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052发布日期:2019-02-12 21:3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泵具有泵盖、叶轮和电机,泵盖设置有容置叶轮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水由进水孔进入第一腔室,在电机驱动叶轮运行的作用下,带动水流从出水孔处排出,这一过程中水经叶轮带动,水的压力和流速增加。

然而,叶轮旋转产生的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以叶轮为中心朝叶轮周边不定向喷射,而叶轮与进水孔之间会存留有缝隙,喷出的水流有一部分会流向叶轮与进水孔之间的缝隙处,出现回流现象。这部分回流水阻碍了进水孔水流的速度和流入量,大幅度降低水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泵,可以对回流水进行阻挡,减少或防止回流水对进水孔的水流产生影响,提升水泵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水泵,包括泵盖、叶轮和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泵盖设置有容置叶轮的第一腔室,第一腔室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和叶轮之间设置有用于减少或防止水从第一腔室回流至进水孔的挡水部件。

优选的,挡水部件包括第一环,第一环环绕进水孔设置,第一环与第一腔室或叶轮连接。

优选的,挡水部件包括连接第一腔室的第一环、连接叶轮的第二环,进水孔设置于第一环内部,第一环延伸至第二环的内侧。

优选的,第一腔室设置有第一底壁和环绕叶轮的第一侧壁,进水孔设置于第一底壁,出水孔设置于第一侧壁,第一底壁与叶轮的距离沿叶轮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第一腔室的横截面积沿靠近电机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第一腔室设置有第一底壁和环绕叶轮的第一侧壁,进水孔设置于第一底壁,出水孔设置于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与叶轮的距离沿叶轮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挡水凸起,挡水凸起用于将水流导向至出水孔。

优选的,泵盖设置有第一通气管,第一通气管设置有朝进水孔内延伸的第一管部。

优选的,泵盖设置有连通出水孔的出水管和连通出水管的第二通气管。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泵通过在进水孔和叶轮之间设置挡水部件,对回流水进行阻挡,减少或防止回流水对进水孔的水流产生影响,提升水泵工作效率;同时,挡水部件还可以对流入进水孔的水流流动进行导向,将水引导至叶轮中心,进一步提高水泵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泵中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泵盖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泵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水泵,包括泵盖1、叶轮9和驱动叶轮9转动的电机,泵盖1设置有容置叶轮9的第一腔室3。第一腔室3设置有进水孔5和出水孔71。

对于常见的离心式水泵,第一腔室3设置有第一底壁32和环绕叶轮9的第一侧壁31,第一侧壁31背向第一底壁32的一侧与电机连接密封。

相应的,进水孔5设置于第一底壁32,出水孔71设置于第一侧壁31。

水泵工作时,水由进水孔5进入第一腔室3,然后沿叶轮9的轴线方向进入叶轮9内部,然后沿叶轮9的径向方向从叶轮9流出,最后从出水孔71排至水泵外侧。

由于叶轮9与第一腔室3存留缝隙,水经叶轮9的径向流出后并不会全部从出水孔71流出,一部分水会从叶轮9与第一腔室3之间的缝隙流至进水孔5,这一部分水称之为回流水。

由于回流水占用了进水孔5周围的空间,对外部水进入第一腔室3产生阻碍,这就导致进水孔5引入的水量减少,进而减少了水泵的进水量,也限制了水泵的出水量,降低水泵的效率。

而且,回流水的流动方向与进水孔的水流方向垂直,回流水还对进水孔5处的水流方向产生干扰,使得进水孔5的水不能够全部流向叶轮9。

一部分水会从叶轮9与第一腔室3之间的缝隙流向出水孔71,出现水未被叶轮9驱动的情况,导致水泵的出水速度和压力不能满足要求。

为减少或防止回流水的影响,进水孔5和叶轮9之间设置有挡水部件,挡水部件用于减少从叶轮9回流至进水孔5的水量,甚至,实现防止水经叶轮9回流至进水孔5。

挡水部件可以是挡水柱、挡水板等形式,但容易存在缝隙,不能完全阻挡回流水的流动。

挡水部件可以单个零件,安装在第一腔室3或叶轮9上,挡水部件也可以与周围部件一体成型,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挡水部件的第一个实施例,挡水部件包括第一环51,第一环51环绕进水孔5设置,第一环51与第一腔室3或叶轮9连接。

第一环51与第一腔室3或叶轮9连接,既可以是零件组装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作为挡水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挡水部件包括连接第一腔室3的第一环51、连接叶轮9的第二环91,进水孔5设置于第一环51内部,第一环51延伸至第二环91的内侧。

第一环51延伸至第二环91的内侧,是指,在水泵的运行过程中,第一环51要延伸至第二环91的内侧,不需要在水泵停止时第一环51保持在第二环91的内侧,同时,第一环51延伸至第二环91的内侧,是指,第一环51与第二环91沿垂直于叶轮9的轴线方向上有重叠,不需要完全重合。

作为挡水部件的第三个实施例,挡水部件包括连接第一腔室3的第一环51、连接叶轮9的第二环91,进水孔5设置于第一环51内部,第一环51设置于第二环91背向叶轮9一侧。

第一环51设置于第二环91背向叶轮9一侧,换句话说,第一环51和第二环91沿垂直于叶轮9的轴线方向没有重叠。

不建议第二环91位于第一环51内,否则第二环91会成为水由进水孔5朝叶轮9流动的阻碍。

挡水部件包括第一环51,也即第一环51设置在进水孔5和叶轮9之间。第一环51减少了第一底壁32与叶轮9之间的缝隙,减少流向进水孔5的回流水量,进而第一环51可以对回流水的流动产生阻隔,减少回流水对进水孔5处水流流动的干扰。

第一环51同时可以对进水孔5内的水流进行导向,便于将水流引导至叶轮9处。

对于叶轮9,叶轮9通常包括转轴和沿转轴的径向延伸的若干叶片。转轴与电机项连接为现有连接方式,根据成本和密封需要选择。

为降低成本和提升叶轮9的效率,可以使为第二环91为叶轮9的组成部分,第二环91与若干叶片连接,相邻叶片与第二环91配合形成水流通道。

为减少回流水对进水孔5进水的影响,可以通过方便将回流水排出出水孔71来实现。

为方便水泵排水,可以使第一底壁32与叶轮9的距离沿叶轮9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底壁32与叶轮9的最大距离位置位于第一底壁32靠近出水孔71处,同样,第一底壁32与叶轮9的最小距离位置位于第一底壁32靠近出水孔71处。

也即第一腔室3与叶轮9形成的排水通道沿叶轮9的转动方向增大,便于水排出水泵。

为使贴合第一底壁32流动的回流水能够方便的流出出水孔71,可以使出水孔71设置于第一侧壁31靠近第一底壁32一侧。

由于水经叶轮9驱动后会沿叶轮9的径向流动,水会直接冲击第一侧壁31,然后水反向冲击叶轮9,阻碍了叶轮9的正常运行,减少了水泵的有效输出。

为减少第一侧壁31对水流流动的阻碍,可以使第一腔室3的横截面积沿叶轮9的轴线方向渐变。

也即,水流方向与第一侧壁31存在夹角,水流经第一侧壁31导向后沿叶轮9的轴线方向流动,不会反向冲击叶轮9,方便水泵将水排出。

为便于生产制造,可以使第一腔室3的横截面积沿靠近电机的方向增大。也即,第一腔室3可以通过铸造成型方式成型。

由于第一侧壁31和叶轮9之间不可避免存留有缝隙,为避免水流在第一腔室3内旋转而未能够顺利的经出水孔71排出,可以使第一侧壁31与叶轮9的距离沿叶轮9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

第一侧壁31与叶轮9的距离沿叶轮9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同样扩大了排水通道,便于水排出。

为进一步方便将水从出水孔71排出,可以使第一腔室3内设置有挡水凸起33,挡水凸起33用于将水流导向至出水孔71,挡水凸起33设置于出水孔71沿叶轮9转动方向的一侧。

挡水凸起33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31或第一底壁32上,挡水凸起33的顶部表面可以用于配合形成第一侧壁31或第一底壁32与叶轮9的距离变化关系,降低制造难度。

为增加水的含氧量,可以使泵盖1设置有第一通气管4,进而,第一通气管4设置有朝进水孔5内延伸的第一管部6。

进水孔5可以连接有进水管2,方便将容器内的水引入水泵内,第一通气管4可以设置在进水管2上。

由于进水孔5处直径通常比进水管2直径小,水流速度大,水压小,吸气负压大,吸气量增加,而且,水流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同,水流对空气的阻力小,有利于空气进入水泵内,同时,叶轮9会第一通气管4引入的空气进行切割,使空气变为细小气泡,使气泡在水中长时间存留,提高水的含氧量。

为进一步增加水的含氧量,泵盖1设置有连通出水孔71的出水管7和连通出水管7的第二通气管8。

为防止手指进入第一腔室3受伤害,可以使出水孔71内设置有防护栅格。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