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013发布日期:2019-01-08 21:4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潜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潜水泵。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包括叶轮室、轮毂、泵体、导叶、油室和转轴;所述叶轮室的顶部与导叶的底部固定,所述轮毂设在叶轮室内,所述泵体设在导叶内,所述泵体位于轮毂顶部,所述转轴贯穿泵体且底端位于轮毂内;所述油室设在泵体内,所述泵体的底面下设有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套在转轴上,所述泵体的底面设有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套在转轴上;所述圆柱滚子轴承的上部位于油室内,底面与机械密封的顶部相抵;所述转轴还设有套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油室内,所述油室内设有冷却液。以上这种结构的潜水泵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潜水泵工作时,转轴转动,带动油室内的冷却液产生漩涡,使冷却液往上和往泵体的内壁甩,另外推力轴承在转轴转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使冷却液能对推力轴承有足够的冷却效果,必须使推力轴承位于冷却液液面下,在这种前提下促使油室内有足够的冷却液,从而导致油室内必须使用更多的冷却液,也会每次保养潜水泵时需要更换更多的冷却液,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另外油室内的冷却液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转轴的阻力,从而增加电机的负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少使用冷却液、且对推力轴承的冷却效果好、能减少使用成本、减少电机的负载的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潜水泵,包括叶轮室、轮毂、泵体、导叶、油室和转轴;所述叶轮室的顶部与导叶的底部固定,所述轮毂设在叶轮室内,所述泵体设在导叶内,所述泵体位于轮毂顶部,所述转轴贯穿泵体且底端位于轮毂内;所述油室设在泵体内,所述泵体的底面下设有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套在转轴上,所述泵体的底面设有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套在转轴上;所述圆柱滚子轴承的上部位于油室内,底面与机械密封的顶部相抵;所述转轴还设有套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位于油室内,所述油室内设有冷却液;所述油室内还设有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所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位于第三管件内,所述第二管件位于第一管件的上部,所述第二管件的直径大于第一管件的直径,所述第一管件套在转轴外,所述第二管件套在转轴上的推力轴承外,所述第一法兰的内壁与第一管件的外壁底面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一法兰的外壁与第三管件的内壁底面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二法兰的内壁与第二管件的外壁底部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二法兰的外壁与第一管件的内壁顶面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三法兰的内壁的底端面与第二管件的顶面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三法兰的外壁与第三管件的内壁顶部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安装后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所述空腔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第三法兰上;所述第一管件与第三管件上设有贯穿两者侧壁的至少一条以上第一通道,所述第一法兰的底面与推力轴承的底面齐平;在工作时推力轴承位于冷却液的液面下。

所述第一管件与第三管件上设有贯穿两者侧壁的至少一条以上第一通道是指,所述第一通道为沿径向分布的第四管件,所述第四管件一端与第一管件固定,所述第四管件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件固定,所述第四管件的内端端口位于第一管件内,所述第四管件的外端贯穿在第三管件的侧壁。

所述第一法兰的底面与推力轴承的底面齐平是指,所述空腔内设有油液或者水,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安装后的重力大于浮力,从而使所述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组成的浮箱。

所述第一法兰底部设有环形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壁与圆柱滚子轴承的外壁固定,所述支撑块的顶面与第一法兰的底面、推力轴承的底面相接触,所述支撑块的底面与泵体的内底面相抵。

所述第三法兰的内侧壁与转轴之间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外壁与第三法兰的内侧壁固定,内壁与转轴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管件的内壁与转轴之间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管件的内壁与推力轴承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油室内增加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且安装后悬浮在油室内且第一法兰的底面与推力轴承的底面齐平,在转轴带动冷却液往上和往泵体的内壁甩,能被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压住,避免冷却液往上和往泵体的内壁甩,从而使推力轴承能位于冷却液液面下。这样不但能减少有室内的冷却液,而且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第一管件、第二管件和第三管件组成的部件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安装到油室内后也能大大减少冷却液的使用量,这样能两方面减少冷却液的使用量,对推力轴承的冷却效果好、能减少使用成本、减少电机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室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叶轮室,2、轮毂,3、泵体,4、导叶,5、油室,6、转轴,7、机械密封,8、圆柱滚子轴承,9、第一法兰,10、第二法兰,11、第三法兰,12、第一管件,13、第二管件,14、第三管件,15、推力轴承,16、第四管件,17、开口,18、挡圈,19、支撑块,20、第二通道,21、第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包括叶轮室1、轮毂2、泵体3、导叶4、油室5和转轴6;所述叶轮室1的顶部与导叶4的底部固定,所述轮毂2设在叶轮室1内,所述泵体3设在导叶4内,所述泵体3位于轮毂2顶部,所述转轴6贯穿泵体3且底端位于轮毂2内;所述油室5设在泵体3内,所述泵体3的底面下设有机械密封7,所述机械密封7套在转轴6上,所述泵体3的底面设有圆柱滚子轴承8,所述圆柱滚子轴承8套在转轴6上;所述圆柱滚子轴承8的上部位于油室5内,底面与机械密封7的顶部相抵;所述转轴6还设有套有推力轴承15,所述推力轴承15位于油室5内,所述油室5内设有冷却液,冷却液可以为油或者水。

所述油室5内还设有第一法兰9、第二法兰10、第三法兰11、第一管件12、第二管件13和第三管件14;所述第一管件12、第二管件13位于第三管件14内,所述第二管件13位于第一管件12的上部,所述第二管件13的直径大于第一管件12的直径,所述第一管件12套在转轴6外,所述第二管件13套在转轴6上的推力轴承15外,所述第一法兰9的内壁与第一管件12的外壁底面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一法兰9的外壁与第三管件14的内壁底面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二法兰10的内壁与第二管件13的外壁底部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二法兰10的外壁与第一管件12的内壁顶面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三法兰11的内壁的底端面与第二管件13的顶面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三法兰11的外壁与第三管件14的内壁顶部固定并密封;所述第一法兰9、第二法兰10、第三法兰11、第一管件12、第二管件13和第三管件14安装后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也就是第一法兰9、第二法兰10、第三法兰11、第一管件12、第二管件13和第三管件14安装后形成一个浮箱,空腔位于浮箱内,所述空腔设有开口17,所述开口15位于第三法兰11上;开口15上设有盖子拧紧来实现密封。所述第一管件12与第三管件14上设有贯穿两者侧壁的至少一条以上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为沿径向分布的第四管件16,第四管件16数量可以为多个,其沿均匀分布。

所述第四管件16一端与第一管件12固定,所述第四管件16的另一端与第三管件14固定,所述第四管件16的内端端口位于第一管件12内,所述第四管件16的外端贯穿在第三管件14的侧壁。第四管件16可以连通第一法兰9内的冷却液与第三管件14外的冷却液之间实现对流,也就是冷却液可以通过第四管件16进或出。第四管件16还起到加强第一管件12与第三管件14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两者更加牢固。

所述第一法兰9的底面与推力轴承15的底面齐平;在工作时推力轴承15位于冷却液的液面下,所述空腔内设有油液或者水,所述第一法兰9、第二法兰10、第三法兰11、第一管件12、第二管件13和第三管件14安装后的重力大于浮力,从而使推力轴承15始终位于冷却液液面之下。油室内的冷却液和浮箱内的液体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来具体添加或者减少。

所述第一法兰9底部设有环形的支撑块19,所述支撑块19的内壁与圆柱滚子轴承8的外壁固定,所述支撑块19的顶面与第一法兰9的底面、推力轴承15的底面相接触,所述支撑块19的底面与泵体3的内底面相抵。

所述第三法兰11的内侧壁与转轴6之间设有挡圈18,挡圈18呈环形,所述挡圈18的外壁与第三法兰11的内侧壁固定,内壁与转轴6之间为间隙配合,能防止冷却液从第三法兰11的内侧壁与转轴6之间通过。

所述第二管件13的内壁与转轴6之间设有第二通道20,所述第二通道20与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件12的内壁与推力轴承15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三通道21,所述第三通道21与第一通道连通。在工作时,第一通道、第二通道20、第三通道21均与油室内的空腔连通,保证了流动性,能更好的对推力轴承15进行冷却。推力轴承15周围的冷却液受转轴转动被往上和往泵体的内壁甩时,第二法兰10和第一管件12能起到阻止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冷却液被往上和往泵体的内壁甩而无法冷却推力轴承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