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1911发布日期:2019-02-15 22:1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开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以及国际上对于低转速下实现高扬程的输送多采用几台泵串联运行。这种运行方式会造成至少20%的损失,造成大量的能耗。如果从江河沟渠中取水灌溉或者水温较高,对水泵的汽蚀余量性能要求较高,现有的水泵、单台泵均无法满足,需增加前置泵或前置负压装置。这样可靠性和方便性大大减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发明一种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水泵或单台泵汽蚀较严重以及能耗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水泵汽蚀较为严重以及能耗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吸入多轴多级中开泵系统,包括主动力源、主传动轴、第一首级水泵、第二首级水泵、至少一个次级主水泵、传动齿轮副和至少一个次级主传动轴;

所述主动力源通过主传动轴为第一首级水泵和第二首级水泵提供动力;

所述主动力源通过主传动轴、传动齿轮副和次级主传动轴为次级主水泵提供动力;

所述第一首级水泵和第二首级水泵分别通过外接管道联接次级主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水泵包括第一首级叶轮和第一首级泵壳;

所述第二首级水泵包括第二首级叶轮和第二首级泵壳;

所述次级主水泵包括次级主叶轮和次级主泵壳。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为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副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5~2。

进一步的,所述主传动轴和次级主传动轴两端均为支撑球面,所述支撑球面与轴瓦体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叶轮、第一首级泵壳、第二首级叶轮、第二首级泵壳、次级主叶轮和次级主泵壳均采用双相不锈钢材料,所述第一首级叶轮、第一首级泵壳、第二首级叶轮、第二首级泵壳、次级主叶轮和次级主泵壳的过流表面的粗糙度小于等于13.5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叶轮、第一首级泵壳、第二首级叶轮、第二首级泵壳、次级主叶轮和次级主泵壳均采用铸造成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水泵和第二首级水泵分别外接进水管道,所述第一首级水泵和第二首级水泵分别外接出水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的出口垂直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外接主进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通过外接管道联通主进水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采用双轴双吸入的结构,刚性传动,变化传动比,使吸入级的叶轮(第一首级叶轮和第二首级叶轮)水力模型在低速运行确实可靠的保证性能上的吸程,消除汽蚀隐患,双轴不同速,彻底消除了双轴运行不能同步的弊端,同步运行避免了原来串联运行的水力损失。

2.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采用抗汽蚀的材质,双相不锈钢作为过流主要部件的材料,其材料特质和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可靠的保证消除表面产生汽蚀的可能性。

3.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采用双吸入管道式输出方式,外接管道式出口,作为下一级的吸入室进口,极大的降低了单一壳体铸件的复杂性,使铸件更容易铸造,成品率大大提高。

4.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主输出级的水力模型,因吸入级的负压(第一首级叶轮和第二首级叶轮转速较慢,而次级主叶轮转速较快,就造成了次级主水泵进水口的负压),可采用极高效率的水力模型,极大的降低了输出能耗,实现节能效果。

5.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双轴支撑的球面设计(支撑球面和轴瓦体),使轴的径向力得到改善,结构可靠性增强,双吸入的对称设计,消除了轴向力,并提高了水力性能。

6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可以实现汽蚀性能的高扬程输出的要求,可用于南水北调区域的高落差大流量输送。

7.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首级双吸入,采用抗汽蚀性能水力模型,次级输出级采用高效水力模型,彻底解决了抗汽蚀与高效能不能兼顾的水力设计矛盾。

8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水泵的独有结构设计,

降低了对水质的要求,允许水质可含有少量颗粒杂质,为从江河中提升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本发明提供的双吸入双轴多级中开泵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刚性传动,变化传动比,解决了传统水泵汽蚀严重的问题,以及主输出级的水力模型,因吸入级的负压,可采用极高效率的水力模型,极大的降低了输出能耗,实现节能效果。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的构思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吸入多轴多级中开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动力源;2-主传动轴;3-第一首级水泵;4-第二首级水泵;5-次级主水泵;6-传动齿轮副;7-次级主传动轴;8-外接管道;9-支撑球面;10-轴瓦体;11-出水管道;12-进水管道;31-第一首级叶轮;32-第一首级泵壳;41-第二首级叶轮;42-第二首级泵壳;51-次级主叶轮;52-次级主泵壳;53-出口;54-主进水管道;61-第一传动齿轮;62-第二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附图1中的箭头方向为中开泵工作时的水流方向,本发明一种双吸入多轴多级中开泵系统,包括主动力源1、主传动轴2、第一首级水泵3、第二首级水泵4、至少一个次级主水泵5、传动齿轮副6和至少一个次级主传动轴7;

所述主动力源1通过主传动轴2为第一首级水泵3和第二首级水泵4提供动力;

所述主动力源1通过主传动轴2、传动齿轮副6和次级主传动轴7为次级主水泵5提供动力;

所述第一首级水泵3和第二首级水泵4分别通过外接管道8联接次级主水泵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水泵3包括第一首级叶轮31和第一首级泵壳32;

所述第二首级水泵4包括第二首级叶轮41和第二首级泵壳42;

所述次级主水泵5包括次级主叶轮51和次级主泵壳52。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5为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副6包括第一传动齿轮61和第二传动齿轮6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和第二传动齿轮62的传动比为1.1~3。

进一步的,所述主传动轴2和次级主传动轴7两端均为支撑球面9,所述支撑球面9与轴瓦体10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叶轮31、第一首级泵壳32、第二首级叶轮41、第二首级泵壳42、次级主叶轮51和次级主泵壳52均采用双相不锈钢材料,所述第一首级叶轮31、第一首级泵壳32、第二首级叶轮41、第二首级泵壳42、次级主叶轮51和次级主泵壳52的过流表面的粗糙度小于等于13.5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叶轮31、第一首级泵壳32、第二首级叶轮41、第二首级泵壳42、次级主叶轮51和次级主泵壳52均采用铸造成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水泵3和第二首级水泵4分别外接进水管道12,所述第一首级水泵3和第二首级水泵4分别外接出水管道11。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5的出口53垂直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5外接主进水管道54,所述出水管道11通过外接管道8联通主进水管道54。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双吸入多轴多级中开泵系统,包括主动力源1、主传动轴2、第一首级水泵3、第二首级水泵4、至少一个次级主水泵5、传动齿轮副6和至少一个次级主传动轴7;

所述主动力源1通过主传动轴2为第一首级水泵3和第二首级水泵4提供动力;

所述主动力源1通过主传动轴2、传动齿轮副6和次级主传动轴7为次级主水泵5提供动力;

所述第一首级水泵3和第二首级水泵4分别通过外接管道8联接次级主水泵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水泵3包括第一首级叶轮31和第一首级泵壳32;

所述第二首级水泵4包括第二首级叶轮41和第二首级泵壳42;

所述次级主水泵5包括次级主叶轮51和次级主泵壳52。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5为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副6包括第一传动齿轮61和第二传动齿轮6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和第二传动齿轮62的传动比为1.5~2。

进一步的,所述主传动轴2和次级主传动轴7两端均为支撑球面9,所述支撑球面9与轴瓦体10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叶轮31、第一首级泵壳32、第二首级叶轮41、第二首级泵壳42、次级主叶轮51和次级主泵壳52均采用双相不锈钢材料,所述第一首级叶轮31、第一首级泵壳32、第二首级叶轮41、第二首级泵壳42、次级主叶轮51和次级主泵壳52的过流表面的粗糙度小于等于13.5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叶轮31、第一首级泵壳32、第二首级叶轮41、第二首级泵壳42、次级主叶轮51和次级主泵壳52均采用铸造成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首级水泵3和第二首级水泵4分别外接进水管道10,所述第一首级水泵3和第二首级水泵4分别外接出水管道11。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5的出口53垂直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次级主水泵5外接主进水管道54,所述出水管道11通过外接管道8联通主进水管道54。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