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离心泵的自动引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485发布日期:2019-08-03 16:10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用于离心泵的自动引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离心泵的自动引水装置。



背景技术:

离心泵启动前,第一步都是先向泵内加入适当的引水,或是利用真空泵在管道上进行排空气操作,然后才进行泵的启动操作。如果是利作加引水的方法来启动离心泵,那么进水口前端就需要加装底阀,再配套罐引水装置才可以使用,且有时由于底阀的质量好坏不同存在漏水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启动离心泵,维修时需进行拆装吊装等,维修困难。采用真空泵排空气操作启动水泵,这种方式投入成本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离心泵的自动引水装置,它可以在启动离心泵时,达到自动引水的目的,且结构简单,节省了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离心泵的自动引水装置,它包括真空罐,所述真空罐分别与外部的进水管道和所述离心泵的进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述真空罐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真空罐的进口与外部的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真空罐的出口与所述离心泵的进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为了方便真空罐与外部的进水管道和离心泵的出口的连接,所述真空罐的进口和出口均连接有法兰。

进一步为了使得水更好地进入真空罐内,所述真空罐内设置有吸水管,所述真空罐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在真空罐的下端部,所述吸水管的一端所述真空罐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真空罐的上端部。

进一步,所述离心泵的出水口连接有阀门。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引水,所述真空罐的容积为L1,所述离心泵及阀门的容积为L2,外部的进水管道的沿程容积为L3,其中L1为L2和L3之和的1.5~2倍。

进一步,所述吸水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弯头、直管部和第二弯头,所述第一弯头与所述离心泵的进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真空罐的上端部设在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安装有手动球阀。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离心泵和外部的进水管道之间串联真空罐,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启动离心泵时达到自动引水的目的,避免了在开启离心泵前向离心泵内加引水的操作,也节省了真空泵、气水分离罐和底阀等,且结构简单,降低了使用成本,提供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离心泵的自动引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离心泵的自动引水装置,它包括真空罐1,所述真空罐1分别与外部的进水管道2和所述离心泵3的进水口相连通。

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罐1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真空罐1的进口与外部的进水管道2相连通,所述真空罐1的出口与所述离心泵3的进水口相连通。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真空罐1与外部的进水管道2和离心泵3的出口的连接,所述真空罐1的进口和出口均连接有法兰4。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水更好地进入真空罐1内,所述真空罐1内设置有吸水管,所述真空罐1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在真空罐1的下端部,所述吸水管的一端所述真空罐1的进口相连通,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真空罐1的上端部。

如图1所示,所述离心泵3的出水口连接有阀门5。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引水,所述真空罐1的容积为L1,所述离心泵3及阀门5的容积为L2,外部的进水管道2的沿程容积为L3,其中L1为L2和L3之和的1.5~2倍。

如图1所示,所述吸水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弯头6、直管部7和第二弯头8,所述第一弯头6与所述离心泵3的进口相连通。

如图1所示,所述真空罐1的上端部设在有注水口9,所述注水口9安装有手动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离心泵3和外部的进水管道2之间串联真空罐1,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启动离心泵3时达到自动引水的目的,避免了在开启离心泵3前向离心泵3内加引水的操作,也节省了真空泵、气水分离罐和底阀等,且结构简单,降低了使用成本,提供了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