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阀防堵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3784发布日期:2019-01-04 23:40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底阀防堵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阀防堵塞装置。



背景技术:

底阀实际上是止回阀的一种,起着防止水倒流的作用。底阀主要应用于水泵等处理浆液的机械设备,通常底阀会被安装在水泵水下吸管的底端,来防止浆液回流。目前国内品牌的底阀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质量普遍较差;密封不严,存在漏水问题等;传统的使用方法系底阀通过管道与水泵连接,深入水池底部。底阀工作时,水进入底阀由水泵泵出,在底阀附近的一些杂物由于吸水扬程的作用而被吸堵在底阀的滤网上,使水泵的进水截面减少,造成水泵的工作效率降低,严重的还会发生底阀堵塞,造成水泵空打损坏。

专利号为CN206830433U虽然也公开了一种渣浆泵底阀防堵塞装置,然而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装配和使用并不方便,且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过滤功能、能够防止底阀吸入口部分堵塞的底阀防堵塞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底阀防堵塞装置,包括内筒及固定在内筒底端的底阀吸入口,所述内筒外部设置有顶部、底部均为开口的外筒,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均匀布满圆形滤孔,外筒与内筒之间通过若干层定位梁相对固定。

为了便于外筒与内筒固定,所述每层定位梁包括若干绕内筒中心均匀分布的支撑杆。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梁为两层,每层定位梁包括两横梁及两纵梁,两横梁处于同一直线上,两纵梁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横梁与纵梁相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外筒顶端设置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底阀防堵塞装置可有效解决水泵底阀堵塞情况,保证水泵的长周期运行,与没有使用该结构的泵吸入口设计相比,该结构既保证了颗粒物及泥灰阻塞吸入口,又易于清理,该套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并且改造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本装置适用于水中颗粒物多、泥灰等积聚物易堵塞吸入口的管道进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阀防堵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阀防堵塞装置的定位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筒,2.底阀吸入口,3.外筒,4.滤孔,5.定位梁,51.纵梁,52.横梁,6.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底阀防堵塞装置,包括内筒1及固定在内筒1底端的底阀吸入口2,所述内筒1外部设置有顶部、底部均为开口的外筒3,所述外筒3的筒壁上均匀布满圆形滤孔4,外筒3与内筒1之间通过若干层定位梁5相对固定,所述每层定位梁5包括若干绕内筒1中心均匀分布的支撑杆,所述外筒3顶端设置有吊耳6。

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梁5为两层,每层定位梁5包括两横梁52及两纵梁51,两横梁52处于同一直线上,两纵梁51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横梁52与纵梁51相垂直,即两横梁52与两纵梁51围成井字形,内筒1处于横梁52与纵梁51交叉的位置。定位梁5可以稳定内筒1与外筒3的连接,使外筒3在不影响内筒1底阀的情况下,自由上下。相对于环形的支撑板结构,该结构的定位梁5安装制作更方便,也易于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为一个圆形的外筒3,罩壁上连有定位梁5,以此固定外筒3与内筒1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外筒3布满圆形滤孔4,滤孔口采用滤网阻隔垃圾的吸入;本实用新型的外筒3为开口设计,方便取出清理垃圾;本实用新型的外筒3没有封底,可直接插入池底7,可以在不动内筒1与底阀的情况下,只将外筒3取出清理垃圾,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底阀防堵塞装置可有效解决水泵底阀堵塞情况,保证水泵的长周期运行,与没有使用该结构的泵吸入口设计相比,该结构既保证了颗粒物及泥灰阻塞吸入口,又易于清理,该套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并且改造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本装置适用于水中颗粒物多、泥灰等积聚物易堵塞吸入口的管道进口。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