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800发布日期:2018-12-07 22:1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送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通过通入电流驱动叶片转动以产生气流的装置,在天气炎热时,风扇能够代替手持摇扇,使得人们不用频繁摇动摇扇也能够加快空气流动、降低局部气温,获得清凉。而且风扇只是增加室内空气流动,并不会迅速降低室内温度,因此,相较于空调的快速降温来说,风扇的使用不容易引起人体的不适,对于老人、孩子或身体素质较差的人来说使用较为安全,且节能环保,是炎热季节中家庭常备的基本电器。

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家用风扇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够保证室内的使用者始终处于一个固定的位置,当使用者在室内处理其他事物而移动位置时,风扇就无法保证始终对使用者所在的位置送风,需要使用者手动调整风扇的送风方向。而对于可摇摆头的风扇,也只能够按照固定频率和轨迹摇摆,不能根据使用者的所在位置调整送风方向,且摇摆头风扇的可摇摆角度固定,当使用者在较大的范围内移动时,风扇仅通过摇摆头也无法保证能够始终对使用者送风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风扇在使用时影响照明光线稳定性、且无法跟随使用者移动持续保持对使用者送风降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扇,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轴、旋转电机、叶片组、罩体、障碍物感应器、信号接收器以及控制器,还包括信号发射器,旋转电机设置在转动轴上,叶片组由叶片轴以及多个叶片组成,每个叶片的根部均安装在叶片轴上,叶片轴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叶片组的多个叶片之间形成相同的夹角,罩体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罩体为镂空结构,叶片组在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下形成的风力透过罩体向外吹出,底座上还设置有多个滚轮,每个滚轮上均设置有轮架,轮架与底座之间通过转向轴连接,滚轮能够根据转向轴的转动改变方向,滚轮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机。障碍物感应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障碍物感应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出的信号以得到障碍的位置。信号接收器设置在罩体的边缘,用于接收由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以得到信号发射器所在的位置,控制器设置在底座上,控制器还分别与旋转电机、驱动电机、转向轴、转动轴、信号接收器、障碍物感应器之间电连接,控制器根据信号接收器得到的信号发射器的位置以及障碍物感应器得到的障碍位置,控制转向轴和驱动电机,以使得滚轮避开障碍并朝向信号发射器所在位置移动,且控制转动轴以改变叶片组的出风方向。

优选的,信号发射器为红外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为红外接收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还包括光源,光源设置在罩体的边缘。

优选的,罩体呈圆形,光源在罩体上设置有3-8个,多个光源在罩体的边缘均布设置。

进一步的,罩体上设置有光源座,光源通过光源座安装在罩体上。

优选的,光源座包括伸缩旋转颈,光源可通过伸缩旋转颈调整出光角度。

进一步的,控制器还分别与多个光源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多个光源的开启和关闭。

优选的,底座上设置有触摸感应面板,触摸感应面板包括触摸感应芯片,用于感应触摸操作,触摸感应芯片感应触摸操作并将感应信息输出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光源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控制器中预设有多组光源组合开启模式,多组光源组合开启模式与多个触摸操作次数相对应。

优选的,罩体为合金罩体,罩体的镂空结构中的镂空图案的最大宽度小于1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轴、旋转电机、叶片组、罩体、障碍物感应器、信号接收器以及控制器,还包括信号发射器,旋转电机设置在转动轴上,叶片组由叶片轴以及多个叶片组成,每个叶片的根部均安装在叶片轴上,叶片轴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叶片组的多个叶片之间形成相同的夹角,罩体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罩体为镂空结构,叶片组在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下形成的风力透过罩体向外吹出,底座上还设置有多个滚轮,每个滚轮上均设置有轮架,轮架与底座之间通过转向轴连接,滚轮能够根据转向轴的转动改变方向,滚轮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机。障碍物感应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障碍物感应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出的信号以得到障碍的位置。信号接收器设置在罩体的边缘,用于接收由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以得到信号发射器所在的位置,控制器设置在底座上,控制器还分别与旋转电机、驱动电机、转向轴、转动轴、信号接收器、障碍物感应器之间电连接,控制器根据信号接收器得到的用户位置以及障碍物感应器得到的障碍位置,控制转向轴和驱动电机,以使得滚轮避开障碍并朝向信号发射器所在位置移动,且控制转动轴以改变叶片组的出风方向。使用者将信号发射器随身携带,信号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得到使用者所在的位置,通过控制器控制转向轴和驱动电机,使得滚轮改变方向并朝向使用者所在的位置移动,跟随使用者吹风,还能够根据障碍物感应器得到障碍物的位置,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滚轮改变方向以绕开障碍,使得风扇能够获取使用者的移动位置并跟随运动,能够始终跟随使用者送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的左视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2中T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图1的左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轴90、旋转电机20、叶片组30、罩体40、障碍物感应器63、信号接收器62以及控制器60,还包括信号发射器,旋转电机20设置在转动轴90上,叶片组30由叶片轴31以及多个叶片32组成,每个叶片32的根部均安装在叶片轴31上,叶片轴31与旋转电机20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叶片组30的多个叶片32之间形成相同的夹角,罩体40与转动轴90固定连接,罩体40为镂空结构,叶片组30在旋转电机20的输出轴的转动下形成的风力透过罩体40向外吹出,底座10上还设置有多个滚轮11,每个滚轮11上均设置有轮架12,轮架12与底座10之间通过转向轴13连接,滚轮11能够根据转向轴13的转动改变方向,滚轮11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机14。障碍物感应器63与控制器60电连接,障碍物感应器63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出的信号以得到障碍的位置。信号接收器62设置在罩体40的边缘,用于接收由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以得到信号发射器所在的位置,控制器60设置在底座10上,控制器60还分别与旋转电机20、驱动电机14、转向轴13、转动轴90、信号接收器62、障碍物感应器63之间电连接,控制器60根据信号接收器62得到的信号发射器的位置以及障碍物感应器63得到的障碍位置,控制转向轴13和驱动电机14,以使得滚轮11避开障碍并朝向信号发射器所在位置移动,且控制转动轴90以改变叶片组30的出风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中,罩体40可以为如图1中所示的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以下说明书的说明以及附图视图中均以圆形罩体40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应当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二,叶片组30由叶片轴31以及多个叶片32组成,如图1所示,叶片组30包括叶片轴31以及安装在叶片轴31上的5个叶片32仅为其中一种举例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中不限定叶片32的具体数量。但是,多个叶片32之间需要保持相同的夹角,即多个叶片32在叶片轴31上的安装偏转角度,以及相邻两叶片32根部之间的距离均相同,这样能够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此外,由于当叶片32的个数设置为奇数时,叶片32互相之间不易发生共振,叶片组30的旋转更平稳,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在转动时产生的噪声较小,减小持续噪声对用户的身体产生的不适或损伤,因此,通常情况下,叶片32设置为奇数个,具体数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定。

第三,如图1所示,罩体40与转动轴90固定连接,且罩体40为镂空结构。底座10用于承载转动轴90以及安装在其上的风扇的其他结构,如旋转电机20,叶片组30等,底座10以及转动轴90的形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保证底座10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安装和使用中保持稳定,且转动轴90能够转动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风扇的其他结构跟随转动水平方向即可。罩体40的镂空结构用于使叶片组30转动形成的风力透过罩体40吹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镂空结构的具体形状、图案不做具体限定,镂空结构需要尽可能减少对风力的阻挡,以便风力顺畅吹出。此外,镂空结构在不影响风力吹出的前提下,还能够以美观为目的,将镂空结构设计为其他特殊图案。

第四,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发射器通常由使用者随身携带,以便通过安装在底座10上的信号接收器62接收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从而通过获取信号发射器的位置得到用户所在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控制器60控制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向用户所在的位置移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未示出信号发射器。示例的,控制器60中预设有信号接收器62与信号发射器(即用户所在位置)的标准距离,该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通常保证使得用户能够感受到风力的同时又不会过于靠近即可。

第五,障碍物感应器63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发送端向外发出信号,发出的信号碰到障碍后返回并由接收端接收,从而能够根据接收端接收的信号得到障碍所在的位置。其中,障碍物感应器63可以包括多个发送端和对应的接收端,以便向不同的方向发送和接手信号,判定各个方向是否有障碍物。或者,障碍物感应器63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改变信号的发送方向,仅在风扇移动位置时,朝向风扇运动的方向发送和接收信号,判定运动方向上是否有障碍,避免碰撞即可。

第六,控制器60一方面,与信号接收器62以及驱动电机14和转向轴13电连接,根据信号接收器62得到的用户所在位置,控制转向轴13转动方向朝向用户所在的方向,并控制驱动电机14驱动滚轮11向用户所在的位置移动至预设距离;另一方面,控制器60还与障碍物感应器63电连接,在障碍物感应器63获取到障碍位置时,控制器60根据障碍所在位置,控制风扇的移动改变方向以绕开障碍,避免与障碍发生碰撞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轴、旋转电机、叶片组、罩体、障碍物感应器、信号接收器以及控制器,还包括信号发射器,旋转电机设置在转动轴上,叶片组由叶片轴以及多个叶片组成,每个叶片的根部均安装在叶片轴上,叶片轴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叶片组的多个叶片之间形成相同的夹角,罩体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罩体为镂空结构,叶片组在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下形成的风力透过罩体向外吹出,底座上还设置有多个滚轮,每个滚轮上均设置有轮架,轮架与底座之间通过转向轴连接,滚轮能够根据转向轴的转动改变方向,滚轮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机。障碍物感应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障碍物感应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出的信号以得到障碍的位置。信号接收器设置在罩体的边缘,用于接收由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以得到信号发射器所在的位置,控制器设置在底座上,控制器还分别与旋转电机、驱动电机、转向轴、转动轴、信号接收器、障碍物感应器之间电连接,控制器根据信号接收器得到的用户位置以及障碍物感应器得到的障碍位置,控制转向轴和驱动电机,以使得滚轮避开障碍并朝向信号发射器所在位置移动,且控制转动轴以改变叶片组的出风方向。使用者将信号发射器随身携带,信号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得到使用者所在的位置,通过控制器控制转向轴和驱动电机,使得滚轮改变方向并朝向使用者所在的位置移动,跟随使用者吹风,还能够根据障碍物感应器得到障碍物的位置,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滚轮改变方向以绕开障碍,使得风扇能够获取使用者的移动位置并跟随运动,能够始终跟随使用者送风。

优选的,信号发射器为红外发射器,信号接收器62为红外接收器。

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能够发送和接收红外线信号,红外发送接收设备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红外线信号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示例的,可以在罩体40上排布设置多个信号接收器62,以至少覆盖风扇出风侧的120°范围,信号接收器62均接收用户携带的信号发射器发出的红外信号,根据多个信号接收器62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的强弱程度从而准确的判定使用者所在的位置。

此外,障碍物感应器63中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也可设置为红外信号,由于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能够反射,当障碍物感应器63的发送端发出的红外信号遇到障碍物反射,从而被接收端接收,就能够根据障碍物感应器63的发送端发送红外线信号的方向,得到障碍物的方向,并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的强弱程度判断障碍物与风扇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障碍物的具体位置,以便控制风扇避开障碍物,避免碰撞。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还包括光源50,光源50设置在罩体40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在夜间使用时,由于使用者通常还要进行其他室内活动,必然需要开启室内照明灯光提供照明亮度,这种情况下,风扇会对室内光线造成一定程度的遮挡,尤其是当风扇放置在使用者与照明灯光之间时,这种遮挡情况较为明显,风扇叶片32转动会使得室内照明灯光形成周期性的明暗交替,人长期处于这种闪动的灯光环境下看书学习或看电视、娱乐,都极容易产生视觉的疲劳感,严重的情况还可能诱发其他眼部疾病。

因此,如图1所示,在罩体40的边缘位置设置光源50,这样一来,一方面,光源50设置在叶片组30之前,因此,叶片组30中叶片32的旋转不会对光源50发出的光线产生遮挡的作用,从而能够保证光源50的光线实现稳定的出光。此外,光源50设置在罩体40的边缘,也避免了光源50对叶片组30转动形成的风力的阻挡。如图1所示,光源50可以为条状光源,也可以为点状光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

优选的,罩体40呈圆形,光源50在罩体40上设置有3-8个,如图3所示,光源50在罩体40上设置有3个,多个光源50在罩体40的边缘均布设置。

如图3所示,罩体40呈圆形,尺寸略大于叶片32旋转的外周,以保证叶片组30在罩体40内旋转而不会与罩体40发生碰撞。光源50在罩体40的边缘上均布设置有3个,这样一来,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在使用其照明功能时,位于风扇前端的各个区域的光照程度较为均衡,避免局部位置光线强弱不均等,充分利用罩体40边缘的位置,同时,多个光源50还能够增加光照的整体强度和光照覆盖的范围。若光源50的设置数量小于3个,可能难以保证在整个风扇的出风方向上各处的光照强度的均衡性,若光源50的设置数量大于8个,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使用功耗。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罩体40上设置有光源座51,光源50通过光源座51安装在罩体40上。

如图4所示,光源50通过光源座51安装在罩体40上,一方面,能够提高光源50的固定稳定性,另一方面,光源50的内部走线通过光源座51连接,增加连接稳定性,且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外型整洁、美观。

优选的,如图4所示,光源座51包括伸缩旋转颈511,光源50可通过伸缩旋转颈511调整出光角度。

如图4所示,光源座51包括伸缩旋转颈511,示例的,伸缩旋转颈511为弹性可伸缩的内部结构(如弹簧结构),通过拉长或收起弹性结构,能够使得伸缩旋转颈511的长度增大或减小,同时,伸缩旋转颈511还能够转动方向,从而使得光源50的出光方向变化。这样一来,使用者能够根据使用需要,拉长或缩短光源座51上的伸缩旋转颈511,调整光源50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根据需要转动伸缩旋转颈511,以调整光源50的出光方向,有效的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光源50的使用自由度,以配合使用者对光源的各种使用需要。

优选的,光源50为LED灯。

LED光源相对于其他光源,具有能耗低、节能环保、低频闪、可实现多色显示、使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高等优点,普遍用于生活照明环境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中的光源50选用LED灯,在保证光源50的护眼效果的前提下,还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使用功耗。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控制器60还分别与多个光源50电连接,通过控制器60控制多个光源50的开启和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为了避免线路连线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视图清晰,在附图中均未示出线路连线关系。

第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中,对控制器60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如2中仅为示例的一种设置位置,事实上,为了保护控制器60避免受到碰触或撞击导致损伤,通常情况下,控制器60均设置在底座10内部。

第三,控制器6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于控制开关,控制信号即为使用者的按动操作)控制旋转电机20的启动和关闭。同时,控制器60分别连接多个光源50,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多个光源50的开启和关闭,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光源50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配合使用,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要触发相应的控制信号即可。

优选的,如图5所示,底座10上设置有触摸感应面板70,触摸感应面板70包括触摸感应芯片,用于感应触摸操作,触摸感应芯片感应触摸操作并将感应信息输出至控制器60,通过控制器60控制光源50的开启或关闭。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使用者的皮肤触摸与触摸感应面板70接触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中光源50的开启与关闭提供控制信号,避免按动开关在频繁使用后容易损坏,且使用者在通过按动的方式提供给控制器60相应的控制信号时,需要较大的按动力,而触摸感应面板70仅需与使用者的任意位置皮肤与触摸感应面板70接触即可,触摸感应面板70上的触摸感应芯片感应到触摸操作后,即可将感应信息输出至控制器60,以控制光源50的开启和关闭,同时,对于风扇的旋转电机20的控制也可以使用触摸感应面板70,能够有效的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的,控制器60中预设有多组光源组合开启模式,多组光源组合开启模式与多个触摸操作次数相对应。

这样一来,可以在控制器60中预先设置多组光源组合开启模式,示例的,当设置有3个光源50时,可以分别设置3个光源50为白光出光、暖光出光和黄光出光,多组光源组合开启模式对应触摸操作次数具体为:触摸一次时,白光出光的光源50开启,触摸两次时,白光出光和暖光出光的光源50同时开启,触摸三次时,白光出光的光源50关闭,暖光出光和黄光出光的光源50同时开启,触摸四次时,白光出光、暖光出光和黄光出光的光源50共同开启,触摸五次时,全部光源50关闭。使用者在多次触摸触摸感应面板70的过程中,能够对不同的出光方式进行选择,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预先设置的多组光源组合开启模式不宜设置过多,以致于影响选择的快捷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光学护眼模式以及生活常用场景进行设计和设置。

优选的,如图5所示,罩体40为合金罩体,罩体40的镂空结构中的镂空图案的最大宽度小于10mm。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使用安全性,罩体40为合金罩体,增加使用寿命,而且,为了避免使用者的无意操作或年龄较小的使用者好奇心较强且安全意识较差使得风扇转动的叶片32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罩体40的镂空结构中的镂空图案的最大宽度小于10mm,有效的阻挡使用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入罩体40内部。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罩体40背离风扇出风侧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件80。

如图6所示,在罩体40背离风扇出风侧的一侧设置固定件80,例如挂钩,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在用于放置使用的基础上,还可以挂设在墙体或其他支撑物上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