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电液转辙机闭式油路分体式集成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3066发布日期:2018-12-14 21:4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轨道电液转辙机闭式油路分体式集成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集动力源、液压操纵机构、油箱和过滤系统为一体的泵伐一体的液压系统,具体涉及轨道电液转辙机闭式油路分体式集成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轨道转辙机液压系统,大多沿用铁路上几十年来的结均形式,各自独立操控,占地面积大,管道连接头多,易产生泄漏点。随着高铁的建设、城市地铁在地下窄小的空间,城市地面轨道电车对设备占有的空间,均有苛刻的要求,原来适用于铁路线的转辙机已跟不上发展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轨道电液转辙机闭式油路分体式集成液压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轨道电液转辙机闭式油路分体式集成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柱塞泵、油箱、补油阀、油管组合件、空气滤清器、空心螺栓、缓冲油缸、圆柱销连接组件、通油块结构和过渡块,所述轴向柱塞泵与油箱顶部连接,所述补油阀与油箱内部上端连接,所述油管组合件与补油阀连接,所述油管组合件下端穿过空心螺栓与缓冲油缸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穿过油箱与轴向柱塞泵连接,所述缓冲油缸通过圆柱销连接组件与通油块结构连接,所述通油块结构下端通过油管组合件与过渡块连接;

其中,所述通油块结构包括:通油块、直动式溢流阀、过滤器螺盖、主油路滤芯、磁棒、磁棒挡环、单向阀组件、旁油路滤芯和油位标尺,所述直动式溢流阀与主油路滤芯连接,所述过滤器螺盖与主油路滤芯顶部连接,所述主油路滤芯设于通油块左侧端,所述磁棒与直动式溢流阀内部连接,所述磁棒挡环与磁棒连接,所述单向阀组件设于通油块右侧端,所述旁油路滤芯与主油路滤芯下端连接,所述油位标尺与通油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轴向柱塞泵上端设有:螺环、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圆柱头内六角紧定螺钉和纸垫,所述螺环与轴向柱塞泵顶部左右两端连接,所述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和圆柱头内六角紧定螺钉与螺环组合连接,所述纸垫设于轴向柱塞泵的泵口。

进一步,所述补油阀包括:上阀座、阀体和钢球,所述上阀座与阀体上端连接,所述钢球与阀体下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油管组合件包括:油泵接口、油管和油箱用铰接头,所述油管上端通过油泵接口与补油阀焊接连接,所述油管下端通过油泵接口和油箱用铰接头与空心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缓冲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钢球、密封座、螺栓和内六角螺塞,所述活塞与缸体内壁接触连接,所述活塞钢球设于活塞两端上,所述密封座与螺栓内侧连接,所述螺栓与内六角螺塞内侧连接,所述内六角螺塞与缸体左右两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将传统的多个模块设备进行整合,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少,重量轻,能在窄小的空间轻松布局,而技术指标和原来系统对比毫不逊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轴向柱塞泵的结构图。图4为补油阀的结构图。

图5为缓冲油缸的结构图。图6为通油块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轴向柱塞泵100、螺环110、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120、圆柱头内六角紧定螺钉130和纸垫140。

油箱200、补油阀300、上阀座310、阀体320和钢球330。

油管组合件400、油泵接口410、油管420和油箱用铰接头430。

空气滤清器500、空心螺栓600、缓冲油缸700、缸体710、活塞720、活塞钢球730、密封座740、螺栓750和内六角螺塞760。

圆柱销连接组件800、通油块结构900、通油块910、直动式溢流阀920、过滤器螺盖930、主油路滤芯940、磁棒950、磁棒挡环960、单向阀组件 970、旁油路滤芯980、油位标尺990和过渡块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电液转辙机闭式油路分体式集成液压系统包括:轴向柱塞泵100、油箱200、补油阀300、油管组合件400、空气滤清器500、空心螺栓600、缓冲油缸700、圆柱销连接组件800、通油块结构 900和过渡块1000,轴向柱塞泵100与油箱200顶部连接,补油阀300与油箱200内部上端连接,油管组合件400与补油阀300连接,空气滤清器500穿过油箱200)与轴向柱塞泵100连接,油管组合件400下端穿过空心螺栓600与缓冲油缸700连接,缓冲油缸700通过圆柱销连接组件800与通油块结构900连接,通油块结构900下端通过油管组合件400与过渡块 1000连接;

如图6所示,其中,通油块结构900包括:通油块910、直动式溢流阀 920、过滤器螺盖930、主油路滤芯940、磁棒950、磁棒挡环960、单向阀组件970、旁油路滤芯980和油位标尺990,直动式溢流阀920与主油路滤芯940连接,过滤器螺盖930与主油路滤芯940顶部连接,主油路滤芯940 设于通油块910左侧端,磁棒950与直动式溢流阀920内部连接,磁棒挡环960与磁棒950连接,单向阀组件970设于通油块910右侧端,旁油路滤芯980与主油路滤芯940下端连接,油位标尺990与通油块910连接。

如图3所示,轴向柱塞泵100上端设有:螺环110、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120、圆柱头内六角紧定螺钉130和纸垫140,螺环与轴向柱塞泵100顶部左右两端连接,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120和圆柱头内六角紧定螺钉130 与螺环110组合连接,纸垫140设于轴向柱塞泵100的泵口。

如图4所示,补油阀300包括:上阀座310、阀体320和钢球330,上阀座310与阀体320上端连接,钢球330与阀体320下端连接。

油管组合件400包括:油泵接口410、油管420和油箱用铰接头430,油管420上端通过油泵接口410与补油阀300焊接连接,油管420下端通过油泵接口410和油箱用铰接头430与空心螺栓600连接。

如图5所示,缓冲油缸700包括:缸体710、活塞720、活塞钢球730、密封座740、螺栓750和内六角螺塞760,活塞720与缸体710内壁接触连接,活塞钢球730设于活塞720两端上,密封座740与螺栓750内侧连接,螺栓750与内六角螺塞760内侧连接,内六角螺塞760与缸体710左右两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轴向柱塞泵100通过油泵接口410、油管 420配合油箱用铰接头430,将自己隐藏于油箱200前端,压缩了空间。然后将传动轴通过连轴器和电机连为一体,液压操纵系统置于油箱后端,直接和油泵进出油口连接,取消了原来用于连接的油管,降低了外泄漏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少,重量轻,能在窄小的空间轻松布局,而技术指标和原来系统对比毫不逊色。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