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821发布日期:2019-02-19 19:11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引射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引射泵。



背景技术:

引射泵也称为射流泵,是一种利用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作为工作流体来引射或抽吸具有较低压力或无压力流体的装置。引射泵广泛地应用于多种流体设备中。例如,它可以用在汽车的燃油供应系统中,以便引射油箱内部的燃油。

在汽车油箱的应用场合,引射泵通常与用于将燃油从油箱泵送至发动机的油泵相配合。具体地说,引射泵布置在油箱的底部,接收来自油泵支路或回油管路的加压燃油以作为工作液体,并且将油箱内部的燃油抽吸至油泵或油泵所在的储油桶,由此当油箱中燃油的液位亦即油位很低时也能通过油泵泵送燃油。

然而,现有的引射泵具有如下缺点:在热油环境下,混合管道的负压区内产生的空化效应会导致引射泵吸油能力及热油效率的降低,所以,为了降低空化效应产生的影响,则需要对引射泵工作时混合管道内负压区的压力及面积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双喷嘴结构的引射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射泵包括:

优选地,驱动管道,与所述驱动管道相连通的高压腔,构造形成于所述高压腔的液体流出端的第二喷嘴,吸油腔,混合管道,扩散管道,所述驱动管道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喷嘴。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嘴构造成与所述驱动管道一体化成型。

优选地,所述驱动管道具有远离所述高压腔的管道入口,以及与所述高压腔连通的管道出口,所述第一喷嘴构造形成于所述管道入口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嘴的喷嘴处开口直径与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嘴处开口直径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喷嘴的喷嘴处开口直径范围具体为:大于等于0.35mm且小于等于0.6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喷嘴的喷嘴处开口直径范围具体为:大于等于0.35mm且小于等于0.6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射泵由于具有双喷嘴结构,在热油环境下,其混合管道内的负压区压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负压区的面积显著减小,有效的提高了热油环境下引射泵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引射泵的吸油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引射泵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引射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现的引射泵。

目前应用在汽车油箱内部的引射泵只有一个喷嘴,燃油经压力驱动管道和高压腔后经由高压腔前端的喷嘴喷出,进而在喷嘴出口前端的混合管道内部形成压力值较低的负压区,此时如果处在热油环境下(例如油温在60摄氏度左右时),则会引起混合管道中的燃油产生空化效应,降低引射泵吸油效率。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并同样以安装在汽车油箱中的引射泵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引射泵包括:用于导入驱动液体(例如来自油泵支路或回油管路的加压燃油)的驱动管道1;与所述驱动管道1相连通的高压腔2;构造形成于所述高压腔2的液体流出端的第二喷嘴3;彼此连通的吸油腔4(也可称作吸油管道)和混合管道5;与所述混合管道5相连通的扩散管道6;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管道1内部的第一喷嘴7。

其中,所述第一喷嘴7可以构造成与所述驱动管道1一体化成型。做为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驱动管道1具有远离所述高压腔2的管道入口11,以及与所述高压腔2连通的管道出口12,所述第一喷嘴7构造形成于所述管道入口11处的驱动管道1的内部。

所述第一喷嘴7和所述第二喷嘴3可以为结构相同的喷嘴,例如所述第一喷嘴7的喷嘴处开口直径可以设置成与所述第二喷嘴3的喷嘴处开口直径大小相等,优选地,两者的喷嘴处开口直径范围具体可以设置为:大于等于0.35mm且小于等于0.65mm。

本实施例所述引射泵的工作模式如下:驱动液体经过驱动管道1内的一级喷嘴(第一喷嘴7)喷射进入高压腔2,高压腔2可以设置成尾端与钢球过盈配合保证密封性,驱动液体通过高压腔2前端的二级喷嘴(第二喷嘴3)形成高速射流喷射进入混合管道5,高速流体会引起混合管道5内局部压力降低并形成负压区,从而将油箱内流体(燃油)通过吸油腔4吸入混合管道5,高速流体与被吸入流体在混合管道5内混合后进入扩散管道6,流入储油盒,完成将油箱内流体吸入储油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驱动液体经过一级喷嘴(第一喷嘴7)后会发生耗散,形成低压流体并经过二级喷嘴(第二喷嘴3)后进一步发生耗散,从而使混合管道5内负压区域面积显著减小,压力提高。

经试验测试,在环境压力稳定、驱动管道的入口处压力均为4bar的情况下,经目前已有的单喷嘴引射泵的喷嘴喷出的驱动液体会在喷嘴出口处(混合管道内部)产生-1000Pa至-1500Pa的负压,而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双喷嘴结构的引射泵,其第二喷嘴3喷出的驱动液体产生的负压是-350Pa至-550Pa,相比较,混合管道5内负压区的压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另外,采用本实施例的双喷嘴结构后,前述形成的负压区的面积会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负压区压力的提高和面积的缩小可以有效遏制空化效应的产生。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