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5652发布日期:2019-01-22 18:1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5-206272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往的送风装置中使用的叶轮。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5-206272号公报的电动送风机所具有的叶轮通过螺母而安装于马达轴。并且,叶轮具有前表面罩、后表面罩和叶片。

前表面罩是伞型,配置在空气的流入侧。后表面罩由平板构成,与前表面罩隔着叶轮的内部的空气流通空间而配置。叶片设置有多个,由前表面罩和后表面罩夹持。空气从前表面罩的中央部向叶轮的内部流入。流入到叶轮的内部的空气偏转90°,朝向叶轮的径向外侧排出。

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5-206272号公报中记载的以往的叶轮存在如下的课题:在叶片的径向内端的附近会产生紊流。由此,送风效率有可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送风效率的叶轮。

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旋转,该叶轮具有:主板,其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沿径向扩展;多个叶片,它们在所述主板的上表面上沿周向排列;护罩,其与多个所述叶片的上部连接,具有在上侧开口的进气口;以及台状部,其在所述主板的上表面上配置在比径向外端靠内侧的位置。所述台状部具有凹部,该凹部从所述台状部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凹陷且向远离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具有上述的叶轮。

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具有上述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叶轮,能够提高送风效率。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能够提高搭载于送风装置的叶轮的送风效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能够提高搭载于吸尘器的送风装置的送风效率。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一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送风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叶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拆卸了护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纵剖视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垫圈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第一变形例的拆卸了护罩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第二变形例的垫圈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第二变形例的垫圈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第三变形例的垫圈的纵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第四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叶轮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叶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沿着以叶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简称为“周向”。送风装置的中心轴线与叶轮的中心轴线一致。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说明,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图3和图4中的上下方向设为叶轮和送风装置的上下方向而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叶轮和送风装置的“上侧”为“进气侧”,“下侧”为“排气侧”。另外,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叶轮和送风装置使用时的方向和位置关系。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吸尘器,将接近地面的方向称为“下”,将远离地面的方向称为“上”,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这些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吸尘器使用时的方向和位置关系。并且,关于在驱动送风装置时从进气侧向排气侧流动的空气的流通方向,有时设为“上游侧”、“下游侧”而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平行”、“垂直”并非严格地表示平行、垂直,而包含大致平行、大致垂直。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一例的整体立体图。吸尘器100是所谓杆型的电吸尘器,具有在下表面和上表面上分别开设有进气部103和排气部104的壳体102。从壳体102的一个面导出电源线(未图示)。电源线与设置于居室的壁面的电源插座(未图示)连接,向吸尘器100供给电力。另外,吸尘器100也可以是所谓机器人型、罐型或者手持型中的任意类型的电吸尘器。

在壳体102的内部设置有将进气部103和排气部104连结的空气通路(未图示)。在空气通路的内部,从空气流通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置有集尘部(未图示)、过滤器(未图示)以及送风装置1。在空气通路的内部流通的空气中所包含的尘埃等灰尘被过滤器捕集,积存在容器状的集尘部中。由此,吸尘器100能够清扫地面f。另外,集尘部和过滤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02装卸。

在壳体102的上部设置有把持部105和操作部106。使用者能够对把持部105进行把持而使吸尘器100移动。操作部106具有多个按钮106a。使用者通过对按钮106a进行操作,能够进行吸尘器100的动作指示和动作设定。例如,能够通过按钮106a的操作来指示送风装置1的驱动开始、驱动停止以及转速的变更等。

进气部103与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吸引管107的下游端(图1中的吸引管107的上端)连接。吸引嘴110以能够相对于吸引管107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吸引管107的上游端(图1中的吸引管107的下端)。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100的送风装置1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的纵剖视图。大致上进行区分的话,送风装置1具有:风扇壳2、叶轮3、马达4以及基板5。当通过马达4对叶轮3进行旋转驱动时,空气从送风装置1的上侧(图3的上侧)被吸入风扇壳2的内部,从风扇壳2的下端朝向下侧(图3的下侧)排出。另外,在从轴向的上侧观察时,叶轮3逆时针旋转。

风扇壳2呈沿着径向的截面为大致圆形的筒状。在风扇壳2的内部收容叶轮3和马达4。风扇壳2具有上侧壳21和下侧壳22。

上侧壳21呈下表面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上侧壳21覆盖叶轮3。下侧壳22呈上表面和下表面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下侧壳22覆盖马达4。上侧壳21的下端与下侧壳22的上端连接,内部空间相连。上侧壳21和下侧壳22可以像这样作为单独的部件而构成,也可以构成为同一部件。

在上侧壳21的上端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进气口211。进气口211配置在比叶轮3的上端靠上侧的位置。进气口211的内径比上侧壳21的内径小。在下侧壳22的下端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排气口221。排气口221设置在下侧壳22的内表面与后述的马达壳41之间。另外,在吸尘器100中,送风装置1被配置成使得进气口211朝向下侧。

叶轮3配置在风扇壳2的上侧壳21的内侧。叶轮3固定于马达4的后述的轴431上。叶轮3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c旋转。

当通过马达4对叶轮3进行旋转驱动时,空气从上侧壳21的进气口211被吸入叶轮3的内部。被吸入到叶轮3的内部的空气被叶轮3引导向径向外侧,并进一步朝向叶轮3的径向外侧吹出。关于叶轮3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进行说明。

马达4配置在风扇壳2的下侧壳22的内侧。大致上进行区分的话,马达4具有马达壳41、定子42和转子43。

马达壳41具有上侧壳体411和下侧壳体412。上侧壳体411呈下表面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下侧壳体412呈上表面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上侧壳体411的下端与下侧壳体412的上端连接,内部空间相连。上侧壳体411和下侧壳体412通过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螺钉41a而固定。在马达壳41的内部收容定子42和转子43。

在上侧壳体411的上表面的径向中央部设置有轴承保持部4111。轴承保持部4111构成为从上侧壳体411的上表面朝向下侧凹陷、径向截面为圆形的凹状。在轴承保持部4111的内底部的中央设置有沿着中心轴线c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孔部4111a。在轴承保持部4111的内部固定有从上侧插入的上轴承44。上轴承44由例如球轴承构成,但也可以由套筒轴承等构成。

在上侧壳体4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静叶片4112。多个静叶片4112沿周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静叶片4112的上部相对于静叶片4112的下部朝向叶轮3的旋转方向后方侧弯曲。从旋转的叶轮3吹出的气流在沿周向相邻的静叶片4112之间从上侧被引导至下侧。由此,能够进行气流的整流。

在下侧壳体412的下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安装孔412a。安装孔412a沿上下方向贯通下侧壳体412的下表面。从下侧插入的托架45被螺钉(未图示)固定于安装孔412a中。

在托架45的上表面的径向中央部设置有轴承保持部451。轴承保持部451构成为从托架45的上表面朝向下侧凹陷且径向截面是圆形的凹状。在轴承保持部451的内底部的中央设置有沿着中心轴线c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孔部451a。在轴承保持部451的内部固定从上侧插入的下轴承46。下轴承46由例如球轴承构成,但也可以由套筒轴承等构成。

定子42配置在马达壳41的内周面的径向内侧。定子42具有定子铁芯421、多个线圈422以及绝缘件423。

定子铁芯421是将电磁钢板沿上下方向层叠而构成的。定子铁芯421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4211和多个齿4212。多个齿4212从铁芯背部4211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呈放射状延伸。齿4212在从轴向的上下观察时呈大致t字形状。多个线圈422通过隔着具有绝缘性的绝缘件423而在各齿4212的周围分别卷绕导线而构成。从线圈422朝向下侧引出有引出线422a。引出线422a与基板5电连接。

在齿4212的根部附近,铁芯背部4211的内周面和外周面是平面。由此,能够抑制线圈422的卷绕溃散。并且,在齿4212的根部附近以外的部分,铁芯背部4211的内周面和外周面是曲面。铁芯背部4211的外周面的曲面部分与马达壳41的内周面接触。

转子43配置在定子42的径向内侧。转子43能够相对于定子42绕中心轴线c旋转。转子43具有轴431和磁铁432。

轴431沿着中心轴线c配置。通过上轴承44和下轴承46将轴43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马达壳41旋转。磁铁432是圆筒形状,被固定于插入到内侧的轴431上。另外,磁铁432的外周面被转子罩(未图示)覆盖。磁铁432和转子罩配置在齿4212的径向内侧,在径向上与齿4212对置。

基板5呈相对于中心轴线c沿径向扩展的圆板形状,配置在比下侧壳体412和托架45靠下侧的位置。基板5隔着间隔件51而被螺钉52固定于下侧壳体412,在下侧壳体412的下侧沿周向配置有多个该间隔件51。

基板5由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构成。从马达4的线圈422引出的引出线422a与安装于基板5的驱动电路(未图示)电连接。由此,能够对线圈422供给电力。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的叶轮3的纵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俯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拆卸了护罩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纵剖视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垫圈的立体图。另外,在图5至图11中描画了表示叶轮3的旋转方向r的箭头线。

叶轮3由例如金属部件构成,在从轴向观察时呈圆形。叶轮3具有主板31、多个叶片32、护罩33以及台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台状部是垫圈34。

主板31配置在叶轮3的下部。主板31相对于中心轴线c沿径向扩展。主板31是圆板状部件。在主板31的中央设置有沿着中心轴线c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孔部31a。主板31支承叶片32的下部。

叶片32配置在主板31的上表面上。多个(例如14个)叶片32在主板31的上表面上沿周向排列。即,多个叶片32在主板31的上表面上沿周向排列。各叶片32的下部与主板31连接。各叶片32的上部与护罩33连接。

叶片32是沿上下方向立起的、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板状部件。在从轴向观察时,叶片32的径向内端相对于径向外端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倾斜,且弯曲成旋转方向r前方是凸出的。

多个叶片32由第一叶片32a和第二叶片32b这2种构成。第一叶片32a和第二叶片32b彼此数量相同(例如各为7个)。另外,在本说明中,除了需要特别区别说明的情况之外,有时将第一叶片32a和第二叶片32b总称为“叶片32”。

第一叶片32a的径向上的长度比第二叶片32b的径向上的长度长。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外端和第二叶片32b的径向外端与主板31的径向外端(外周缘)大致一致。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配置在后述的垫圈34的径向外端的附近。第二叶片32b的径向内端配置在中心轴线c与主板31的径向外端的中间附近。由此,沿周向相邻的第一叶片32a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在流通方向(径向)的中间附近被第二叶片32b分为旋转方向r前方侧和旋转方向r后方侧。

在叶轮3内部的空气流通方向的上游部,空气穿过沿周向相邻的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之间而朝向主板31的径向外侧。穿过了沿周向相邻的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之间的空气在到达主板31的径向外端的流通过程中被第二叶片32b分流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和旋转方向r后方侧。

护罩33配置在多个叶片32的上部。护罩33是在从轴向观察时,径向内端和径向外端分别为圆形的环状的板部件。在护罩33中,相对于径向内端与径向外端的大致中间部,径向外端侧与主板31沿轴向平行,径向内端侧朝向上侧弯曲。护罩33具有在上侧(径向中心部)开口的进气口331。护罩33在进气口331附近呈圆筒状。护罩33支承叶片32的上部。即,护罩33与多个叶片32的上部连接,具有在上侧开口的进气口331。

另外,在叶轮3的内部,第一叶片32a的上端在从护罩33的径向外端到径向内端的范围内沿着护罩33的下表面相邻。第一叶片32a的上端在进气口331的径向外端的正下方、即护罩33的内端的正下方为最上部32aa。此外,第一叶片32a的上端从该最上部32aa朝向径向内侧平滑地变低,在径向内端处成为主板31的上表面的位置。

垫圈34在主板31的上表面上配置在比主板31的径向外端靠内侧的位置。垫圈34是相对于主板31的上表面具有规定的高度的、相对于中心轴线c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部件。在垫圈34的中央设置有朝向上侧凸出的凸部34a。在凸部34a的中央设置有沿着中心轴线c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孔部34b。

另外,叶轮3借助于主板31和垫圈34而固定于轴431上。

如图3所示,在上轴承44的上侧且主板31的下侧配置有间隔件471。间隔件471被固定于轴431上。叶轮3配置在间隔件471的上表面上,轴431穿过主板31的孔部31a。此外,垫圈34配置在主板31的上表面上,轴431穿过孔部34b。并且,作为固定部件的例如螺母472在相对于间隔件471夹入了主板31和垫圈34的状态下,螺纹紧固在轴431的上端。这样,叶轮3被螺母472固定于轴431上。

如图9所示,在垫圈34的比凸部34a靠径向外侧部分设置有外周部34c。外周部34c的上表面与主板31的上表面平行。在外周部34c设置有凹部34d。

凹部34d从外周部34c的上表面朝向下侧凹陷。凹部34d向远离中心轴线c的方向延伸。即,凹部34d构成为轴向截面是矩形的槽状。凹部34d具有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侧面34da和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侧面34db。侧面34da、34db都与中心轴线c平行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多个(例如7个)凹部34d在外周部34c的上表面上沿周向排列。即,垫圈34具有从垫圈34的上表面朝向下侧凹陷且向远离中心轴线c的方向延伸的凹部34d。

通过像该结构这样在垫圈34上设置凹部34d,能够抑制在叶片32的径向内端的附近产生紊流。即,当在垫圈34上没有形成凹部34d的情况下,在从进气口331吸入的空气在后述的丘部34e的径向外侧附近流动时,空气的一部分朝向径向内侧流动,有时在丘部34e的径向外侧附近产生紊流。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垫圈34上形成凹部34d,而在叶轮3旋转时,借助凹部34d而产生朝向径向外侧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丘部34e的径向外侧附近的空气朝向径向内侧流动。因此,根据上述结构的叶轮3,能够提高送风效率。

并且,凹部34d像图9所示那样在从轴向观察时,径向内端相对于径向外端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倾斜,并弯曲成使得旋转方向r前方是凸出的。即,凹部34d的径向内端配置在比凹部34d的径向外端靠叶轮3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位置。由此,在叶轮3旋转时,更容易通过凹部34d而产生朝向径向外侧的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叶片32的径向内端的附近产生紊流。

并且,凹部34d自外周部34c的上表面以规定的深度构成为凹状。即,凹部34d的径向外端处的凹部34d的底面配置在比主板31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通过调节凹部34d的内侧的高度、即凹部34d的深度,能够提高抑制紊流的产生的效果。

并且,如图9所示,垫圈34相对于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凹部34d具有多个丘部34e。多个丘部34e分别配置在多个凹部34d的周向之间。丘部34e比凹部34d向上侧突出。即,垫圈34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凹部34d;以及丘部34e,其配置在多个凹部34d的周向之间,比凹部34d向上侧突出。并且,凹部34d在径向外端处的周向长度l1比丘部34e在径向外端处的周向长度l2短。通过像该结构这样,相对于丘部34e使凹部34d在径向外端处的周向长度l1、即槽状的凹部34d的宽度缩窄,与凹部34d的宽度更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空气向径向内侧逆流。

并且,如图6所示,垫圈34配置在比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垫圈34的径向外端与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之间设置有规定距离的间隙。即,从中心轴线c到垫圈34的径向外端的距离d1比从中心轴线c到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的距离d2短。根据该结构,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没有配置在比垫圈34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叶片32的径向内端的附近处的空气流路变窄,并且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

并且,如图6所示,凹部34d的径向外端相对于中心轴线c在周向上的开口角度g1小于沿周向相邻的2个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相对于中心轴线c所成的周向角度g2。通过像该结构这样,使凹部34d的径向外端的周向上的开口角度g1、即槽状的凹部34d的宽度比叶片32的间隔窄,能够抑制空气向径向内侧逆流。

并且,垫圈34像图6所示那样在从轴向观察时,配置在比进气口331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即,从中心轴线c到垫圈34的径向外端的距离d1比从中心轴线c到进气口331的径向外端的距离d3短。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垫圈34的外径小型化,能够实现叶轮3自身的轻量化,并且能够抑制在叶片32的径向内端的附近产生紊流。即,与垫圈34的径向外端配置在比进气口331的径向外端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从进气口331流入到叶轮3的空气的流路变窄,因此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

并且,如图4所示,垫圈34在径向外端处的高度h1比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侧部分处的高度h2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度h2是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侧部分处的最上部32aa的高度。根据该结构,与垫圈34的径向外端处的高度h1比第一叶片32a的径向内端侧部分处的高度h2高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叶片32的径向内端侧部分处空气流路变窄,并且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

并且,垫圈34是与主板31分体的部件。垫圈34的下表面与主板31的上表面接触。垫圈34的上表面与固定部件的下表面接触。固定部件是例如螺母472。叶轮3采用主板31被固定部件固定于绕中心轴线c旋转的轴431上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凹部34d的部件是垫圈34,因此除了抑制紊流的产生之外,还能够提高叶轮3与轴431的固定强度。

送风装置1具有叶轮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在送风装置1的叶轮3中抑制紊流的产生,能够提高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此外,吸尘器100具有送风装置1。由此,在吸尘器100的送风装置1中能够抑制紊流的产生,能够提高吸尘器100的抽吸性能。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第一变形例的拆卸了护罩33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叶轮3具有多个(例如7个)叶片32。叶片32的径向外端与主板31的径向外端(外周缘)大致一致。叶片32的径向内端配置在垫圈34的径向外端的附近。图10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叶轮3不具有在之前使用图4至图9而说明的叶轮3中看到的第二叶片32b。

这里,在设凹部34d的数量为n1、设叶片32的个数为n2的情况下,优选n1/n2的值为0.5至1.2。尤其更优选(n1/n2)=1.0左右。

在之前使用图4至图9而说明的叶轮3中,凹部34d的数量n1=7,叶片32的个数n2=14,(n1/n2)=0.5。在图10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叶轮3中,凹部34d的数量n1=7,叶片32的个数n2=7,(n1/n2)=1.0。

通过像这些结构这样按照规定的关系设置凹部34d的数量和叶片32的个数,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叶片32的径向内端的附近产生紊流。此外,在第一变形例的叶轮3中,由于(n1/n2)=1.0,因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在叶片32的径向内端的附近产生紊流。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第二变形例的垫圈34的俯视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第二变形例的垫圈34的局部纵剖视图。另外,图12是沿图11所示的xii-xii线的局部纵端面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凹部34d的轴向截面为矩形,具有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侧面34da和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侧面34db。

凹部34d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侧面34da具有凹部扩大部34dc。凹部扩大部34dc配置在侧面34da的上部。凹部扩大部34dc的下端、即凹部扩大部34dc与侧面34da的连接部位与中心轴线c平行。凹部扩大部34dc随着朝向上侧而朝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扩大部34dc由曲面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凹部34d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侧面34da的上端附近产生紊流。更详细地描述,例如,在不构成凹部扩大部34dc、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侧面34da与中心轴线c平行地延伸并与丘部34e大致垂直地连接的情况下,在叶轮3旋转时,有时从旋转方向r前方侧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侧面34da流动的空气在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侧面34da的上端附近从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侧面34da剥离,产生紊流。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部34d具有凹部扩大部34dc,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紊流产生。

另外,凹部扩大部34dc不限于曲面。凹部扩大部34dc也可以是相对于中心轴线c以规定角度倾斜的平面。

凹部34d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侧面34db与中心轴线c平行。通过像这样使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侧面34db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叶轮3旋转时,能够将空气高效地朝向径向外侧排出。即,与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侧面34db的上端附近相对于中心轴线c向旋转方向r后方侧弯曲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侧面34db的上端附近的空气高效地朝向径向外侧排出。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第三变形例的垫圈34的纵剖视图。

如图13所示,垫圈34的上表面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高度变低的倾斜部34ca。更详细地描述,垫圈34具有外周部34c。外周部34c在上表面上具有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高度变低的倾斜部34ca。倾斜部34ca构成为绕中心轴线c呈锥状。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垫圈34的上表面与护罩33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随着从中心轴线c朝向径向外侧而变短,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流路的间隔变窄。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叶轮3的第四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如图14所示,主板31具有台状部31b。台状部31b与主板31是同一部件。除了与主板31是同一部件之外,台状部31b的结构与之前说明的垫圈34的结构相同。即,台状部31b具有凸部31ba、外周部31bc、凹部31bd以及丘部31be。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叶轮3的使用部件的数量。此外,能够提高组装叶轮3时的作业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来实施。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能够适当地任意组合。

送风装置1不限于吸尘器,也可以搭载于各种oa设备、医疗设备、运输设备、或吸尘器以外的家庭用电气产品等。

本发明能够在例如吸尘器用的送风装置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