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扇及其扇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2141发布日期:2019-07-13 08:3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吊扇及其扇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吊扇及其扇叶。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吊扇而言,其上的扇叶做回转运动,以形成出风气流。吊扇启动换挡时,其离心加速度会连续变化,可以满足不同的出风需求。但是,吊扇换挡时因离心加速度的连续变化容易形成抖动不稳定,影响出风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吊扇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吊扇换挡时因离心加速度的连续变化容易产生抖动的问题,提供一种避免抖动的吊扇及其扇叶。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扇叶,包括:

安装于吊扇轮毂的安装部;

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主体叶片,并沿径向方向伸出,用于对气流压缩与加速;以及

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切入叶片,沿径向方向伸出,并在径向方向上与所述主体叶片连接,所述切入叶片远离所述主体叶片一侧的外轮廓为缓和曲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和曲线包括至少一段弧形曲线;

和/或,所述缓和曲线的半径范围为3000mm~40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扇叶还包括第一连接叶片,平滑连接所述主体叶片与所述切入叶片,所述第一连接叶片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叶片包括第一加强段以及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加强段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段使所述切入叶片与所述主体叶片异面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段平滑连接所述切入叶片与所述主体叶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段沿所述轮毂的轴向方向存在预设高度,且所述预设高度从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加强段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加强段连接处的宽度相一致,且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宽度从与所述第一加强段连接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段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高度的范围为2mm~4mm;

和/或,所述第一加强段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处到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段一端的距离为39mm~65mm;

和/或,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一加强段的连接处到所述主体叶片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的距离为15mm~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扇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副叶片,沿径向方向伸出,并在径向方向上与所述主体叶片连接,且所述副叶片位于所述主体叶片远离所述切入叶片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扇叶还包括第二连接叶片,圆滑连接所述主体叶片与所述副叶片,所述第二连接叶片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逐渐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叶片包括第二加强段以及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加强段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段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段使所述副叶片相对于所述主体叶片弯折,所述第二过渡段圆滑连接所述副叶片与所述主体叶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段远离所述第二过渡段一端的半径为2~5mm;

所述第二过渡段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段一端的半径为80mm~18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入叶片与所述主体叶片之间存在第一夹角,所述副叶片与所述主体叶片之间存在第二夹角,且所述切入叶片与所述副叶片朝向所述主体叶片的同一表面处倾斜;

和/或,所述第一加强段与所述第一过渡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段与所述第二过渡段为一体结构,所述安装部、所述主体叶片、所述切入叶片、所述副叶片、所述第一连接叶片及所述第二连接叶片为一体结构;

和/或,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至所述轮毂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主体叶片一端的距离为9mm~15mm。

一种吊扇,包括轮毂及多个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扇叶;

多个所述扇叶沿所述轮毂的周侧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吊扇及其扇叶,边缘形状为缓和曲线的切入叶片可以引导气流流动,便于将外界的气流引入切入叶片,进而经切入叶片进入主体叶片,通过主体叶片对气流进行压缩与加速处理后送出。有效的解决目前吊扇换挡时因离心加速度的连续变化容易产生抖动的问题。这样当吊扇换挡时,边缘形状为缓和曲线的切入叶片可以降低气流对切入叶片的冲击,离心加速扇叶压缩气体面逐渐变化,保证吊扇平稳运行,降低噪音,减少紊流,加大风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扇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扇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述的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述的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述的C-C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2所述的D-D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2所述的E-E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2所述的F-F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2所述的G-G处的剖视图。

其中:

100-扇叶;

110-安装部;111-安装孔;

120-主体叶片;

130-切入叶片;

140-第一连接叶片;141-第一加强段;142-第一过渡段;

150-副叶片;

160-第二连接叶片;161-第二加强段;162-第二过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吊扇及其扇叶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扇叶100。该扇叶100主要应用于吊扇中。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扇叶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风扇中,如坐扇、落地扇等等。吊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扇叶100后,可以避免吊扇在启动换挡时,产生的抖动问题,保证吊扇平稳运行,降低噪音,减少紊流,加大风量。

在一实施例中,扇叶100包括安装部110、主体叶片120以及切入叶片130。安装部110安装于吊扇的轮毂。这样可以实现扇叶100安装于轮毂上。吊扇运行时,轮毂可带动扇叶100转动,以扰动气流将风吹出。可以理解的,扇叶100的根部是指扇叶100与轮毂连接的一端,扇叶100的尾部是指扇叶100远离轮毂的一端。

可选的,安装部110用于安装至轮毂的安装孔111。固定件如螺纹件等可穿过安装孔111安装于轮毂上,实现安装部110安装于轮毂,进而保证扇叶100可靠的安装于轮毂上,避免扇叶100在离心力作用下脱离轮毂,保证吊扇可靠运转。可选的,安装孔111与安装部110远离主体叶片120一端的距离为9mm~15mm。也就是说,安装孔111与扇叶100头部的安装部110端部之间的距离为9mm~15mm。这样可以保证扇叶100处于最佳着力点,避免扇叶100的尾部下坠。并且,由图4可知,安装部110为台阶结构,具有安装孔111的表面低于安装部110与主体叶片120连接处的表面。

参见图1和图2,主体叶片120设置于安装部110,并沿径向方向伸出。切入叶片130设置于安装部110,沿径向方向伸出,并在径向方向上与主体叶片120连接。也就是说,主体叶片120的一端与安装部110连接,主体叶片12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安装部110的方向伸出。如图1所示,S1区域处为扇叶100叶片的首部,S2处为扇叶100的尾部。主体叶片120的首部与安装部110连接,主体叶片120的尾部悬空设置。

切入叶片130的一端与安装部110连接,切入叶片130的另一端朝向远离安装部110的方向伸出。也就是说,切入叶片130的首部与安装部110连接,切入叶片130的尾部悬空设置。并且,主体叶片120与切入叶片130沿轮毂的径向方向平行设置,主体叶片120的侧边与切入叶片130的侧边连接。

切入叶片130用于引入气流,便于气流进入主体叶片120。主体叶片120用于对气流压缩与加速。吊扇运行时,气流从切入叶片130进入扇叶100,并由主体叶片120压缩加速后送出,这样可以增大风力,提高风速。这样,可以保证吊扇的出风量,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保证使用时的舒适度。

切入叶片130远离主体叶片120一侧的外轮廓为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指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可以理解的,缓和曲线通常应用于公路中,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缓和行车方向的突变和离心力的突然产生;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并缓和超高,作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来减少行车震荡。

缓和曲线为等速螺线,即阿基米德螺旋形,其可以进行同时做工。本实用新型中,切入叶片130的边缘采用缓和曲线后,切入叶片130的边缘做等速运动,其可以对气流同时做工。这样,切入叶片130的边缘与气流接触后可以降低气流对切入叶片130的冲击,使扇叶100的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进而降低吊扇运行时的抖动问题,保证吊扇平稳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缓和曲线包括至少一段弧形曲线。也就是说,缓和曲线可为一段的弧形曲线,也可为多段弧形曲线拼接而成。这样,都可以达到降低气流对切入叶片130的冲击的目的,使扇叶100的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进而降低吊扇运行时的抖动问题,保证吊扇平稳运行。可选的,缓和曲线的半径范围为3000mm~4000mm。这样可以保证缓和曲线的曲率,使得切入叶片130中的气流平稳流动,减少冲击。

参见图1至图9,在一实施例中,扇叶100还包括第一连接叶片140,平滑连接主体叶片120与切入叶片130。第一连接叶片140可以增加扇叶100的强度,避免扇叶100受到气流冲击损坏,保证扇叶100的可靠性。第一连接叶片140的宽度从靠近安装部110的一端到远离安装部110的一端逐渐减小。这样可以在保证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减小风阻。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宽度是指沿轮毂周向方向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扇叶100的首部即主体叶片120靠近安装部110的一端需要较大的强度,以保证轮毂带动扇叶100转动;扇叶100的尾部即主体叶片120远离安装部110的一端需要较小的强度,以减少紊流,加大风量。因此,第一连接叶片140在靠近安装部110的宽度较宽,在远离安装部110一端的宽度较窄。

根据流体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扇叶100的根部需要较大强度,尾部则不需要较大的强度,将第一连接叶片分为第一加强段141以及第一过渡段142。第一加强段141的一端与安装部110连接,第一加强段141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渡段142连接。第一加强段141使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异面设置,第一过渡段142平滑连接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

第一加强段141可以加强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的强度,以增加扇叶100的强度,提高扇叶100的抗冲击气流能力,提高扇叶100的可靠性。第一过渡段142平滑连接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后,可以减少气流紊流,以保证气流运行平稳,进而保证扇叶100运行平稳,减小扇叶100的晃动。而且,第一加强段141使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异面设置后,可以在加强扇叶100的强度的同时,减少气流对第一加强段141的冲击,减小扇叶100的晃动,降低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段141沿轮毂的轴向方向存在预设高度,且预设高度从靠近安装部110的一端到远离安装部110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一加强段141的宽度从靠近安装部110的一端到远离安装部110的一端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在轴向方向上,切入叶片130是倾斜设置的,且在扇叶100的首部倾斜的尺寸较大,在扇叶100的尾部倾斜尺寸较小,这样可以保证扇叶100具有足够的扇叶100根部的连接强度。可选的,预设高度的范围为2mm~4mm。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过渡段142的宽度与第一加强段141连接处的宽度相一致,且第一过渡段142的宽度从与第一加强段141连接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加强段141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一过渡段142可以引导气流流动,并减小气流冲击,减小紊流。并且,第一过渡段142的尺寸逐渐减小至零。这样,可以使得扇叶100的尾部为一平面,进一步减小扇叶100的紊流,加大风量。

并且,从图3中可知,安装部110与主体叶片120的连接处共面设置,这样可以保证主体叶片120与安装部110连接可靠。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段141与安装部110的连接处到安装部110远离第一加强段141一端的距离为39mm~65mm。也就是说,切入叶片130与安装部110的连接处即切入叶片130、安装部110及主体叶片120共同的连接处到安装部110远离切入叶片130之间的距离为39mm~65mm。即第一加强段141从安装孔111处开始偏移30mm~50mm开始做预设高度的落差平面,且落差平面的高度选取2mm~4mm。这样可以保证扇叶100的强度。

而且,第一过渡段142与第一加强段141的连接处到主体叶片120远离安装部110的一端的距离为15mm~35mm。也就是说,平滑连接处到切入叶片130远离所述安装部110一端的距离为15mm~35mm。即在切入叶片130距离扇叶100尾端15mm~35mm处做平面缓和连接,以减小扇叶100尾部的紊流,加大风量。

以图2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图4至图9为图2的扇叶100从右向左依次截面的截面图。从图5可知,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不共面,即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在左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间距。从右向左经图6至图9,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叶片140可以平滑连接主体叶片120与切入叶片130。也就是说,第一连接叶片140为倾斜面,通过倾斜面连接主体叶片120与切入叶片130,倾斜面也可以引导气流流动。并且,倾斜面的宽度沿切入叶片130的伸出方向逐渐减小,可以在保证扇叶100根部强度的同时,减小扇叶100尾部的紊流,加大风量。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叶片140也圆滑连接主体叶片120与切入叶片130。而且,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叶片140平滑连接,第一连接叶片140从右向左随着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间距减小其高度尺寸也相应的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扇叶100还包括设置于安装部110的副叶片150,沿径向方向伸出,并在径向方向上与主体叶片120连接,且副叶片150位于主体叶片120远离切入叶片130的一侧。副叶片150用于对主体叶片120的气流进行再次压缩与加速,从而在单位面积内形成更大的风向吹出,以增大风力,提高风速。

可以理解的,副叶片150与切入叶片130分别位于主体叶片120的两个侧面。切入叶片130将气流引入扇叶100后,可将气流引导至主体叶片120,经主体叶片120压缩加速后进入副叶片150,再由副叶片150对气流压缩加速后送出。

在一实施例中,扇叶100还包括第二连接叶片160,圆滑连接主体叶片120与副叶片150。第二连接叶片160可以增加扇叶100的强度,避免扇叶100受到气流冲击损坏,保证扇叶100的可靠性。同时,第二连接叶片160还可减小风阻,增加风量。

第二连接叶片160的宽度从靠近安装部110的一端到远离安装部110的一端逐渐增加。这样可以在保证副叶片15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减小风阻,增加风量。可以理解的,扇叶100的根部即主体叶片120靠近安装部110的一端需要较小的风阻;扇叶100的尾部即主体叶片120远离安装部110的一端需要较大的风量。因此,第二连接叶片160在靠近安装部110的宽度较窄,在远离安装部110一端的宽度较宽。

根据流体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扇叶100的根部需要较大强度,尾部则不需要较大的强度。因此,将第二连接叶片分为第二加强段161以及第二过渡段162,第二加强段161的一端与安装部110连接,第二加强段161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渡段162连接,第二加强段161使副叶片150相对于主体叶片120弯折,第二过渡段162圆滑连接副叶片150与主体叶片120。

第二加强段161可以加强副叶片15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的强度,以增加扇叶100的强度,提高扇叶100的抗冲击气流能力,提高扇叶100的可靠性。第二过渡段162圆滑连接副叶片150与主体叶片120后,可以减少气流紊流,以增加风量,同时还可以保证气流运行平稳,进而保证扇叶100运行平稳,减小扇叶100的晃动,降低噪音。而且,第二加强段161使副叶片150相对于主体叶片120弯折后,可以在加强扇叶100的强度的同时,减少气流对第二加强段161的冲击,减小扇叶100的晃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叶片160可以圆滑连接主体叶片120与副叶片150。也就是说,第二连接叶片160为圆弧面,通过圆弧面连接主体叶片120与副叶片150,圆弧面可以引导气流流动。并且,圆弧面的宽度沿副叶片150的伸出方向逐渐减小,可以减小扇叶100的风阻,增加出风量。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叶片160也平滑连接主体叶片120与副叶片150。

可选的,第二加强段161远离所述第二过渡段162一端的半径为2mm~5mm。这样可以保证扇叶100强度的同时,减小风阻。第二过渡段162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段161一端的半径为80mm~180mm。这样可以减少气流紊流,降低扇叶100的振动。

以图2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图4至图9为图2的扇叶100从右向左依次截面的截面图。从各个附图可知:主体叶片120与副叶片15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叶片160圆滑连接,第二连接叶片160高度方向的尺寸从右向左逐渐增加,并且,第二连接叶片160的半径尺寸也逐渐增加。

在一实施例中,切入叶片13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存在第一夹角,副叶片150与主体叶片120之间存在第二夹角,且切入叶片130与副叶片150朝向主体叶片120的同一表面处倾斜。也就是说,以主体叶片120表面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切入叶片130与副叶片150位于同一侧。这样便于气流从切入叶片130进入主体叶片120,并经由副叶片150送出。可选的,第一夹角的范围为150°~170°,第二夹角的范围为150°~17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段141与第一过渡段142为一体结构,第二加强段161与第二过渡段162为一体结构,安装部110、主体叶片120、切入叶片130、副叶片150、第一连接叶片140及第二连接叶片160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扇叶100的强度,同时还可减少零件数量,节省装配工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吊扇,包括轮毂及多个上述任一技术特征的扇叶100。多个扇叶100沿轮毂的周侧分布。可选地,多个扇叶100均匀分布于轮毂的周侧。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扇叶100也可以非均匀方式分别。本实用新型的吊扇采用上述扇叶100后,在保证出风量的同时,可以避免吊扇启动换挡时晃动,保证吊扇平稳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