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电液执行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86052发布日期:2018-12-22 09:5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机电液执行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液执行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电液执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液伺服阀控系统中,大多采用一个电液伺服阀对液压缸或液压马达进行控制,单个电液伺服阀的控制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它的两个负载口是机械固联的,不能进行独立控制,在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受到被动负载的情况下仍需要向电液伺服阀提供高压能源才能维持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正常运动,存在较大的能源浪费。另外,单个电液伺服阀的最大流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当电液伺服阀出现故障后,整个液压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双电机电液执行控制方法。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电机电液执行控制方法,第一伺服阀的一个负载口与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的a口相连、另一个负载口与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的a口相连,第二伺服阀的一个负载口与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的a口相连、另一个负载口与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的a口相连;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的b口及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的b口共同与执行机构的其中一腔连接,并同时连接第一压力阀的入口及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的b口及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的b口共同与执行机构的另外一腔连接,并同时连接第二压力阀的入口及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阀的出口及第二压力阀的出口连接在一起后接入油箱;液压泵从油箱吸油后输出的液压油经过单向阀及过滤器后接入第一电液伺服阀和第二电液伺服阀的供油口,同时和第一压力阀的入口、减压阀的入口及第一压力传感器相连;第一压力阀的出口接入油箱,减压阀的出口与第一电液伺服阀和第二电液伺服阀的回油口及第二压力阀的入口相连;第二压力阀的出口接入油箱;液压泵通过交流伺服电机驱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双电机电液执行控制方法,不但能够实现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双阀独立控制,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还具有冗余控制、并联控制、闭锁控制、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双腔压力安全保护等功能。所采用的液压能源其供油流量及压力可以根据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实际需求进行控制,也起到了节省能源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电机电液执行控制方法,第一伺服阀1的其中一个负载口与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3的a口相连、另一个负载口与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4的a口相连,第二伺服阀2的其中一个负载口与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5的a口相连、另一个负载口与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6的a口相连。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3的b口及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5的b口共同与作为执行机构的液压缸20或液压马达21的b腔连接,并同时连接第一压力阀7的入口及第二压力传感器18。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4的b口及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6的b口共同与液压缸20或液压马达21的a腔连接,并同时连接第二压力阀8的入口及第三压力传感器19。第一压力阀7及第二压力阀8的出口连接在一起后接入油箱16。

液压泵9从油箱16吸油后输出的液压油经过单向阀11及过滤器15后接入第一电液伺服阀1和第二电液伺服阀2的供油口,同时和第一压力阀12的入口、减压阀13的入口及第一压力传感器17相连。第一压力阀12的出口接入油箱16,减压阀13的出口与第一电液伺服阀1、第二电液伺服阀2的回油口及第二压力阀14的入口相连。第二压力阀14的出口接入油箱16。液压泵9通过交流伺服电机10驱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电机电液执行控制方法,第一伺服阀的一个负载口与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的A口相连、另一个负载口与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的A口相连,第二伺服阀的一个负载口与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的A口相连、另一个负载口与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的A口相连;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的B口及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的B口共同与执行机构的其中一腔连接,并同时连接第一压力阀的入口及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阀的出口接入油箱;液压泵通过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本发明不但能够实现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双阀独立控制,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还具有冗余控制、并联控制、闭锁控制、液压缸或液压马达的双腔压力安全保护等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山;赖少川;杨昌群;牛道东;谢积民;林源文;殷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扬州恒春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30
技术公布日:2018.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