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844发布日期:2019-02-10 23:33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力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开采的进行,地层压力亏空,需要向地层中压注介质补充地层能量以达到顺利开采原油的目的。注水泵就是一种向地层压注液体介质的一种生产设备。

现有柱塞式注水泵多采用一体式泵头,两个以上柱塞在同一泵头内往复运动,泵头在高压液体介质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易损坏,且泵头损坏后不易修复,往往需要更换整体式泵头才能使注水泵恢复正常工作,从而造成维护困难,维修成本过高,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所述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包括柱塞往复机构、吸排流道泵头、吸排增压组件;所述柱塞往复机构插于所述吸排流道泵头中;所述吸排增压组件与所述吸排流道泵头连接;所述柱塞往复机构包括锁紧螺母、柱塞、盘根压套、函体压帽、密封函体、内导向套、外导向套、盘根、连接法兰;所述盘根压套、内导向套、外导向套、盘根装于密封函体内并由函体压帽压紧;所述柱塞装于密封函体内;所述密封函体插于所述吸排流道泵头内;所述并密封函体与所述连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吸排流道泵头内部开设有进液流道及排液流道,并在两侧设有进液法兰和排液法兰;所述吸排增压组件内部设置有吸入腔和排出腔;所述吸入腔内安装有进液阀组;所述排出腔内安装有排液阀组。

其中,所述进液流道及排液流道均为盲孔。

其中,所述吸入腔与所述进液流道连通;所述排出腔与所述排液流道连通。

其中,所述进液流道包括第一进液流道、第二进液流道、第三进液流道;所述排液流道包括第一排液流道、第二排液流道、第三排液流道;所述第一进液流道经第一吸排增压组件进液流道、吸入腔、排液阀组、排出腔排液流道与所述第一排液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流道经第二吸排增压组件进液流道、吸入腔、排液阀组、排出腔排液流道与所述第二排液流道连通;所述第三进液流道经第三吸排增压组件进液流道、吸入腔、排液阀组、排出腔排液流道与所述第三排液流道连通。

其中,所述进液阀组包括第一锁紧螺母、第一弹簧座、第一阀体弹簧、第一定位套、第一阀板、第一阀体;所述第一定位套装于第一阀体上;所述第一阀板装于第一定位套上;所述第一阀体弹簧装于第一弹簧座上,并利用第一锁紧螺母装于第一阀体上且与第一定位套压紧;所述排液阀组包括第二锁紧螺母、第二弹簧座、第二阀体弹簧、第二定位套、第二阀板、第二阀体;所述第二定位套装于第二阀体上;所述第二阀板装于第二定位套上;所述第二阀体弹簧装于第二弹簧座上,并利用第二锁紧螺母装于第二阀体上且与第二定位套压紧;所述进液阀组与排液阀组通用互换。

其中,所述吸入腔设有与所述第一阀体配合装配的锥面;所述排出腔设有与所述第二阀体配合装配的锥面。

其中,所述吸排增压组件在排出腔的上方安装有丝堵,侧方安装有盲板法兰;所述丝堵与吸排增压泵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盲板法兰通过螺钉与吸排增压泵头连接。

其中,所述各组件及零部件间需要密封的位置安装有特制密封圈。

其中,所述吸排流道泵头及吸排增压组件通过螺栓与注水泵箱体连接。

其中,所述柱塞往复机构通过螺栓与所述吸排流道泵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采用分体式泵头模块话设计,能够在不同排量泵组间互换、组合使用,维修、拆装方便,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吸排增压组件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吸排流道泵头半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进、排液法兰示意图。

柱塞往复机构(I)、吸排流道泵头(IV)、吸排增压组件(V)、进液阀组 (III)、排液阀组(II)、锁紧螺母(1)、柱塞(2)、函体压帽(3)、盘根压套(4)、外导向套(5)、盘根(6)、密封函体(7)、内导向套(8)、连接法兰(9)、排液流道(10)、排液流道(11)、密封圈(12)、丝堵(15)、排出腔(16)、第二锁紧螺母(17)、第二弹簧座(18)、第二阀体弹簧(19)、第二定位套(20)、第二阀板(21)、第二阀体(22)、板法兰(24)、吸入腔(25)、第一锁紧螺母(26)、第一弹簧座(27)、第一阀体弹簧(28)、第一定位套(29)、第一阀板(30)、第一阀体(31)、吸排增压泵头(33)、进液流道(34)、进液法兰(35)、排液法兰(36)、第一进液流道(34-1)、第二进液流道(34-2)、第三进液流道(34-3)、第一排液流道(10-1)、第二排液流道(10-2)、第三排液流道(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所述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包括柱塞往复机构I、吸排流道泵头IV、吸排增压组件V;所述柱塞往复机构I插于所述吸排流道泵头IV中;所述吸排增压组件V与所述吸排流道泵头IV连接;所述柱塞往复机构I包括锁紧螺母1、柱塞2、盘根压套4、函体压帽3、密封函体7、内导向套8、外导向套5、盘根6、连接法兰9;所述盘根压套4、内导向套8、外导向套5、盘根6装于密封函体7内并由函体压帽3压紧;所述柱塞2装于密封函体7内;所述密封函体7插于所述吸排流道泵头IV内;所述密封函体7与所述连接法兰9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吸排流道泵头IV内部开设有进液流道34及排液流道10,并在两侧设有进液法兰35和排液法兰36;所述吸排增压组件V内部设置有吸入腔25和排出腔16;所述吸入腔25内安装有进液阀组III;所述排出腔16内安装有排液阀组II。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流道34及排液流道10均为盲孔。

进一步的,所述吸入腔25与所述进液流道34连通;所述排出腔16与所述排液流道10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流道34包括第一进液流道34-1、第二进液流道34-2、第三进液流道34-3;所述排液流道10包括第一排液流道10-1、第二排液流道10-2、第三排液流道10-3;所述第一进液流道34-1与所述第一排液流道 10-1连通;所述第二进液流道34-2与所述第二排液流道10-2连通;所述第三进液流道34-3与所述第三排液流道10-3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阀组III包括第一锁紧螺母26、第一弹簧座27、第一阀体弹簧28、第一定位套29、第一阀板30、第一阀体31;所述第一定位套29装于第一阀体31上;所述第一阀板30装于第一定位套29上;所述第一阀体弹簧28装于第一弹簧座27上,并利用第一锁紧螺母26装于第一阀体 31上且与第一定位套29压紧;所述排液阀组II包括第二锁紧螺母17、第二弹簧座18、第二阀体弹簧19、第二定位套20、第二阀板21、第二阀体22;所述第二定位套20装于第二阀体22上;所述第二阀板21装于第二定位套 20上;所述第二阀体弹簧19装于第二弹簧座18上,并利用第二锁紧螺母17 装于第二阀体22上且与第二定位套20压紧;所述进液阀组III与排液阀组 II通用互换。

进一步的,所述吸入腔25设有与所述第一阀体31配合装配的锥面;所述排出腔16设有与所述第二阀体22配合装配的锥面。

进一步的,所述吸排增压组件V在排出腔16的上方安装有丝堵15,侧方安装有盲板法兰24;所述丝堵15与吸排增压泵头3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盲板法兰24通过螺钉与吸排增压泵头33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各组件及零部件间需要密封的位置安装有特制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吸排流道泵头IV及吸排增压组件V通过螺栓与注水泵箱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柱塞往复机构I通过螺栓与所述吸排流道泵头IV连接。

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工作原理如下:进液时,注水泵柱塞2抽吸吸入腔 25内液体,第二阀板21在抽吸负压、第二阀体弹簧19和排液流道10的压力多重作用下与第二阀体22贴合关闭排液流道11,排液流道11内液体不能回流;同时,第一阀板30在抽吸负压作用下压缩第一阀体弹簧28并与第一阀体31分离,进液流道32打开,进液流道32液体进入吸入腔25及密封函体7的内部空间。排液时,注水泵柱塞2推压密封函体7内液体,第一阀板 30在第一阀体弹簧28及密封函体7的内部空间液体压力作用下与第一阀体 31贴合关闭进液流道32,进液流道32内液体不能进入吸入腔25及密封函体 7内;同时,第二阀板21在吸入腔25液体压力作用下与第二阀体22分离,排液流道11打开,吸入腔25及密封函体7内液体进入排液流道10。如此往复,多柱塞交替进行抽吸、推压,实现液体正常压注。

本实用新型的注水泵分体式液力端采用分体式泵头模块化设计,能够在不同排量泵组间互换、组合使用,维修、拆装方便,节省人力物力。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