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底座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4135发布日期:2019-06-05 22:30阅读:1301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底座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扇的底座及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落地扇产品,底盘普遍采用杂料配重块+塑料底座组件的生产方式,涉及零件种类多,工序复杂,而且配重块为杂料生产,严重污染环境,生产过程无一致性,报废率高,尺寸大小不易控制,变化量大,抗跌落能力差,易破碎损坏,售后投诉率高,塑料底座与杂料配重块装配时,塑料属脆性易损件,通过卡扣或者螺钉固定,易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的底座及风扇,该风扇底座的结构简单,工序简易,结构强度大,不需装配,简化操作流程,解决了传统底座不稳定、易破损和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过程控制难度,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环保,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扇的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由所述本体弯折或弯曲形成,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件,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环形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本体呈盘形结构,沿由所述本体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的方向,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条沿所述盘形结构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加强筋,所述环形加强筋由所述上表面凸出或者凹陷形成。

优选地,所述风扇包括支杆,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所述支杆,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中部的第一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杆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盘形结构上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对所述本体起支撑作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由所述盘形结构的径向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多个支撑块,多个所述支撑块沿所述盘形结构的周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材料为铁;和/或,

所述底座为冲压成型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扇,包括头部、支杆和上述的底座,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头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杆内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封堵部,所述封堵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杆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以及紧固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底座及风扇,该风扇底座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件,结构简单,工序简易,结构强度大、稳定性好,不需装配,简化操作流程,解决了传统底座不稳定、易破损和容易污染环境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过程控制难度,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环保,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的截面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管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中,

1、底座;11、本体;111、安装槽;112、第一安装孔;12、加强结构;121、环形加强筋;1211、中心加强筋;1212、中部加强筋;13、支撑部;131、支撑块;2、支杆;21、封堵部;211、第二安装孔;3、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和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扇的底座1以及设置有该底座1的风扇,下面以落地扇为例进行主要说明,传统落地扇的底座1的多采用增加配重块的方式加强底座的稳定性,本申请中的底座1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件,结构简单且强度大,不会碎裂,工艺简易,无需装配,把之前的杂料配重块+塑料底座等多个零部件的组装,直接合并简化为一个零件,大大降低过程控制难度,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更环保,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该底座1包括本体11和设置在所述本体11上的加强结构12,所述加强结构12由所述本体11弯折或弯曲形成,通过设置加强结构12可进一步加强该底座1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该底座1的本体11呈盘形结构,沿由所述本体11的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的方向,所述本体11的上表面向下倾斜,当有杂物不慎落到本体11上时,例如有液体落到本体11上,液体可直接沿上表面从底座1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流动,避免液体对底座1的中心位置的破坏,以保护位于底座1中心位置的安装结构(下文有相应介绍),确保安装结构不被破坏,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倾斜的上表面,使得底座1的整体结构更加可靠,外观更加美观大方,提升用户体验。更加优选,加强结构12包括多条沿所述盘形结构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加强筋121,所述环形加强筋121由所述上表面凸出或者凹陷形成,加工简单,且能够增大该底座1承受外力的能力,可进一步提高该底座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更加优选环形加强筋121的中心位于本体11的中心轴线上,使得环形加强筋121对本体11起到的加强作用更加均匀,以保证底座1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该加强筋也可以只设置一条,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条加强筋,分别为设置在靠近盘形结构的大致中部(本申请中的中部指盘形结构的中心位置) 位置的中心加强筋1211和位于盘形结构的径向中间位置的中部加强筋 1212,以确保起到足够的加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加强结构12还可以包括一条或多条大致沿本体11的径向延伸的径向加强筋,该径向加强筋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曲线型,优选多条径向加强筋在本体11的周向均布,以确保更好地加强效果,提高该底座1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底座1的材料优选采用铁材质,例如为不锈钢,用冲压机和模具把镀锌钢板或者冷轧钢板直接冲压成型,冲压后的重量与杂料配重块的重量相当,满足落地扇的配重支撑稳定作用,冲压成型后,经过喷塑或者电泳等表面处理,可以获得较好的外观,底座1可以选择多种颜色,起到装饰作用和防锈的作用,既能满足稳定性和耐用性,又具有较好的外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和2所示,优选地,该落地扇还包括头部(图中未示出)和支杆2,支杆2的一端与所述头部相连,另一端与上述的底座1相连,支杆2与底座1的连接可以是焊接、卡接或通过紧固件3连接,优选该底座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1上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所述支杆2,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1中部的第一安装孔 112,所述支杆2内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封堵部21,所述封堵部2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1,所述底座1和所述支杆2通过第一安装孔112、第二安装孔211以及紧固件3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栓组件、铆钉或者其它紧固件3等,既能保证支杆2与本体11连接的稳定性,又方便拆卸和安装,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更加优选在本体11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杆2相适配的安装槽111,所述第一安装孔11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1的槽底上,例如支杆2为圆管状结构,该安装槽111则设置成圆形槽结构,该圆形槽结构的圆心位于本体11的中心轴线上,为了进一步保证支杆2与本体11的连接的稳定性,可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112,多个第一安装孔112在安装槽111的槽底沿周向均布,在支杆2的封堵部21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112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211,通过紧固件 3穿过第一安装孔112和第二安装孔211实现支杆2与底座1的固定连接,确保落地扇的正常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孔1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此时优选将第一安装孔112设置在安装槽111的中心位置,以确保支杆2与本体11连接的稳定性,另外,支杆2靠近底座1的一端也可以是方形结构或其它结构,此时安装槽111优选为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使得安装槽111与支杆2的配合更加的可靠,确保支杆2与底座1 的稳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1为圆形槽结构,其直径为38mm,深度为5mm,支杆2的与安装槽111向接触的部分的结构优选与该圆形槽结构向适应,通过将支杆2插入安装槽111内,第一安装孔112和第二安装孔211的数量均为三个,第一安装孔112在安装槽111的槽底上周向均布,然后用三个螺钉锁紧固定支杆2与底座1。

更加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底座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盘形结构上的支撑部13,所述支撑部13用于对所述本体11起支撑作用,方便底座1和落地扇的搬运和移动,避免本体11与地面直接接触对本体 11造成破坏,延长使用寿命,优选支撑部13包括由所述盘形结构的径向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多个支撑块131,多个所述支撑块131沿所述盘形结构的周向分布,以对本体11起到更好地支撑作用,确保底座1 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的,设置有八个支撑块131,支撑块131 的高度为3mm,长度为20mm,使得底座1能够平稳的放在地面上,确保落地扇的正常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