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风扇新型温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811发布日期:2018-12-07 22:1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电源风扇新型温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风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源风扇新型温控电路。



背景技术:

系统主机内部都会装设有风扇,通过强制风冷的方式来给系统散热。现有的风扇驱动控制电路,在按下电源按键PS/ON后,风扇就会直接启动,不利于节能环保;风扇启动后,随着温度变化,风扇的转速也跟着变化;系统在大功率运行状态突然下降到一定的值时,由于风扇会立刻停止,此时机箱内余热无法及时散出,缩短电源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系统安全可靠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电源风扇新型温控电路来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风扇新型温控电路,其实现风扇需要系统功率超过一定的值才能启动,节约能源,实用性强,而且,系统在大功率运行状态突然下降到一定的值时,若温度过高,其不会像传统技术中那样停止风扇,其可以通过高温感应延迟模块延时控制风扇继续转动散热,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风扇新型温控电路,其连接于风扇CON3,包括温度感应控制模块、电源控制单元、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OP功率检测模块以及高温感应延迟模块;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温度感应控制模块连接风扇CON3,第一供电电源分别连接温度感应控制模块和风扇CON3,第二供电电源连接风扇CON3,OP功率检测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控制单元、高温感应延迟模块、温度感应控制模块;所述OP功率检测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OP、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电连接于电流互感器OP与温度感应控制模块之间,电流互感器OP与第一开关管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管导通的电压节点;所述高温感应延迟模块包括用于控制前述电压节点电压值的热敏电阻TH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具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分别电连接于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所述电流互感器OP具有电感和套设于电感上的一次线圈、二次线圈,所述一次线圈的感应输入端串联于变压器;所述二次线圈的感应输出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6的阳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OP功率检测模块还包括有二极管D16、电阻R84、电阻R47、电阻R83、电阻R143以及第二开关管,电流互感器OP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6的阳极,二极管D16的阴极连接电阻R84的一端,电阻R8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均接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同时连接电阻R83的一端、电阻R143的一端以及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供电电源的输出端,电阻R143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均接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温度感应控制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开关按键SW1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Q32,NPN型三极管Q32的基极为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Q32的集电极为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NPN型三极管Q32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型MOS管Q31,N型MOS管Q31的栅极为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N型MOS管Q31的漏极为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N型MOS管Q31的源极为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温感应延迟模块还包括电容C34以及电容C31,热敏电阻TH4的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34的一端和二极管D16的阴极,热敏电阻TH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31的一端和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容C34的另一端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热敏电阻TH4与电阻R84并联,所述热敏电阻TH4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度感应控制模块包括热敏电阻TH2、极性电容C74、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电阻R73、电阻R82、电阻64、电阻R65、二极管D12以及电容C45,前述第一供电电源同时连接热敏电阻TH2的一端、电阻64的一端以及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热敏电阻TH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极性电容C74的正极和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73接地,电阻6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82接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风扇CON3的一端,风扇CON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前述第二供电电源连接二极管D12的阳极,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电阻R65的一端,电阻R6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电容C45的一端,电容C45的负极极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Q33,NPN型三极管Q33的基极为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Q33的集电极为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NPN型三极管Q33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为N型MOS管Q34,N型MOS管Q34的栅极为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型MOS管Q34的漏极为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N型MOS管Q34的源极为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五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Q16,NPN型三极管Q16的基极为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Q16的集电极为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NPN型三极管Q16的发射极为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OP功率检测模块,实现风扇需要系统功率超过一定的值才能启动,节约能源,实用性强,而且,通过高温感应延迟模块,系统在大功率运行状态突然下降到一定的值时,若温度过高,其不会像传统技术中那样停止风扇,其可以通过高温感应延迟模块延时控制风扇继续转动散热,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机箱电源及风扇的整体电路连接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温度感应控制模块 20、第一供电电源

30、第二供电电源 40、OP功率检测模块

50、高温感应延迟模块 60、电源控制单元

1、电源风扇新型温控电路 2、变压器

CON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源风扇新型温控电路1,包括温度感应控制模块10、电源控制单元60、第一供电电源20、第二供电电源30、OP功率检测模块40以及高温感应延迟模块50;所述电源控制单元60分别连接第一供电电源20、第二供电电源30;温度感应控制模块10连接风扇CON3,第一供电电源20分别连接温度感应控制模块10和风扇CON3,第二供电电源30连接风扇CON3,OP功率检测模块40分别连接电源控制单元60、高温感应延迟模块50、温度感应控制模块10;其中:

所述OP功率检测模块40包括电流互感器OP、二极管D16、电阻R84、电阻R47、电阻R83、电阻R143、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电连接于电流互感器OP与温度感应控制模块50之间,电流互感器OP与第一开关管之间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开关管导通的电压节点;电流互感器OP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6的阳极,二极管D16的阴极连接电阻R84的一端,电阻R8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和电阻R47的一端,电阻R47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均接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同时连接电阻R83的一端、电阻R143的一端以及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电阻R8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供电电源20的输出端,电阻R143的另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均接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温度感应控制模块10;在按下电源按键PS/ON后,OP功率检测模块40检测系统功率超过20%负载时,才能驱动风扇启动,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同时,在系统低功率运行下,有效降低系统噪音;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20%,可以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相应的设定值。在按下电源按键PS/ON后,若负载一直处于较低(也可理解为设定值以下),通常其机箱内温度也不会过高,因此,下述热敏电阻TH4的阻值会处于比较大的状态,热敏电阻TH4与电阻R84并联后的阻值较大,电压节点的电压值较小,不能够驱动第一开关管导通,风扇不会被启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开关按键SW1接地,在新安装的电源风扇,需要按下开关按键SW1,以检测风扇是否正常运作;当按下开关按键SW1后,P功率检测模块40和高温感应延迟模块50都被短路,不能正常运行。

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Q32,NPN型三极管Q32的基极为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Q32的集电极为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NPN型三极管Q32的发射极为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管为N型MOS管Q31,N型MOS管Q31的栅极为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N型MOS管Q31的漏极为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N型MOS管Q31的源极为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优选地。

所述电源控制单元60具有变压器2,所述变压器2分别电连接于第一供电电源、第二供电电源;所述电流互感器OP具有电感和套设于电感上的一次线圈、二次线圈,所述一次线圈的感应输入端串联于变压器2;所述二次线圈的感应输出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6的阳极连接,另一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压控制单元还具有电源线插接口、EMI模块、桥式整流模块、第一PFC电感模块、第二PFC电感模块、高压二极体整流模块、高压电容滤波模块、整流模块、储能电感模块、电容电感滤波模块、DC-DC转换器;所述电源源线插接口连接EMI模块,所述EMI模块连接桥式整流模块,所述桥式整流模块连接第一PFC电感模块,所述第一PFC电感模块连接第二PFC电感模块,所述第二PFC电感模块连接高压二极体整流模块,所述高压二极体整流模块连接高压电容滤波模块,所述高压电容滤波模块连接变压器2,所述变压器2连接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连接储能电感模块,所述储能电感模块分别连接电容电感滤波模块以及DC-DC转换器,所述电容电感滤波模块连接第一供电电源20,所述第一供电电源为+12V,所述DC-DC转换器连接第二供电电源30,第二供电电源为+5V;

所述高温感应延迟模块50包括电容C34、电容C31以及用于控制前述电压节点电压值的热敏电阻TH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敏电阻TH4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来侦测温度变化的情况;热敏电阻TH4的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34的一端和二极管D16的阴极,热敏电阻TH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31的一端和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电容C34的另一端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热敏电阻TH4与电阻R84并联。在本实施例中,当电源用过一段时间后,内部温度过高,此时,突然负载下降到某个设定比例值的负载以下,例如20%负载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20%,可以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相应的设定值),由于温度过高,热敏电阻TH4的阻值变小,那么,热敏电阻TH4与电阻R84并联后的阻值降低,电压节点的电压值可以足够大,以驱动第一开关管导通,则会控制风扇CON3继续转动进行散热,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因负载突然下降至某个设定值而风扇停止运转导致不能继续散热而对电源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

所述温度感应控制模块10包括热敏电阻TH2、极性电容C74、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电阻R73、电阻R82、电阻64、电阻R65、二极管D12以及电容C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敏电阻TH2也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来侦测温度变化的情况;前述第一供电电源20同时连接热敏电阻TH2的一端、电阻64的一端以及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热敏电阻TH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极性电容C74的正极和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73接地,电阻6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82接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风扇CON3的一端,风扇CON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前述第二供电电源30连接二极管D12的阳极,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电阻R65的一端,电阻R6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电容C45的一端,电容C45的负极极地;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系统功率的增大,温度感应控制模块10检测到内部的温度升高,则会驱动提高风扇CON3转速,保证系统有效散热。

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Q33,NPN型三极管Q33的基极为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Q33的集电极为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NPN型三极管Q33的发射极为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优选地,所述第四开关管为N型MOS管Q34,N型MOS管Q34的栅极为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型MOS管Q34的漏极为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N型MOS管Q34的源极为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优选地,所述第五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Q16,NPN型三极管Q16的基极为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三极管Q16的集电极为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NPN型三极管Q16的发射极为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OP功率检测模块,实现风扇需要系统功率超过一定的值才能启动,节约能源,实用性强,而且,通过高温感应延迟模块,系统在大功率运行状态突然下降到一定的值时,若温度过高,其不会像传统技术中那样停止风扇,其可以通过高温感应延迟模块延时控制风扇继续转动散热,延长电源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