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型散热风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72690发布日期:2018-09-07 23:05阅读:6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散热风扇,是一种增压型散热风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散热风扇一般是指用于cpu、显卡等主板设备散热的风扇,其中一些散热风扇还设有散热片,其实主要目的是将热量传导出来并吹到附近的空气中去,达到降温的效果。上述此类散热风扇还广泛地应用于机柜、电控柜等金属柜门中,其一般不需要散热片结构。目前现行的单转子散热风扇,其有效进风区面积较窄,当其所提供的静压不足时,传统的方法是增加为双转子散热风扇,即在出风侧再增加一个反向的散热风扇,以提高更大的静压,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散热风扇的功耗倍增,且成本也倍增。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720968083.2,授权公告日2018.02.23,发明名称“双马达双扇叶增压风扇”;该风扇包括风扇外框;安装在风扇外框中心位置的旋转机构;与旋转机构电性连接,并带有usb接口的电线;其中旋转机构包括马达支架、分别设置在马达支架两端的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安装在马达支架上的拨叉;安装在第一马达输出轴上的第一扇叶;安装在第二马达输出轴上的第二扇叶;第一扇叶包括第一轴心、均匀分散在第一轴心外周围的第一叶片;第二扇叶包括第二轴心、均匀分散在第二轴心外周围的第二叶片。但上述为一种双叶片双马达的结构,并没有产生较为有效的增压效果,较难用于金属柜门内部的散热,同时其生产较为不便,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应用于金属柜门的增压型散热风扇及其使用方法,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增压效果欠佳导致金属柜门内散热效果欠佳,并较难用于金属柜门内散热,以及生产较为不便,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增压型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的风扇框架内设有内扇叶,内扇叶的罩壳内设有马达组件;其结构设计要点是所述内扇叶的罩壳顶部外径设有小于内扇叶直径的外扇叶,气流通过外扇叶与内扇叶之间叶片的间隙进入风扇框架内,并通过风扇框架后部的镂空孔导出,内扇叶的顶部平面低于风扇框架的框架口平面;外扇叶与内扇叶连为一体,并通过马达组件转动时相对转动。从而使经过该散热风扇的有效进风区大幅增加,风量及静压大大提升;上述外扇叶与内扇叶组合成一体,增加更大的风量及静压,即通过降低达到较小的功耗,即可得较大的风量和静压,且共用原来的内扇叶,成本相对降低了四分之一。

所述外扇叶的底部扇壳口与内扇叶的罩壳顶部平面通过圈口相对扣合。从而在马达组件带动内扇叶转动时,外扇叶与内扇叶之间产生相对的转动,两者叶片之间产生空气流动的间隙。

所述外扇叶与内扇叶通过马达组件同轴连为一体。上述相对扣合或同轴连接方式,只要满足马达组件在工作时,两者叶片之间产生空气流动的间隙即可。

所述内扇叶为单转子扇叶,外扇叶为增压型扇叶,外扇叶的叶片面积小于内扇叶的叶片面积。上述两种不同的扇叶搭配,以及面积的控制,进一步增加了有效进风区。所述内扇叶为五片叶片,外扇叶为七片叶片。上述两种数量叶片的搭配效果,为最佳的实施方式。

所述内扇叶的罩壳顶部外径为平面,外扇叶的中心设有锥形凸起的叶片罩,叶片设置于叶片罩的外径斜面。上述结构通过外扇叶的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有效进风区的进风效果,即产生锥形的螺旋进风通道。

所述内扇叶的罩壳顶部直径小于罩壳的后部罩口直径,即内扇叶的罩壳为斜面。上述结构通过内扇叶的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有效进风区的进风效果。

所述风扇框架的镂空孔位于罩壳中心轴对应的后壳体外侧。上述结构为一种风扇框架的具体实施例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特征,其使用方法是:所述马达组件带动内扇叶转动的同时,外扇叶与内扇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空气通过风扇框架、外扇叶、内扇叶三者之间的间隙导向风扇框架的后部通过,带动空气由外扇叶外侧的风扇框架外向风扇框架内的内扇叶一侧流通。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生产、加工较为方便,生产成本较低,风量较大,静压效果较好;适合作为金属柜门的增压型散热风扇使用,及同类产品的进一步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安装方向。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扇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空气流动方向

附图序号及名称:1、风扇框架,2、内扇叶,3、外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4所示,该散热风扇的风扇框架1内设有内扇叶2,内扇叶的罩壳内设有马达组件;同时,内扇叶的罩壳顶部外径设有小于内扇叶直径的外扇叶3,内扇叶为五片叶片的单转子扇叶,外扇叶为七片叶片的增压型扇叶,外扇叶的叶片面积小于内扇叶的叶片面积,内扇叶的顶部平面低于风扇框架的框架口平面。内扇叶的罩壳顶部外径为平面,外扇叶的中心设有锥形凸起的叶片罩,叶片设置于叶片罩的外径斜面;内扇叶的罩壳顶部直径小于罩壳的后部罩口直径,即内扇叶的罩壳为斜面;风扇框架的镂空孔位于罩壳中心轴对应的后壳体外侧。

上述结构中,外扇叶与内扇叶连为一体,并通过马达组件转动时相对转动,即外扇叶与内扇叶之间的连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方案一,外扇叶的底部扇壳口与内扇叶的罩壳顶部平面通过圈口相对扣合,马达组件带动内扇叶转动的同时,外扇叶在内扇叶上发生转动,并保持一体扣合的状态;方案二,外扇叶与内扇叶通过马达组件同轴连为一体,马达组件带动内扇叶和外扇叶同时转动,外扇叶与内扇叶通过马达组件产生相对转动。同时,亦可方案二中的外扇叶的底部扇壳口与内扇叶的罩壳顶部平面同时采用扣合连为一体,由于外扇叶与内扇叶之间扣合的摩擦力大于或小于马达组件的转动,外扇叶与内扇叶通过马达组件也会产生相对转动。

其工作原理如下:气流通过外扇叶与内扇叶之间叶片的间隙进入风扇框架内,并通过风扇框架后部的镂空孔导出。即马达组件带动内扇叶转动的同时,外扇叶与内扇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空气通过风扇框架、外扇叶、内扇叶三者之间的间隙导向风扇框架的后部通过,带动空气由外扇叶外侧的风扇框架外向风扇框架内的内扇叶一侧流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型散热风扇及其使用方法,是针对解决现有同类产品增压效果欠佳导致金属柜门内散热效果欠佳,以及生产不便,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而设计。该散热风扇的风扇框架内设有内扇叶,内扇叶的罩壳内设有马达组件;其要点是所述内扇叶的罩壳顶部外径设有小于内扇叶直径的外扇叶,气流通过外扇叶与内扇叶之间叶片的间隙进入风扇框架内,并通过风扇框架后部的镂空孔导出,内扇叶的顶部平面低于风扇框架的框架口平面;外扇叶与内扇叶连为一体,并通过马达组件转动时相对转动,空气通过风扇框架、外扇叶、内扇叶三者之间的间隙导向风扇框架的后部通过。内扇叶为单转子扇叶,外扇叶为增压型扇叶,外扇叶的叶片面积小于内扇叶的叶片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生久散热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1
技术公布日:2018.09.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