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压泵组件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6867发布日期:2019-06-14 23:50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稳压泵组件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稳压泵组件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现今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用水安全问题凸显。针对自来水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原水污染而存在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的净水机得到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稳压泵一般包括电机等零件。在电机的高速旋转下,可能会引起水泵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噪音。特别是对于一些额定流量较大的水处理装置,就需要较高的电机转速,因而更容易引起稳压泵发出噪音,而且与稳压泵连接的连接管因接触不可靠,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因噪音过大和漏水而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

作为整机噪音震动和漏水产生的源头,如何有效减小稳压泵工作时的噪音震动和连接管连接不可靠漏水问题,将会决定净水器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压泵组件及净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净水器的稳压泵处存在的噪音过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稳压泵组件,包括:稳压泵,稳压泵包括泵体和设置在泵体上的可拆接头组件,可拆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泵体连接;转接头,转接头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吸震件,设置在泵体上,并与转接头配合抵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拆接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与转接头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震件上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与转接头抵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配合部为配合孔,配合孔与转接头过盈配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震件为第一弹性吸震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震件上位于配合孔的外周处开设有与配合孔相连通的止裂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止裂槽为多个,多个止裂槽以配合孔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稳压泵组件还包括壳体,稳压泵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与转接头相对应的通孔,稳压泵组件还包括第二吸震件,第二吸震件设置在泵体和壳体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主壳体和罩壳,泵体设置在主壳体内,罩壳套设在泵体上的转接头处,并与主壳体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稳压泵为第一圆柱体形,壳体为与稳压泵相对应的第二圆柱体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震件设置在罩壳和泵体之间,通孔开设在罩壳上,第二吸震件设置在主壳体与泵体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震件设置在泵体的头部,第二吸震件设置在泵体的尾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震件和/或第二吸震件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包括稳压泵组件,稳压泵组件为上述的稳压泵组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泵体上的可拆接头组件处设置第一吸震件,可以让第一吸震件吸收可拆接头组件处的震动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同时第一吸震件既可以减小可拆接头组件处的震动,又可以对可拆接头组件提供支撑,这样一来还可以避免可拆接头组件因为震动而松动漏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压泵组件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稳压泵组件的稳压泵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稳压泵组件的稳压泵与吸震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稳压泵组件的稳压泵与壳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稳压泵组件的第一吸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压泵组件的实施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稳压泵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现有技术中,稳压泵与连接管连接之间产生噪音和容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插接用的部件与连接管之间产生震动无法吸收。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压泵组件,其具有较好的减震降噪程度,能降低净水机工作时发出的噪音震动大小问题,并且可以提高与稳压泵连接的管路的可靠性。

如图1、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稳压泵组件包括稳压泵10和第一吸震件20。稳压泵10包括泵体11和设置在泵体11上的可拆接头组件12,可拆接头组件12包括第一连接管121和转接头122。第一连接管121的第一端与泵体11连接,转接头122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管12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吸震件20与转接头122配合抵接。

稳压泵组件在使用时,转接头122处会因为震动产生噪音,也会因为震动而出现连接松动漏水的现象。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泵体11上的转接头122处设置第一吸震件20,可以让第一吸震件20吸收转接头122处的震动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同时第一吸震件20既可以减小转接头122处的震动,又可以对转接头122提供支撑,这样一来还可以避免可拆接头组件因为震动而松动漏水。

如图6和图7所示,可拆接头组件12还包括第二连接管123,第二连接管123的第一端与转接头122的第二端连接。在使用时,第二连接管123可以接其他管路设备。此外,第二连接管123也可以是其他管路设备的接管。本实施例的可拆接头组件12,连接方式灵活、装拆方便。

可选的,可拆接头组件12为两个,包括进水口可拆接头组件和出水口可拆接头组件,进水口可拆接头组件与泵体11的进水口连接,出水口可拆接头组件与泵体11的出水口连接。优选的,进水口可拆接头组件和出水口可拆接头组件与泵体1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快接式接口或接杆式接口,免去了螺纹连接工艺。可选的,快接式接口可以是卡爪式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吸震件20上设置有配合部,配合部与转接头122抵接。优选的,配合部为配合孔21,配合孔21与转接头122过盈配合。这样,第一吸震件20可以通过配合孔21将转接头122限制住,同时可以更好的吸收转接头122处的震动,提高第一吸震件20对于转接头122的减震性能和防松动性能。作为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配合部还可以是弧形槽结构。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吸震件20为第一弹性吸震件。优选的,第一弹性吸震件由橡胶材质制成。由于柔性的橡胶材质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缓冲稳压泵在工作时的震动,增强密闭性,减少噪音的外传,大大降低或消除转接头122处的震动和噪音。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优选的,第一吸震件20上位于配合孔21的外周处开设有与配合孔21相连通的止裂槽22。由于配合孔21需要与转接头122过盈配合,在安装时可能会让配合孔21周围产生不可控的裂隙。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前在配合孔21的外周开设止裂槽22,可以便于转配。更为优选的,止裂槽22为多个,多个止裂槽22以配合孔21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可装配性。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止裂槽22还可以为一条。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稳压泵组件还包括壳体,稳压泵10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与转接头122相对应的通孔321。更为为优选的,稳压泵组件还包括第二吸震件40,第二吸震件40设置在泵体11和壳体之间。第二吸震件40可以缓冲稳压泵10在工作时的震动,使稳压泵10与壳处于柔性连接,大大降低或消除稳压泵10自身工作时的震动和噪音。优选的,第二吸震件40也由橡胶材质制成,该橡胶材质制也是柔性的有一定的弹性。

具体的,如图4和图6所示,壳体包括主壳体31和罩壳32,泵体11设置在主壳体31内,第二吸震件40设置在主壳体31与泵体11之间,罩壳32套设在泵体11上的转接头122处,并与主壳体31连接。第一吸震件20设置在罩壳32和泵体11之间,通孔321开设在罩壳32上。可选的,泵体11为圆柱体形,相对应的主壳体31为圆筒形。

更为优选的,第一吸震件20设置在泵体11的头部,第二吸震件40设置在泵体11的尾部。利用第一吸震件20和第二吸震件40将泵体11的头部和尾部进行弹性连接,使稳压泵10不与壳体硬性接触,具有较好的减振降噪程度,能降低净水机工作时发出的噪音振动大小问题。

如图2和图6所示,为避免由于增加了第一吸震件20和罩壳32等零件致使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连接管不好安装、不可靠,所以预先增加过渡的第一连接管121和转接头122固定在稳压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中,通过第一吸震件20的安装保证噪音不被外传,从而方便了原水的连接管可以直接与转接头122连接。

如图4所示,在安装时,转接头122通过第一连接管121和第二连接管123与进水口和出水口插接,再套上第一吸震件20和第二吸震件40,通过罩壳32与主壳体31装配,再收紧螺钉,从而将稳压泵装配在一起,起到有效的减震降噪的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稳压泵组件在安装时,先将第一连接管121和可拆接头组件12安装在泵体1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然后套上柔性的橡胶材质的第一吸震件20和第二吸震件40,再将套上塑料的主壳体31和罩壳32,然后用螺钉固定在一起。由于柔性的橡胶材质的第一吸震件20和第二吸震件40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缓冲稳压泵在工作时的震动,使稳压泵与塑料壳处于柔性连接,大大降低或消除稳压泵自身工作时的震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上述的稳压泵组件。采用上述的稳压泵组件。可以有效减小稳压泵工作时的噪音震动,加强连接管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净水器的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