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4414发布日期:2018-12-21 20:31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液压系统可分为两类: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以传递动力和运动为主要功能。液压控制系统则要使液压系统输出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特别是动态性能),通常所说的液压系统主要指液压传动系统。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船舶上一般将液压系统应用于推进系统及升降系统上,长时间工作容易造成液压油油温升高。

但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现有的船舶液压推进系统及升降系统油温直接在外部加冷却器设计或是直接设计较大风机进行风冷,容易因为油温太高,冷却太慢,导致整个液压系统稳定性降低,对液压泵损害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双层结构,内层装油,外层用冷却剂,冷却面积大,提高了船用液压油冷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包括外箱体、内箱体、散热器,所述外箱体下四角设置有支撑腿,所述外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塞,所述外箱体前面设置有水位窗,所述水位窗一侧设置有透视孔,所述透视孔内设置有油位窗,所述外箱体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面设置有第一软管,所述外箱体远离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面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进水管一侧设置有第二软管,所述外箱体内设置有所述内箱体,所述内箱体顶部设置有油管,所述内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油塞,所述外箱体后面设置有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部设置有蛇形管,所述散热器前面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器一侧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上面设置有PID控制器,所述蛇形管内设置有冷却剂,所述PID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阀和所述循环泵使用电连接,所述外箱体焊接在所述内箱体外,所述支撑腿焊接在所述外箱体下,所述排油塞和所述内箱体使用密封螺纹连接,所述排油塞穿过所述外箱体,所述油管焊接在所述内箱体上,所述第一软管分别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循环泵使用卡箍连接,所述第二软管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散热器使用卡箍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外箱体,所述水位窗镶嵌在所述外箱体上,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散热器使用螺栓连接,所述散热板焊接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散热器呈长方形。

上述结构中,高温液压油从所述油管进入所述内箱体后,热量通过所述内箱体传递给所述外箱体内的所述冷却剂,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所述PID控制器,所述PID控制器启动所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驱动所述冷却剂移动,所述冷却剂通过所述外箱体上的所述出水管流过所述第一软管进入所述散热器内的所述蛇形管,热量通过所述蛇形管传递给所述散热器并通过所述散热板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冷却的所述冷却剂流过所述第二软管通过所述进水管流回所述外箱体内继续吸收热量,所述PID控制器通过所述控制阀调节所述冷却剂的流动速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用液压油冷却的效果,所述排水塞和所述外箱体使用密封螺纹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用液压油冷却的效果,所述油管穿过所述外箱体。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用液压油冷却的效果,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焊接在所述外箱体两侧。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用液压油冷却的效果,所述油位窗镶嵌在所述内箱体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用液压油冷却的效果,所述蛇形管镶嵌在所述散热器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用液压油冷却的效果,所述油位窗的厚度和所述外箱体的厚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双层结构,内层装油,外层用冷却剂,冷却面积大,效率高;

2、增加PID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阀,自动调节冷却剂流动速度;

3、结构紧凑,减少了空间占用量,避免了使用大风机占用大量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的内箱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的散热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的电路结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箱体;2、支撑腿;3、排水塞;4、排油塞;5、进水管;6、控制阀;7、第二软管;8、透视孔;9、油位窗;10、散热器;11、PID控制器;12、循环泵;13、油管;14、第一软管;15、出水管;16、水位窗;17、温度传感器;18、内箱体;19、散热板;20、蛇形管;21、冷却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船用液压油冷却装置,包括外箱体1、内箱体18、散热器10,外箱体1下四角设置有支撑腿2,支撑整体,外箱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塞3,方便排出废旧冷却剂21,外箱体1前面设置有水位窗16,便于观察冷却剂21剩余量,水位窗16一侧设置有透视孔8,防止油位窗9,透视孔8内设置有油位窗9,便于观察液压油剩余量,外箱体1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7型号为PT100型,温度传感器17上方设置有出水管15,冷却剂21的出口,出水管15上面设置有第一软管14,连接出水管15和循环泵12,外箱体1远离温度传感器17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5,冷却剂21的进口,进水管5上面设置有控制阀6,控制冷却剂21流动速度,进水管5一侧设置有第二软管7,连接进水管5和散热器10,外箱体1内设置有内箱体18,盛放液压油,内箱体18顶部设置有油管13,液压油进入内箱体18的通道,内箱体18底部设置有排油塞4,方便排出废旧液压油,外箱体1后面设置有散热器10,散发热量的场所,散热器10内部设置有蛇形管20,增加冷却剂21和散热器10的热交换面积,散热器10前面设置有散热板19,增加热量散发的空气中的面积,散热器10一侧设置有循环泵12,循环泵12型号为KCB300型,循环泵12上面设置有PID控制器11,PID控制器11型号为MSRE07,蛇形管20内设置有冷却剂21,热量交换的介质,PID控制器11分别与温度传感器17、控制阀6和循环泵12使用电连接,保证控制信号传输,外箱体1焊接在内箱体18外,结实耐用,支撑腿2焊接在外箱体1下,牢固可靠,排油塞4和内箱体18使用密封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排油塞4排油,排油塞4穿过外箱体1,保证从外部拆装排油塞4,油管13焊接在内箱体18上,增加强度,第一软管14分别与出水管15和循环泵12使用卡箍连接,便于拆装更换第一软管14,第二软管7分别与进水管5和散热器10使用卡箍连接,便于拆装更换第二软管7,温度传感器17穿过外箱体1,保证温度传感器17浸入冷却剂21,水位窗16镶嵌在外箱体1上,耐磨耐用,循环泵12与散热器10使用螺栓连接,便于拆装维修循环泵12,散热板19焊接在散热器10上,延长使用寿命,散热器10呈长方形,便于放置。

上述结构中,高温液压油从油管13进入内箱体18后,热量通过内箱体18传递给外箱体1内的冷却剂21,温度传感器17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传递给PID控制器11,PID控制器11启动循环泵12,循环泵12驱动冷却剂21移动,冷却剂21通过外箱体1上的出水管15流过第一软管14进入散热器10内的蛇形管20,热量通过蛇形管20传递给散热器10并通过散热板19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冷却的冷却剂21流过第二软管7通过进水管5流回外箱体1内继续吸收热量,PID控制器11通过控制阀6调节冷却剂21的流动速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用液压油冷却的效果,排水塞3和外箱体1使用密封螺纹连接,增加密封,防止漏水,油管13穿过外箱体1,保证液压油与外界流通,进水管5和出水管15分别焊接在外箱体1两侧,不容易脱落,油位窗9镶嵌在内箱体18上,稳固可靠,蛇形管20镶嵌在散热器10内,增加接触散热,油位窗9的厚度和外箱体1的厚度相等,保证外箱体1表面平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