。

然而,如图8B、图9A、图9B所示,从层叠方向L观察,具有这样的油路的截面积无变化的形状的连通油路391的第五块52在连通油路391的侧部具有底切部391u。因此,在使金属模沿层叠方向L移动的注射模塑成形法中,存在无法形成该第五块52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图6C所示,能够通过凸部17d、15d以及凹部19d、16d的形成避免相当于图8B的底切部391u的部分。由此,能够以与流路正交的截面积相同的方式,形成第二油路82、连通油路91和第三油路83,而不具有底切部。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图7A、图7B、图7C,一边详细地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第二槽17a的曲线部217r形成为,从与第一槽19a的端部19e相对的位置起设置,距第一槽19a的端部19e的直径与第二油路82的直径相同,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另外,第四槽15a的曲线部215r形成为,从与第三槽16a的端部16e相对的位置起设置,距第三槽16a的端部16e的直径与第三油路83的直径相同,这一点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除这些点以外,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第五块52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槽17a的直线部217s设置为到达第一槽19a的端部19e,第二槽17a的曲线部217r形成为从直线部217s到达第七表面17的曲线状。另外,第二槽17a的曲线部217r形成为,具有与由曲线部217r和第一槽19a的端部19e形成的油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积与第二油路82的截面积相同的曲线形状。即,第二槽17a的曲线部217r形成为以第一槽19a的端部19e为中心,以第二油路82的直径为半径的圆弧形状。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连通油路91的截面为正圆形状,以相同直径沿层叠方向L贯穿第五块52。因此,例如,在第二槽17a的曲线部217r的顶端的到达第七表面17的部位和与其相对的连通油路91的直线部91s的到达第九表面19的部位之间的接合部218a,形成有阶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槽15a的直线部215s设置为到达第三槽16a的端部16e,第四槽15a的曲线部215r形成为从直线部215s到达第五表面15的曲线状。另外,第四槽15a的曲线部215r形成为,具有与由曲线部215r和第三槽16a的端部16e形成的油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积与第三油路83的截面积相同的曲线形状。即,第四槽15a的曲线部215r形成为以第三槽16a的端部16e为中心,以第三油路83的直径为半径的圆弧形状。因此,例如,在第四槽15a的曲线部215r的顶端的到达第五表面15的部位和与其相对的连通油路91的直线部91s的到达第六表面16的部位之间的接合部218b,形成有阶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从正交方向X观察,形成第二油路82的第二槽17a具有沿第七表面17延伸的直线状的直线部217s和从直线部217s到达第七表面17的曲线状的曲线部217r。另外,从正交方向X观察,形成第三油路83的第四槽15a具有沿第五表面15延伸的直线状的直线部215s和从直线部215s到达第五表面15的曲线状的曲线部215r。因此,与第二槽17a以及第四槽15a的底面和端面形成为大致直角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发生大的变化。另外,由于在形成于第五块52的连通油路91无需设置向内径侧弯曲的曲线部,因此,能够不产生底切部。由此,例如,在连通油路91弯曲而与第二油路82以及第三油路83连通的部位,不具有底切部,从而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第二槽17a的曲线部217r形成为,具有与由曲线部217r和第一槽19a的端部19e形成的油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积与第二油路82的截面积相同的曲线形状。因此,就第二油路82而言,在设置有第二槽17a的曲线部217r的区域,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为恒定,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同样地,第四槽15a的曲线部215r形成为,具有与由曲线部215r和第三槽16a的端部16e形成的油路的中心线正交的截面积与第三油路83的截面积相同的曲线形状。因此,就第三油路83而言,在设置有第四槽15a的曲线部215r的区域,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为恒定,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此外,本实施方式至少具有如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具有:第一层52,具有:第一面19;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一槽19a,形成于所述第一面19;以及截面为圆形状的第一油路91、191,与所述第一槽19a的端部19e连通,沿与所述第一面19正交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槽19a形成开口,第二层61,具有:第二面17;以及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二槽17a,形成于所述第二面17且与所述第一槽19a相对,所述第二层61以所述第二面17与所述第一面19接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层52层叠,以及截面为圆形状的第二油路82,由所述第一面19的所述第一槽19a和所述第二面17的所述第二槽17a形成,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通,所述第二油路82的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通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二槽17a为随着朝向所述第二油路82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以与所述第一层52的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续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进行连接。根据该结构,第二油路82的端部处的第二槽17a为随着朝向第二油路82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与第一层52的第一油路91、191连续。因此,与第二槽17a的底面和端面形成为例如大致直角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在层叠的不同层之间的接合面形成的油路彼此在层叠方向上连通的部位,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所述第二油路82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二槽17a是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续的截面为圆弧的形状,所述第二油路82的端部处的所述第一槽19a随着朝向所述第二油路82的端部逐渐地变深且截面为圆弧形状,并且以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续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槽19a的端部19e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槽17a的端部17r的曲率半径。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发生大的变化,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所述第一层52的形成所述第一油路91、191的壁部91s、191s从所述第一面19以正交的方式延伸。根据该结构,第一油路91、191为在延伸方向上不具有底切部的形状,因此,在形成第一层52时,能够利用在层叠方向L上夹着第一层52的金属模,通过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所述第二油路82的与所述第二油路82正交的面的截面积和所述第一油路91、191的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正交的面的截面积相等。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油路91、191以及第二油路82中,由于油路的截面积沿流路为恒定,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所述第二油路82的与所述第二油路82正交的面的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一油路91、191的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正交的面的截面形状相同。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油路91、191以及第二油路82中,由于油路的截面积以及形状沿流路为恒定,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所述第二槽17a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的直径d1相等,并且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和所述第二油路82正交连通的连通部87的宽度相等。根据该结构,在第一油路91、191以及第二油路82中,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所述第一层52和所述第二层61由合成树脂制成,所述第二槽17a的端部17r为凹陷而成的球面形状。根据该结构,与金属制的阀体相比,能够获得轻量、生产性良好且便宜的阀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所述第二层61具有在所述第二槽17a的端部从所述第二面17向所述第一层52侧突出的凸部17d,所述第一层52具有凹部19d,该凹部19d为所述第一面凹陷而成的形状,并且所述凸部17d与该凹部19d嵌合而接合,所述凸部17d具有所述第二槽17a延长而形成的延长部117e,并且从所述第二槽17a的底面至所述延长部117e的顶端呈具有同一半径并且通过凹陷而成的球面形状。根据该结构,通过延长部117e,能够形成与使第一油路191的内周面向内侧弯曲同等的油路。另外,延长部117e形成于第二层61,因此,第一层52不具有使第一油路191的内周面向内侧弯曲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层52在层叠方向L上形成底切部。由此,既能够防止第一层52在层叠方向L上形成底切部,又能够实现使第一油路191的内周面向内侧弯曲的形状,能够抑制第二油路82和第一油路191的接合部118a的截面积沿流路发生大的变化,因此,能够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从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以及所述第二油路82的各中心线正交的正交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油路91、191在所述第一层52具有直线部91s、191s,在所述第二层61具有曲线部17r、117r。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形成为在第一油路91、191的延伸方向上不具有底切部的形状,因此,在形成第一层52时,能够利用在层叠方向L夹着第一层52的金属模,通过注射模塑成形等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传动装置3的油压控制装置4中,该油压控制装置4具有第三层51,该第三层51层叠于所述第一层52的与所述第二层61相反的一侧,所述第一层52具有:第三面16,设置于所述第一面19的相反侧,所述第一油路91、191在该第三面16形成开口;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三槽16a,形成于所述第三面16,端部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通,所述第三层51具有第四面15和形成于所述第四面15且与所述第三槽16a相对的截面为半圆形状的第四槽15a,所述第三层以所述第四面15与所述第三面16接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层52层叠,由所述第三面16的所述第三槽16a和所述第四面15的所述第四槽15a,形成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通的截面为圆形状的第三油路83,所述第三油路83的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通的端部处的所述第四槽15a为随着朝向所述第三油路83的端部逐渐地变浅的形状,并且以与所述第一层52的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连续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油路91、191进行连接。根据该结构,在三层结构的阀体中,能够在层叠的不同层之间的不同的接合面形成的油路与接合面交叉的方向上弯曲的部位,降低工作油的压力损失。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能够安装于例如车辆等,特别地,适用于通过油压的供排来切换接合构件的自动变速器。

附图标记的说明:

3 自动变速器(车辆用传动装置)

4 油压控制装置

15 第五表面(第四面)

15a 第四槽

15d 凸部

15r 端部(曲线部)

16 第六表面(第三面)

16a 第三槽

16d 凹部

16e 端部

17 第七表面(第二面)

17a 第二槽

17d 凸部

17r 端部(曲线部)

19 第九表面(第一面)

19a 第一槽

19d 凹部

19e 端部

51 第四块(第三层)

52 第五块(第一层)

61 第六块(第二层)

82 第二油路

87 连通部

83 第三油路

91 连通油路(第一油路)

91s 直线部(壁部)

115e 延长部

115r 端部(曲线部)

117e 延长部

117r 端部(曲线部)

191 连通油路(第一油路)

191s 直线部(壁部)

d1 直径

L 层叠方向(延伸方向)

X 正交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